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3.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4.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典型图像,学会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1.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3)催化剂: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2.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新知探究]
1.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
O
-Fe(SCN)
对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分别增大c(Fe3+)和c(SCN-)后,
Fe(SCN)3的浓度均增大了,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Fe3+===Fe(OH)3↓,减小了Fe3+的浓度,Fe(SCN)3的浓
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问题讨论]
1.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增加或移去一部分C(s),化学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
提示:不移动。

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对于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加入KCl固体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
提示:不移动。

FeCl3与KSCN在溶液里的反应,实质是Fe3+与SCN-的反应,K+和Cl-并未参加反应。

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

[名师点拨]
图像分析
以a A(g)+b B(g) c C(g)+d D(g) ΔH<0且a+b<c+d为例。

(1)增大反应物A或B 的浓度
(2)减小生成物C的浓度
(3)增大生成物C的浓度
(4)减小反应物A或B的浓度
[对点演练]
1.如图所示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解析] 由题给图像可以看出,平衡态Ⅰ改变的瞬间,逆反应速率未改变,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可知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项正确,C项不正确;由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知两平衡态时同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不相等,D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A项正确。

[答案] C
[新知探究]
1.实验探究
ΔH=-56.9 kJ·mol-1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问题讨论]
1.温度改变一定影响化学平衡吗?
提示:任何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会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移动。

2.温度改变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提示:①对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v正和v逆都增大,但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温度降低,v正和v逆都减小,但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②对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v正和v逆都增大,但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温度降低,v正和v逆都减小,但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

[名师点拨]
图像分析
以a A(g)+b B(g) c C(g)+d D(g) ΔH<0且为例。

(1)升高温度
(2)降低温度
[对点演练]
2.如图所示,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1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1)A瓶中气体的颜色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气体的颜色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甲中NaOH溶解及盐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颜色加深;乙中NH 4NO3固体溶解要吸收热量。

2NO2(g)N2O4(g) ΔH<0,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变浅。

[答案] (1)变深NaOH溶解放热,中和HCl也放热,甲中溶液及A中气体温度升高,2NO 2(g) N2O4(g) ΔH<0,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2)变浅NH 4NO3溶解吸热,乙中溶液及B中气体温度降低,2NO2(g)N2O4(g) ΔH<0,平衡正向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名师点拨]
(1)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如H2(g)+I2(g) 2HI(g)],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3)图像分析
以a A(g)+b B(g) c C(g)+d D(g) a+b<c+d为例。

①增大压强
②减小压强
(4)“惰性”气体(泛指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气体的分压不变―→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如向N 2(g)+3H2(g) 2NH3(g)的平衡体系中充入He,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如向H 2(g)+I2(g) 2HI(g)的平衡体系中充入He,平衡不移动;而向N2(g)+3H2(g) 2NH
3(g)的平衡体系中充入He,平衡向左移动。

[对点演练]
3.两只密闭容器A和B,A保持温度、压强不变,B保持温度、容积不变。

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A、B中分别通入体积比为2∶1的等量的SO 2和O2,使之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

(1)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t(A)________t(B)(填“>”“=”或“<”下同),SO2的转化率:a(A)________a(B)。

(2)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v(A)________v(B)(填“>”“=”或“<”下同),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A)________v(B)。

(3)达到平衡时,在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Ar气。

A中的化学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B中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4)达到平衡后,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原反应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2的百分含量________,B容器中SO2的百分含量________。

[解析] (1)容器B中随反应进行压强减小速率减慢,容器A中反应过程中体积减小,反应速率大;转化率大;所以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A小于B,SO2的转化率A大于B。

(2)起始二氧化硫和氧气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同;过程中A体积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大。

(3)容器A 中加入Ar气,体积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容器B中加入Ar气,总压强增大,分压强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4)A中加等量原反应气体,为等效平衡,百分含量不变,B中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百分含量减小。

[答案] (1)< > (2)= > (3)逆 不变
(4)不变 减小
[新知探究]
1.影响规律
因为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

2.图像分析
3.注意事项
若某可逆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不发生变化,则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压缩容器体积)时,也可用上述图像表示。

[对点演练]
4.[双选]下列因素一定能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 .温度
B .催化剂
C .反应物的浓度
D .压强
[解析]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答案] AC
[新知探究]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表示
v 正>v 逆――→正向反应一定时间 v 正=v 逆――→改变条件 v 正≠v 逆――→一定
时间
v ′正=v ′逆
2.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非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不是“消除”外界条件的影响,更不是“扭转”外界条件的影响。

[对点演练]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C(s) 2CO(g) ΔH>0,达到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增加C,平衡________,c(CO2)________。

(2)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c(CO2)________。

(3)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通入N2,则平衡________,c(CO2)________。

(4)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_,c(CO)________。

[解析] (1)C为固体,增加C,其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CO2)不变。

(2)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CO2)增大。

(3)通入N2,但容积和温度不变,平衡不会发生移动,c(CO2)不变。

(4)容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c(CO)增大。

[答案] (1)不移动不变(2)向左移动增大
(3)不移动不变(4)向右移动增大
[新知探究]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n(或c)—t图像]
此类图像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解题原则: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到达平衡的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如根据此图可以判断发生的反应为:2A3B+C
2.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
解题原则:分清正反应、逆反应及二者的相对大小,分清“突变”和“渐变”;正确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熟记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Ⅰ.v′正突变,v′逆渐变,且v′正>v′逆,说明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v′正突变,且平衡正向移动。

Ⅱ.v′正、v′逆都是突然减小的,且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

Ⅲ.v′正、v′逆都是突然增大的且增大程度相同,说明该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压缩体积(即增大压强)所致。

3.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解题原则——“先拐先平数值大”。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Ⅰ中T2>T1)、压强较大(如图Ⅱ中p2>p1)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Ⅲ中a使用了催化剂)。

Ⅰ.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Ⅱ.表示p2>p1,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Ⅲ.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反应速率a>b,故a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增大了压强(压缩体积)。

4.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温度图像:
解题原则——“定一议二”。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变量,分析方法是确定其中一个变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上图Ⅰ中确定压强为105Pa或107Pa,则生
成物C的百分含量随温度T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再确定温度T不变,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压强线出现两个交点,分析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随压强p的变化可以发现,压强增大,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

[对点演练]
6.[双选]对于反应:2X(g)+Y(g) 2Z(g)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 首先分析该反应的特点是气态物质分子数目减小的放热反应,此反应的平衡体系受压强的影响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Y的含量减小,Z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Y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A项图像表示Y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符合此反应。

另外,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温度越高,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A项正确;同理推知D项图像正确,符合上述平衡体系,B、C两项图像不符合题意。

[答案] AD
【思维建模】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流程
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解析:选C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可能引起v正<v逆、v正>v逆、v正=v逆三种情况,故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发生变化,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2.已知反应A 2(g)+2B2(g) 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选B 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加,A错;升温,反应速率增加,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B对;升温,平衡逆向移动,C错;减小压强,平衡向增大体积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D错。

3.可逆反应2A(s)+3B(g) 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增大
A.①②B.④
C.③ D.④⑤
解析:选B ①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②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④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

4.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 X(g)+b Y(g) c Z(g)在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 0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压强
B.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压强
D.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解析:选D t0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

若a+b=c,则t0时刻可以是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A错,B错;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使用催化剂,C 错,D对。

5.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
A.棕红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解析:选B A项,涉及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转化,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加压后平衡不移动,但体积缩小,浓度增大使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 项,光照后,次氯酸见光分解,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右移动,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合成氨工业加压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6.以下是关于“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的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①研究对象的选择,现有以下可逆反应:
A.2NO 2(g) N2O4(g) ΔH<0
B.FeCl 3+3KSCN Fe(SCN)3+3KCl
其中,A适合于研究________对平衡的影响,B适合于研究________对平衡的影响。

(填字母)
a.浓度b.温度c.压强
②研究方法: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2)单一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①浓度:将FeCl3与KSCN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液分为三等份,分别加入FeCl3浓溶液、KSCN 浓溶液和NaOH固体,观察现象。

现象:加入FeCl3浓溶液后的混合溶液红色________;加入KSCN浓溶液后的混合溶液红色________;加入NaOH固体后,混合溶液红色________。

②温度:将密封并相互连通的盛有NO2的两个玻璃球,一个放入热水中,另一个放入冷水中。

现象:放入热水中的球内红棕色________;放入冷水中的球内红棕色________。

(3)综合(2)中研究结果,请总结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反应A中NO2为红棕色,N2O4为无色,且它们均为气体,可借助颜色的变化来研究温度以及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而B为溶液中进行的反应,适合研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2)①加入FeCl3浓溶液后,平衡正向移动,使Fe(SCN)3浓度增大,红色加深;加入KSCN浓溶液后,平衡同样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引起混合溶液红色加深;加入NaOH固体后,NaOH与FeCl3反应,引起平衡逆向移动,红色变浅。

②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引起NO2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放入冷水中的球内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1)①bc a
(2)①变深变深变浅②变深变浅
(3)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一、选择题
1.反应X(g)+Y(g) 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解析:选 D 因为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没有变化,故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所以B项错误;增大c(X),平衡将正向移动,但X的转化率减小,所以C项错误;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 的转化率增大,所以D项正确。

2.[双选]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X(g) b Y(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Y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了
C.物质Y的质量分数增大了
D.a>b
解析:选AC 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即压强减小到原来的一半,X、Y的浓度都变为原来的50%,达到新平衡后,Y的浓度是原来的60%,说明减小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b>a,Y的质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及X的转化率都增大了。

3.相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保持体积不变,甲容器中充入1 g SO2和1 g O2,乙容器中充入2 g SO2和2 g O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时O2的浓度:乙>甲
C.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乙>甲
解析:选D 乙容器比甲容器压强大,平衡右移,SO2的体积分数减小。

4.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解析:选B A项,开启啤酒瓶后,由于压强减小,啤酒中气体的溶解平衡向气体逸出的方向移动,因而泛起大量泡沫;B项,向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的原理是Fe+2Fe3+===3Fe2+,没有涉及平衡移动;C项,Cl 2与水反应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c(Cl-)大,不利于Cl2的溶解,即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因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Cl2;D项,根据平衡2SO2(g)+O 22SO3(g),用过量的空气即增大氧气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SO2的转化率。

5.如图所示为可逆反应:m A(g)+n B(g) x C(g) ΔH=Q kJ·mol-1。

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

下列对于反应的热效应Q和反应方程式A、B、C的化学计量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Q>0,m+n>x B.Q>0,m+n<x
C.Q<0,m+n<x D.Q<0,m+n>x
解析:选 D 解题时首先明确不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果以及图像题的解题思路。

由左图可知,压强为p1时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比较短,即p1>p2,选择两压强下的平衡状态,由p2―→p1,A的转化率增大,即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m+n>x;由右图可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下降,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放热Q<0,故选D。

6.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 )
A.X(g)+3Y(g) 2Z(g) ΔH>0
B.X(g)+3Y(g) 2Z(g) ΔH<0
C.X(g)+2Y(g) 3Z(g) ΔH<0
D.X(g)+3Y(g) 4Z(g) ΔH<0
解析:选B 由图1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由反应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推知可逆反应为X(g)+3Y(g) 2Z(g);由图2知“先拐先平条件高”可知T2>T1,T1→T2升温Z%减小,表明升温向逆方向移动,消耗了Z,逆方向为吸热反应,则正方向为放热反应,ΔH<0。

7.下面的各图中,表示2A(g)+B(g) 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
解析:选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物C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物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A正确,D错误;
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B 错误;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数应该不变,C错误。

8.可逆反应A+B(s) C达到平衡后,加压或降温,A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为非气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A为气体,C为非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A为气体,C为非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选C 加压或降温,A的转化率都增大,说明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B是固体,A、C的化学计量数均是1,所以A只能为气体,C为非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正确。

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解析:选B 图Ⅰ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A项错误;图Ⅱ中t1时刻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B项正确;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而图Ⅲ中SO2的转化率不同,如果改变的是压强,乙的压强较大,SO2的转化率也应该较大,故改变的条件应为温度,甲的温度较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SO2的转化率较大,C、D两项错误。

10.COCl 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解析:选 B 能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法是在不改变该反应物起始量的条件下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①升温向吸热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③增加CO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④减压使平衡正向移动;⑤催化剂不影响平衡;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参与反应的各组分分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①④⑥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