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模版(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模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___类:
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医务处备案。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____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____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医务处每半年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____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模版(2)
一、背景介绍
医疗安全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遭受事故或意外伤害的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和防止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无责上报制度。
二、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加强医疗机构对医疗安全事故的监测和管理,促进医疗机构内部对医疗安全事故的主动上报和信息共享,形成对医疗安全事故的快速响应机制,最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术人员等。
四、无责上报制度的要求
1.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故的无责上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对发生在其工作范围内的医疗安全事故有义务进行主动上报。
2. 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上报渠道,包括书面报告、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事故上报。
3. 医疗机构对医疗安全事故的上报应保证严格的保密性,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4. 医疗机构应及时回复工作人员的上报,对于已上报的事故,医疗机构应积极处理,主动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上报内容和要求
1. 上报的内容应包括医疗安全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患者姓名、医生姓名等;事故的严重程度,包括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程度;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归属等。
2. 上报时应提供足够的证据和材料支持,包括病历、检查报告、护理记录等相关资料,以便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
3. 上报人应真实客观地描述事故的经过和原因,避免夸大或掩饰事实。
4. 医疗机构应及时回复上报人,对于上报事故进行认真核查和处理,若事故确认属实,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六、无责上报的奖惩制度
1. 对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事故的人员,医疗机构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表扬、奖金等。
2. 对恶意瞒报或故意转嫁责任的人员,医疗机构应给予相应的惩罚,例如扣减工资、追究责任等。
七、制度的监督与评估
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包括定期对医疗安全事故的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和及时改进。
2. 监督和评估工作可以委托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3. 医疗机构应根据监督和评估的结果,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医疗安全事故上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八、制度实施和宣导
1. 医疗机构应对无责上报制度进行全员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清楚了解制度的相关要求。
2. 制度的实施应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工作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宣传栏、公告栏等形式,向患者和公众宣传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形成对医疗安全事故的共同关注和监督。
九、制度的效果评价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无责上报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上报率和处理效果等方面。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十、总结
通过建立医疗安全事故的无责上报制度,医疗机构可以快速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事故,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制度的有效实施还能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最终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