河池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4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参考4)
《大自然的启示》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
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
怎么办呢?因为,我们此时学习的是《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所以,我灵机一动,我想既然学生概括全篇困难,那就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于是,我请他们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瞧,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们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
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和轮船。
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看,你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
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
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
依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达到了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接下来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的大意,并启发学生《“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法来归纳。
2、要学生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批划,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学习交流,组内人员相互学习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再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时,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食物链图示来学习就容易多了,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4、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课外搜集阅读有关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的文章,或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启示,学生激情都很高。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é jiǎo shuǐ chéng shí zhōng rǔ shí sǔn gōng shì shàng yuán ()()( )( )() (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
时宽时窄(ABAC):
2.时宽时窄(一对反义词):
三、说说下列句子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2。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广大会堂.()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这样小的小船。
()
4。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
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
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
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古人曾赞道:“何处飞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
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
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o)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
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
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
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的石刻勒坐像。
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
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
解释下列成语。
络绎不绝:
巧夺天工: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 ( )( ) ()
4。
用“”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5。
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出去游玩吗?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额角水程石钟乳石笋宫室上源
二、1。
笨手笨脚可亲可敬尽心尽力
2.承前启后感天动地声东击西
三、1.拟人2.比喻 3。
设问 4.排比
四、叶圣陶浙江金华双龙洞 4月14日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五、1。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2。
B 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大佛脚下
4.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
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 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升华主题,总结全文。
六、您去过西湖吗?西湖美景驰名中外。
假期中,妈妈带我去杭州西湖游玩。
“花港观鱼”在西湖苏堤南侧,以花和鱼为主.池内饲养了数千条红鲫鱼.我大声地叫了起来:“啊,这里的鱼可真多呀!”参观的客人都在给鱼儿喂食,一群一群鹅鱼儿游过来了,它们都想吃到食物,就在那里挤呀挤,张大嘴巴,让人们把食物放在他们的嘴里。
接着,我们坐上观光船,游览西湖。
看见了断桥,传说,许仙和白娘子就在断桥上相见的,还留下一段美好的传说故事呢!然后,我看见了三座瓶型石塔,导游说:“那是三潭。
”有趣的是,塔腹里面是空的,球面上排列着五个洞,如在月明之夜,塔中点燃灯光,洞型印在湖面,会有许多月亮,真假难分!
相关资料
《门前的柳树死了》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秃(
)________ 析( )_______ 耐( )________
旱( )________ 宜( )_______ 垃( )________
二、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量杯( ) 重量( ) 挨近( )
挨打( ) 调查( ) 调整( )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调查 集中 优良 适宜 措施 地盘
(1)为了解情况进行考察(多指到现场)。
( )
(2)合适,相宜。
(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查( ) 制止( )
措施( ) 适宜( )
五、阅读天地
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
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b ān l án )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
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
在第3段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2.台湾为什么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3.“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句中哪两个词是写蝴蝶动作的?()
A。
欢迎、参观 B。
翩翩起舞、欢迎
C.参观、客人
D.翩翩起舞、参观
4。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选择最准确、完整的一项。
( )
A.表达了对气候宜人的喜爱
B。
表达了对蝴蝶的喜爱之情
C。
表达了对蝴蝶谷的喜爱之情
D。
流露出了作者对祖国台湾的真挚自然的感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写出第3段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tū秃顶 xī分析 nài 耐力
Hàn 干旱 yí适宜 lā垃圾
2、liáng liàng āi
ai diào tiáo
三、调查适宜
四、考察禁止举措合适
课后能力提升:
五、1.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2.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3。
B
4.D
5。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炊烟》教学设计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
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
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山里夫妇的淳朴与善良,体会真诚奉献所带来的温暖与幸福。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听过这首歌吗?《爱的奉献》只播放最后几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学生畅所欲言。
2。
师: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
板书课题.
3.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想法来读读《炊烟》吧!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
炊烟红薯蔬菜腊肉
新鲜蔬菜自豪飘荡
寄宿塞满解渴优美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
4。
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文中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什么?
5。
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品位理解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2。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
”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
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
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
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
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四、课文总结
山里人的热情淳朴不仅让作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他们的真诚让人体会到了人间的美好,如果我们也用这种真诚去温暖别人,那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温暖幸福的世界。
五、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六、板书设计
炊烟
木屋主人热情、淳朴、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