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基础学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基础学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跟踪
练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题组一 基础练
一、判断句式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非我也,兵也
C.⎩⎪⎨⎪⎧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
D.⎩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②是寡人之过也 解析:D 项,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 .莲,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C 项为被动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C 二、被动句式练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②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①王之蔽,甚矣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C.⎩
⎪⎨⎪⎧①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解析:D 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 三、倒装句式练 4.谓语前置句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渺渺兮予怀
B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 .谁可使者
D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解析:D 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
A 项应为“予怀渺渺”,B 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 项应为“可使者谁”。
答案:D 5.宾语前置句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组是( )
A.⎩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B.⎩⎪⎨⎪⎧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②彼且奚适也 C.⎩⎪⎨⎪⎧①夫晋,何厌之有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解析:D 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 6.定语后置句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D 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D
7.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句是( )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能谤讥于市朝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D.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析:“于”应译为“到”。
答案:C
四、省略句式练
8.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2)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3)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4)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
(5)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狱门外。
答案:(1)鼓鼓 (2) 于于(3)之,指蔺相如(4)恐能(5)俟
五、固定句式练
9.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③孰与,译为“与……一起”
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
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解析: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
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答案:C
题组二语段练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知扬州。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①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 ①傅致:罗织。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解析:“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申冤”;“乃”,才;“……者,……也”是判断句。
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
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
做扬州知州。
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
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
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
”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解析:“……者……也”是判断句;“事”,侍奉;“重于齐”是被动句。
答案: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参考译文】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解析: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
谓倒装。
答案: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参考译文】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死的时候,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13.(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
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
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
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随太子出城。
14.(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解析:“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
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1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指盗贼首领)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解析:“窟穴”是名词用作动词,建造巢穴;“绝”是副词,坚决;“与”后省略了“之”字;“梗”是“阻塞”的意思。
答案: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参考译文】
皇帝下诏让赵立留守楚州。
……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1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解析:“丧”,动词,去世;“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
答案: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参考译文】
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
”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
”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
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
”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
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