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语言2题型课件+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 中评价:“论语气平,孟子气激 ;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 勇,汉书气怯。”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一、什么是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 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 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 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 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 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 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 的技巧。
▪ ②自己“弄虚作假”,实际是创设特定的工 作氛围,以便于问题的解决,而又不为后续工 作带来阻碍;(2分)
▪ ③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 自己却 “弄虚作假”,表现的是詹部长工作作风务 求实效, 却又讲究工作方法, 值得肯定甚而 赞扬。(2分)
▪ 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 中评价:“论语气 ,孟子气 ;庄子气 ,楚辞气 ;史记 气 ,汉书气 。”
▪ 读者感受上: 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小结:
▪ 从内容上考虑 ▪ 从主旨上考虑 ▪ 从结构上考虑 ▪ 从表述上(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 方法总结:手法+内容+效果(文本艺术、 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
课后练习: 衡水金卷二卷:小说(一)P6-7
《詹部长的外婆》14
《詹部长的外婆》14
3.句式
•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 自然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 雅之美。
4.修辞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 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 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 动,化抽象为具体,想象力丰富;拟人的 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5.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味有声)、 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整 5.舒缓、平和与急骤、猛烈 6.活泼、幽默与细腻、隽永
另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 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 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 时代气息。如“斗私批修”“早请示晚 汇报”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 期 的 时 代 特 征 ; “ 共 享 汽 车 ”“ 高 铁 ”“手机支付”“云计算”则展现了当 前的时代风貌。
(《塾师老汪》) (2)(2010·山东高考)第一段中 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 什么?请举例分析。
(《骆驼祥子》)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即赏析语言的描写角 (1)(2017·山东高考)本文第
度、遣词造句、修辞 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
等技巧,题干中往往 赏析描
有“分析”“赏析” 写技巧
等作答动词和“表现 型
1、将要理解的句子归到适当的类别中。 ①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应多揣摩人物的情 感,注意小说中的情感往往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环境等体现出来。 ②指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注意和小 说的主题相联系,要扣住小说主题来回答。 ③从结构上看: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总 结句。梳理小说的脉络,根据句子所在位置加以回答。 ④从表达上看:指含义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既要联系表层意思(字面意思),又要联系深层含义(语 境临时义);这些句子,不仅有比喻义、象征意义,还有 抽象方面的含义,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应尽可能分析清 楚。
含义:所谓的外婆情况是詹部长虚 构的。詹部长以自己外婆的情况现 身说法,教育、触动李桂花的事, 和詹部长的外婆没有实际关系。 作用:1.这句话是小说的总纲,引起 下文,对主要故事情节有概括作用; 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詹部长的外婆》14
▪ ①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实际是 反对他人虚与委蛇,只掩饰问题,不解决问题 ;(2分)
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开启未来的钥匙
理现解代文文中阅重读要筛的选句信子息的的含策义略
一、何为重要语句?
(一)内容上:
(二)主旨上: 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文题等; (三)结构上: 体现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四)表述上: 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二、解题思路
手法”“表达效果”
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请简要分析。
(《七岔犄角的公鹿》) (2)(2016·山东高考)分析画线
等表答题方向的名 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
词。
果。
(《琴声何来》)
1、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举例: 1.豪放、激越与阴柔、婉约 2.清新、明快与沉郁、含
蓄 3.质朴、通俗与华丽、典雅 4.潇格之美
▪ 用词之美(炼字
叠字、
反复、化用古典词语,选用文言词语)
▪ 句式之美
▪ 修辞之美
▪ 描写之美
▪ 课后练习:
▪ 衡水金卷二卷:小说(二)P3-4

《老校长的雨靴》9
7.B
▪ 8.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 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分)
▪ 答:“我”是第一人称,是事件的讲述 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老校长的形象 更加真实可感。“我”是个有点虚荣、爱 面子的人,衬托出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 豁达(淳朴豁达、不在意别人眼光)的形 象。“我”对老校长的认识由浅入深, 使老校长一心为教育事业奔波忙碌的形象 更立体,更富有层次。(6分,每点2分)
课堂练习: 微点P223 《琴王》 《有声电影》(2018·全国卷Ⅱ)P227
阅读《有声电影》(2018·全国卷Ⅱ),完成后面的 题目。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 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有“语言的幽默效果”,表明该题属 于赏析语言风格题;再看题干中的“多种手 法”“分析”等字样,可判定本题要求从语 言运用的手法角度分析。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 力,具有绘画美;
②叠字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
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
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 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古典词语,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 优美。
动词和“语句”“句 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
子”等表答题方向的 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
名词。
(《枪口下的人格》)
课堂练习:
高考作业本:P419 《那山那人那狗》 改编题:文中两处划线的语句分别有 什么含义?
《那山那人那狗》改编题答案
第一处,利用心理描写(手法),“你不后悔吧?” 担心儿子会无法承受工作的重任,“这不是三天两日, 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进一步说明了担心的缘由, 即长久的艰苦工作考验(内容)表达了父亲内心对儿 子产生的疑虑和隐隐的担忧。(效果),; 第二处,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父亲的身体状况比喻成 山顶落日,既表达父亲像太阳那样愿为山区人民发光 发热的念头,又形象地写出父亲明白自己身体状况已 不适合工作,尽管不舍,也不得不寻找继承人的无奈 (内容+效果)。
《老校长的雨靴》9
▪9.作品语言富有特色,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 文加以概述。(6分)(答出三点即可。) ▪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泥巴、 雨靴等,语言生动活泼,有画面感。 ▪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外貌、心理、动作等 描写“老校长”和“我”,使人物更形象鲜活 ▪结尾语言优美含蓄,引人深思,营造出静谧 、和谐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 ▪④质朴自然,善于运用口语,富有生活气息。 ▪⑤整体语言风趣,看似一本正经的叙述,实际 给人诙谐、滑稽的感受。
三、如何考查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1)(2016·山东高考)解释画线①处的含 理解语句含意即理解
意。 语句的表层义、语境
(《琴声何来》)
义和“言外之意”, (2)(2014·江西高考)理解下面这句话在
题 干 中 往 往 有 “ 解 文中的含义。
(《抻面》)
释”“理解”等作答 (3)(2013·重庆高考)怎样理解文章的最
(3)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 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分析。
▪ ①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 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 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 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
▪ 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 “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 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
二、怎样考品味语言艺术
类型
赏析语 言风格

审题定向
即赏析小说平实、 朴素、华丽、冷峻 等风格,题干中往 往有“分析”“赏 析”等作答动词和 “语言特色”“语 言风格”等表答题 方向的名词。
题干示例 (1)(2015·全国卷ⅡT11—D项) 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 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 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 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 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 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 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 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 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2.用词之美:
炼字
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
含蓄、直露、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 充满想象等。
叠字——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 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 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 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 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 “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 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方法总结:手法+内容+效果(文本艺术、 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
配角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 ①采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 形象地揭示父亲不被母亲理解的内心悲 伤与无奈。
▪ ②采用外貌描写(手法),突出了天气 严寒,以及和后文父亲的穿着形成对比 (手法),衬托出父亲为家庭、子女从 事配角生涯劳动的苦痛和艰辛(人物形 象);照应上文母亲对我的嘱托(结构 上)。

思考角度(手法)
角 借用并改换经典语句
度 ,
同一行为模式重复
找 书面语与口语混搭
对 排比手法
应 反语手法
夸张手法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 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 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 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 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 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 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第4部分 以理解欣赏为切入角度, 掌握语言题
考纲要求: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 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艺术”
两大题型: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鉴赏小说语言离不开对语句含意的理解和对语句 所用艺术手法的欣赏,所以,要解答语言题,必 须以理解欣赏为切入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