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美史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人类雕刻史上最早的人体圆雕《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母神)》,据考古在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伦道夫洞中发现,距今约3万年前的历史。
这尊高11厘米、宽5厘米左右的裸女雕像,造型独特,手法稚拙、夸张。
充满着圆而敦实的体积感和量感。
表现出女性突出的生理特征。
表达了当时崇拜女性、祈求人类繁衍生育的愿望与情感。
2、正面律:古埃及的绘画和雕塑中共有的程式: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乳房也是侧面表现,两脚都画成内面的。
3、柱式特点:
1 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
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缩小,刻有凹糟,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
柱头无装饰。
2 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糟较深。
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
3 科林斯柱式:由爱奥尼亚式演变而来,所不同者柱头较高,呈花篮形,有更多的装饰。
4、万神殿是古罗马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最初建于公元前27年,是一座希腊围柱式的长方形建筑,之后经过改造,建成罗马特有的穹窿顶圆形神庙,在圆形神殿前建了一座长方形神庙与圆形神庙相连,长方形建筑作为整个神庙的入口,这样万神殿就成为一个罗马与希腊神庙相结合的综合式建筑。
上面的半球形圆顶是建筑物的最精彩部分,它的空间开阔,四周无窗户,从顶端天窗射入日光。
人在这个圆顶下,好象处在一个厚重的围壁包围之中,给人以一种恒定、宏阔的神秘印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互相撞回,使空间的共鸣性增大,营造了一种宗教气氛。
5、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一小块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6、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
含有贬义,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
贝尼尼是巴洛克的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娜》、《圣德列萨祭坛》。
7、威尼斯画派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产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个绘画派别。
艺术特色表现为:色彩华丽,造型生动,世俗享乐的基调明显,并且善于把诗意的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形成华丽优美的艺术效果。
代表画家有乔尔侨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人。
8、卡拉瓦乔的艺术被美术史学家称作卡拉瓦乔主义,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派艺术相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
卡拉瓦乔是这一期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卡拉瓦乔主义在当时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9、荷兰小画派是17世纪流行于荷兰地区的一个美术流派,其绘画摆脱了贵族和教会的控制,主要服务于市民阶层,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为主,由于其作品完成后通常都会被普通市民买去悬挂于家居室内,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或者办公场所,所以作品的尺幅一般来说都不大。
代表画家是格拉尔德·特鲍赫、维米尔等。
10、浪漫主义是19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一词来源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一字,意思是中古欧所盛行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抒情诗等,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代表画家德拉克罗瓦,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11、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到顶峰,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
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其特点是借助于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深刻的反映现实。
代表画家是大卫、安格尔,作品有《马拉之死》、《泉》
12、库尔贝现实主义: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的走进了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代表画家库尔贝,米勒,代表作《石工》《拾穗者》
13、《自由引导人民》是19世纪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德拉克罗瓦在这幅画中大胆地把比喻和现实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位丰硕半裸的女性形象,她一手握枪,一手高举三色旗,她是自由的象征,正在勇敢的领导人民前进去夺取最后的胜利,同她并肩前进的有高举战刀的工人;有两首握着长枪的知识分子;张大嘴呼喊着前进的男孩,有一个受伤的女工正在与死亡搏斗,努力挣扎着爬起来,仰望着自由女神,希望能够再参加到自由斗争行列中去,中景是隐现与烟雾中汹涌澎湃的向前冲击的人群,在这紧张激烈激动人心的画面中,我们不仅看到人民的愤怒和革命的激情,这幅画面对法国人民来说,具有象征革命的意义。
14、《夜巡》是17世纪荷兰美术画家伦勃朗的作品,画家根据射击手行会的要求,精心构思创作了一幅民族独立战争的历史画面,将订画者安排在一个有紧张战斗情节的空间里,画家采用情节性历史画构思构图,人物活动与一个真实的环境,每个战士都在做符合自己身份的军事动作,表现了英勇战士为国家效劳的场面。
画家采用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使人物处在不同的明暗层次中,是画面有主次,有深度,有运动感。
这幅画因为没有按雇主的要求,而遭到了反对。
15、《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盛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达芬奇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精心的制作,刻画出一位普通意大利妇女的真实形象,蒙娜丽莎的微笑充满的神秘,人物嘴角轮廓模糊,在笑容中看不出人物神态的明确指向,但是又如此吸引我们,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歌颂和赞美,有集中体现了盛期文艺复兴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
简答
1试述希腊雕刻古典时期三位重要艺术家与其作品的特色
答,希腊雕刻古典时期三位重要的艺术家分别是米隆、菲狄亚斯和波留克列特斯,米隆的作品开始转向写实主义,主要代表作有《掷铁饼者》,该作品充分呈现了完美的人体造型和表现了竞技者在掷出铁饼前的一瞬间的动作;菲狄亚斯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追求一种理想风格,他的作品《命运三女神》姿态优美;波留克列特斯寻找写实美的规范,他的《持矛者》强调规范性,显示出在结构上的准确。
2简述哥特式建筑艺术特点。
(1)、具有强烈的在宗教精神,哥特式教堂建筑强调“高”“光”。
(2)、它普片采用矢状拱券,强调直线上升,内部少玻璃,窗户高大,装饰有彩色玻璃。
(3)、哥特式建筑代表之一时期的最高建筑技艺,是欧洲建筑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
(4)、哥特式建筑对后世影响极大,它在工程技术,结构力学等方面都有突破和贡献(5)、在文化心理上,哥特式建
筑的“高”“尖”“大”对以后的欧洲各民族都有极大的影响。
3文艺复兴三杰及代表作品及特点
答:文艺复兴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岩间圣母》、《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他的艺术特点有科学严谨的绘画风格,深邃深刻的人物心理以及细腻柔和的人物阴影关系,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有《大卫》《西斯廷天顶画》等,他多刻画的人物具有厚重的体积感和具有男性力量的美感。
拉斐尔的代表作品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他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美的代表,既有高超的绘画技法,又有对象内在理想美的表现。
4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一是豪华。
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浓重的宗教色彩;
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
5委拉斯贵支的艺术特点:
他的绘画反映社会生活时既不送样也不谴责,在许多描绘社会底层大众的画面上,既不是赞美贫穷的圣洁,也不是对贫穷的鄙视,他的画对社会的启示意义很少,他是再现现实的艺术家,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是如实地描绘在画布上罢了。
6、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作品《奥尔加伯爵的下葬》
答:这幅作品描绘了奥尔加伯爵下葬时的情境,画面分为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伯爵升天,下部分是前来吊唁的人们,画面主要用了金、白、黄、灰几种色调,给画面带来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这幅画的意义在于既表现了奇迹,又不完全相信奇迹,重要表现当时人们复杂矛盾的心情,作者不是把人们引向宗教,而是引向社会,引向人们对社会的沉思。
1、论述古代希腊人体艺术发展过程,并阐述希腊人体艺术的精神。
答:希腊雕塑分4个时期,即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8世纪),因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这时期由于文化衰落雕刻艺术成就不大;古风时期(公元前750年—6世纪末),因这时期的雕刻艺术呈古朴稚拙的风格而得名;这一时期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体立像,希腊人称为“库罗斯”(意为“小伙子”)。
这些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人体比例因像埃及学习故呈现出1:6的比例,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
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公元前334年),指希波战争结束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侵;古希腊雕刻进入古典时期后出现了新的繁荣,雕刻家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突破古风程式,试图在人体直立的基础上将人体的重心移至一足,使另一足自然地表现出一些动态,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各种运动感。
人体比例也由古风时期的1:6发展至符合希腊人的1:7,7.5这是古代艺术家美学观
的新发展,意味着雕刻家对人与人体美的最高认识。
这时期创造的作品更接近现实的完美人体。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30年),指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这一历史时期。
同古典时期雕塑相比,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多样,既有同古典艺术接近的风格,如《米罗岛维纳斯》等一系列维纳斯雕像,也有体现这一时期生死搏斗、美丑相争的时代精神、掺入悲剧性风格的《拉奥孔》等。
由于雕刻由之前的公众性转变为贵族私人性的欣赏,所以这一时期的雕塑更具生活气息,动态也更大胆和富于变化。
人体比例也由古典时期的1:7发展至较夸张的1:8,9希腊化时期的雕塑艺术由于希腊本土雕塑传统深厚,依然成为希腊雕刻艺术的中心。
大约三千年以前,爱琴海的许多岛屿和海岸上出现了一个很优秀很聪明的民族,古希腊人。
他们实行城邦制和以工商业和海上贸易为主的经济制度。
他们关心政治和公共事件,思维活跃,同时崇尚健美的人体。
正如法国学者丹纳所认为的那样,古希腊人刚刚脱离了人类发展的野蛮和蒙昧的时期,又还没发展到复杂纷纭、过分重视理性和精神生活的近现代文明时期,正好是肉体和精神高度和谐的一个阶段。
古希腊艺术集大成者就是人体雕塑,为后世的文艺复兴雕塑、新古典主义雕塑和烂漫主义雕塑树立了直接的、理想的、不可企及的范本。
古希腊雕塑中体现对人体崇拜的精神一直被各个时期的雕塑家发扬和延伸下来。
对于西方文化中对人体的探索和表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