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念过家乡?家乡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到亲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课文朗读与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课文理解与分析
a.课文描绘了哪些家乡的景物?
b.作者对家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c.课文中有哪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四、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重点词语和句型?请举例说明。

二、课文深入学习
a.课文中的“月是故乡明”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b.作者为什么说“我对故乡的思念,永远不会衰竭”?
c.课文中有哪些描写家乡景物的细腻语句?
三、情感体验与表达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家乡的感情。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以“月是故乡明”为题,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第三课时
一、作文分享与点评
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全班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课文拓展与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景除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还有哪
些?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收集关于家乡的图片和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第四课时
一、家乡图片分享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家乡图片,介绍图片背后的故事。

2.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对待家乡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抄写重点词语。

2.完成作文《我心中的家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补充:
第二课时
一、课文深入学习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文中对月亮的描述,和你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
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作者笔下的月亮,不仅是天上的月亮,更是他心中故乡的象征。

‘月是故乡明’,这句话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明亮,更是情感上的温暖和依恋。


3.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依恋之情的呢?”
第三课时
二、情感体验与表达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对故乡的感情这么深?”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那份对家乡的记忆和感情都是不会变的。


3.教师提出:“现在,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家乡的情景,感受一下那份亲切和温暖。


4.学生分享感受,教师鼓励:“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美好,你们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


第四课时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认为自己对家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对家乡的这份深情厚意。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对家乡的爱?”
教学过程补充:
第二课时
四、课堂小结
2.教师提醒:“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第三课时
四、课堂小结
2.教师布置作业:“请大家回去后,尝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


第四课时
三、课堂小结
2.教师鼓励:“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带到日常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记住家乡的美好。


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由于本篇课文情感丰富,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生搬硬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3.在分析课文时,要适当留白,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想象,不要过度解读,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

4.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创新,不要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5.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避免脱离实际,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7.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调整,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实践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