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上的标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头上的标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八课床头上的标签
授课人:
授课班级:七年级(
授课时间: *** 5)班2019年4月日 12
课题:第八课床头上的标签课题:床头上的标签
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深学课文
授课班级:七年级(5)班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9年 4月12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弄清课文的条理层次,掌握课文结构,并且能够归纳总结。
过程与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误,关键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我们要从错误中吸起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
教学重点:1. 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
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 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1、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
求。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将所学过的词汇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总结法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鲁迅精神:鲁迅早年曾学医,想通过行医来拯救中国人民,后来
他认识到行医只能拯救个别人,从而想通过文学作品唤醒沉睡的国人活得自尊、活得强大,这就是一个文人爱国爱民的方式!然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更应该发
愤图强。
二、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少年时的故事来引出本文(鲁迅少年上学时,有一次因为家
里有事,早上上学迟到了,被老师责骂了,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
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
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
)
三、课前测评
(一)填入适当的量词
一()理想之火
一()回答
一()工厂
(二)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便()(三)用下列句型造句
1. ……,以便……
2. “一”+动词,……
四、新课讲授
(一)读一读,想一想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到第
题? 一()失误一()液体一()工人()散() 5自然段回答以下几个
问
1、李比希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答:将来做一个化学家。
2、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李比希是怎样做的?
答: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李比希都发愤学习。
3、李比希的梦想实现了没有?
答:他实现了,二十三岁就当上了化学教授。
(二)再读,再思考
阅读课文六到十一自然段,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波拉德的新发现是什么?
答:他发现了溴。
李比希的“一次失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次失误”?
答:“一次失误”指将溴元素认为是氯化碘。
因为李比希“自以为聪明、主观武断”、“盲目自信,轻率地判断”,所以造成“一次失误”。
有了一次失误之后李比希是怎么做的?
答:他“懊悔莫及” 将那张氯化碘的那张标签从瓶子上取下来,贴在床头,“引以
为戒” ,时时提醒自己不再犯错。
(三)再读,再思考,再回答
阅读课文第12到1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李比希用什么样的办法帮助工人提高“柏林蓝”的质量?
答:在加热溶液时加入一些含铁化合物。
李比希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他接受教训,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够用化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取得成功。
(四)课文分段
1——5:李比希从小就有梦想,并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
6——11:李比希的一次失误,及得到的教训。
12——17:李比希成功提高了工厂柏林蓝的质量,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
五、课堂小结
李比希童年立志,青年成材——自信、武断导致失误波拉德发现了新元素——李比希懊悔莫及,引以为戒——观察、实验,解决工厂问题——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有理想,有奋斗目标。
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脚踏实地、勤思考、不怕困难、善于总结,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途径。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标签”,克服自己的缺点,实现五彩缤纷的梦想。
六、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背诵课文10到11段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床头上的标签
(1——5 )(6——11)(12——17)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