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上)《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一)》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找到并分析描写牛郎和老牛很亲密的语句。
4.能体会并分析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课文。
难点: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课前准备
准备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
这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人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师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二、了解作者
本作品是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
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
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等。
其小说凝练、真实;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学生认读,教师教读)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
2.学生汇报。
师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牛郎的身世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3~4段):写牛郎照顾老牛很周到,和老牛很亲密
第三部分(5~8段):哥哥嫂子只给了牛郎老牛和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四部分(9~16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和织女相识。
第五部分(17~21段):牛郎和织女相互倾诉,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牛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他没名字,人家见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
(2)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哥哥嫂子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裳,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3)牛郎和老牛是如何相处的?
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五、拓展阅读
牛郎织女故事的时代背景: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约在东汉末年初步定型。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完成中央集权的时期,人们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理想很难实现。
因此,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王母娘娘的思想行为恰好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冷酷无情和对人民的压迫。
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只能一年相会一次的情节,也借此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反抗精神。
六、布置作业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深入品读全文。
第2课时
一、回忆课文,复述故事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哪位同学能为我们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呢?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阅读文章第3部分,想一想,牛郎的哥哥嫂子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阅读,分析,交流。
师总结:哥哥嫂子对牛郎很厌恶。
哥哥十分贪婪。
嫂子虚伪而冷酷无情。
2.阅读文章第4部分,思考牛郎和织女是如何认识的呢?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3.阅读文章第5部分,思考织女为什么会嫁给牛郎?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
(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织女: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们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
板书:向往自由,追求幸福
三、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了牛郎从小过着贫穷孤独的生活,与老牛相依为命,他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善良的织女,并与她结为夫妻的故事。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知恩图报的老牛,勤劳、善良而诚实的牛郎、心灵手巧、向往自由的织女,以及虚伪、贪婪、冷酷无情的哥哥嫂子。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牛郎织女(二)》,看看牛郎织女婚后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四、拓展阅读
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五、布置作业
1.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8个字,会写“嫂子、剩饭”17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将具体,并演一演。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尊重课文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丰富故事内容。
难点:准确把握创造性复述的要求。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我们已读过《田螺姑娘》这本民间故事,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故事?说说你的理由。
2.总结民间故事特点:故事神奇、情节夸张、想象丰富、人物形象鲜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
爹娘哥嫂周到笑嘻嘻怪有意思
好歹稀罕衣裳安了家一五一十
这些词语都是口语,和书面语不同,它们读起来很顺口,听起来通俗易懂,我们在讲故事时更多用到的是口语化的词语。
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简单的讲讲这个故事?
2.指导书写:
出示“嫂”让学生观察,书写这个应该注意什么?右上部分“竖”要露头,“臼”的笔顺要注意。
3.梳理课文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有两个详细的情节,
牛郎和老牛相处 3-8
牛郎与织女相识 9-21
三、品读故事
1.默读9-21小节,用自己的话说说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⑴故事接龙
情节提示:
老牛开口道破天机
牛郎翻山过林见到仙女
牛郎拿走纱衣遇见织女
两人相见互诉衷肠
互通心意两人结婚
两人回到草房见到老牛草屋
刚才这几个同学讲的怎么样?
2.课文中并不是所有的情节都是这么详细的,还有很多简略的情节。
出示: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啊?
现在老师将要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化身牛郎。
(配乐)
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牛郎和老牛在树下编绳,牛郎摸了摸老牛的头,叹了口气说:“唉,老牛啊,老牛,隔壁王大娘家的地还没有种,都快旱死了。
王大娘经常给我送干粮,明天咱俩受受累,帮王大娘种了吧。
”老牛抬起头蹭了蹭牛郎,哞哞地叫了两声,眨了眨眼睛,好像在说:“牛郎啊,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就听你的,明天咱俩帮她种。
”
你觉得老师讲的怎么样?老师给这个简略的情节增添了什么?
增添了对话,动作,这是丰富细节。
(板书)
老师是以谁的口吻来讲的,牛郎的,不是旁观者了,这是变换人称了。
(板书)
老师通过合理的想象,补充了一部分情节,并且是符合当时的情形的,使得原来简略的情节精彩起来,这就是创造性复述。
(板书)创造性复述的方法不止这两个,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出示交流平台:板书增加情节、变换顺序。
还可以配上动作、表情,把人物表演出来。
(板书表演人物)
3.下面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故事中比较简略的情节,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课件出示:
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的房产——他们俩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织女下凡的消息,老牛是怎么知道的——关于老牛的身份有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他们俩都说了些什么?
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有时候跟他商量一些事——他们会说些什么,商量哪些事?
同学们有很多想法,也找到了很多文章中写的不是那么详细的情节,如果把他们都说的详细的话,这个故事会更加精彩。
4.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情节,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
及时评价。
5.课文中不光有很多简略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
老牛突然会说话了,但牛郎不觉得奇怪,是因为有他们相处得久了,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
虽情节神奇夸张,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都能顺理成章。
这也就是民间故事的魅力,
四、总结板书,布置作业。
1.总结板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织女》这个神奇的民间故事,知道了要想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就要学会丰富细节,变换人称,增加情
节,变换顺序,表演人物,从而丰富故事的情节,这个故事就变得吸引人,讲故事的人讲得有滋有味,听故事的人听的津津有味。
2.布置作业:
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民间故事,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看看谁讲得最生动、最吸引人。
⑵推荐大家阅读《曼丁之狮》和《聪明的牧羊人》,发现其它的民间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
11*牛郎织女(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托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托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文,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的认读。
2.朗读课文。
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
(1)师生讨论。
(2)教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五、讲读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1)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2)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
5.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埋下了伏笔。
六、讲读课文第三段。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是怎样的反应?
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1)朗读“只能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织女说不出话来……”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2)“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1)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2)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3)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七、讲读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6—8节,思考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八、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牛郎织女(二)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
忍痛剥皮—王母知情
发誓追回—闯入家里
抓走织女—心急如焚
携子追赶—划出天河
牛郎被拦—隔河相望
化作星辰—喜鹊搭桥
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
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
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