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 9、自然之道 校本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自然之道(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全文;
2.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
3.学会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旅游、幼龟、沙滩、侦察、
蠢事、海鸥、企图、补救、情愿。
【知识链接】
自然之道: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有什么生存规律?
群落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连接,种群中为了生存会通过生存斗争、相互竞争等,生物的进化由自然选择决定,人们不能违背食物链和食物网原则、地球自转公转、太阳东升西落、白昼与黑夜、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人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一旦违背
了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惩。
【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tān chǔn ōu qǐ
沙 ( ) ( ) 事海( ) ( )图
lǚ yóu zhēn chá yòu guī bǔ jiù( ) ( ) (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解释些词语。
气喘( ) ( ) 成百上 ( ) 鱼( ) 而出( )不可及 ( )攀不起 ( )不可言
()无其事见死不( ) 怒不可( )
1.像游鱼那样一个一个地出去。
( )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 )
三、.读句子,在最合适的词语下画上横线。
1.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侦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2.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优止,似乎在(观察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3.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吃惊震惊)。
4.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消息),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四. ★按要求写句子。
1.成百上千的幼龟在沙滩上结队而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用划线部分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不是我们让幼龟受到伤害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用划线部分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内容。
1.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文中”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愚不可及的“蠢事”?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2. 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
3.“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向导怎么会是这种态度?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
4. 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教训,得到了启发,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跟大家说一说吧
9 自然之道(2课时)
【学习目标】
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
【自主学习】
一、1.读拼音,写词语。
hǎi tān zhēn chá xiǎnɡ chè yún xiā
o yòu ɡuī
( ) ( ) ( ) ( ) yúchǔn mào zi fǎn huí
qǐ tú
()()()
( )
2.形近字组词。
堆()朝()琢()遇()
滩()嘲()啄()愚()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弥补—震动—赶忙—呼叫—
反义词:冷淡—危险—愚不可及—极不情
愿—
二、1.判断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
(2)本方的故事发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惊喜。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
()
三、课内语段阅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1.“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中的“自然之道”是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如无其事”写一句话:
3.对于“海龟遇险”这件事“我们”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向导”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向导有如此态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