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县实验小学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1沐:洗头发,“薪沐〃即刚洗了头发。
2被(pi):通作“披”。
3热(zhe):通作“蛰”,“蛰然”就是不动的样子。非人:不像是个活着的人,这里指凝神寂志如槁木,一动也不动.
4便:通作“屏”,屏蔽的意思◊老聃新沐披发待干,孔子不便直入相见,故隐于屏后等待,“便而待之”的意思就是在门下等候。
5掘(wu):通作“柮”,指没有枝叶的树干,这里是形容直立不动像木头似的。
6
物之初:即宇宙之初。
7辟:合。
8将:大略。“议乎其将”意思是谈谈它的大概。
9肃肃:阴冷的样子.
10赫赫:炎热的样子。
11这里说阴气出于《天,阳气出于地,似与老庄哲学中惯常的说法——阴气与地有关联,阳气与天有关联——不合。
12纪:纲纪:
13所乎萌:所萌发的地方。
⑭所乎归:归向的地方。
⑮反:返;“相反”即相互循环的意思
孔子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老聃说:“
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闭而不能谈论,还是让我为你说个大概.最为阴冷的阴气是那么肃肃寒冷,最为灼热的阳气是那么赫赫炎热,肃肃的阴气出自苍天,赫赫的阳气发自大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融合因而产生万物,有时候还会成为万物的纲纪却不会显现出具体的形体.消逝、生长、满盈、虚空、时而晦暗时而显明,一天天地改变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为,却不能看到它造就万物、推演变化的功绩。生长有它萌发的初始阶段,死亡也有它消退败亡的归向,但是开始和终了相互循环没有开端也没有谁能够知道它们变化的穷尽。倘若不是这样,那么谁又能是万物的本源!”
孔子见老聃
【原文】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1),方将被发而干(2),然似非人(3).孔子便而待之(4),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5),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6)。”
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7),尝为汝议乎其将(8)。至阴肃肃(9),至阳赫赫(10);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11);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12)。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13),死有所乎归(14),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15)。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译文】
孔子拜见老聃,老聃刚洗了头,正披散着头发等待吹干,那凝神寂志、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木头人一样。孔子在门下屏蔽之处等候,不一会儿见到老聃,说:“是孔丘眼花了吗,抑或真是这样的呢?刚才先生的身形体态一动不动地真像是枯槁的树桩,好像遗忘了外物、脱离于人世而独立自存一样”.老聃说:“我是处心遨游于浑沌鸿濛宇宙初始的境域."
新闻标题中的数字
标题,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运用数字,往往能起到非常独特的效果,使“眼睛”更亮,更引人注目。标题中数字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新闻标题力求简洁,在一般情况下,不出现数字。但对于涉及数量概念而数字又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新闻,在标题中引入数字则能深化突出主题,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感情共鸣。在2000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四次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其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工作,博得多次热烈的掌声。对此,《羊城晚报》3月11日的标题是: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力度深得代表赞赏一个小时报告九次响起掌声这里用两个数字充分表达了人大代表对社会上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要求惩治腐败的迫切心情。二是强化.有人说,比较出新闻。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新闻就越有冲击力、震撼力。《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条标题“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可谓经典之作。此文报道的是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平反。马寅初曾在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理论”,却被当作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从而造成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以上引入数字的标题,与当时大多数报纸的标题“北京大学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相比,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2000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条标题与上引《光明日报》标题可谓异曲同工:只因两块五害死三条命杀死小学生的罪犯伏法这篇新闻的内容是,河南洛阳三名小学生在玩游戏机时超支了2.5元,黑心的游戏室老板丧心病狂地把三名少年杀害并移尸荒野,焚尸灭迹。标题中“两块五"与“三条命"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触目惊心。三是趣化。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实生活的奇闻事中,有的是因其数字而形成的。在标题中引用这些数字,可以凸现其奇巧,增添情趣。《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8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投诉民警电话开通一个月
新闻标题中的数字
标题,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在新闻标题中数字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新闻标题力求简洁,在一般情况下,不出现数字。但对于涉及数量概念而数字又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新闻,在标题中引入数字则能深化突出主题,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感情共鸣。在2000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四次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其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工作,博得多次热烈的掌声。对此,《羊城晚报》3月11日的标题是: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力度深得代表赞赏一个小时报告九次响起掌声这里用两个数字充分表达了人大代表对社会上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要求惩治腐败的迫切心情。二是强化.有人说,比较出新闻。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新闻就越有冲击力、震撼力.《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条标题“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可谓经典之作.此文报道的是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平反。马寅初曾在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理论”,却被当作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从而造成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以上引入数字的标题,与当时大多数报纸的标题“北京大学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相比,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2000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条标题与上引《光明日报》标题可谓异曲同工:只因两块五 害死三条命杀死小学生的罪犯伏法这篇新闻的内容是,河南洛阳三名小学生在玩游戏机时超支了2。5元,黑心的游戏室老板丧心病狂地把三名少年杀害并移尸荒野,焚尸灭迹。标题中“两块五”与“三条命"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触目惊心.三是趣化.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实生活的奇闻事中,有的是因其数字而形成的。在标题中引用这些数字,可以凸现其奇巧,增添情趣。《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8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投诉民警电话开通一个月
1沐:洗头发,“薪沐〃即刚洗了头发。
2被(pi):通作“披”。
3热(zhe):通作“蛰”,“蛰然”就是不动的样子。非人:不像是个活着的人,这里指凝神寂志如槁木,一动也不动.
4便:通作“屏”,屏蔽的意思◊老聃新沐披发待干,孔子不便直入相见,故隐于屏后等待,“便而待之”的意思就是在门下等候。
5掘(wu):通作“柮”,指没有枝叶的树干,这里是形容直立不动像木头似的。
6
物之初:即宇宙之初。
7辟:合。
8将:大略。“议乎其将”意思是谈谈它的大概。
9肃肃:阴冷的样子.
10赫赫:炎热的样子。
11这里说阴气出于《天,阳气出于地,似与老庄哲学中惯常的说法——阴气与地有关联,阳气与天有关联——不合。
12纪:纲纪:
13所乎萌:所萌发的地方。
⑭所乎归:归向的地方。
⑮反:返;“相反”即相互循环的意思
孔子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老聃说:“
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闭而不能谈论,还是让我为你说个大概.最为阴冷的阴气是那么肃肃寒冷,最为灼热的阳气是那么赫赫炎热,肃肃的阴气出自苍天,赫赫的阳气发自大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融合因而产生万物,有时候还会成为万物的纲纪却不会显现出具体的形体.消逝、生长、满盈、虚空、时而晦暗时而显明,一天天地改变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为,却不能看到它造就万物、推演变化的功绩。生长有它萌发的初始阶段,死亡也有它消退败亡的归向,但是开始和终了相互循环没有开端也没有谁能够知道它们变化的穷尽。倘若不是这样,那么谁又能是万物的本源!”
孔子见老聃
【原文】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1),方将被发而干(2),然似非人(3).孔子便而待之(4),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5),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6)。”
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7),尝为汝议乎其将(8)。至阴肃肃(9),至阳赫赫(10);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11);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12)。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13),死有所乎归(14),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15)。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译文】
孔子拜见老聃,老聃刚洗了头,正披散着头发等待吹干,那凝神寂志、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木头人一样。孔子在门下屏蔽之处等候,不一会儿见到老聃,说:“是孔丘眼花了吗,抑或真是这样的呢?刚才先生的身形体态一动不动地真像是枯槁的树桩,好像遗忘了外物、脱离于人世而独立自存一样”.老聃说:“我是处心遨游于浑沌鸿濛宇宙初始的境域."
新闻标题中的数字
标题,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运用数字,往往能起到非常独特的效果,使“眼睛”更亮,更引人注目。标题中数字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新闻标题力求简洁,在一般情况下,不出现数字。但对于涉及数量概念而数字又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新闻,在标题中引入数字则能深化突出主题,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感情共鸣。在2000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四次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其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工作,博得多次热烈的掌声。对此,《羊城晚报》3月11日的标题是: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力度深得代表赞赏一个小时报告九次响起掌声这里用两个数字充分表达了人大代表对社会上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要求惩治腐败的迫切心情。二是强化.有人说,比较出新闻。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新闻就越有冲击力、震撼力。《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条标题“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可谓经典之作。此文报道的是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平反。马寅初曾在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理论”,却被当作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从而造成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以上引入数字的标题,与当时大多数报纸的标题“北京大学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相比,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2000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条标题与上引《光明日报》标题可谓异曲同工:只因两块五害死三条命杀死小学生的罪犯伏法这篇新闻的内容是,河南洛阳三名小学生在玩游戏机时超支了2.5元,黑心的游戏室老板丧心病狂地把三名少年杀害并移尸荒野,焚尸灭迹。标题中“两块五"与“三条命"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触目惊心。三是趣化。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实生活的奇闻事中,有的是因其数字而形成的。在标题中引用这些数字,可以凸现其奇巧,增添情趣。《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8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投诉民警电话开通一个月
新闻标题中的数字
标题,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在新闻标题中数字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新闻标题力求简洁,在一般情况下,不出现数字。但对于涉及数量概念而数字又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新闻,在标题中引入数字则能深化突出主题,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感情共鸣。在2000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四次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其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工作,博得多次热烈的掌声。对此,《羊城晚报》3月11日的标题是: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力度深得代表赞赏一个小时报告九次响起掌声这里用两个数字充分表达了人大代表对社会上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要求惩治腐败的迫切心情。二是强化.有人说,比较出新闻。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新闻就越有冲击力、震撼力.《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条标题“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可谓经典之作.此文报道的是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平反。马寅初曾在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理论”,却被当作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从而造成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以上引入数字的标题,与当时大多数报纸的标题“北京大学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相比,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2000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条标题与上引《光明日报》标题可谓异曲同工:只因两块五 害死三条命杀死小学生的罪犯伏法这篇新闻的内容是,河南洛阳三名小学生在玩游戏机时超支了2。5元,黑心的游戏室老板丧心病狂地把三名少年杀害并移尸荒野,焚尸灭迹。标题中“两块五”与“三条命"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触目惊心.三是趣化.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实生活的奇闻事中,有的是因其数字而形成的。在标题中引用这些数字,可以凸现其奇巧,增添情趣。《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8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投诉民警电话开通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