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使学生在化学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学生在化学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如何在竞争日益剧烈的中考化学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化学作为初三才开设的新学科,教学时间短,讲完上、下册的新课内容,剩余的复习时间约为2—3个月,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新课教学和总复习的质量,使学生在化学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

[关键词]中考化学总复习
中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道路上非常关键的一个转折点,面对日益剧烈的竞争,如何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获得进入更好学校学习的“门票〞,是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年年与学生一起经历中考,如何使自己的学生在化学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认为新课教学和化学总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作为初三才开设的新学科,教学时间短,讲完上、下册的新课内容,剩余的复习时间约为2—3个月,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当化学科进入复习阶段时,其他学科已经进入到第2轮的复习了,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明显减弱,所以新课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考的成败;又由于在总复习阶段,升学压力增大,学生学习水平开展的不平衡和心理素质的差异等问题,使总复习增加了难度。

中考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稳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提高熟练程度的根底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不是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

如何提高新课教学和总复习的质量呢?我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一路摸爬,虚心向他人学习,向书本资料学习,积累了一点体会。

一、了解?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中考考试说明?
1、了解考试的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22年初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教材,结合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化学学科的教学实际而制定的。

2、明确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试卷结构。

由于招生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因此,除要求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到达学习目标的水平外,还侧重考察学生的科学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选拔功能。

因此在新课教学和总复习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3、掌握每年?化学中考考试说明?的变化。

例如2022年佛山市的中考考试说明有如下变化:〔1〕、考试内容:①、“水与常见的溶液考查〞取消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解释层次〕;②、“认识几种化学反响〞新添了内容要求:“
4、会使用‘局部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理解层次〕“
5、SO42-、CO32-、Cl-、NH4+的检验和鉴别〞〔理解层次〕〔2〕、能力开展情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第5点由原来的“能将“量〞的意识一融合到化学有关的生活、生产、实验等情景中〞改为“能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漏斗、水槽、酒精灯、集气瓶以及集气瓶组合的洗气装置〕〞
二、对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
每年中考结束新学期开始时,我都会对佛山市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还会了解其他地区的中考试题,并且自己做中考试题,总结复习的成败得失,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下次注意改良。

近几年佛山市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二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

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和难题的数量大大减少。

三、中考命题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洁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
〔8〕四种根本反响类型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复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拟与鉴别
〔10〕常见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
〔11〕物质的制取、除杂、枯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的理解和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响的判断;
②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综合实验;
⑤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根底上,进一步进行比拟、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

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2〕能源与化学,〔3〕生命与化学,〔4〕材料与化学,〔5〕综合与化学①探究性的综合题,②学科之间综合,③情景信息综合题,④开放性综合题。

四、新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做到不超纲,注重抓好学生的“双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化学意识。

2、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分解教学难点,为中考的复习打下根底。

例如: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讲过滤操作时,我会将粗盐提纯的知识提前讲,并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加深对过滤、蒸发、玻璃棒等操作和作用的理解;在第三单元结束前,我还会将氢气的性质提前讲,包括氢气的制取、性质、爆炸实验和复原氧化铜的实验,这样系统性较强,学生容易理解,为以后的教学作好铺垫;在上学期完成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减轻下学期的教学压力,并在学期末给学生布置任务,要预习下学期的教学内容。

3、收集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了解中考的命题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将中考试题按照单元知识编写成〈中考试题汇编〉,坚持每个星期给学生一份,到学期末整理好就是一套很好的复习资料,学生经常与中考试题见面,减轻了对中考试题的恐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重视探究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设,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不要代劳,创造条件给学生多动手做实验的时机,并鼓励学生回家完成课本后的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样做我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很有效果的。

五、中考化学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不超纲,注意紧扣课本。

深入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在知识点、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对已根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归类、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对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抓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深化提高,即自我归纳小结,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

2 、根据化学的复习特点,解决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和复习课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存在着突出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

解决方法:狠抓 " 双基 " ,重视根本概念的复习、根本技能的提高;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提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3、重新认识师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毫无疑问学生也是复习中的主体,教师那么是复习的发动者和引导者。

许多教师对“学生本位〞比拟难以接受,认为这是一种理想教育。

没有老师,学生自己能学会吗?“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是句空话。

这些想法实际是有认识的误区存在。

教师没有意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自己担任的是更重要的职责,即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而不是学生成长的包办者。

4、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矛盾
由于学生的学习开展不平衡,教师在总复习中有着分层教育的矛盾。

如果照顾了学习好的学生,那么其他的学生就会跟不上复习进度。

如果把精力放在根底复习上,那么好学生就会吃不饱。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就要求教师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开展需要。

强调学生复习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复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防止教学的一刀切,设置可供学生自我选择的个性化复习阶段,确实落实分层教育。

注重化学教育的全面性不等于放弃对化学苗子的培养。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更要留意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捕捉他们有创新意识的想法。

通过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创立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积极的学习合作小组。

六、采用的复习过程:一般是“三轮一冲刺〞
第一轮复习---分单元复习。

按单元顺序对每单元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铺开知识网。

第二轮分块复习。

这一过程是按照初中化学内容分为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四大块进行专题复习,即在第一轮分单元复习(横向开展)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即纵向深入),用关系图,列表等形式将四大块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以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为基点,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带动对概念的理解,从化学计算入手,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学会各种根本操作,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通过适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如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

最后冲刺---借鉴前三年中考试题题型及试题量,做模拟测试,对易记易忘的知识点、考点和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查漏补缺,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七、中考复习的具体做法
1 、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

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

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信息技术,以比拟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等形式进行。

2 、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多变训练。

多变训练,减负增效。

在教学中要处处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变化条件,多方设问,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遇新不惧,处变不惊,克服畏惧心理,多变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水平逐步提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有效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一题多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增进对事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相关知识点的融合贯穿,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变训练防止学生在复习中陷入题海,真正减轻学习负担。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管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反对 " 题海战术 " ,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

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根底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

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效果不错。

全面复习的根底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

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如推断题和实验探究题〕更要加强,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八、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试能力
1 、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

我提倡:审题要慢,找到关键词,解题适当加快。

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和联想的能力。

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必须依次作答,才能取得较好成绩。

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

2 、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做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

改变这些习惯,必须从解题标准和书写格式抓起。

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标准,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教师也要在平时注意给学生示范的作用。

3 、开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良方法,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4 、注意心理训练。

在剧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那么难以坚持。

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22,7.
[2]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3]〈〈佛山市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化学科〕〉〉,2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