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201808091113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阶段提升练(八)(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
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解析:D 材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B项错误;19世纪末维新变法使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D项正确。
2.(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进行(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3.(2017·广东广州月考)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十一)

学习资料专题阶段提升练(十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1.(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解析:A 材料“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A项正确。
B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C、D两项属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2.(2017·河南濮阳一模)“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
”这是由于古希腊( )A.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B.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C.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D.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解析:B 雅典实行直接民主轮流坐庄,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未形成首脑集权现象,因此没有形成“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故B项正确。
3.(2018·山东菏泽摸底)有学者认为,雅典的五百人会议较之四百人会议“不在人数的增加,而在于成分的变化”。
该学者观点说明了五百人会议( )A.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B.增强了公民民主观念C.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D.巩固了雅典民主政治解析:D 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性的五百人议事会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议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削弱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其特权,故A项错误;增强公民民主观念的是诸如陶片放逐法、津贴制度而非五百人议事会,故B项错误;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的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津贴制等措施,故C项错误;以地域性的五百人议事会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议事会,并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有利于从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结构方面巩固和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和程度,故D项正确。
2019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含2018最新模拟题:阶段检测二 经济史模块 含答案 精品

阶段检测二经济史模块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整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2.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3.明代《西园闻见录》记载:“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明朝时期()A.土地交易频繁B.土地私有制确立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政府不抑土地兼并4.隆庆年间(1567~1572),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
由此可以看出()A.明廷严格执行海禁政策B.明廷一度实行开禁政策C.明朝商业繁荣D.明朝对外贸易发达5.据1882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
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
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
”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A.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6.1874年李鸿章指出:“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
2019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含2018最新模

十四两极格局下的世界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整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汕头三模,35)1945年9月22日美国宣称,欢迎其他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派遣部队来参加占领(日本),但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
美国的意图是()A.以德国方式处理战后日本问题B.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阵营C.以日本为反共桥头堡予以扶植D.排斥苏联以单独占领日本2.(2017·临沂三模,34)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
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凭借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
这封电报()A.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B.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C.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D.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3.(2018·湖南长沙高考猜题卷,6)《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
”该规定()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4.(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35)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5.下图是一幅联邦德国的宣传海报。
2019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含2018最新模拟题):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答案

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整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佛山二模,34)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
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
”这反映了()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2.(2017·青岛二模,34)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3.(2017·河南六市二模,34)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A.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4.(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34)《强国之鉴》把美国的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调整B.科技革命的推动C.政治制度的创新D.侵略战争的刺激5.(2017·江西高三调研五,34)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粮仓设蚤情况来看」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已经不匹配』当时政治中心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经幵皓南移,故c正确;大运河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显然不符合材斜主旨,故A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宋代,故B错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此时一直在北方,没有南移』故D错误。
2、《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 1,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元恶大憝(du 1,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 “刑兹无赦”和“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故答案选B。
孑L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分封制,排除Do3、(2017 •山东淄博高三摸底)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 【答案】C【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是为了解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为了限制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符合结论“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的逻辑关系,故A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道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都强调过犹不及的道德 尺度,理性行事,与结论“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故 B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两宋时期虽然商品经济繁荣, 但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与结论“资本主义萌 芽成为时代主流”没有相应的逻辑关系,故C 项错误,与问题相符;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传统反封建的表现,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禁锢, 与结论“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有正确逻辑关系,故D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六)

阶段提升练(六)(时间:40分钟总分值: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鸦片战争的实质1两次鸦片?南京条约?表达的现代文明特征2战争与太平清政府外交近代化3天国运动4太平天国运动对清廷权力结构的影响农业商品化生产加速5近代经济19世纪中期中西城市化差异原因6结构与社会洋务企业的封建性7生活变动乡村教案频繁的原因8守旧势力对近代化进程的阻挠9新思想的道光年间经世思想的开展10萌发与中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11体西用12清末开明官员主张政治变革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山西太原摸底)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保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
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解析:D鸦片战争在英国人看来是报复性的战争,在中国人看来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双方看问题的立场不同,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说明英国发动的战争不是正义性的,A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翻开中国市场,B项错误;中英双方对战争的看法表达了中西文明的冲突,材料没有指出鸦片战争的性质,C项错误;双方都是从各自国家的角度来看待战争,没有点明这场战争发生的实质是一场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双方都抹杀了战争的实质,D项正确。
2.(2021·吉林长春二模)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款第一条:“自今以往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陛下与中国皇帝陛下以及两方臣民之间和平敦睦,两方臣民各在对方疆土之内得享人身、财产之完全的保障与维护〞。
材料说明( )中国人已经不再坚守农业文明重视人身和财产权是现代文明的特征C.工业革命使人们重视生命财产D.中国人对英国及其西方文明的敌视解析:B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业文明受到了冲击,但不能说中国人已经不再坚守农业文明,且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表达的是英国的要求,“两方臣民各在对方疆土之内得享人身、财产之完全的保障与维护〞反映出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文明重视中英双方臣民的人身和财产权,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自今以往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陛下与中国皇帝陛下以及两方臣民之间和平敦睦〞反映出中英双方并不是相互敌视的,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共15份)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1.(2017·福建厦门摸底)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 )A.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确立了“家天下”制度解析:A 材料中甲骨文记载,强调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是神之后裔,这体现了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夏朝时已经确立了“家天下”制度,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解析:D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西周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3.(2018·湖南长沙期中)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解析:A 材料中“族坟墓”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故A项正确;在家庭的墓葬中,无法体现阶级关系,故B项错误;“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只能说明有贫富差别,无法判定是否悬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以及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4.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B.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C.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共15份)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1.(2017·福建厦门摸底)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 )A.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确立了“家天下”制度解析:A 材料中甲骨文记载,强调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是神之后裔,这体现了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夏朝时已经确立了“家天下”制度,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解析:D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西周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3.(2018·湖南长沙期中)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解析:A 材料中“族坟墓”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故A项正确;在家庭的墓葬中,无法体现阶级关系,故B项错误;“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只能说明有贫富差别,无法判定是否悬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以及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4.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B.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C.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阶段提升练(二、三)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阶段提升练(二、三)(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秦律》中记载:“父盗子,不为盗。
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作家庭成员看待C.体现秦律同罪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解析:C 结合题意可知秦朝对亲生父子与继父子在盗窃问题上的量刑、定罪方面有所不同,这体现出秦律中的一个特点——同罪不同罚原则,与此吻合的是C项。
A 项“规范经济关系”材料无体现,排除;B项是对材料的误解;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排除。
2.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
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解析:A 由材料可知,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就了文帝大业,而武帝实行推恩令,导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造成王莽叛乱,由此可知A项正确。
3.(2018·皖南八校联考)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解析:D 材料反映的“中书门下”设立的原因是中书省与门下省争论不断,没有体现皇权加强,故A项排除;三省制下,唐代即为多相制,故B项排除;材料“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表明唐朝还是实行中书决策、门下审议机制,故C项排除;材料表明在政事堂设立中书门下,是为了避免中书省、门下省的争论分歧过多影响决策,故答案为D项。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卷精品全集(含答案)

单元检测(一)先秦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解析:选B根据材料“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可知是实行继承制,不是禅让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西周时期确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废除分封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018·吉林百校联考)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解析:选B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与材料中诸侯平定部族反抗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诸侯受封后,需要平定当地部族反抗,重新建国,可知分封制初期具有开拓领土,确定疆界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与当地部族对抗,不是诸侯之间的争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维护周天子权威的内容,故D项错误。
3.《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
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此材料中的规定()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同姓、同宗的关系,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中央集权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鲁国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不是突出王权的体现,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诸侯有同姓、同宗、同族之分,符合西周时嫡长子继承制中大宗小宗的划分,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诸侯血缘亲疏,没有体现其削弱周王统治的作用,故D项错误。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9)含答案-精选文档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9)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宜宾联考,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反映了当时()A.百家争鸣的结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 B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2、(2019·山西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 C解析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半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D项错误。
3、(2019·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
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答案 A解析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A项正确;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C项错误;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

阶段提升练(九)(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南六校联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C 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能体现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2.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颁行过四部宪法,其中有一部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该宪法是( )A.“54宪法”B.“75宪法”C.“78宪法”D.“82宪法”解析:A 由题干中“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可知当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A项正确;B、C、D三部宪法颁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建立,不可能提到“资本家所有制”,B、C、D三项错误。
3.(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解析:B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关系1956年后开始恶化,故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对立,缩小了中国的外交空间,因而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美国依然敌视中国,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针对美国提出,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冷战”形势严峻,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能起到缓和“冷战”局势的作用,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三部分专题九专题综合训练(九)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训练 ( 九)( 时间: 45 分钟,分值: 85 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 ·扬州调研 ) 以下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经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出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拥有人民民主性质B、完美了政治磋商制度C、拟订第一个五年计划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分析:选 A。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成功召开,通过了《共同大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与资猜中“走向顶端马上出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符,故 A 项正确。
2、1954 年宪法的文本表述中,条则中尽量没实用“为、时、应、得、其、凡”等字,而改为“是、的、时候、应当能够、他们或它的、任何或全部”;“规定之”中的“之”字用在一句话的末端,没有实际意义,也都去掉。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1954 年宪法拥有灵巧性的特色B、1954 年宪法拥有谨慎的宪法构造C、有益于公众对宪法的理解和拥戴D、1954 年宪法表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分析:选 C。
资猜中将“为、时、应、得、其、凡”等字改为“是、的、时候、应当能够、他们或它的、任何或全部”,主假如便于公众对宪法的理解,故 C项正确;资猜中尽量不用“为、时、应、得、其、凡”等文言字,不可以说拥有灵巧性,故A 项错误;资猜中不过对宪法用词的规范,并未波及宪法构造,故 B 项错误;资料并未表现宪法的原则,故 D项错误。
3、(2018 ·湛江调研 )1973 年,依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此后三五年内,从外国入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施与单机,价值43 亿美元。
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表现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假想C、是各级干部民众抵制“左”倾的结果D、说明中央对公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分析:选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提升练(九)(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1.(2017·湖南六校联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C 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能体现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2.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颁行过四部宪法,其中有一部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该宪法是( )A.“54宪法”B.“75宪法”C.“78宪法”D.“82宪法”解析:A 由题干中“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可知当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A项正确;B、C、D三部宪法颁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建立,不可能提到“资本家所有制”,B、C、D三项错误。
3.(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解析:B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关系1956年后开始恶化,故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对立,缩小了中国的外交空间,因而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美国依然敌视中国,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针对美国提出,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冷战”形势严峻,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能起到缓和“冷战”局势的作用,故D项错误。
4.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曾说:“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政府搞重工业,他们搞轻工业,政府搞原料工业,他们搞制造工业,包袱都要你背,他们赚钱。
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办。
”为此,人民政府( )A.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当务之急解析:A 根据“资本家”身份表述,可知时间应当限定在三大改造前,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故答案为A项;“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指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材料无此信息,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对官僚资本的处理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故排除D项。
5.(2017·河南高考诊断)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
这种情况表明( )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C.改造分散的小农经济成效显著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解析:C 材料说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国家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指导,材料不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大改造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而未直接提及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集体化程度高有利于改善小农经济分散的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时间为“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故D项错误。
6.(2017·河北邢台月考)“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到1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
材料旨在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解析:C 材料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得到了苏联的援助而非照搬苏联建设经验,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对“一五”计划的完成协助力量较大但并非完全依赖苏联的援助,还离不开中国人自己的奋斗,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国内环境相对稳定和苏联的援助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一五”计划完成的作用,故D项错误。
7.如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A 依据题干图片中“人民公社好”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污蔑”“诽谤”其实反映了民众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故A项正确;作者把人民公社化运动比喻为“挡不住的阳光”,显然他不会认为“阳光”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无关,故C项错误;“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与材料中“人民公社”不符,故D 项错误。
8.(2018·广东惠州摸底)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 )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C.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解析:B 材料讲述了中央“下放计划管理权限”,并不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事实上改革开放前中国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弊端一直存在,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大跃进”运动期间,中央变中央集中管理体制为地方为主的分散的多中心的计划管理体制,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故答案为B项;材料强调的是扩大地方的经济建设的管理权限,以发动群众的力量来大搞建设,不涉及协调中央和基层的经济关系,故C项排除;材料导致工业生产的无计划性,使工业生产混乱,不利于其健康发展,故D项排除。
9.(2017·河南郑州摸底)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
”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初探B.“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解析:A 由“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可知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初探市场经济理论,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后,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中发展市场经济理论相悖,故D项错误。
10.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
该主张(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解析:B “百花齐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方针,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经济总量不高,人口过快地增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 项正确;材料中马寅初强调的是人口增殖过快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并不是一刀切地反对人口再生产,故C项错误;在当时由于受“左”的错误的影响,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曾一度受到批判,故D项错误。
11.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C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虽然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一定帮助,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故D错误。
12.“20世纪50年代初,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首选苏联,虽不乏好的作品,但是政治色彩浓厚。
如斯大林的《在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特洛岩若夫斯基的《战争之后》等。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教育( )A.成为苏联教育的附庸B.借鉴苏联经验中存在极严重问题C.没有制定自己的教育政策D.受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解析:D 外国作品首选苏联,作品体现浓厚的政治色彩,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受“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D项正确。
附庸是指依附于别的国家,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我国教育没有成为苏联教育的附庸,材料中也没有体现中国教育依附于苏联,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借鉴苏联经验中出现了极严重的问题,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