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周练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政治周练题(1)
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
一、某企业2011年生产某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80万元,若是2012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280万元 B.140万元 C.560万元 D.420万元
二、假定一个国家在一按时期内,商品价钱总额增加1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元购买力。

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0. 85 物价上涨 B.投资减少
C.0. 78 投资增加 D.物价持续下跌
3、沿海某工厂2010年生产某商品5万件,价值总量90万元,若是2011年从事此商品生产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别离是
A.15元和108万元 B.14.54元和108万元
C.15元和99万元 D.14.54元和99万元
4、2011年8月以来,国际金价“勇攀顶峰”、连创新高。

出于对全世界潜在通胀预期,抢先购入贵金属以求保值成为各国央行及投资者的合理选择.这是推动黄金价钱上涨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致使黄金价钱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
A.黄金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黄金需求量增加
C.黄金具有贮藏手腕的职能 D.黄金资源稀缺性
五、2011年我国1000万保障性住房陆续上市,一线城市商品房价钱回落,新楼盘开盘减少。

下图中Q1为转变前新上市商品房数量,Q2为转变后数量,P为新上市商品房价钱。

其中可以描述新楼盘开盘减少这一现象的是
六、稳中求进是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总基调,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其战略基点。

之所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基点,主如果基于
A.消费有利于刺激生产,拉动投资和出口
B.消费是经济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C.消费对经济增加拉动快于投资和出口
D.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具有可持续性
7、若是一个社会10个人中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若是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
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很容易而且高质量地成立起来。

这说明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本办法
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
C.就业是民生之本,咱们要实施踊跃就业政策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一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八、假设小赵将1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按期3年,利率为5%,在存满整2年时,小赵因急用,一次掏出了所有本息,那时活期利率为%。

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小赵取得的本息为
A.11000元 B.11500元 C.10100元 D.10000元
九、2010年7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钱指数(CPI)持续上涨。

为了提高金融宏观调控针对性,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致使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自2010年以来,央行持续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在此宏观背景下,若是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情形最有可能出现是
①某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投资规模难以扩大
②某居民存款实际收益增加,存款意愿明显增强
③某股分有限公司股票价钱与预期股息同比例上涨
④某商业银行主体业务利润下降,经营压力加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右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进程示用意。

按照所学经济常识,图中a、
b、c处依次应该填入
①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加
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1一、CPI是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价钱转变情况的指标,
下图为1998—2010年我国居民CPI走势图,从理论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我国居民CPI(居民消费价钱指数)走势图
注:国际上通常把CPI指数3%作为通胀警戒线
A.B点和D点应该适度控制纸币发行量
B.B点和D点社会经济发展效益比较好
C.A点和C点商品销售正处于卖方市场
D.A点和C点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1二、A点和C点的形成都与那时的金融危机有关,这一现象综合反映了
A.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B.经济全世界化的影响
C.政治多极化的影响 D.贸易全世界化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材料一图2008—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和社保支出情况
彰显民本思想。

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上调扶贫标准,对人均年收入1067元以下的农村人话柄施帮扶政策,国务院提高居民大体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新农保”等。

(1)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运用财政有关知识,请你为实现分派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

(12分)
探讨题:本题共32分。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倍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一话题引发某中学高三(5)班同窗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讨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同窗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2我国城镇记录失业率(单位:万人)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坚持实施踊跃的就业政策,增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同窗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同窗们通过探讨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致
使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术
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若是你此刻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讨以下问题:
(1)同窗们所搜集的资料别离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12分)
(2)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讨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该课题的经济学依据。

(8分)
(3)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1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B D D B C D A A B
13、(1)①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及相关惠民政策的出台,2008—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就
业和社保支出逐年增加,增加速度加速。

(4分)
②但中国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事业水平还比较掉队。

(4分)
(2)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增加社
会财富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为实现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4分)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派中占合理比重和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派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要加速制定合理的分派政策,慢慢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

(4分)
③国家财政是增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和有效手腕。

要通过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派,缩小收入分派差距,成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大体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避免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4分)
探讨题
14、(1)①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总量大,就业人口多,城镇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

(4分)
②材料二主要表明我国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

(4分)
③材料三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人的全面发展。

(4分)
(2)课题:“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

(4分)
依据: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较大,劳动力的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顺畅通。

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从而致使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腕。

扩大就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一路富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答出任意一点即得4分)
(3)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②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踊跃的就业政策,增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增强宣传,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④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术。

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答出一点得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