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描述主人公心情的艺术手法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诗》描述主⼈公⼼情的艺术⼿法赏析黄蔼北
特别提⽰:
本博客的⽂章,凡署名者,均已于1994年⾄2009年之间以真实姓名发表。

若引⽤,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以著作侵权论处!
对话•独⽩•内⼼
——《⽊兰诗》描述主⼈公⼼情的艺术⼿法赏析
黄蔼北
虽然是诗歌,《⽊兰诗》却也存在⼤量的对话和独⽩。

如果我们能够稍微变换⼀下⾓度,将这些对话与独⽩读懂、读透,这⾸诗的别样情趣就会扑⾯⽽来。

开端:⼼事沉重代⽗出征
我们把《⽊兰诗》当作叙事诗来对待,就会发现它也如同⼩说⼀样,有着开端、发展、⾼潮、结局四⼤情节。

《⽊兰诗》故事甫⼀起笔,⼀句“不闻机杼声,惟闻⼥叹息”就让我们感受到这独⽩的微妙之处。

从称谓来看,独⽩的应是⽊兰的母亲。

细⼼的母亲发现了⼥⼉反常的表现,她便“问⼥何所思,问⼥何所忆”。

由此可见俗话“知⼥莫如母”的内涵之沉。

“⼥亦⽆所思,⼥亦⽆所忆”,这是⼥⼉⽊兰回答母亲的话,但我们细细⼀想,就可以发现⽊兰说的是“美丽的谎⾔”。

因为紧接着写下来的⽊兰的独⽩就告诉了我们真相:“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

军书⼗⼆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兰⽆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表⾯宁静的⽊兰原来有如此沉重的⼼事,可见⽊兰⼼⾥⾃有打算,她已经下定了替⽗从军的决⼼。

母亲对⼥⼉⼗分关⼼,⼥⼉怕母亲担忧⽽编织了⽤⼼良苦的谎话,以及⽊兰没有征得家⼈的同意就决定代⽗从征,都从这些对话与独⽩中展⽰出来,诗歌由此写活了⼈物的性格。

发展:思念亲⼈意志坚定
“不闻爷娘唤⼥声,但闻黄河流⽔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这全是⽊兰独⾃⼀⼈相处时,对远在千⾥之外⽗母发出的急切呼唤,也是⽊兰的内⼼独⽩。

想家的时候,⼈们最喜欢、也最容易以独⽩⽅式来表达。

⽊兰对亲⼈的⼀⽚冰⼼全在真切的呼唤之中了。

⽽战争胜利后,在可汗⾯前,⽊兰是这样说的:“可汗问所欲,⽊兰不⽤尚书郎;愿驰千⾥⾜,送⼉还故乡。

”在这
⾥,“⼉”字⽤得⾮常准确,因为她是在与可汗说话,暂时还不能暴露⾝份,所以委婉地⽤了“⼉”这⼀含糊称谓。

⾃然,我们透过这⼀委婉⽤语,可以看出⽊兰不贪图“尚书郎”之类的职位,⽽是思念⽗母,可谓亲情⾄上,意志坚定。

⾼潮:喜悦之情溢于⾔表
回家之后,⽊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称改为“我”了,这是⽊兰回到家⾥后⽤独⽩所表达出的喜悦之情。

这是与动作同时发⽣的独⽩,可以说是在⽊兰⼼中重复了⽆数遍的、⽆数年的了。

在⾏军时,在营帐⾥,她可能会时不时地回味这些,但⼜⽆法对别⼈述说,只能在⼼⾥作独⽩。

今天终于实现了盼望已久的情景。

她⼀⾯是甜甜地对⾃⼰说,⼀⾯是甜甜地为⾃⼰做。

这段独⽩将⽊兰写的活泼可爱、性情沉稳。

结局:⼱帼须眉何须惊讶
伙伴们⽬睹⽊兰更换⾐着之后,⼗分惊讶:“同⾏⼗⼆年,不知⽊兰是⼥郎。

”这是伙伴们发出的惊叹。

对伙伴们发出的惊讶,⽊兰说出了深埋在⼼中的话:“雄兔脚扑朔,雌兔脚迷离。

双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个⽐喻,表明了她⼱帼不让须眉的⽓概,⼜表明了⾃⼰具有⼥⼦的特性。

细读这些对话与独⽩之后,我们必定会进⼀步感到诗的叙事意味更浓了,更有⽣活⽓息,⼈物形象也就更鲜活,诗也更加清新、更加耐⼈寻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