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5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B.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D.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
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工人的工资增长幅度赶不上商品增长的速度,导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故选B项。

]
2.“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壁垒。

”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导学号:05812125】A.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
B.促使世界大国联合应对人类困难
C.使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战争
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战争,故D项正确。

]
3.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

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
【导学号:05812126】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A[题干中“美国总统胡佛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体现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但“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说明其干预程度不够,故A项正确。

]
4.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

其原因是( )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斯福的法案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故C项正确。

] 5.下图反映的是1929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变化情况,其中1933年到1937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政府( )
【导学号:05812127】
A.整顿国家财政B.规范金融秩序
C.缩减农业生产D.实施以工代赈
D[材料表明1933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逐步下降,这得益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以工代赈措施,故D项正确。

]
6.如图为美国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它的兴建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一项反危机措施,其直接目的是( )
A.增加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B.政府投资,恢复银行信誉
C.兴建水利,提高农业产量
D.发展农业,确保工业复兴
A[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以工代赈的体现,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

]
7.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其特点是( )
【导学号:05812128】A.实行自由放任B.转向计划经济
C.加大市场调节D.国家干预经济
D[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并未转向计划经济,故D项正确。

] 8.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他们对“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极为不满,成立了“美国自由联盟”,号召民众反对新政。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到“敌视”的原因是( )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违背了工人的利益
C.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C[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信息可知,罗斯福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故C项正确。

]
[冲A挑战练]
9.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由此说明( )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C.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D.新政后美国政府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后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
10.“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根据题干信息“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有利于发展本国外贸,A、C、D三项是针对国内调整生产关系和民生,只有B项是对外贸易,所以应该选B项。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129】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

第(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不论选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2)国家立法。

(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使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势力毁掉。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材料三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的许多“第一次”:联邦政府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公民有参加工会的权利;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中胡佛、梅隆对待经济危机的态度如何?材料二中体现了罗斯福怎样的精神?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用史实说明“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3)有人说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客观上给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

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第(1)问从经济危机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上思考其态度;所体现罗斯福的精神较易概括。

第(2)问“特点”从政府对经济的作用上提炼;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第(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时代的重大成就予以说明。

[答案](1)材料一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的进取、改革精神。

(2)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史实说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开展了“蓝鹰运动”,凡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可使用蓝鹰标志,以资鼓励。

(3)同意。

理由:大危机表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