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船拳体育文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
37
表人物是吴根宝。
越溪船拳属于闭口
船拳,强调音乐伴奏,音乐多半选择江南丝竹。
相城北桥船拳主要流传于苏州漕湖周边地区,属于开口船拳,有杨家将开口拳、双刀开口拳、晴空偃月刀开口拳等拳种,代表人物是尤全根。
其主要特色是边唱边练,换而言之,就是拳师打拳时还会唱拳歌,无论是空手打拳还是舞枪弄棒都概莫能外,主要音乐是江南小调。
常熟沙家浜船拳有七红、罗家枪、养家手等拳种,代表人物是曹金宝。
无锡地区还流行锡山船拳,有小洪拳、大八仙、板凳等拳种,其中小红拳富于变化,灵活自然,分为十大盘功、三十六中套路、零手百种。
它深受民间武术的滋养,善于吸收民间智慧,融会贯通,形成以石担开四门、四锁开四门等武术项目。
在湖州船拳中还有一种叫做大连刀的拳种,代表人物是钱来宝。
它采用的武器是两把短刀,便于在狭小空间应用自如。
2.江南船拳次中心文化圈江南船拳次中心文化圈属于第二个江南船拳体育文化圈,以浙江嘉兴、江苏常州、上海松江等地为主。
其中嘉兴是长江三角洲最重要的腹地,位于浙江东北部,东临渤海,西接苕溪,北靠太湖,南面钱塘江,可谓江河湖海荟萃之地。
嘉兴市区与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地不足百里之遥。
作为江南船拳体育文化的第二个文化圈,嘉兴船拳体育文化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很早已经出现小金枪、醉八仙等拳种。
近现代,嘉兴拳种依旧富有活力,出现以查拳、心意六合拳为代表的拳种。
在器械方面,主要是船桨、鱼刀等与渔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
嘉兴船拳的代表人物是韩海华。
常州位于太湖流域西北,东临太湖,西望毛衫,北面是长江,南倚天
目山,地形多种多样,山丘平原应有尽有。
常州船拳拳种有金枪手、武松十八手、东青板凳拳等拳种,主要代表人物是朱全海。
上海松江是黄浦江水系,中上游水系如天目山水系、淀山湖、太湖等都会经过黄浦江汇入松江。
上海松江拳种主要以罗汉拳为代表,器械以木梭、大刀为主。
上海船拳拳种还融汇少林梅花桩腿法,代表人物是丁裕春。
3.江南船拳边缘文化圈
江南船拳边缘文化圈是第三个江南船拳体育文化圈,主要包括镇江、杭州、温州等地,距离太湖船拳体育文化圈最远。
这也导致它在船拳体育文化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自我探索特征,也为江南船拳体育文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样本。
船拳的形成深受水的影响,想要从地域划分方面明确船拳的分布特色并非易事。
就以杭州船拳为例,它主要包括以西溪湿地为主的西湖区域和余杭东部、北部靠近湖州运河、湿地那部分。
然而,属于杭州的蒋村船拳除了在蒋村参与武术活动外,还会经常去五常、三墩、仓前、良渚等地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区的船拳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消失不见了。
从另外一种角度上看,这也可以看出船拳的分布广泛,能够借助发达的水运交通和各个地区交流。
杭州蒋村船拳比较流行的拳种有五虎拳、四门拳、大刀开四门等,代表人物是曹才根。
镇江船拳发展历史悠久,同时凭借地理优势,船拳融汇南拳北腿特色,代表拳种是八极拳,代表人物是田长泰。
温州船拳和别的江南船拳不同之处在于更能适应大海表演,其中以五龟拳为代表。
温州船拳以舞板凳、石担开四门为代表,器械主要有齐眉棍、梅花棍、丈二棒。
代表人物有陈阿顺、
张宪尧等。
二、江南船拳体育文化的价值
船拳体育文化流传至今,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船拳体育文化作为武术种类的一种,对于男女老少都具有格斗和强身的价值。
同时,作为传统武术文化,船拳也承载着我国的民族精神,包涵侠义之道,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
在古代,它被作为军事训练项目,现在则更加注重娱乐性,成为一种休闲表演形式。
这种变迁也为船拳体育文化赋予了娱乐价值。
1.格斗和健身价值
准确地讲,船拳属于拳术,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等功能。
人们选择武术不仅在于它是一门格斗技巧,还在于它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外可以防身,内可以健体。
在古时,江南船拳体育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格斗。
江南风俗,每逢佳节船拳献计,使成为一种重要的切磋武艺的平台,因为有了人们的关注,各个村庄都有习拳练武的风俗。
民国之后,学校开展武术课程,当时社会涌现出一股救国图存的风潮,认为改良社会必须改良身体素质。
在这个环境下,武术成为一门重要课程,在每个学校迅速推广。
现当代时期,船拳作为学校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强身健体的方式。
比如说,在江南的苏州地区,就出现中小学开展船拳课程的热潮。
这样安排不仅为发扬船拳创造了良好环境,也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2.教育价值
船拳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侠义之道。
它不是好勇斗狠、欺凌弱者,而是匡扶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习武之人都注重德行的培养,不会因为自己武艺高强就欺凌弱小。
习武之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探讨
38
人要有悲天悯人之心,要懂谦逊忠诚
之道。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谦虚谨慎、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尤其体现在武术方面。
武术原本是一种流露着残忍味道的格斗之技,然而它也可以是一种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在古代武术切磋中,两人出手之前会互表敬意,让切磋技艺有了文质彬彬的风范。
诚然,武术有时也会成为一种伤及身体性命的手段,然而在多半情况下,它因为道德的约束,依旧是一种匡扶正义的技艺。
现阶段,我国社会繁荣发展,和平稳定,武术也多以表演为主,成为大众娱乐项目的组成部分。
船拳体育文化深受我国传统文化滋养,以仁爱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为目标,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提高修养的途径之一。
3.娱乐价值
在古代,江南地区也会定期举办船拳表演,从而吸引大量观众。
表演舞台由两条船拼凑而成,船舱扎彩楼,彩楼上绘鱼跃龙门,左右装有二龙戏珠,船身色彩艳丽,遍插各色乌鸦旗。
船顶端有举办村庄的武术队旗帜,旗帜下方有两个太师椅。
椅子归两名指定手执竹篙的人员,负责防止在比赛过程中船只搁浅。
在船只中仓有门帘,门帘两侧挂对联,上联是“拳打南山猛虎”,下联是“脚踢北海蛟龙”。
左右两边置放威武架,里面刀枪棍棒各色武器应有尽有。
船舱内有吹鼓手,在比赛过程中配以动感音乐。
在古代,船拳表演也像是一场精彩大戏,具有极高的娱乐价值。
时至今日,船拳表演场地也从水中船上变为陆地广场,用的是铁架子搭建的舞台,也没有防止船只搁浅的执竹篙的人员。
但是,在这些娱乐化表演的背后,也彰显着江南地区特有的船拳体育文化元素。
比如说,在船拳表演中会有船眼睛、乌鸦旗等造型,人们用这些艺术造型表达勇于面对海洋恶劣环境的勇气,也显示了他们希望处处平安的期望。
这些文化价值,都使得船拳体育文化值得我们后人保护和传承。
三、江南船拳在民俗文化中的
影响
船拳体育文化以太湖为发展中心,不断向外延伸。
船拳体育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也具有民俗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抗击倭寇、保卫家园、同仇敌忾的文化内涵,随着岁月的变迁,也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船拳体育文化本身就是民间体育的一种,凭借教育性、娱乐性等特点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种。
船拳体育文化出现在春节、元宵节、各大庙会舞台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船拳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
1.庙会文化对船拳体育文化的影响
在江南地区,庙会一直是船拳体育文化重要的表现舞台,每逢庙会之日,各地船拳队伍悉数前往。
这种表演形式吸引大量观众,也为船拳体育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
就以蒋村船拳为例,每逢庙会之日,西溪地区举办声势浩大的庙会活动,活动类型多种多样,舞龙舞狮、走高跷、跑旱船,当然也少不了船拳表演。
在表演中,拳师使出浑身解数,表演各种船拳套路,成为江南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之一。
在余杭地区,每到清明节和重阳节时,就有专门的船拳表演,并且会大摆流水宴,吃喝玩乐一条龙,自然深受人民群众的热爱。
“十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湖州地区的船拳表演也有自己的特色。
每到清明节,湖州地区就会搭建
切磋武艺的平台。
同时,船拳深受湖州人们欢迎也有特殊的文化心理。
在吴语中,船拳和蚕健同音,而湖州本就有养蚕的习俗,举办船拳活动,本身就有祈求养蚕丰收之意。
在庙会船拳表演中,就有祭祀蚕神、打船拳的活动。
从这些我们就能看出船拳作为
休闲活动,其娱乐性为庙会注入了新的活动类型。
而因为庙会的举办,船拳有了更宽广的表现舞台,为船拳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创造了条件。
2.船拳表演与民俗节庆的互动船拳体育文化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本身就有民俗节庆活动的潜质。
加上船拳体育文化只在江南地区盛行,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完全可以打造为民俗特色表演。
尤其在和平稳定发展的今天,船拳的娱乐性越来越鲜明。
在这个时代背景中,船拳体育文化逐渐与其他民俗文化相互交融,成为江南民俗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品种。
同时,江南地区属于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有钱有闲,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民俗活动的需求相对较高,这也为江南民俗节庆活动繁荣发展创造了土壤。
船拳成为表演活动之后,丰富了节庆活动类型。
同时,船拳表演与民俗节庆相互碰撞之后,成为固定的表演形式,也为船拳体育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船拳体育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更高级的文化遗产。
船拳体育文化诞生之时,正是南宋时期,当时金人已经南下,北宋灭亡,汉人政权在江南地区偏安一隅,政治重心南移,也极大推动江南地区的发展。
当时船拳不仅能够吸引普罗大众的喜爱,也是武术精英文化的一种——前文所述,由于环境特殊,船拳体育文化对于习武者有更高要求。
明朝以后,船拳体育文化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探讨
39
走向繁荣时期。
当时,倭寇侵犯我国
领土,为了抗击倭寇,船拳有了更加鲜明的格斗色彩,注入了保家卫国的文化内涵。
当然,只将船拳体育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并不公平。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还有爱国主义的灵魂。
因此,船拳体育文化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全球化的今天,构建多元文化意义深远。
随着世界各地交流频繁,世界各地的文化冲突也日益频繁。
人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带着人性温度的传统文化,能够用多样性文化去对抗单一化的经济和政治,用多元化文化类型去缓冲单一化带给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也是一种走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四、江南船拳体育文化的发展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变迁,江南船拳体育文化从格斗性较强的武术逐渐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而言,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项目,更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阶段我们对于江南船拳体育文化保护坚持“政府引导、学术推广、民众参与”的策略,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确立船拳体育文化的地位,为其推广创造了良好条件。
针对船拳体育文化的传播,我们可以有以下三点发展对策。
1.积极推动船拳文化学习力度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江南船拳就是其中一类。
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构筑着我国国民的世界观。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船拳体育文化正在濒临灭绝,对此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视而不见,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船拳体育文化的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
1979年,我国国家体委正式颁布《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正式明确了抢救中华体育文化刻不容
缓。
为此,政府花费3年时间编撰船拳体育文化的文字资料。
经过长期的发展,在2010年,苏州越溪实现小学开办了“江南船拳体育文化研究中
心”。
这一举动深受苏州市政府、苏州市文体局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
另外,越溪船拳代表人物吴根宝亲自传播船拳体育文化,提高了大批小学生对船拳体育文化的学习热情。
在我国传统武术的教学中,往往都是采用师徒教学或者父子教学模式,现阶段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把船拳文化带到课堂,让师生共同学习,使之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
这样既能够传播船拳文化,也能够消除传统师徒、父子传授武艺时的陈腐流弊,让更多人成为船拳体育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播者。
2.营造传播氛围,促进船拳体育文化的精神传承
江南船拳和其他体育项目并不相同。
它具有其他体育项目强身健体的功效,更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我们在传播船拳文化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重它的精神传承。
首先,船拳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演绎了一次次可歌可泣的爱国旋律,比如在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故事。
换而言之,学习船拳不仅是一次武术教育,更是
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它里面蕴含着我国儒家提倡的礼仪、仁德,因此在学
习船拳体育文化时,也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弘扬民族精神。
当然,提倡船拳文化不应该只针对一小部分人,而应该扩大它的受众,让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都有机会学习船拳。
因为它不仅是江南地区带给江南人的文化财富,更是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学习船拳体育文化,让更多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营造传播氛围,促进船拳体育文化的精神传承,不仅有利于船拳体育文化的传播,而且提高了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和精神修养,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而言,这也是一次利国利民的重要之举。
3.拓展船拳体育文化的传承空间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将江南船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船拳文化带来大量关注度。
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非常重视。
在2006年,国务院18号文件将少林武术、沧州武术、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等正式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政策的颁布对于船拳文化的传承也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几年,我国南方地区也深受保护传统文化热潮的影响,并为此创造良好的传承空间,江南船拳走向课堂。
比如说,嘉兴市南湖区东栅小学就将江南船拳当做武术文化课程,为学校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类型。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孙越十分赞扬这一做法,并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如东栅小学一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
当然,拓展船拳体育文化的传承空间,让船拳体育文化遍地开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很长一条路。
(编辑/刘强)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功法
40
蒙古拳八段锦(一)
整理/唐文涛 仵锋
蒙古拳是一个稀有的拳种,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在宗族内部秘密承传,外人实难一见。
该拳以蒙古族摔跤的晃过架演变的滑步为基本步法,以拉弓射箭演
变的脊椎六面发力为劲力传导的根本,以八仙醉酒式为母式,讲究起打落合、闪
战腾挪、惊颤抖擞,融合了踢打摔拿之技法,总体上体现了避实击虚、以弱胜强
之精巧,从而形成了蒙古拳的独特风格。
现经该拳种传承人王喜安老先生同意,
将蒙古拳八段锦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
套效果很好的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北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蒙古拳八段锦,结合了传统的八段锦和内家拳法,适合于男女老少学练,经常练习可加强人体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循环,从而调理内养五脏六腑,对各种慢性病皆有一定的疗效,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日久功深,丹田气足,实战时心意一动,丹田警动,发出丹田爆发整体内劲,击人时可达一触即发、有感皆应的妙用。
此功可据个人的情况,一段一段盘练,也可分合一个套路练习,总之,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不拘于定法。
蒙古拳八段锦口诀:
开天掘地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单举手,
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手扳足尖固肾腰。
怒目攥拳增气力,
背手七颠百病消。
自古神仙无妙术,
朝朝夕夕不辞劳。
一、预备式
动作: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
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随
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
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
宽;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头向上顶,下颔微收,
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
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
敛臀,上体中正。
功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
安五脏,端正身形。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