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卡尔·马克思
人可以自己选择,这是人远比其他生物优越之处,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

因此,认真考虑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否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否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所认定的信念是不是一种自欺?如果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

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

那么,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
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

——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行事。

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到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

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

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而使我们不能持久地工作,但为了恪尽职守而牺
牲自己幸福的思想会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可是,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

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

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的职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

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本文是马克思17岁时写的中学毕业论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自己选择是人类远超其他生物之处,也是让人一生被毁灭、计划遭破坏、陷入不幸之中的行为。

B.虚荣心和幻想所引发的职业热情不能持久,青年或一时受其鼓舞,却不能对所选择的职业乐而不疲。

C.相比于体质孱弱不能让人持久地工作,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给职业和精神带来的损害更为严重。

D.只有为人类共同目标牺牲奋斗、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才能成为被人敬仰、被历史承认的伟大人物。

2.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所表达的见解深刻,尽管已经时隔近两个世纪,对今天广大青年生涯规划、择业就业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B.本文从重要意义、影响因素、选择原则三个角度,以层进式论证结构,对青年择业问题进行了深刻透彻的阐述。

C.本文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得论述语言严密,排比、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论证方法多样且效果显著,如“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这个比喻论证就形象地表现了妄自菲薄对人的伤害。

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本几度想离开但最终成为“莫高窟守护人”,樊锦诗的经历表明“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职业的全部分量”并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B.“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减少“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出现斗争的可能性,青年学生应积极参加健身运动。

C.当今青年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应着眼职业的社会价值,若从自身兴趣爱好或薪酬待遇角度出发,就只能感受到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D.“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两弹一星的功臣们之所以不计名利不惧艰险为国铸利剑,正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

4.请根据文本找出影响青年人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的四种因素。

(4分)
5.在“悦·享读书会”上,作为阅读分享人,你将以“马克思教我们规划人生”为题向大家推荐本文。

请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列一个发言提纲。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
鲁迅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墨子一面走进厨房一面叫道。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耕柱子应声道。

“对咧。

”墨子说。

“先生到楚国去?”耕柱子又问。

“是的。

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

这回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

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

我去按他一下罢。


看到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墨子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橱里摸出一把盐渍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

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气。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他毫不在意,仍然走。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走到了都城。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

”墨子想。

细看那些钓鱼人,却没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

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南关的城楼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走近时,只见那人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

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墨子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

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来。

到得临近,那人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

不过很难,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讲空话的多……”
“在城里听见曹公子讲演,又在玩什么‘气’,嚷什么‘死’了。

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

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

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料不定。

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到了楚国郢城,墨子终于找到公输般寓所时,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墨子很沉静的说,“想托你去杀掉他……”
公输般不高兴了。

他沉了脸,冷冷的回答道:“我是义不杀人的!”
“那好极了!”墨子很感动的直起身来,拜了两拜,又很沉静的说道,“可是我有几句话。

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

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

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它,不能说是仁;知道,却不争,不能说是忠;争了,而不得,不能说是强;义不杀少,然而杀多,不能说是知类。

先生以为怎样?……”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便回到公输般那里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请他吃过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之后,只得放他走。

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

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墙新添的石头,护城河边堆着的烂泥,这些景象表明宋人正在积极备战;几个钓鱼的闲人则传递出宋人毫不畏惧、处变不惊的气度。

B.一路之上,墨子看到宋国一派衰败萧条的气象,不由地暗想“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这说明他认为楚国攻宋将无利可图,毫无价值。

C.墨子对曹公子的评价、《记念刘和珍君》中以煤的形成来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都表明鲁迅珍视生命、反对无意义牺牲的斗争观。

D.公输般将云梯模型塞到后房箱子里,是因为他要重新制作更为强大的攻城器械,这表明墨子的游说并没有解除宋国当下所面临的危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从包袱里,还一阵一阵冒着热蒸汽”,脚下草鞋的变化,展现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英雄形象。

B.小说对话传神,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简短干脆,展现墨子刚健务实的特点,与公输般的对话有理有据层层推进,彰显出墨子智者形象。

C.从情节来看,本篇是以《墨子·公输》的内容为故事主干,糅合了《非攻》等其他篇目创作而成,体现了作者忠实于历史的创作特点。

D.小说中曹公子街头演讲“民气论”的场景,巧妙地将现实与历史融合,不同时期的画面相互叠加,意在引导读者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

8.除了墨子外,小说中还塑造了墨子的几个弟子的形象,请从整体上概括他们的形象特征,并简要说明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9.学者钱理群说《故事新编》是“一次今人与古人的精神相遇与对话,其间自然要渗透新的时代精神,以及作者个人的某些内心体验”。

那么,鲁迅先生在“非攻”这个故事中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与个人的气息?请根据作品最后一段及创作背景加以分析。

(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
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坛位,士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
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诺。

”于是旌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

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荧惑..
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实。

”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以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

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复常从,赐上间爵。

西至郦,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

时独请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
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入,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灞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灞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

立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哙爵列侯,号临武侯。

迁郎中,从入汉中。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鲁以君子A 之道B 辅其君C 而子D 独以夷狄E 之道F 教寡人G 使得罪于鲁H 君I 为之奈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指的是备办,与《鸿门宴》中“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的“具”用法不同。

B.趋,指的是快步走,与成语“亦步亦趋”和“趋之若鹜”中的“趋”字意思相同。

C.荧惑,古时指火星,因其隐现不定,故有令人迷惑之意,文中即此意。

D.目,在文中为词类活用,与《陈涉世家》中“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的“目”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第二次制止演奏,是认为普通人迷惑诸侯的话应被处以刑罚,所以最后这些人都被杀死或者流放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B.齐国国君深知在论理上无法超过孔子,而且自己对待鲁君的方法是不恰当的,所以最后用归还土地的方式诚恳地表达了歉意。

C.樊哙初识高祖于微时,一路追随高祖作战,官职逐步得到升迁,后因攻打邮县有功,再次获得重赏。

D.沛公参乘樊哙在面对项羽时不仅勇猛无畏,还机智地用“暴师灞上,以待大王”打消了项羽疑虑,给了沛公出逃回营的机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14.《庄子·寓言》中说:“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蕴立,立定天下之定。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臣子要救主于危难的同时又要使对手心悦诚服的具体策略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鹊桥仙
谢邁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笔写“月胧星淡”,是为给全词营造一种朦胧淡雅的意境,使之更符合古代男女七夕相会的氛围,蕴含着歆羡赞美之意。

B.上阕用“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作为收束,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落寞,也为下阕叙事抒情作铺垫。

C.“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紧承上文,通过沉痛的询问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及丧失意中人的悲哀。

D.结尾两句运用了正衬的手法,既写人间情爱道路崎岖又写天上银河也是如此经不起风浪,表明天上人间的爱情都不能够长久美满。

16.此词与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同是咏七夕之作,思想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出杜甫身世孤危年老多病且无处安身的悲惨境遇。

(2)《屈原列传》中,写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想到追念根本的句子是“ ”,而在“ ”的境遇下就会想念自己的父母。

(3)古人常由植物的衰落凋零联想到自身衰老和岁月无情,如“ , ”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杜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悲情之鸟”,也是现代环保宣传中的“林业益鸟”。

然而如今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却是“毁三观”的巢寄生习性……它们为何会把抚养后代的责任“外包”给别的鸟?从小没见过父母同类的杜鹃,会有什么特殊习性呢? 在中国古代素有“杜鹃啼血”的典故:相传古蜀国国王杜宇被人篡位,隐居山林后悲愤而死,后化为杜鹃悲鸣……,还有“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等诗句都给杜鹃附上一层凄美气质。

对农民来说,“布谷”或“快快割谷”的叫声(别称“布谷鸟”由此而来),又让杜鹃成了提醒农时的得力帮手。

现代的环保宣传,还把杜鹃封为吃害虫的“森林卫士”。

然而进入短视频时代,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杜鹃可怕的巢寄生属性:自己孵蛋不育雏,却把蛋下在其他鸟的巢里;杜鹃鸟孵出后干掉其他雏鸟和蛋,独享“养父母”宠爱;最让人惊诧的是长到半大的“巨婴..
”,体型已是“养父母”的好几倍,却仍整日在巢穴里嗷嗷待哺,用这样的“聪明才智”让亲鸟耗尽精力。

当然作为野生动物,杜鹃的行为不能用人类道德来评判,因为巢寄生对它们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存策略。

18.原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作用与“巨婴”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杜鹃也是现代环保宜传中的“林业益鸟”。

B.它们为何会把抚养后代的责任“外包”给别的鸟?
C.在中国古代素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D.用这样的“聪明才智”让亲鸟耗尽精力。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杜鹃鸟孵出后占了其他的雏鸟和蛋的位置,独自享用其他鸟类的喂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