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1.科技书有100本,[ ],文艺书有多少本?若求文艺书本数的列式为100×(1+1
4).则[ ]中应填( )
A .比文艺收多14
B .比文艺书少1
4
C .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4
D .文艺书比科技书少1
4
2.商店运来30筐梨,运来的苹果与梨的筐数比是3∶2,运来的苹果是( )筐。

A .15
B .20
C .45
3.
2
105⨯=( ) A .935 B .102
5
C .5
D .4
4.简算8
27
×(54×125)=( )。

A .1
36
B .1120
C .2000
D .37
5.看线段图列式,正确的是( )
A .40×23
34

B .40÷2334

C .40×2334
÷
D .40÷2334
÷
6.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正确的数. 一个冰箱的容积约200_____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6_____ 8.03升=_____毫升
5700立方分米=_____立方米
7.25
÷(_____)=34
×(_____)=(_____)×0.125=(_____)% 8.李大爷用30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面积是(______)。

9.把35
:
412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比值是(______)。

10.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11.2
5
平方米=(_____)平方分米 20分=(_____)小时 12.一个表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________)%。

13.填上“>”“<”或“=”.
(1)5
7
÷5____5
7
×1
5
(2)3
5
×1
9
____3
5
÷1
9
14.(__________)吨是30吨的,50米比40米多(___________)%。

15.用2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是(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16.仓库里有1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50%,第二次用去1
2
吨,
还剩(_____)吨。

1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标的数和是8,那么a ×b ×c 的积是_____.
18.用滴管滴100滴水大约是100毫升。

(____)
19.将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12分钟,那么要锯成10段需要24分钟。

(_____)
20.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______)
21.一个不为0的数乘7
8
积小于这个数。

(_________)
22.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______)23.直接写得数
2-
7
15
=____
5
9
×
3
5
=_____
5
51
×17=_____
5
6
×6×
1
10
=______
1 4+
1
5
=_____ 1÷
1
14
=_____ 0×
7
12
+
1
8
=______
3
4
×
5
6
÷
5
6
×
1
10
=____
24.计算下面各题。

5 7÷
1
4
÷
2
3
5 18×
3
4
÷10
9
25÷5
6
×
4
9
15÷
9
10
×
3
5
25.看图列式.
26.看图列式计算
27.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 (2) 28.连一连.
3 1017
100
1
10
45
100
139
1000
0.1 0.45 0.139 0.3 0.17
29.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1)画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2:1,且周长是18厘米。

(2)画一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是3:2,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30.只列式,不计算。

一枝钢笔18元,一枝毛笔的价钱是钢笔的。

一枝毛笔的价钱是多少?
31.师徒2人合做一批零件,做了4天,师傅做了160个,占总数的
1 3,徒弟做的个数是总数的
1
6
,徒弟做了多少个?
32.一款LED电视机,商场售价是4000元,小雨的妈妈上网参加团购,只需要2800元.小雨的妈妈上网购买这款电视机比商场便宜百分之几?
33.一只篮球从一定的高度落下,每次弹起高度是下落的高度的,第二次弹起的高度是4米,这只篮球开始从多少米高度处落下?
34.有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里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平放时里面装了7厘米深的水.如果把这个容器竖起来放,水的高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1.C
2.C
3.D
4.C
5.D
6.升立方厘米 8030 5.7
7.2
5
4
3
8 100(答案不唯一)
8.54平方厘米
9.9:5 9 5
10.240
11.40 1 3
12.33.3
13.= < 14.10 25
15.52 24
16.41 2
17.70 18.√19.错误20.×21.√22.╳
23.1
8
15
1
3
5
3
1
2
9
20
14
1
8
3
40
24.30
7
3
16
40
3
10
25.32
5
千克
26.75吨
27.(1)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2)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体积是125立方分米28.
29.
30.18×2 3
31.80个
32.30%
33.25米
34.14厘米
附赠材料:
考试做题技巧
会学习,还要会考试
时间分配法:决定考场胜利的重要因素
科学分配答题时间,是决定考场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

有了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同学们紧张的心情就可以得到舒缓与放松,考试水平也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

下面,我们为同学们介绍一个应对的好办法时间分配法。

第一,考前分配好时间。

从发试卷到正式开考前有几分钟的阅卷时间拿到试卷并填好卷头以后,要浏览整张试卷,查看试卷的容量、试
题的难易程度。

然后,根据题目、题量、分值和难易程度分配做题时间,易题和少分题少用时间,难题和多分题多用时间。

比如数学,按分值分配,选择题大约应安排在50~55分钟左右完成,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95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同学们平时做题时,可以先测试自己每一部分题目的做题时间,定下一个标准,然后考试时根据试卷题目情况,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

看到哪一部分有较难的题目,可适当多匀一点时间。

第二,每个题目有一个时间标准。

如果遇到一道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等到后面有了思路或答完卷之后再回头来做。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不能控制时间而影响答后面题目
况。

同时,要注意虽然每个题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也不要每题都看否则会弄得自己很紧张
第三,考试最后的15分钟。

不管还有多少题目没有完成,考试的最后15分钟一定要先将答题卡涂好,避免答题无效。

答题六注意:规范答题不丢分
提高考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减少或避免不规范答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具体来说考场答题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考前做好准备工作。

做题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认真检查答题卡页数和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与本人的姓名、准考证上的号是否相符等。

此外,还要准确填写答题卡的相关信息,正确粘贴条形码,注意不能超出框外。

第二,使用规定的笔作答。

答选择题时,考生必须用2B型铅笔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将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点涂黑第三,答题不要超出规定范围。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包括画表及作辅助线)。

在各题目指定答题区域外的地方,或超越试卷上标出的边界作答,或者自己编题号,其答案都是无效的。

第四,若题中有图,答题前应规划好“布局”,合理安排空间。

例如几何题,图形多在左边。

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从图下方开始写起,书写规范字迹清晰,避免“箭头”“地图”等出现。

第五,答题卡千万别折叠。

考生答题时,要注意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能折叠、弄皱和损坏答题卡,以免影响计算机扫描
第六,书写要整洁。

有的学生的答案“布局”很乱,还用箭头标注下一句的位置,加上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情况,阅卷老师很难辨认,甚至对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产生怀疑,由此分数也将大受影响
数学学习——了解每道题中蕴含的规律
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讲,数学似乎都是他们的“硬伤”。

他们会认为,数学是考验一个人智商的学科,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这是个误区。

那么,为什么一些学生能学好政治、历史这些学科,偏偏学不好数学呢?一些学生认为,这是因为数学考察的是人的思维,而政治、历史这些学科主要是考查记忆类的知识,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片面的。

中考数学题思维性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很多题都是平时归纳总结的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

这些解题思路,就相当于历史、政治科目中的一个个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

换句话说,如果说数学考的是思维
能力,那么所考的思维能力是平时的思维能力,考的内容是平时思考总结过的东西。

很多中考状元在总结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时,都会说: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每道题都掌握规律。

中考状元说:“我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方法是知识点网络总结法。

平时做数学题时,一些题目往往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这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所谓的知识点网络总结法,就是在平时做题时,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考生节约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中考状元说:“数学这个学科可能容易学,但也可能不容易学。

只要能掌握规律,并且认真、踏实,学好并不是很难。


我们学数学时要牢记概念、定理和公式,这些要求我们要理解着记忆,而且最好自己推导一遍公式定理等,比如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正切公式。

课堂上要跟上老师,注意老师讲的方法、技巧以及思想,最好自己能够总结一下。

比如,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有单调性法、不等式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导数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理解透彻。

数学的复习很重要,不能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

至于做题,则要做到举一反三。

做一道题等于做一类题,这样才有效率。

中考数学中我们给题目分类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有类比的思想,要时时刻刻思考。

另外,考试中更重要的一点是细心,要避免无谓失分。

只有知识和细心结合,才能考出好成绩。

这里,两位状元都有自己学习数学的不同经验,但总结起来可以发现,他们都注重归纳和总结,注重掌握解题规律。

那么,到底该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下面是中考状元们总结的几条经验。

1.注重课本
彻底掌握相关的概念、定理及公式,如果把解题看作是盖房子的话,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就是砖头,没有砖头是无法盖房子的。

2.注重基础
做题时要多做基础题,不要只钻研难题和偏题。

因为中考试题中一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基础题,所谓的“难题”其实也是由基础题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如果基础题没有掌握好,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难题。

3.注重归纳总结,建立数学的知识体系
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讲究效率,要做一道题目会一类题目,这就需要你善于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学好数学的核心所在,是把所谓的“数学考思维”变成“数学考记忆”的关键一步。

如果把数学中所有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所有的题型以及解题思路都归纳总结好了,
剩下的就是通过做题来反复地记忆,这时考数学就变成像考历史、政治一样了,没有那么可怕。

4.建立错题本
这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的最好的办法,由于时间紧张,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另外要注意建立错题本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错题本的改正使自己在临考前没有错
题遗漏。

5.注意答题的训练
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一定要进行训练。

在临考前,要多做几套模拟题,目的除了进一步查漏补缺以外,主要是训练答题速度,以及训练答题的书写。

的确,在考场上,由于时间有限,如果遇到自己平时没有总结过的题型,或者总结过但记忆不牢靠、运用不熟练的题型,一般是不可能现场想出来的,这就是对你来说所谓的“难题”。

而自己总结归纳过并且记忆牢靠的题型对你来说就是简单题”。

因此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并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