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新增古诗词(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⑴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⑵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⑶客:客居。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⑸深巷:很长的巷道。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⑺矮纸:短纸、小纸。

⑻斜行: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

⑾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⑿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1)道逢:在路上遇到。

(2)道:路途上。

(3)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5)遥望:远远地望去。

(6)松柏(bǎi):松树、柏树。

(7)冢(zhǒng):坟墓。

(8)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9)狗窦(gǒu d 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0)雉(zhì):野鸡。

(11)中庭:屋前的院子。

(12)生:长。

(13)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14)旅谷:野生的谷子。

(15)旅葵(ku í):即野葵。

(16)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7)持:用。

(18)作:当做。

(19)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20)一时:一会儿就。

(21)贻(yí):送,赠送。

(22)沾:渗入。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杂诗十二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误落一作:误入) (颠通巅)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4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7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5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⑦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⑧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⑨堪:能够。

⑩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11.楼船:战舰。

12.名世:名传后世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剑客
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注释】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霜刃:形容剑风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示:给……看。

【译文】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宝剑。

剑刃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

今天把它拿来给您看看。

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过山农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⑴过山农家:一本题为“山家”,说为张继所作。

过:拜访,访问。

⑵嗔:嫌怨。

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焙:用微火烘。

【译文】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
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1)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2)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3)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4)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5)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6)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7)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8)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1.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2.远道:远行。

3.宿昔:指昨夜。

4.觉:睡醒。

5.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6.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
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7.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8.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9.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10.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11.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素,生绢。

书,信。

12.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13.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