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东探索“产权+金融+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田东探索“产权+金融+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模式
作者:黄国勇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5期
2014 年11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获批为全国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县。

田东县积极
探索扶贫开发综合改革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动贫困村将“静态的资产”变为“动态
的资本”;探索扶贫开发综合改革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推动贫困村“发展的资本”转
化为“经营的资金”;探索扶贫开发综合改革与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相结合,推动贫困村“当前能脱贫”迈向“长远能致富”。

探索扶贫开发综合改革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动贫困村将“静态的资产”变为
“动态的资本”
通过推进农村产权改革,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将贫困村“静态的资产”变为“动态的
资本”,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

2012 年12 月,田东县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
村产权提供了抵押平台,打通了农村资产的变现渠道,方便贫困村资源进行自由交易,为增加
贫困村农户资产性收益提供了可能。

截至2015 年底,贫困村通过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
计开展农村产权交易2.24 亿元,涉及土地流转面积1946.7 公顷,进行产权抵押贷款32 宗,
银行放贷金额5257 万元。

田东县林逢镇林驮村创新推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土地信托项目,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
和保障农民承包权益的前提下,由信托中介服务机构接受农民委托,按照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
需求,通过规范的程序将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转让给他人进行农业开发经营活动,形成土地流
转的委托- 代理机制。

该项目是田东县利用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
优势,采取“农村产权+政策性金融+社会资本”的合作发展模式,依托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
中心平台引进田东国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广西尔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国泰公司负责收储农
户手上闲散、零星的土地,将农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到国泰公司,作为国泰公司给予
农户的信托产品,并利用农业发展银行土地流转贷款进行土地整理后交由尔能公司开发。

2015 年5 月,尔能公司在林驮村动工建设200 公顷香蕉标准园,该项目每年可以安排就业岗位300 人,为群众增加财产净收入450 万元、工资性收入400万元。

田东县作登乡摩天岭村创新推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土地入股模式。

摩天岭村的贫困户以
土地作价入股,投资人以资金、设备、技术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

2014 年8 月,摩
天岭村启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项目,田东裕农药用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 万元资金
入股,占股份的79% ;摩天岭村180 户农户成立叠穗药用植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承包地、开荒地等800 公顷土地产权通过村集体整体入股,占股份的20% ;村党支部以10 万元和管理
服务入股,占股份的1%。

截至2016 年8 月底,该项目完成投资500 万元,叠穗药用植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获利300万元,农户户均收入3 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 万元。

探索扶贫开发综合改革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推动贫困村“发展的资本”转化为
“经营的资金”
田东县探索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联姻,不但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难题,而且激励贫困
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通过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信用体系、支付体系、
保险体系、担保体系、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贫困村贷款难的问题,形成多层次、低成本、广覆
盖的精准金融扶贫体系。

引导贫困村创建为信用村、贫困户转化为信用户,促进信贷支持精准
到户。

针对贫困户专门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方式,田东县的贫困村全部被评为信用村。

田东县所有的贫困户都有贷款的权利,农户凭借信用等级,免抵押、免担保就可以最高10 万
元的信用贷款,信用评级越好,获得贷款额度越高。

信用体系建设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与农户
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了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

田东县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形成比较完善
的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有助于全面了解贫困村贫困状况,便于精确识别贫困户,从而实现了
精准扶贫和金融改革的有效结合。

田东县自开展金融扶贫以来,贫困村贷款余额由2008年的5938 万元增长到2015 年的2.19亿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 年的3418 元增加到2015 年的5506 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 万人下降到2015 年的5.2 万人,贫困
发生率从2011 年的39.4% 下降到2015 年的14.5%。

探索扶贫开发综合改革与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相结合,推动贫困村“ 当前能脱贫”迈向“长远能致富”
田东县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扶贫产业协会+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贫困户自愿组成扶贫产业协会,并整合每位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建
立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实现分红。


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价格和风险的敏锐性优势以及对产业发展模式和生产技术的专
业性优势,直接将贫困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5 年,田东县以财政担保从农业发展银行融资1.06 亿元,在全县53 个贫困村实施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已在作登瑶族乡平略村、陇桃村、坡教村、陇那村实施香蕉、火龙果、油葵、养兔等9 个项目,种植香蕉
106.7公顷、火龙果43.3 公顷、油葵20 公顷,养殖肉兔5.4 万只。

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桃村是典型的大石山村,不具备发展规模种植的条件,脱贫攻坚难度大。

陇桃村通过建立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陇桃村101 户
贫困户自愿组成扶贫产业协会,并整合每位贫困户的5000 元产业扶贫资金成立资产性收益扶
贫引导基金,通过扶贫产业协会利用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参股田东尔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尔能公司安排入股的贫困户参与生产管理,并支付劳动报酬,使贫困户从项目中获得分红之外
的劳务收入,并学习到生产技术。

贫困户享受村级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及其收益的期限为
5 年(2016-2020 年)。

2016-2020 年,分红比例为村集体10%、扶贫产业协会90%。

自2021
年开始村级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的收益转为全村集体所有,分红比例为村集体30%、全体
村民70%。

项目实施后,陇桃村年均分配到贫困人口的收益达17 万元。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