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 (6分) (2020高三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至今具有300余年历史,因其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
无为自古以来便有放灯、赏灯习俗。
清康熙年间,无为的几位著名画家悉心研究,经多次,反复实验,最终了色纸和玻璃,()。
所谓剔墨,即在绢纱画框上,手工艺人用笔勾勒出精心的拟画轮廓,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干后再在胶面上描画、着色、晕染、勾线,以工笔绘制。
纱为丝织品,轻薄透明。
灯中燃烛,闪映画面,人影婆娑,栩栩如生。
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多项工艺制作而成,。
(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精美绝伦革故鼎新摒弃独辟蹊径
B . 美轮美奂推陈出新抛弃独辟蹊径
C . 美轮美奂推陈出新抛弃别开生面
D . 精美绝伦革故鼎新摒弃别开生面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独创“剔墨”技法,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
B . 独创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上画,并运用“剔墨”技法
C . 运用“剔墨”技法,并独创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
D . 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并独创“剔墨”技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用笔精心勾勒出拟画的轮廓,在轮廓以外部分上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B . 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C . 用笔精心勾勒出拟画的轮廓,用墨把轮廓以外部分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D . 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2. (2分)下面各组句子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相如闻,不肯与会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B . 君何以知燕王小人哉程婴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乃先请,为儿所卖而君幸于赵王
D . 淳于髡说之以隐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 (2分)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
B . 不知日之入蚓无爪牙之利
C . 而耻学于师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 扣舷而歌之箕踞而遨
4. (2分) (2019高二上·济宁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
B .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例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C . 骈体文的对仗(即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其它句式。
而到了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
D .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另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 (6分) (2018高三上·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
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
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
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
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
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二是打造创新引擎,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乡愁资源,要做好科学规划与引导。
在宏观层面的总体布局中,应正确协调好新区与老区、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对乡愁特色资源有干扰影响的建筑、产业或项目,应明确处理措施。
此外,以“乡愁”为着眼点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要盲目求快、求大、求高,而要远近结合、量力而行。
在模式机制上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推动小城镇特色发展方面,政府、市场、民间力量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守住乡愁文化底线;市场不能为所欲为,要遵守规矩、担起责任;民间力量不能盲目跟风,需要引导与培育。
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定居者的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重新组合既有资源、要素,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就业岗位、住房保障等因素,摸清乡愁记忆的来龙去脉,充分发挥体制内外的合力,才能让小城镇保持特色、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乡愁是一面镜子,一方面审视“旧”故乡过去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照亮“新”故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政府来讲,职责是守住底线,科学引导乡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于众多游子而言,将乡愁记忆化为建设故乡的行动才是祛除乡痛的最好良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愁记忆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力量,它能让人们不管走多远都想要返回故乡。
B .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乡愁己经成为人们的记忆和节日返乡的一种痛。
C . 小城镇中的特色老街、有时代印记的建筑和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都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D . 建设有特色的小城镇,需要多方协作,合力发展,其中市场承担着最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文章由当前乡愁记忆面临困境出发,讨论了乡愁记忆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B . 文章首段提出问题,之后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段总说,重申乡愁的作用。
C . 文章从保护原有文化和创新开发文化资源两方面论述了怎样利用乡愁资源的问题。
D . 文章论述严密,除了方法外,还给出了注意事项,对政府、市场、民间力量提出警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 如果能有效开发利用乡愁资源,就可以很好引导我国小城镇建设特色、健康发展。
B . 要使小城镇健康发展,就要保育好城镇地方文化资源,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
C . 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当地政府不能贪大求快。
D . 乡愁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有较大作用,所以政府可在乡愁记忆上着力。
6. (12分)(2019·齐齐哈尔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
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
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
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
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
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
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
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巧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形象地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C . 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 . 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及敬达败,砺入契丹。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
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
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
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①好掠人财物子女。
今必杀汝!”趣令锁之。
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
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
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①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 . 遂杖彦英而谢砺。
谢:感谢
C . 今大辽始得中国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D . 至栾城崩崩:指古代帝王死。
(2)下列对原文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B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C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D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
契丹。
B . 张砺遇事总是讲直话,辽太宗非常器重他。
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 . 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曾上奏辽太宗要用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言。
D . 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杀害张砺。
虽经麻答抢救,张砺仍然伤重致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
②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
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州遍
(五代)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
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①。
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②。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奚: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匈奴别种。
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
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么样的气氛?
(2)
下阙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9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三上·榆林模拟) 把下面的语段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30个字。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要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梁纨绔。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上·上高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肚皮,获得打赏;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
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1、
1-2、
1-3、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1、
5-2、
5-3、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 9-1、
9-2、
9-3、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0-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