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军转时政热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一) 修改
福建莆田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福建莆田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导语】在军转干考试中,申论写作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2014年参加考试的军转干考生熟悉申论写作内容,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您提供申论写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围绕热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题做出分析。
【背景链接】“两高”降低污染环境罪入罪门槛的司法解释发布实施,《环境保护法》颁布施行25年来首次“大修”,“大气十条”打响大气污染防治发令枪,中组部明确政绩考核不能以GDP论英雄……【焦点分析】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进一步部署。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中华民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
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铁腕治污。
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一、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出重拳、用重典。
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对定罪量刑标准作出新的规定,降低入罪门槛,体现了从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精神。
最高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459件799人,起诉346件674人,办案数量同比提升了六七倍。
二、修订法律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
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新《环境保护法》增设按日计罚、治安拘留等措施,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权,首次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规定,明显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让法律长出了能有效制裁违法行为的‘爪’与‘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
2014北京军转时政热点:坚持环保攻坚战治理持久战

军转干考试2014北京军转时政热点:坚持环保攻坚战治理持久战导语:环境保护的相关话题,依然是北京军转干考试时政热点之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整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关于环境保护相关问题问答》,供2014年北京军转干考生参考。
治理雾霾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现在我们的大气污染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
传统煤烟型的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城市不仅PM2.5和PM10超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挥之不去的雾霾告诉我们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环境形势异常严峻,这是因为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其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才能彻底改善大气质量。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时不我待的任务。
对环境问题我们要理性对待。
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坚决进行整治,采取更好的方式,更好的技术,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同时制定一些强制性的计划和标准,加快建设一系列的环境工程。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环境问题不能期望马上彻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也和其他领域的建设一样,有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
如何保障环境生态建设不走弯路城镇的建设,必须要明确资源使用的天花板、生态功能保障的平衡点和污染承载的警戒线。
有的地方搞城镇化,建设用地越来越多,湖泊和湿地越来越少。
城市的肾功能被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没有了,文化传承没有了,怎么可能建成生态家园?军转干考试现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城市环境整体规划,设置了一些诸如人口、能源总量、城市承载力等指标,这些指标要经当地人大审议通过,这样的做法有一定借鉴意义。
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迎来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针对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以及基本思路,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环境保护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法律体系0 前言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
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越发复杂、难以控制,给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政府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这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应该借此历史机遇,冷静分析各种困难,加快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使其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强力保障。
1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新的环境问题开始呈现,其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也日益明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家大力提倡环境保护,极大地遏制了城市工业污染,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依然触目惊心。
我国的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二元特性,这是由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以及不均衡引起的。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工业污染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与发达国家后工业时期相当。
现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城市工业污染势头,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诸如生活污水污染、面源污染还没有有效地约束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污染源不断涌出,生态净化饱和,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形势非常严俊。
2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及基本思路2.1 总体目标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是:环境保护决策要具有权威性,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到国家层面,提升环保监管效率;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的环保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调动环保工作积极性,在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4国考申论热点预测之环保生态_甘肃中公教育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一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
推进植树造林,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第二节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观测和影响评估。
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快适应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节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
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和战略政策对话,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建立资金、技术转让国际合作平台和管理制度。
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第一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
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2014时政热点:用最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军转干考试2014时政热点:用最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这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全面安排和战略部署,体现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生态自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同时也是全国生态建设的典范。
20多年前,广东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行动,赢得了“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美誉;当前,广东又开启了第二次“绿色革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已经拉开帷幕,首批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正式启动交易,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开始实施,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广东在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已迈出关键一步,正在经历着从缓变到聚变、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飞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作。
无论是广东还是全国,仍存在不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性缺陷,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由于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市场机制对自然资源的作用不够充分,使得原本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被大量低效消耗,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由于传统的政绩考核制度根深蒂固,有的地方政府更愿意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有的企业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同样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深化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给予了最响亮的回答: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4时政热点:携手维护生态环境

军转干考试2014时政热点:携手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也将助推世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多次强调要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中国政府意识到粗放型经济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危害,不断出台严格措施改善国家生态环境。
过去,有些中国农民习惯焚烧秸秆,浓浓烟尘遮蔽了晴朗的天空。
有些工厂不遵守环保规定,排放的污水让河流“五彩斑斓”。
由内而外的改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落实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广大社会成员的理解和认知。
环保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应更多深入基层、走到民间,让人们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力量。
事实上,灾害的发生多与周围的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必然导致大自然的“报复”。
如今,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都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对俄中两国来说,保护生态环境都是当务之急。
俄中两国有漫长的边界线,阿穆尔河(中国称黑龙江)作为其中一部分,是我们共有的宝贵资源,哺育了两岸祖祖辈辈劳作的人民。
阿穆尔河是两岸居民饮用水的重要来源,确保水源清洁、饮水安全,是俄中两国共同肩负的责任。
目前,俄中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境保护合作分委会,有效加强了两国在环保领域,特别是边境环保领域的互动。
两国广袤的国土决定了要处理的环境问题数不胜数,面对动植物种类减少,空气、水源污染等多种威胁,俄中专家除了密切交流与合作,更要共同做好防灾减灾,遏制破坏的工作。
此外,两国需进一步加强环保合作机制的建设,扩大信息交流,增强地方政府间协作,提高民间环保意识,真正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发展中。
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也将助推世界可持续发展。
2014军转干图书增值时政热点篇

军转干考试2014军转干图书增值时政热点篇《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申论热点预测热点预测一:权力清单【报告原文】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
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
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
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专家解读】权力清单制度既“限权”又“现权”。
是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的自我革命。
释放出进一步规范审批制度的信号,晒出“权力家底”。
让公众对权力边界不再“云里雾里”。
使“变相审批”、“隐性审批”失去存活空间。
是既“去皮”又“割肉”的举措,报告中不仅强调“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而且特别指出“清单之外的。
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这种力求规范政府行为。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做法。
体现了要改变某些行政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衙门作风的巨大决心,必将使群众受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专家解读(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013年11月12日下午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文件集中了中共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将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解读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解读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出了具体部署。
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这迫切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体制的活力和效率,为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体制保障。
(一)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然而,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难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难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必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就是核心竞争力。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014北京军转干考试时政热点:聚焦环保法新规

2014北京军转干考试时政热点:聚焦环保法新规2014年4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作的关于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针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修订草案增加了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定,完善了关于行政强制措施、区域限批制度的规定,扩大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对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治理和应对作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规定。
1设环境日每年6月5日拟定为环境日【草案】增加环境日的规定,将联合国大会确定的世界环境日写入本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增加规定,公民应当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解读】修订草案对环境保护宣传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已作了相应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做出上述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表示,这是对基础性事项做出具体的规定,虽然只是一个节日,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环保宣传。
2应急预警环境受污染应及时公布预警信息【草案】关于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的治理和应对,要在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联合防治中实行统一标准。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解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影响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上述规定。
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每个地方的空气质量改进有快有慢,但区域必须协调,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
比如,京津冀地区,北京的机动车和燃油执行京V标准,而其他地区却没有,而机动车又是在地区之间流动的,这种排放标准应该先统一起来。
对于工厂等固定排放源,他表示,也应该根据协商一致的原则,对限制的产业或污染影响较大的产业,实施统一排放标准,以避免重污染企业利用环境标准差异而在区域内部转移。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者:周生贤来源:《决策探索》2014年第04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出了具体部署。
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一、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这迫切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体制的活力和效率,为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体制保障。
(一)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然而,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难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难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必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就是核心竞争力。
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体制改革脉络梳理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遭受挑战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体制改革的脉络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背景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国内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进展1. 设立生态环境部2018年,我国宣布成立生态环境部,将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原国家海洋局的职责整合,并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责。
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
2. 加强立法和执法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完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责任追究。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和法治化水平。
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各行各业的深入落实。
三、国外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经验1. 美国环保局(EPA)的案例美国环保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环境保护机构,拥有广泛的权力和职责。
其立法、监管和执法体系相对完善,能够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处置,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经验之一。
2. 欧盟环境局(EEA)的案例欧盟环境局是欧盟成员国政府间合作的环境信息和评估机构,负责为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支持和建议。
其在环境数据收集、信息共享和政策指导方面经验丰富,为其他国家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1. 加强跨部门合作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属于多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问题,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将更加注重跨部门协作和合作,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迫切需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本文将就如何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行细化,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二、背景分析1.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2.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不足三、改革目标及原则1.改革目标的确定2.改革原则的制定四、改革内容及具体措施1.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改革1.1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部门1.1.1 部门职责1.1.2 部门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1.1.3 部门工作流程与监督机制1.2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标准体系1.2.1 规划制定和执行1.2.2 标准制定和执行1.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3.1 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3.2 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与执法2.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体制改革2.1 建立生态环境监督部门2.1.1 部门职责2.1.2 部门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2.1.3 部门工作流程与监督机制2.2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2.2.1 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2.2.2 数据共享与发布2.2.3 年度评估与报告制度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体制改革3.1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3.1.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原则3.1.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计算与补偿方式 3.2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监督与执行机制 3.2.1 损害赔偿的申请与处理程序3.2.2 监督机构的设立与责任3.2.3 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4.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体制改革4.1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4.1.1 基金来源和管理4.1.2 基金用途和优先领域4.2 加强对基金使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4.2.1 监督机构的设立与责任4.2.2 基金使用的审计和公开4.2.3 基金使用的效果评估与考核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指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部门,包括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职责。
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体制改革

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繁荣,但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人类维护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威胁。
其次,环境保护与人类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恶劣的环境将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此外,环境保护还关乎着人类的经济利益,许多产业与就业机会都依赖于良好的环境。
因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环境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环保组织缺乏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导致效率低下。
其次,法律法规不健全,整个法律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完备性。
再次,环境监测和评估手段相对滞后,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状况。
此外,环境治理的资源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三、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应朝着以下方向进行。
1. 加强政府的环保责任。
政府是环保工作的主要责任方,应建立健全环保组织机构,并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和力度,严格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加大惩治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环境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其科学性和完备性。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量的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3.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完善环境评估机制,对环保项目进行严格评估,确保环境风险的防范。
4. 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5.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环保、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体制改革脉络梳理

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体制改革脉络梳理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体制改革脉络梳理摘要:本文对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及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文章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背景,深入剖析了改革的动因和目标,回顾了改革的主要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此文,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体制改革的脉络和重要性。
目录:1. 引言2. 背景3. 动因和目标4. 主要进展5. 成效与展望6. 个人观点和理解7. 总结1. 引言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帷幕也正在拉开。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脉络和重要性,并对体制改革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该主题。
2. 背景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是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优化和整合的重要举措。
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然而,由于缺乏集约化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着重叠、分散和不协调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决定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协同性和效率。
3. 动因和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中国政府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需要建立起更加集约化、专业化和统一化的管理体制。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改革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以便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整合和协调机构,构建起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目标包括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推进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4. 主要进展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目标及具体措施,并分析改革的挑战和前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和缺陷。
一方面,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监管机构缺乏实力和能力,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法规的违法行为难以制止。
因此,改革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1.加强立法:制定和修订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使其更加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2.提升执行力: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的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力量和执法手段的建设,确保环境保护法规的有效执行;3.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评估和评价,实现全过程的监管;4.强化企业责任:加强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督和约束,推动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义务;5.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大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化。
四、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1.建立全面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治理与修复制度等;2.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量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3.推行企业环境责任制,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保护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4.完善环境监管机构体系,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公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五、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的挑战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立法过程中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的不足可能导致法律法规的制定不科学、不完善。
其次,执法力量的欠缺和执行力的不足可能导致法律法规的执行困难。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_2014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4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进入第四次审议。
据悉,近日在京就环境保护修订草案召开的评估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环保执法人员、专家、律师、法官、企业、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等有关方面的15位代表参加会议。
2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环保法修订案。
在20个月中,草案经历4次审议,最终定稿。
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2]修订后的环保法加大惩治力度:“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新环保法还明确: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2]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2]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怎样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怎样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期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关于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要求。
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做好以下3 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同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新期待相比,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主要的不适应表现在:一是统筹协调困难,顶层设计不足。
生态环境保护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加强统筹协调,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强化部门协调、增强环保综合决策能力尤为紧迫。
目前体制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的新要求,很有必要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二是部门职责分散交叉、权责脱节,影响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
水质、水量管理分离,地上、地下水污染防治不统一,生态保护按要素分散,陆海环保分割,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减排分开管理,造成政出多门、权责脱节等问题突出,既增加管理对象负担,也浪费有限的行政资源。
三是保障体系不完善,难以为环境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由于职能交叉,造成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多头执法、“数”出多门、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总的看,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现行体制难以适应中央对环境保护监管提出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
第二,必须明确改革原则。
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国家管理资源,优化机构设置,避免机构重叠和职责交叉,促进职责体系和机构设置的有机统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生态系统完整性。
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要素综合、职能综合、手段综合,形成从山顶到海洋的一体化管理,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全社会的各个方面。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分离。
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分散,导致资源部门集保护与开发职能于一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其部门性质和实际管理的运行模式决定了资源保护往往服从于开发利用,难以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索引号: 000014672/2014-00086 分类:环境政务管理信息\领导讲话发布机关:环境保护部生成日期: 2014年02月10日名称: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文号:主题词: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出了具体部署。
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这迫切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体制的活力和效率,为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体制保障。
(一)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然而,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难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难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必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201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预测 转发展方式建生态文明素材

2014高考政治热点:转发展方式建生态文明一、[背景材料]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指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二 2013年10月12日,第三届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
会议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推动《全球制止粮食浪费公约》的谈判和签署。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论坛上指出,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到2030年,国际社会应致力于普及清洁能源,将能源效率提高至少一倍,同时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增加一倍。
材料三 2013年9月17日,中央环境保护部等6部委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那么》的通知。
二、[理论分析]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
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
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014军转时政:“生态红利”催生“生态自觉”

军转干考试2014军转时政:“生态红利”催生“生态自觉”乡土味十足的山林、旧民宅改造的房间,清新怡人的空气……浙江德清莫干山脚下,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紫岭村,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高端民宿集聚地。
紫岭村的变迁,只是浙江湖州近年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一度饱受环境污染之痛的湖州市,近年来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探索和环境整治力度,“生态红利”逐步显现,“生态自觉”深入人心。
从“守山就是受穷”到不出家门赚大钱在紫岭村,一个名叫“裸心谷”的高端民宿深受外国人士和都市白领的青睐。
虽然人均消费在2200元以上,可这个以回归自然为卖点的“洋家乐”,入住率却常年保持在80%以上。
平时司空见惯的山林和再普通不过的民居,经老外一包装,竟然如此“值钱”,这让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感到诧异。
“这个价格,一半卖的是环境,另一半卖的是服务。
”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说。
统计显示,10多个国家的投资者共在紫岭村及其周边建了42家“洋家乐”,仅去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万人次。
实现经济总收入7500万元,实现税收近800万元。
筏头乡后坞村人项亚明回忆,当时乡里关闭了44家竹拉丝企业和一家效益很好的笋罐头厂,自己很不理解。
如今,出租自有房屋,一家三口在“洋家乐”打工,自己种的蔬菜、茶叶还能卖给“洋家乐”和游客。
“全家一年收入近20万元,比过去打工赚得多多了!”项亚明算下来喜滋滋的。
好生态给湖州带来的“红利”远不止此。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
在太湖频遭蓝藻困扰之时,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却常年保证饮用水源地Ⅱ级水体。
铁腕整治实现凤凰涅槃在此之前,湖州曾走过一段弯路。
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占湖州工业增加值的5%-7%,但对污染排放的“贡献”最高可达70%。
2004年和2011年,湖州长兴和德清两地蓄电池生产企业的不军转干考试规范排放导致周边村民血铅超标,并引发群体性事件。
湖州是长三角建筑石料的主要供应地,开山取石不仅让山体伤痕累累,还导致河道浑浊,空气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军转时政热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一)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出了具体部署。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辅导专家提醒,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在2014年的军转考试中,“生态环境保护”主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点,所以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将成为2014军转干部必备的理论政策。
【重大意义】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
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这迫切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体制的活力和效率,为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体制保障。
(一)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然而,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难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难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必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就是核心竞争力。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用生态文明理念分析
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提高节能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可以推进存量结构调整;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实现增量结构优化。
从现行环境监管体制看,政出多门、权责脱节、监管力量分散等问题明显存在,影响行政效能,削弱监管合力,环保引导和倒逼机制作用尚未充分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三)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加快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推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发展,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向,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
我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必须加快转变能源资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碳排放强度。
这在客观上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全面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加快低碳发展提供支撑。
(四)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基、民心所向。
2013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气等污染问题集中爆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在现行环境监管体制下,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缺乏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环境执法监督的职能配置,环境监管难以到位,这导致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政策措施打了折扣。
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集中力量解决细颗粒物(PM2.5)、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五)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转变职能不仅要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而且要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
环境保护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必须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
环境保护不欠新账、多还旧账,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目前,国家层面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职能分散交叉较为突出,存在权力下放不够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严格监管的强大合力;基层环保部门被赋予的职能和担负的任务不匹配,存
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内在地包括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原题目:周生贤: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来源:新华网)
2014年军转时政更多信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