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农班培养方案V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应用生物科学(农学)试验班培养方案
(2017级)
培养目标[毕业5年能达到的基本状态]
培养具备宽厚的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及多学科专业背景【目标1】;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及先进技术,具备过硬的实践研究能力【目标2】;具有卓越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交叉学科的新成果解决本学科的研究难点或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目标3】;具有发散思维和批判精神【目标4】;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浓厚的家国情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新颖的学术理想【目标5】,致力于在未来农业科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领袖人才。
毕业生能在农业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前沿领域暂露头角,在相关学科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学或研究机构攻读博士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毕业要求【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专业知识: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尖、交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背景知识;
2.研究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对所在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试验设计、数据测定、结果统计和分析等,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3.分析能力:掌握并熟练应用自然科学、现代农业科学的基本原理,认识、表达并分析农业科学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并获得有效的结论,体现出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
4.创新能力:通过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够针对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解决方案,体现出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5.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农业学科发展前沿,了解本学科专业在国际上所处的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形成跨文化学术背景和和视野;
6.家国情怀:通过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习及深度社会实践的体验,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能够在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中拥有大格局、重担
当。
7.学术理想:具有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家的远大志向,毕业后在本学科或目标交叉学科一流实验室或科研院所深造。
8.团队合作: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力:能够就本学科专业的复杂问题与学术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技术应用、成果展示等能力。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说明:
一、学生选拔
实施优秀学生选拔制度。
每年在入学前,通过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等选拔方式,择优录取学生,单独编班,成为竺可桢学院荣誉学生;第一学年秋冬学期结束,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遴选具备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进入该班学习。
二、特别培养
1.宽厚基础。
实施通识教育和荣誉课程,强化数理化计算机等通识培养,为优秀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和确认主修专业提供多种通道。
2.立足前沿。
充分利用学科交叉创新平台资源,围绕“智慧农业”的四大支柱——设施农业、健康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开设系列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触及学科前沿。
系列课程将实施探究性教学方法模式改革,以教学“高端化、研究化、国际化”为目标,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逐步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内学习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转变,激发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学习。
3.导师组制。
“1+1+1”导师组,即有一名主导师(指导对象的责任导师),一名副导师(通常为该教授团队中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帮助指导对象在实践过程中选择一个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前沿问题进行探索),一名国际导师(通常为该冠名教授有密切联系的国外知名学者)。
以导师制为核心实行个性化专业培养,突出差异教育,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
专业培养方案。
4.科研训练。
强化科教融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实施第一课堂科研训练计划,在国家、省、校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专门开设学术讨论班和科研创新训练课程,通过导师组的“一对一”指导,切实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5.国际视野。
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方式,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
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知名教授(学者)来院授课或讲座;积极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课程修读、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
6.本博贯通。
实施“精、深、通”的专业培养计划和完全学分制,学生提前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可向学校提出攻读高一级学位的申请,经导师同意和院系审核,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允许特别优秀学生提前攻读高一级学位。
三、定位发展
实施荣誉学籍和荣誉证书制度。
根据学生的学业与能力等综合表现,规划学生成长,指导学生合理定位,适时分流不适应竺可桢学院学习学生。
培养面向:(含本大类包括的专业及所在院、系名称)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与前沿性、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交、尖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及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实施交叉培养;坚持科教协同,加强高水平创新创业训练。
学生可在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林等专业确认主修专业。
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修读所交叉学科的专业学位课程可同时获得该专业的辅修证书。
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58+6+8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风景园林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⒈通识课程64+6学分
(1)思政类11.5+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一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一秋冬/春夏(021R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2.5 2.0-1.0一秋冬/春夏)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二秋冬/春夏031E00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三秋冬/春夏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
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二、三、四
(2)军体类 5.5+3学分(4年制)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3110021军训+2.0+2一秋
031E0020体育Ⅰ 1.00.0-2.0一秋冬
031E0030体育Ⅱ 1.00.0-2.0一春夏
031E0040体育Ⅲ 1.00.0-2.0二秋冬
031E0010军事理论 1.5 1.0-1.0二秋冬/春夏031E0050体育Ⅳ 1.00.0-2.0二春夏
03110080体质测试Ⅰ+0.50.0-1.0三
03110090体质测试Ⅱ+0.50.0-1.0四
(3)外语类4+1学分
外语实行英语水平测试通过制,学生在校期间须通过“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并获得学分;在本科期间学生“托福”考试成绩95分以上(含95分)、“雅思”成绩7.0分以上(含7.0分),可申请免修“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
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浙大本发﹝2016﹞16号)。
1)在“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未通过的情况下,建议修读以下课程,以顺利通过“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5186010英语口语 1.00.0-2.0一秋冬/春夏05186020英语写作 2.0 2.0-0.0一秋冬/春夏051R0020大学英语Ⅲ(H) 3.0 2.0-2.0一秋冬
051R0030大学英语Ⅳ(H) 3.0 2.0-2.0一春夏
051F0600英语水平测试+10.0-2.0 2)在“浙江大学英语水平测试”通过的情况下,建议修读以下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51F0690托福阅读 1.5 1.5-0.0二秋
051F0660托福听力 1.5 1.5-0.0二冬
051F0680托福口语 1.5 1.5-0.0二春
051F0670托福写作 1.5 1.5-0.0二夏
(4)计算机类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Z0040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一秋冬
211Z0050C程序设计专题 2.0 1.0-2.0一春夏
(5)自然科学通识类2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61R0170微积分Ⅰ(H) 4.5 4.0-1.0一秋冬
061R0180微积分Ⅱ(H) 2.0 1.5-1.0一春
061R0190微积分Ⅲ(H) 1.5 1.0-1.0一夏
061Q002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二秋冬
761T0030大学物理(乙)Ⅰ 3.0 3.0-0.0一春夏
761T0040大学物理(乙)Ⅱ 3.0 3.0-0.0二秋冬
761T0060大学物理实验 1.50.0-3.0二秋冬
771T0030无机及分析化学 4.0 4.0-0.0一春夏
771T0040大学化学实验(G) 2.00.0-4.0一春夏
(6)创新创业类 3.5学分
1)必修课程 2.0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在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必修课程中修读。
2)选修课程 1.5学分
在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修读1.5学分。
(7)通识选修课程10.5学分
1)通识核心课程3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41S0220中国文学基础 3.0 2.0-2.0一秋冬/春夏041S0230哲学意识 3.0 2.0-2.0一秋冬/春夏041S0250中华文明史 3.0 2.0-2.0一秋冬/春夏041S0150西方文明史 3.0 2.0-2.0一秋冬/春夏041S0210孔子与《论语》 3.0 2.0-2.0一秋冬/春夏2)社会与交流类课程 1.5学分
在全校社会与交流类课程﹝包括就业指导类(课程号带“?”的课程)、心理健康类(课程号带“?”的课程)和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中修读。
3)交叉通识课程 4.5学分
在全校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中修读,学院单独开设以下课程供学生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41L0160社会学入门 1.5 1.5-0.0一秋冬/春夏251R0010西方文学经典(H) 1.5 1.5-0.0一春夏
4)其他通识课程 1.5学分
在全校通识选修课程中修读。
2.专业课程84学分
(1)学科基础课程44学分
1)必修课程2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71B0101植物学及实验(甲) 4.0 3.0-2.0一春夏
071B0010动物学及实验(甲) 4.0 3.0-2.0二秋冬
071B0041微生物学及实验(甲) 4.0 3.0-2.0二春夏
设施农业 2.0 1.5-0.5二秋
数字农业 2.0 1.5-0.5二冬
健康农业 2.0 1.5-0.5二春
生态农业 2.0 1.5-0.5二夏16121450遗传学 4.0 3.0-2.0三秋冬
2)选修课程20学分
根据主修专业要求,在导师指导下修读相关学科基础课,学院开设以下课程供学生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61B9010有机化学 4.0 4.0-0.0一秋冬
061B0380大学化学实验(O) 1.50.0-3.0一秋冬
071B0051生物化学(甲) 4.0 4.0-0.0二秋冬
071B0061生物化学实验(甲) 2.00.0-4.0二秋冬
071Q0009分子生物学 3.0 3.0-0.0二春夏
071Q0010细胞生物学 4.0 3.0-2.0三秋冬
071B0091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 4.0 3.0-2.0三秋冬
07120021动物生理学及实验(甲) 4.0 3.0-2.0三秋冬
16121032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3.0 3.0-0.0二春夏
14120540环境生态学 2.0 2.0-0.0二秋
16195540环境生物学 2.0 2.0-0.0三秋
分子农业原理 1.5 1.5-0.0三秋
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2.0 1.5-1.0三春16590020生物信息学 2.0 1.5-1.0三夏
(2)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25学分
实行专业导师制,即学生在修读各主修专业制订的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实施导师指导下个性化的修读计划。
农学:12.5/17.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16120870作物育种学 3.0 2.5-1.0三春夏
16120882作物栽培学 4.0 3.5-1.0三春夏
16120700种子生物学 3.0 2.5-1.0三秋冬16121660植物生物技术 2.5 2.0-1.0三秋冬(种子方向还需修读下列课程)
16121740种子检验学 2.0 1.5-1.0三秋冬16122260种子生产学 3.0 2.5-1.0三秋冬
园艺:19.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6120551园艺植物栽培学Ⅰ 2.5 1.5-1.0三秋冬16120561园艺植物栽培学Ⅱ 2.5 1.5-1.0三春夏16121351园艺植物育种学 3.5 2.0-1.5三春夏16122120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0.50.0-1.0三春夏16122130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 3.0 1.5-1.5三春夏16122140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实验 1.00.0-2.0三春夏16121520园艺产品营养与功能学 2.5 2.0-1.0三夏16195730园艺种苗工程学 2.0 1.5-1.0四秋16121000设施园艺学 2.0 1.5-1.0三春
植物保护:2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6120182基础昆虫学 5.0 3.0-4.0二春夏16121840基础植物病理学 5.0 3.0-4.0二春夏16120401应用昆虫学 4.0 2.0-4.0三春夏16121850应用植物病理学 4.0 2.0-4.0三春夏16195592农药学 4.0 3.0-2.0三秋冬
茶学:1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6122030茶叶化学与综合利用 4.5 3.0-1.5二春夏16122040茶叶化学与综合利用实验 1.00.0-2.0二春夏16122051茶叶加工与品质管理学Ⅰ 2.5 1.5-2.0三秋冬16122080茶树栽培与育种学Ⅰ 1.5 1.0-0.5三冬16122090茶树栽培与育种学实验Ⅰ0.50.0-1.0三冬16122110茶树栽培与育种学实验Ⅱ 1.00.0-2.0三春16122061茶叶加工与品质管理学Ⅱ 2.5 1.5-1.5三春夏16122100茶树栽培与育种学Ⅱ 2.5 1.5-1.0三春夏16120050茶业经营管理学 2.0 2.0-0.0三夏
应用生物科学:2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6121881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4.0 2.0-2.0二春夏16122150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2.00.0-4.0二春夏16590020生物信息学 2.0 1.5-1.0三秋16121891生物物理与仪器分析 3.0 2.0-1.0三秋冬
16122160生物物理与仪器分析实验 2.00.0-4.0三秋冬16121490核技术农业应用 2.0 2.0-0.0三冬16121901生物农业及生物技术 4.0 2.0-2.0三春夏16122170生物农业及生物技术实验 2.00.0-4.0三春夏
农业资源与环境24.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土壤学 4.5 3.0-3.0二春夏14120961土壤与环境分析 3.5 2.0-3.0三秋冬14120623资源调查与评价 2.0 2.0-0.0三春
14193120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 2.0 2.0-0.0三春植物营养学 4.5 3.0-3.0三春夏14120681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2.5 1.5-2.0三春夏14120972农产品检测与农化分析 3.5 2.0-3.0三春夏14120982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 2.0 2.0-0.0三夏
动物科学专业:设动物科技方向、水产与蚕蜂科学方向
动物科技方向:22.5学分
17120092动物解剖学 2.5 1.5-2.0二冬17120180动物组织胚胎学 2.5 1.5-2.0二春17120121动物生理学 3.0 2.0-2.0二春夏17120610动物分子生物学 3.0 2.0-2.0二春夏17120164动物营养学 4.0 3.0-2.0三秋冬17120721饲料学 2.5 2.0-1.0三秋冬17120170动物育种学 2.5 2.0-1.0三冬17120600动物发育与繁殖学 2.5 2.0-1.0三冬水产与蚕蜂科学方向:21学分
17120092动物解剖学 2.5 1.5-2.0二冬17120180动物组织胚胎学 2.5 1.5-2.0二春17120121动物生理学 3.0 2.0-2.0二春夏17120610动物分子生物学 3.0 2.0-2.0二春夏17120164动物营养学 4.0 3.0-2.0三秋冬17120351水生生物学 2.5 2.0-1.0三秋冬17195131综合蚕丝学 3.5 3.0-1.0三春夏
动物医学专业:23学分
17120092动物解剖学 2.5 1.5-2.0二冬17120180动物组织胚胎学 2.5 1.5-2.0二春17120121动物生理学 3.0 2.0-2.0二春夏17120031动物病理学 3.0 2.0-2.0三秋冬17120300兽医药理学 3.0 2.5-1.0三秋冬17120271兽医内科学 3.0 2.0-2.0三春夏17120770兽医传染病学 3.0 2.0-2.0三春夏17120281兽医外科学 3.0 2.0-2.0四冬
园林:2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1612232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Ⅰ 2.5 2.5-0.0二秋
16122180园林植物学Ⅰ 3.0 2.0-2.0二秋冬
1612233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Ⅱ 2.5 2.5-0.0二冬
16120463园林规划设计Ⅰ 3.0 2.0-2.0二春夏
16122190园林植物学Ⅱ 3.0 2.5-1.0二春夏
16120441园林工程Ⅰ 1.5 1.0-1.0二夏
16120451园林工程Ⅱ 1.5 1.0-1.0三秋
16120471园林规划设计Ⅱ 2.0 1.0-2.0三秋
16120481园林建筑设计Ⅰ 1.5 1.0-1.0三秋
16120491园林建筑设计Ⅱ 1.5 1.0-1.0三冬
1612090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 1.5-1.0三夏
(3)实习实践与科研训练15学分
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学院在大三、大四设置学术交流讨论班及科研训练环节,学术交流讨论班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科研创新训练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并得到良好评价,或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及以上的等其它学科成果均可申请,经学院审核同意后可获得该环节学分。
1)必修课程1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学术交流讨论班 1.00.0-2.0三春夏
科研创新训练 2.00.0-4.0四秋冬
毕业论文(设计)8.0+10四春夏
2)选修课程4学分
各专业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
农学
16188251作物遗传育种综合实习 2.0+2三短
16188241作物栽培耕作综合实习 2.00.0-4.0三夏
16189220种子科学与工程综合实习 2.00.0-4.0三夏
园艺
16189171园艺植物栽培学实习Ⅰ 1.00.0-2.0三冬,春夏
16189190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实习 1.0+1三春夏
16189181园艺植物栽培学实习Ⅱ 1.00.0-2.0三春夏,秋
16189140园艺植物育种学实习 1.00.0-2.0四秋冬
植物保护
16189101病虫生物学专题教学实习 3.0+3二短16189110植物保护学专题教学实习 2.0+2三短茶学
16189050茶叶加工实践 1.0+1三短16188150茶叶综合实习Ⅰ 1.0+1三春16188160茶叶综合实习Ⅱ 1.0+1三春夏应生
16189081农艺实践 2.0+4四秋冬园林
16188290风景园林调查与分析 1.5+1.5一短16121070园林古建测绘实践 1.5+1.5二短16188041园林植物综合实习 1.0+1二短16121190园林建筑设计实践 1.5+1.5三短16188171园林规划设计实践 1.5+1.5三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14188271地质与土壤学实习 2.5+2.5二短14188281植物营养与施肥实习 3.0+3三短
动物科学专业:
17188120教学实习 2.0+2二短17188211专业生产实践 4.0+8四秋动物医学专业:
17189060兽医临床实践 4.0+8
17188120教学实习 2.0+2二短17188211专业生产实践 4.0+8四秋
3.个性课程10学分
4.第二课堂学分+4学分
以社团、文体竞赛、学术活动为载体的校内实践活动
5.第三课堂学分+2学分
校外实践、专业实习与创业实践
6.第四课堂学分+2学分
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