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市奎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①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一点一点,时时浮出,像他手中须臾()不离的烟卷一样,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

②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融一切坚冰,让人的情意qiǎn()quǎn(),醉眼矇眬,春心荡yànɡ()。

A . ①yúzànɡfǔ②缱畎漾
B . ①yúzànɡfǔ②缱绻漾
C . ①yǘzànɡfǔ②缱绻漾
D . ①yúzànɡpǔ②缱绻漾
2. (2分)(2019·杜尔伯特模拟)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自然光怪陆离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想要好好探索一下。

B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锲而不舍的拼搏。

C . 时下空气净化器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许多商场均一“器”难求。

D . 只要我们认真努力,找准目标,加强研究,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2分) (2018九下·滨城开学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走近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 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 .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D . 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4. (2分)(2019·杜尔伯特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B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C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于这本散文集。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5. (1分) (2019九上·五华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这顶cù xīn(________)的花轿就停在陆家的廊檐下。

(2)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mí màn(________)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

(3)他们在qián pū hòu jì(________)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4)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bù kě míng zhuàng (________)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6. (6分)(2018·浙江模拟) 古诗文名句默写。

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

“黑云压城城欲摧,①________”,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②________,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③________”,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④________,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⑤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⑥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

四、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7. (1分)根据语境,仿写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___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

8. (5分)(2017·重庆模拟) 仿照下面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语意连贯。

自然万物,因相依而多情。

辽阔的夜空因星星的闪烁而有了慰藉,沉默的礁石因浪花的嬉戏而不感寂寞,________,________。

造物主一定是多情的,不然为什么我们总能因它创造的自然万物而感动不已?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16九上·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

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颔联(第三,四两句)写出了秋日夜晚桐庐江上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阅读《陈涉世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
B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 . 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2)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 .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B . “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C . 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D .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
11.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光手帕
韦延丽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地打了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男孩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

”阿斌专注地看着男孩,“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又重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溢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

阿斌满足地咂了咂嘴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

”“爹——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我、我……沙子进了眼睛。

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

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

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的房子卖掉抵了赔偿款,于是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

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

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呀!”男孩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

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想安慰他,①男孩却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你还记得你哥吗?”“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

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想,当然想啦!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

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儿,晚上帮人卖夜宵。

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

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
阿斌心里一痛,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荫抹去眼角的泪。

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②“你踩到月光手帕了!”男孩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就在那儿。

”男孩指着树荫说。

顺着男孩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

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美丽的月光手帕。

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手帕前,任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手帕里,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说:“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①处画线句中“跳”的表达效果。

(3)选文中阿斌这个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4)选文第②处画线句中的“月光手帕”是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
(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12. (15分)(2012·徐州) 阅读下面小说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了。

(1)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3.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

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冈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

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

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

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

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的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

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

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l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到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

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

为了能离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

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怎么
拉也不行。

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

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

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 . 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 . 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是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是略写。

D . 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一句中,划线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②“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到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一句中,划线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4. (1分)观察一下家乡的土地,闻一闻家乡的一捧土。

用《手捧家乡的土》作题目,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5-1、
5-2、
5-3、
5-4、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6-1、
四、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7-1、
8-1、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1、
9-2、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1、
10-2、
10-3、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3-1、
13-2、
13-3、
13-4、
13-5、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