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符号的历史演进与批评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ritical Function of
Critical Symbols
作者: 黄志立[1]
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0-10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0期
主题词: 评点;符号形态;评点功能;批评意蕴
摘要:评点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构成因素与批评形态。

始兴于宋代,是古人阅读文本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语辞批注在文本上的一种品评方式,同时借助“点”、“圈”、“截”、“抹”、“钩”等形状各异的符号,并施以红、黑、黄、青等颜色,表达自己文学观念的一种批评形态。

当下就评点而论,多注重“评”而疏于“点”,因早期“圈点”文献的缺失,以及翻刻典籍者在重刻的过程中为求便捷或者节省成本,有意将“圈点”进行规避、遗漏等因素,致其表意功能相较“品评”略显薄弱。

今以评点符号为对象,就其历史演变、批评意蕴、形态特征、评点功能予以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