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作业1 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人们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的是( )
A.马克·吐温B.罗曼·罗兰
C.杰克·伦敦D.德莱塞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由教材表述可知罗曼·罗兰被人们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2.“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寓含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这种手法典型表现在( )
A.《约翰·克利斯朵夫》B.《美国悲剧》
C.《老人与海》D.《丧钟为谁而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干中的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典型运用这种创作手法的作品是《老人与海》。

3.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
C.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泰戈尔的小说《戈拉》借两位主人公对种姓制、歧视妇女和崇古主义这三大印度现代化障碍性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现实探讨,鼓励印度知识分子自觉地把自身的命运与印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鲁迅的《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4.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的是( )
A.马克·吐温B.德莱塞
C.高尔基D.鲁迅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5.下列关于印象派音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以理念创作的音乐
B.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
C.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
D.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彪西。

塞尚是后期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

6.下列有关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彻底地摒弃了18世纪的古典主义音乐
B.德国的贝多芬属于新古典主义音乐大师
C.创作风格上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D.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新趋势
解析:选C。

新古典主义音乐将18世纪的古典主义融进了20世纪的新文化中,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不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贝多芬属于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故排除A、B、D,选C。

7.“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世界艺术的特点。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初期,有些画家反对传统模拟自然的手法,他们将自然事物分解为几何切面,把前后左右在画面上交错、重叠,来表现物体的几何空间,这就是立体派。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8.
右图是一幅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请仔细观察这幅作品,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它属于哪个美术流派 ( )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古典主义
解析:选A。

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这幅画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是毕加索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而创作的作品,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是和平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9.识读下列四幅人物肖像画:
请回答:
(1)简要指出图一至图四所示人物的国籍,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2)上述人物的代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解析:第(1)问可依据图一至图四中的人物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第(2)问中的“文学流派”应联系不同人物的代表作品进行思考,“历史背景”需要从各国联系加强、精神生活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

答案:(1)国籍及作品: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德莱塞是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泰戈尔是印度作家,代表作品有《吉檀迦利》和《戈拉》;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代表作品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

(2)文学流派:现实主义。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思考
1.请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特点。

(教材P
154)
提示: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欧美国家的文学继续发展,并且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

尤其是在美国,德莱塞和海明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第二,除了欧美国家,这一时期亚、非、拉等国家的文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印度和日本更具有代表性。

2.试着用立体派的创作手法绘制一幅作品,从中体会立体派绘画的特点。

(教材P157)
提示:立体派绘画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依此特点可试着绘制。

3.请谈谈你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理解。

(教材P
158)
提示:这幅画是毕加索为了抗议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轰炸而作的。

反映了法西斯的残酷、野蛮,体现了毕加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抗法西斯的战斗精神。

二、自我测评(教材P15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1)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58)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工业革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提示: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外扩张,寻找广阔的殖民地,企图建立一个世界市场。

正是这种扩张,加速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也促使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渗透与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