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及环境保护》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SO 2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无色、有毒的气体
B .易溶于水
C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
D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2.在呼吸面具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 .39:22
B .1:2
C .2:1
D .1:1
3.常温下,铁、铝等金属与下列物质能反应,且产生氢气的是 A .浓硫酸
B .稀硫酸
C .浓硝酸
D .稀硝酸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海水为原料制取Na 、Br 2 等物质 B .漂白粉久置于空气中漂白性增强
C .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D .水玻璃浸泡过的木材既能防腐又能耐火
5.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及其单质存在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省略)。
浓H 2SO 4Cu −−→①SO 2NaOH −−−−→溶液②Na 2SO 3S −−→③Na 2S 2O 324
H SO
−−−−→④
稀S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反应②表明SO 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 .反应③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D .反应④中稀H 2SO 4作氧化剂
6.现有氧气、水、二氧化碳、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这些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有几组( ) A .4组
B .5组
C .6组
D .7组
7.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 2、FeI 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 2:-I 、2+Fe 、-Br
B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3+Fe 、2+Cu 、+H 的溶液中加入Zn :+H 、3+Fe 、2+Cu 、2+Fe
C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2Ba(OH)、KOH 的溶液中通入2CO :2Ba(OH)、KOH 、BaCO 3、23K CO
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 2-、-OH 、2-3CO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 、2-
3CO 、AlO 2-、3Al(OH) 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爆竹一声除旧岁”涉及到的焰色试验为物理变化
B .采取“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C .氯气、氨气易液化,均可用作制冷剂
D .SO 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还可以用于杀菌,消毒 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B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C .NH 4NO 3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可用作汽车安全气囊产气药
D .SO 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制溴工业中吸收Br 2
10.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说法错误..的有( ) ①物质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③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一定被还原 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⑤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⑥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1.3KIO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利用“3KClO 氧化法制备3KIO 包括以下两个反应:
①()32232211KClO 6I 3H O 6KH IO 3Cl 5KCl ++=+↑+ ②()3322KH IO KOH 2KIO 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32KH IO 中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等化学键
B .反应①中每转移4mol 电子生成4.48L 2Cl
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碘盐,溶液会变蓝
D .反应①中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332KClO KH IO >
12.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稀硝酸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 ,则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 -1的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了5.lg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开始加入的合金质量可能是16.4 g
B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lmol
C .标准状况下产物NO 的体积为22.4 L
D .沉淀完全时消耗的NaOH 溶液体积为100 mL 1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第①组反应固体X 中不含Fe
B .第②组反应中I -全部被氧化为2I
C .第③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422KMnO MnO Cl >>
D .第④组反应中22H 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4.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 、B 、C 、D 、E 、X 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D 为白色沉淀,与A 摩尔质量相等,则X 一定是铝盐
B .若D 为CO ,
C 能和E 反应,则A 是Na 2O 2, X 的同素异形体只有3种 C .若A 是单质,B 和
D 的反应是OH -+HCO 3-=H 2O +CO 32-,则
E 一定能还原Fe 2O 3
D.若X是Na
2SO
3
,C为气体,则A可能是氯气,且D和E能发生反应
二、实验题
15.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资料: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
2
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饱和硫化氢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mol·L-1。
硫化氢剧毒,经粘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
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
硫化氢及氢硫酸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
2S+O
2
=2H
2
O+2S 2H
2
S+3O
2
=2H
2
O+2SO
2
2H
2S+SO
2
=2H
2
O+3S 2H
2
S+Cl
2
=2HCl+S↓
H 2S=H
2
+S H
2
S+CuSO
4
=CuS↓+H
2
SO
4
H 2S+2NaOH=Na
2
S+2H
2
O H
2
S+NaOH=NaHS+H
2
O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H
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
.....1~2天未见浑浊
....现象。
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
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
....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现象更明显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实验中准确判断碘水与氢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请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者准确掌握所加碘水恰好与氢硫酸完全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中,出现浑浊现象是由于生成了_____________的缘故。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三,说明他们认为“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假设原因之一是(用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
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亚硝酰硫酸(NOSO
4H)纯品为棱形结晶,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常用于制染料。
SO
2
和
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可制备NOSO
4H,反应原理为:SO
2
+ HNO
3
= SO
3
+ HNO
2
、SO
3
+ HNO
2
= NOSO
4
H。
(1)亚硝酰硫酸(NOSO
4
H)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