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中考合集地理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
1.泰国、越南、缅甸都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这里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D.寒冷干燥
【答案】A
【解析】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泰国、越南、缅甸都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这里大部分位于热带,具有高温多雨的条件,适合水稻的生长;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东南亚的气候。
2.读下图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位于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利用侨乡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为主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B.工业基础薄弱
C.交通条件落后D.劳动力不足
【答案】1.D
2.A
【解析】1.图中所示的四个工业基地中,位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利用侨乡优势,发展了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为主的是④表示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故选D。
2.由图可知,图中③所示的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工业基地有关知识,要知道各工业基地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3.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大西洋
【答案】C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南部濒临印度洋,北部濒临北冰洋,西部与欧洲陆地相连,故选C。
4.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表现为
A.沟壑纵横,气候湿润
B.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C.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动植物物种丰富
D.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水运不便
【答案】B
【解析】沟壑纵横的是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故A不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故B正确;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故C不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阔水深,水运便利。
故D 不正确。
根据题意选B。
【点睛】
该题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环境,分析解答即可。
5.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下图气候类型所对应的四个城市,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上的四个城市可能是北京哈尔滨武汉海口
B.图上的四个城市可能是北京哈尔滨海口武汉
C.图上的四个城市可能是海口武汉北京哈尔滨
D.图上的四个城市可能是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
【答案】D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详解】根据我国气温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或根据降水特点,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可判定从ABCD依次是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故选:D。
6.下图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图,关于图中A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少数民族B.共有55个民族
C.聚居区人口相对稀疏D.只分布在边远地区
【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图中A是指少数民族,共有55个民族,聚居区人口相对稀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民族的特点。
7.读下图,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D.陕西省、山西省
【答案】A
【解析】凌汛发生地段一般是发生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段,黄河凌汛主要出现在是内蒙古、宁夏、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故选A.
8.读北美洲沿40°N剖面图,北美洲的地势特征是 ( )
A.南北高,中间低B.南高北低
C.东西高,中间低D.东高西低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所以北美洲的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C对,ABD错。
故选C。
9.澳门经济的四大支柱是()
①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②旅游博彩业
③出口加工业④金融业
⑤建筑地产业⑥国际航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
【答案】B
【解析】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氹仔岛、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三部分组成,澳门经济的四大支柱是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金融业、建筑地产业,B对,ACD错。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澳门的经济,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10.关于我国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答案】D
【解析】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东北的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特区之一,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到全国总数的80%,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的肉类、乳类产品,除养鸡外,大规模放养鸭、鹅等水禽,也是家禽饲养的一大特色。
故选D。
11.我国所在的大洲和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亚洲、太平洋B.美洲、大西洋
C.亚洲、印度洋D.美洲、北冰洋
【答案】A
【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所以根据题意选A。
【点睛】
该题考查我国的海陆位置,记住即可。
12.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置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几乎全部都是海洋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欧亚板块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2.造成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运动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
C.火山喷发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3.此次地震震级高伤亡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有()
①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②建造抗震性能好的住房
③当地震发生时,呆在室内,原地不动
④如果在楼上,则迅速打开窗户跳下
⑤如果在人员集中的学校,则要按照逃生演练的要求,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序地跑到空旷地带
⑥在确认不会造成进一步损伤的情况下,展开互救、自救
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②④⑤⑥
【答案】1.A
2.B
3.C
【解析】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故选A。
2.由题目可知,此次云南普洱地震是因为此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形成的,故选A。
3.此次地震伤亡较少,值得借鉴的有: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建造抗震性能好的住房;如果在人员集中的学校,则要按照逃生演练的要求,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序地跑到空旷地带;在确认不会造成进一步损伤的情况下,展开互救、自救;当地震发生时,呆在室内,原地不动和如果在楼上,则迅速打开窗户跳下是错误的做法,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及运动产生的影响。
13.据2011年统计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
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
B.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D.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答案】C
【解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林地所占比重较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不能把草地开垦为耕地,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
14.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藏袍的基本特点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氆氇(pǔ lu)或色布镶边。
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
太阳下山后将两个袖子穿上。
据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氆氇是藏族人民就地取材手工生产的一种纺织品,氆氇的原材料可能是( )
A.棉花B.亚麻C.黄麻D.羊毛
2.藏袍穿好后腰部会自然形成一个“大囊袋”,可以装入随身物品,“大囊袋”装的可能是( ) A.糌粑B.泡菜C.烤鱼D.油馕
【答案】1.D
2.A
【解析】青藏地区,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高原也因此而得名。
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1.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氆氇是藏族人民用羊毛家织的手工毛织品,藏族人用它缝制衣裤和藏袍、藏帽、藏靴,这是西藏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见、最有民族特性的穿着。
故选D。
2.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食,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
泡菜是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烤鱼主要是重庆一道菜品,油囊即为新疆馕的一种,“大囊袋”装的可能是糌粑。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人们的生活,理解解答即可。
15.读俄罗斯轮廓图,下列字母与地理事物的搭配,正确的是()
A.a--大高加索山脉B.b--欧洲最长的河流
C.c--面积最大的湖泊D.d--东西伯利亚高原
【答案】B
【解析】图中a是乌拉尔山脉,b是伏尔加河,该河流是欧洲最长的河流,c是贝加尔湖,该湖泊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d是东西伯利亚山地,故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俄罗斯主要的山脉、主要的地形区、河湖等相关知识。
1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有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注入太平洋
B.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C.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洲的国家
D.在中部地势较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
【解析】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澳大利亚东部有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注入印度洋,故A错误。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故B正确。
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而不是独占一个大洲的国家,故C错误。
在中部地势较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因地下水含有较多盐分,适合牲畜饮用,不适合灌溉农田,故D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故选B。
1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B.环渤海地区C.长江三角洲D.海峡西岸地区
【答案】A
【解析】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多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故选A。
18.甲地(40°N,20°W),乙地(40°S,120°E),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B.西南方
C.东南方D.西北方
【答案】D
【解析】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据题意可知:从纬度来看: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从经度来看: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所以综合来看: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纬网定向。
1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台湾居民大部分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
B.台湾古时被称为夷州、流求,明代时始称台湾
C.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英国殖民者,收复台湾
D.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小岛
【答案】C
【解析】台湾居民大部分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台湾古时被称为夷州、流求,明代时始称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小岛,故C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2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 )
A.欧洲和大西洋B.大洋洲和北冰洋
C.亚洲和太平洋D.非洲和太平洋
【答案】C
【解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南北长约15 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 900千米,面积17 968万平方千米,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二、解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
21.读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和澳大利亚沿28°S地形剖面图.
(1)A、B、C三个地形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主要原因是_______。
(2)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①地形区适宜发展_______业(种植、林、畜牧、水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C地形区适宜发展_______业。
(种植、林、畜牧、水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地势特征是________;中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
【答案】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高)畜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大自流盆地水源丰富,可供牲畜饮水(任意一条)种植业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任意一条)东西两侧高,中间低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解析】(1)A、B、C三个地形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2)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①地形区适宜发展畜牧业,这里气候较干旱,多牧草,大自流盆地多地下水,适合牲畜饮用;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3)由图可知,澳大利亚的地势特征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与澳大利亚地势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2.下图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轮廓及三地主要气候资料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半岛上山脉与河流的分布特征是
___________。
乙半岛所在的南亚地区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又是_______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丙半岛所在地区有丰富的______资源,出口该资源要经过当地著名的_______海峡。
X、Y、Z三地均位于五带之中的___带。
三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地,其位于____半岛。
Y地属于______气候,其特征是________。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三大半岛上的国家都属于_______国家。
【答案】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佛石油(天然气)霍尔木兹热Z阿拉伯半岛热带季风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雨季发展中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其行政区划包含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甲是中南半岛,其地势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读图可知,乙是印度半岛,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读图可知,丙是阿拉伯半岛,该岛的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该资源要经过当地著名的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
(4)读图可知,X、Y、Z三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
依据降水量柱状图可知,三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z地,其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5)读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Y地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6)读图可知,亚洲大部分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图中南亚、西亚和东南亚都是发展中国家。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掌握。
23.有“北京最美乡村”之称的X村坐落于北京西郊。
因其历史悠久、建筑独特,近年来成为了京郊旅游的热门景点。
左图为“X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的等高距为_____米。
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
一名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
其行进的方向大致为先向______,再向_____,其步行距离约为_____米。
步行的过程中,该游客感到一直在_____(上坡/下坡)。
溶洞的海拔高度约在_____米。
(2)右图为该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
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推测该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左图中的_______(B/C/D)处,判断的理由是_____。
(至少答出2点)
(3)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
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
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
主要是因为这里属于_______气候(填写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_(填写气温特征)。
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有利于冬季______,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有利于减少冬季的_____风(填写风向)的侵袭。
【答案】20 山地西西北150 上坡730米——750米 D D处海拔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由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 处的拍摄角度恰当;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温带季风炎热多雨寒冷干燥采光通风西北
【解析】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读图分析可知:
(1)左图中的等高距为20米。
该区域的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地形类型是山地;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
其行进的方向大致为先向西出发,再向西北方向;可测得图上距离为3厘米,比例尺为1:5000,可求得其步行实际距离约为5000×3=15000厘米=150米。
其线路为穿行在峡谷中,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在步行的过程中,该游客感到一直在上坡。
溶洞的海拔高度在730米——750米之间。
(2)右图为该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
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
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由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处的拍摄角度恰当;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
(3)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
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
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
主要是因为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有利于冬季获取光照,采光通风,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有利于减少冬季的西北风的侵袭。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4.《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月28日发布,“一带一路”促进世界区域合作蓬勃发展。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过A___洋、B___洲、乙___运河,最终到达C___洲。
(2)“一带一路”连接大陆东西,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多为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陆地丝绸之路中,荷兰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降水多的国家是___。
(4)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举例说说荷兰的地理知识___(不少于两点)。
(5)乙处在地中海沿岸,请你写出它的气候类型属于___气候,甲所在地区属于五带中的___带。
【答案】(1)印度;非;苏伊士;欧
(2)发展中
(3)荷兰
(4)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到处可见到风车;大面积种植郁金香
(5)地中海;热
【解析】(1)由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代表的印度洋,B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非洲,穿过乙代表的位于亚非分界线上的苏伊士运河,最终到达C代表的欧洲。
(2)“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3)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
温和多雨。
降水较多。
(4)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填海造地较多的国家,是一个“低地之国”;到处可见到风车;大面积种植郁金香。
(5)读图可知,乙处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甲是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所在地区属于五带中的热带。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气候。
读图分析即可。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示的纬度为(北纬、南纬),所示经度为(东经、西经)。
图中人物所踏地点的经纬度是。
(2)图乙A点经纬度为。
(3)图乙中各点属于低纬度的是,属于中纬度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答案】(1)南纬东经50°S,20°E
(2)70°W,40°N
(3)BD ACE C ABDE
【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详解】(1)由图可知,图甲中所示的纬度是向南递增的南纬;所示经度向东增大的东经;图中人物所踏地点的经纬度是(50°S,20°E)。
(2)图乙中A点的经度位于向西增大上,是70°W;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的40°N。
(3)图乙中各点属于低纬度的是B和D两个点,属于中纬度的是A、C和E三个点,位于东半球的是C点,位于西半球的是ABDE四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