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护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康
复效果的临床影响
摘要:在社会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因碰撞、跌倒、坠落等因素而造成的骨折现
象较为多见,临床上多以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
在骨折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剧烈的
疼痛或长期的行动不便会对其生理与心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
为此,在骨折患
者治疗的过程中同时实施舒适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效果;
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多是因意外性事故造成,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筑事
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出行的增加,导致我国急诊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临床对此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手段。
而术后疼痛不仅影响到患者情绪,而且还会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也是对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的一大阻碍。
因此,术后疼痛护理愈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为尽量控制患者术后疼痛,
保证其康复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82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我院收治于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均为急诊创伤性骨折病例,剔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②病理性骨折;③语言、听力功能障碍;④与手术适应证不符。
按照实施护理方
法的不同随机划分2 组:对照组41 例,男性22 例,女性19 例;年龄23~72 岁,平均(48.4±3.3)岁;骨折类型: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19 例,胫腓骨
骨折9 例,肱骨骨折9例,盆骨骨折3例,肋骨骨折1例。
干预组41 例,男性
23 例,女性18 例;年龄21~70 岁,平均(47.6±3.2) 岁;骨折类型:股骨
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8 例,肱骨骨折8 例,盆骨骨折4例,
肋骨骨折1 例。
2 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方法:围术期基本护理模式2 组患者皆相同,区别在于干预组术后采
取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镇痛和心理干预:结合患者个体病情情况,按医
嘱使用合适剂量的镇痛药物,把握好用药时机与用药剂量,在患者还未深切感受
疼痛之前进行预防性药物使用;告知患者知晓,术后疼痛现象是必然且正常的,
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忍耐,一旦疼痛有所缓解,切不可一直依赖药物,
而是应及时停止用药,以免患者发生耐药性或是成瘾依赖;除了临床护理工作者
本身多关注、关心患者,同其交流、沟通之外,还应指导患者家属对其的激励、
鼓励,使患者获得充足的心理支持,以此来摆脱疼痛或是淡化疼痛概念,减少对
疼痛的过度关注,获得心理情绪上的平定与放松;通过指导患者掌握一些放松的
动作例如叹气、腹式呼吸等,帮助减轻疼痛;针对患者对疼痛的忧虑、顾虑,通
过知识宣教等方法纠正其不良认知、坚定治疗信念。
②换药护理:术后切口的敷
药换料,必然会由于伤口触碰而造成疼痛,一方面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注意换药的
动作轻柔、准确,切忌拖拉、延长时间,以此减小对患者切口疼痛的刺激;换药
之前可鼓励患者通过进食、饮水等方式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一边在换药时,一
边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轻松的语言与患者保持交流,尽量吸引其对疼痛的注意力,最大程度上缓解疼痛程度。
术后遵照医嘱来指导患者用药护理人员严格按照
医生开具的药物处方来指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患者在用药上存在的不明确问
题进行解答。
③物理护理:术后当患者回到病房后,对其进行下肢按摩,使用趾
关节、踝关节屈伸摇摆的方法,股四头肌按揉方法等进行按摩,注意力度的均匀,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加重,避开对伤口的牵拉,以此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血液循环,以免血液淤积造成疼痛之感;通过转换正确且舒适的体位,尽量使患者自觉舒适、减小疼痛;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局部按摩的方法,增加患者的被动活动量,减小其
主动活动时承担的疼痛度;另外,伤口处可通过冷敷或是热敷来缓解疼痛。
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应当进一步优化病房环境,从而增加患者的感官舒适度。
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在护理层面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对于合理
且医院现有条件能够达到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满足,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接
受度提高医疗认可度。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基本的饮食建议,从而帮助患者形成有
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对患者的活动进行干预,指导患者在治疗的不同
阶段应当如何科学开展活动。
3.康复评价:①护理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表进行疼痛程
度的评价,分值自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度越严重。
②住院时间与骨折愈
合时间。
4.统计学处理:由SPSS 22.0 医学软件做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护理前后对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护理后2 组VAS 评分均降低
(P<0.05),护理组VAS 评分值比对照组更低(P<0.05)。
2 组患者术后康复观察
指标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缩短
(P<0.05)。
三、讨论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科室所规定的护理服务规章制度是较
为基础的内容,与当前骨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提升以及患者对治疗舒适
度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外伤是创伤性骨折的常见致病原因,有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等症状表现,而在疼痛应激之下,患者的心理、生理也会出现一
定变化,虽然疼痛是机体在受到刺激时做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过度疼痛却
会给机体生理、心理造成巨大负担。
要求护理者在实施急诊救治之中需要于第一
时间之内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且精准、合理、规范将静脉通路构建,对失血状况
进行有效性改善。
在常规急诊救治以及护理的实施之中,因为缺少相对规范的操
作规程,致使抢救的整个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与混乱,很多时间以及资源遭到浪费,护理者对自身工作及任务不能明确,具有较低的配合度,致使护理者降低了在急
诊救治及其护理工作之中的总质量。
尤其是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虽然经过
了手术治疗已挽救了生命,但术后漫长的康复才是更重要的阶段,直接决定着今
后其生活质量、机体功能的恢复、自理能力强弱等等,特别是该时期伴随着术后
疼痛刺激,是成为阻碍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绊脚石,因此降低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并不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的展开。
若术后患者疼痛度有所减轻,那么患者不仅
可以较早的开展功能锻炼,而且也有利于其良好情绪的保持,更积极地配合医护
工作者,使骨折部位及早愈合。
为此,现代医学模式已将疼痛护理纳入到临床护
理工作当中,一方面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体现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术后其VAS 评分值要
更低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由此提示,从生理镇痛、心理抚慰、物理按摩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有利于帮助患者纠正对术后疼
痛的不正确认知,改善心境、激发潜在的抗痛能力,提高疼痛阈值,最大程度上
减小由于心理带给疼痛的加重影响;再通过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物理按摩手法,
促进局部血液的顺畅、加速炎性物质的吸收,辅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体验,当
解除了疼痛阻碍后,也有利于患者尽早开展康复锻炼,实现更快的术后康复。
因此可见,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积极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减轻
其术后疼痛程度、缩短康复时间,获得更佳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云.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医
药前沿,2019,9(24):198-198.
[2] 瞿丽娟.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J/CD].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9(30):89-89.
[3] 刘慧慧.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3):3248-3251.
[4] 余金蓉,彭洪梅.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
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8):868-870.
[5] 林淑娟.疼痛干预优化的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其
对术后康复、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8):1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