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县卫生局实施2001—2010年
光明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
报告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评估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光明县卫生系统自2001年来的“两个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实施“两个规划”组织领导情况评估和“两个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两个方面,最后阐述了“两个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题,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评估主要目的是要对上报的数据和卫生部门承担的“两个规划”中宣传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推行爱婴行动,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农村住院分娩率;实行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推行改水改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改善妇幼保健设施,提高人员素质,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实施进展的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制定2011—2015年光明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

光明县卫生局实施2001—2010年
光明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确保“两个规划”目标的实现。

2001年—2010年1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光明县卫生局紧紧围绕2001-2010年“两个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履行卫生部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的职责,以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妇女、儿童生命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2011年,光明县卫生局按照上级要求,组织了人员对“两个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统计评估。

从评估督导情况来看,截至2010年底,我县卫生系统“两个规划”各项量化指标完成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评估方法及评估过程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妇女儿童工作进行评估,组织领导情况评估从方案制定、领导责任落实、机构运行、经费保障、宣传培训、监测评估工作几方面进行评估,“两个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依据纲要监测指标体系,根据部门职责,对妇女儿童卫生健康等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

二、评估主要结果
(一)妇女发展规划:
1.已达标指标有10项14小项分别是生殖健康知识普及
率,妇科病查治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专职人员配备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全县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2.未达标指标有3项分别是农村卫生院产科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率,孕产妇死亡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二)儿童发展规划:
1.达标指标有16大项22小项出生缺陷发生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住院分娩确有困难的边远地区消毒接生率,孕产妇保健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1‰的县(市)数,卡介苗接种率,脊灰疫苗接种率,百白破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当年报告18个月—14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其中母婴传播感染儿童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2.未达标指标5项分别是婚前医学检查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三、实施“两个规划”情况评估
(一)实施“两个规划”组织领导情况评估:
光明县卫生局重视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把实施“两个规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局领导班子明确实施两个规划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将实施两个规划工作纳入单位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召开了两个规划卫生部门实施工作要点的部署研究会议,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因单位人员变动,对原妇女儿童领导小组人员进行调整,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卫生局防保股负责处理,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完善了县、乡、村妇幼保健体系,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为推动我县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我县妇幼保健事业协调发展。

(二)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两个规划”实施十年来,全县卫生系统以“两个规划”为核心,大力开展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大医疗和保健投入力度,在促进医疗保健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不断强化疾病预防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措施,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基本得到了落实。

全县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指标、服务指标普遍得到改善,孕产妇、儿童死亡
率稳中有降,疾病预防与控制得到加强。

1.妇女发展规划:2010年,全县妇女病普查率8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14%,比2000年的87.98%上升11.16个百分点;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100%,达到了“两个规划”要求;孕产妇死亡率为47.57/10万,与2000年2
2.76/10万相比出现反弹趋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69.59%,比2000年97%下降27个百分点;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为87%;全县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215人,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45人,其中:男性33人,女性12人。

2.儿童发展规划:2010年,全县婚前医学检查率为32.0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7.25/万;婴儿死亡率为4.14‰,比2000年14.3‰下降10.16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42‰,比2000年15.2‰下降
3.78个千分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卡介苗接种率97.8%,脊灰疫苗接种率97.6%,百白破接种率95.3%,麻疹疫苗接种率95.6%,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8.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5.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
4.2%;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24%,其中: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68.81%,其中:城市XX%,农村为XX.XX%;累计报告18个月—14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4人;母婴传播感染儿童数为4人。

四、实施“两个规划”的有效做法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面履行职责,强化工作责任
为保障“两个规划”的有效实施,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分管领导负责,防保股主管,其它相关股室、单位协助,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完善了县、乡、村妇幼保健体系,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为推动我县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我县妇幼保健事业协调发展。

我局将“两个规划”的有关指标分解到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两个规划”任务贯彻执行情况,定期开展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障了“两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我局在落实“两个规划”过程中,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控制孕产妇死亡率等重要“两个规划”指标作为卫生系统重点考核内容之一,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为了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特别是农村地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有效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不断完善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功能,特别是产科服务能力。

我局充分借助国债资金,在全县新建、改建扩建
了乡镇卫生院,其中产科建设是重点内容。

加大了对基层母婴保健机构的投入力度,积极申请各级个项目经费用于项目单位的人员培训、专家蹲点、产科设备、贫困孕产妇医疗救助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支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县乡妇幼保健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城区发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加强妇女节、儿童基体医疗保健服务。

(三)稳定乡、村妇幼保健专干队伍,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素质
为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全县乡镇妇幼保健集中技术人员集中业务培训,提高了乡镇妇幼专干队伍的业务素质。

(四)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根据《母婴保健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规定了妇幼保健机构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工作范围、工作任务,以及应设立的保健业务部门、职能科室及相应人员配备数量与资格要求。

乡级主要处理正常分娩,同时做好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县级建立“孕产妇急救中心”(设光明县妇幼保健院),接收危重孕产妇的转诊急救,形成上下贯通、合理分工的孕产妇分娩和急救的“绿色通道”。

修订完善了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和乡镇卫生院产房布局、工作流程、设备配置。

以此促进全县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和产科技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县加强了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和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按省、市规范
建设标准,统一整理制度及规范上墙,逐步进入了规范化,并积极巩固通过的产科建设乡镇验收成果。

开展了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的建设,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孕产妇急救网络,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妇幼保健系统,为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需要提高了保障。

(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妇女、儿童享受到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孕妇学校、家长学校、新婚学校,普及和宣传母婴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二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在贫困、边远地区开展孕产妇、儿童医疗救助。

近年来,绝大多数乡镇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工作。

(六)做好三级预防,落实技术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近年来,我县及时把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从降低两个死亡率逐步转移到降低妇女、儿童死亡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并重上来。

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新婚夫妇免费提供婚前咨询与健康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婚前保健工作,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

有组织地在全县开展孕前保健、产前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工作。

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管理,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面。

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工作,加强对全县产前诊断技术人员的业务以
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的培训。

产前诊断与筛查的网络进一步健全,产前筛查率明显提高。

通过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的技术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加强“两个规划”指标的监测工作
落实了县乡各部门在“两个规划”指标监测中的责任。

并充分利用妇幼卫生信息的“三网监测”专业信息网络,确立监测点,保证数据有可靠的来源。

同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信息报表质量监控制度,完善监测体系,保证信息质量。

(八)探索和加强新形式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多年来,通过先后组织开展培训、检查与技术指导,通过孕产期保健服务,对孕产妇及部分儿童免费开展了初筛工作。

探索和推广适合我省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和措施。

五、存在的问题分析,工作措施及对策建议
从监测指标反映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指标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仍需关注和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妇女儿童社会综合管理模式。

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县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近年来稳中有降,但下降的速度不快,有时甚至反弹,地区间不平衡。

孕产妇死亡是一个弹性指标,我县由于地处山区,居住分散,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任务艰巨。

因此,多渠道筹资,建立贫困孕产妇救助基金、改善急救交通设施、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将立即删除!
再如,妇科病的查治工作,农村受经济政策调整后的影响,部分家庭无法承担妇科普查费用也是相关指标改善缓慢的重要原因。

(二)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出生人口素质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富强与兴旺,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不能排除由于近年来加强对出生缺陷的监测力度,出生缺陷病例能够比较及时、全面发现的因素;但遗传及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不可忽视。

受有关政策的影响,取消强制婚检的形势下,我局积极与政府部门了解,上报《光明县关于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实施意见》。

同时,受经济制约,我县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网络建设滞后,群众接受筛查的能力也有限,下步要加大该项工作的力度。

(三)加强新时期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工作。

2010年全县艾滋病感染人数为45例,其中女性患病数为12例,女性占26.67%,2005年至2010年共报告4例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儿童, 因此,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尤其是妇女、儿童易感人群传播,也是实现两纲目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附:光明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数据统计表
光明县卫生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