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县普米族居民带绦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坪县普米族居民带绦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兰坪县普米族居民带绦虫感染水平、特征、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兰坪县普米族居民带绦虫感染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对全县5个乡镇17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组17184人的调查发现,带绦虫感染4389例,感染率25.54%,其中男性感染率25.29%,女性感染率25.81%。

男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5岁;调查普米族人群混居或相邻居住的傈僳人群1328人,带绦虫感染42例,感染率3.09%,普米族人群调查15856人,带绦感染虫4347例,感染率27.42%,两种民族间带绦虫感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38,P<0.001);食酸肝者感染率35.35%,未食酸肝者感染率1.6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3,P<0.001),食酸肝者带绦虫感染的危险度比未食酸肝者高22倍。

结论食酸肝(生猪肝)是主要的流行环节,普遍不使用厕所及牲畜放养为带绦虫感染创造有利条件。

标签:普米族居民;带绦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范围和对象
全县普米族分布的5个乡(镇),17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的所有普米族居民,同时对混杂居住或相邻居住的部分傈僳族人群作感染率对照参考。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预先设计的调查表逐户逐人询问当前带绦虫感染情况,食酸肝(生猪肝)史及食生肉或半生肉史,厕所使用及牲畜饲养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
用率以及率与率的比较,判断有无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总体感染情况
共调查17184人,其中普米族人群调查15856人,带绦虫感染4347人,感染率27.42%,占总感染人数的99.04%,傈僳族人群调查1328人,带绦虫感染42人,感染率3.09%,占总感染人数的0.96%,总感染4389人,感染率25.54%。

2.2流行特征
2.2.1 性别、年龄分布
男性调查8901人,感染2251人,感染率25.29%。

女性調查8283人,感染2138人,感染率25.81%,男女带绦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

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5岁,以成年人感染为主。

20岁及20岁以下者感染率低于20岁以上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75,P<0.001)。

表1 兰坪县带绦虫感染年龄、性别分布
男女合计男性女性
年龄组调查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调查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调查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
<20 7374 958 12.99 3932 549 13.99 3450 409 11.86
21~9810 3431 34.97 4977 1702 34.20 4833 1729
35.77
合计17184 8349 25.54 8901 2251 25.29 8283 2138
25.81
2.2.2 地理分布
调查全县5个乡镇17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组的普米族居民,感染率最高为干竹河村(56.03%)最低为回龙村(3.03%)。

2.2.3 民族特征
对调查的17个村委会110个自然村的普米族居民中,有混杂居住或相邻居住的傈僳族人群,两种民族带绦虫感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38 P<0.001)。

表2 傈僳族与普米族人群带绦虫感染率比较
民族调查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
傈僳族 1328 42 3.09
普米族 15856 4347 27.42
合计17184 4389 25.54
2.2.4 食酸肝(生猪肝)与带绦虫感染的关系
在调查的17184人中,12183人有食酸肝史,带绦虫感染4037人,感染率35.35%;5001人否认食酸肝,带绦虫感染82人,感染率1.64%。

食酸肝者感染带绦虫的危险度比不食酸肝者高22倍,两者带绦虫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3 P<0.001)。

表3 食酸肝(生猪肝)与未食酸肝的带绦虫感染比较
酸肝调查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
食酸肝 12183 4307 35.53
未食酸肝5001 82 1.64
合计17184 4389 25.54
2.2.5 厕所普及率
对17个村3488户的居民调查中,厕所普及率仅为16.4%。

2.2.6 家畜饲养情况
当地居民主要饲养的家畜有猪、牛、羊,饲养方式以放养为主。

3 讨论
兰坪县普米族人群带绦虫感染比一般人群高,主要是与当地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有关,调查中发现,普米族居民有食生猪肝的饮食习惯,此前张莉莉、陶洪等通过动物实验后证实在猪肝脏中有带绦虫囊尾蚴寄生,并把虫种鉴定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2],当地群众厕所普及率低(仅16.4%),家畜(猪、牛、羊)放养,为人群感染带绦虫的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带绦虫感染者彻底驱虫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莉莉,杨洪模等。

云南兰坪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云南卫生防疫,1992,3:29—31.
[2]张莉莉,陶洪等。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感染者在云南首次发现。

云南卫生防疫,2000,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