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平安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限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削减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肯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开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C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削减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汲取率,削减冻害发生的概率解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汲取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B项正确。
答案:B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缘由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汲取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汲取的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越多解析:依据材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气温分布曲线。
2024高考地理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好题精练

2024高考地理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好题精练(2023·甘肃酒泉·一模)山地气候与地形起伏至为密切。
在周围山坡围绕的山谷或盆地中,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湖”更容易发生在()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2.与同一山地的“冷湖”地区相比,“暖带”地区()A.初霜较早B.作物发育较早C.终霜较晚D.作物发育较晚3.下列关于“暖带”和“冷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暖带”和逆温关系密切B.“冷湖”地区不利于天文观测C.“暖带”都出现在阳坡D.“冷湖”与焚风关系密切(2023·全国·模拟预测)大气混合层是湍流受热对流控制的近地面层以上的大气边界层,大气混合层下层空气湍流强,上层空气湍流弱。
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具有相关性。
城市污染物中,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我国北方某城市一气象观测站每日对当地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8次观测,下图为该观测站测得的三个月内各时段大气混合层高度均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混合层高度呈现日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5.推测该城市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最大的时段是()A.7-8时B.13-14时C.17-18时D.22-23时6.该城市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其主要原因是()A.11时大气湍流强加剧了紫外辐射B.14时太阳辐射导致紫外辐射最强C.17时地面辐射放出大量紫外辐射D.23时大气层吸收紫外辐射并反射(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二模)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
2014年高考一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考目标定位】
考点 考纲解读
大气的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应用。 (3)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 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 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 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 地面长波辐射 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 B______________ 辐射热交换 。 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箭头指向可判断 A表示太阳 辐射, B 表示地面辐射, C表示大气逆辐射;图中体现大气 热量还给地面,因此应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 碳含量增多时,保温作用会增强,可导致全球变暖。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2)保温作用 (3) 增强 全球变暖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②影 响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变化 大气逆辐射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 B表示________,C表示 ________。 (2)该图主要表示的大气 的热力作用是________。 (3)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时,图中字母C将发 生变化,其趋势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造成的 危害是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2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 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点中,气压值最高的是( A.A B.C C.a D.c (2)图中 B、D 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 3.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6张PPT)

暖湿 冷水面
平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形成
14
平流逆温情况下产生的平流雾
15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发生,对流减弱,风力减小,有利于抑制沙尘暴
16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逆温发生,对流减弱,减少颠簸,利于飞行安全。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类型:③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 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 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 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 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4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短波辐射 阳
辐 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反射、散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具 有保温的作用
大气上界
射向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削弱作用
长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地面 5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7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 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 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 冬的理想场所(如天山牧场冬季过冬就不是在山脚下还是在山的一定高度上)
专题05 冷热不均与大气运动(解析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面突破(自然地理)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3)季风环流(图2.18)1.根据等压线(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如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a处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b处气压较低,因为a>c,c=d,而d>b,所以a>b。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始终与风向 相反 ,使风速 减小
。
1、水平气压梯度力
1>概念: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
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的力。
气压梯度=气压差
水平气压 梯度力
2>特点:
A、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B、垂直于等压线; C、由高压指向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风向形成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B
800pa
1000pa
专题1:判断风速大小?
1、比较A、B两点的风速:
B>A
方法1>.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C 900Pa 1000Pa
D 900Pa 1000Pa
2、比较C、D两点的风速:
C>D
方法2>.气压差相同的两幅等压线图中, 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课题导入
知识点回顾: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的作用
1、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2、风能发电。 3、风媒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4、空气净化,扩散污染空气。
专题2: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 封闭曲线,反应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高 高压脊
低压槽
低
1958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①、判断气压场及天气状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实践应用。
2.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危害。
3.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图的判读。
4.大气的水平运动。
5.等温线图的判读。
1.综合思维:运用材料或实际案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点拨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点拨地面、大气与太阳辐射(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
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
低
低
根 本 原 因
大气垂直运动
高
冷却
A
低
受热
B
高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冷却
C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 较。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 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 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 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 表面剧烈得多?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快,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学以致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 回答问题。
(1)a 、 b 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 答 案 : (1)b 近 地 面 空 气 密 度 大 (C→D→A→B→C) (4)夏 (2) 海 洋 (3) 图 略 。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测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测试卷一时间:20分钟分值:18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方法是向高空发射热气球,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还能修复臭氧层。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图21.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图1中的( )A.a层B.b层C.c层D.d层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物质,平流层对应的是b层,B项正确。
2.“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②),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项正确。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B.22.5hPaC.27hPaD.28hPa答案 C 图示等压线压差是2.5hPa,甲的气压值是1022.5~1025hPa,乙的气压值是997.5~1000hPa,两地的压差可能是22.5~27.5hPa。
选C。
4.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重庆蒸发旺盛B.北京风力强劲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D.广州阴雨连绵答案 C 图示重庆处于低压槽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温度低、蒸发弱;北京附近等压线稀疏,风力弱;哈尔滨处于低压中心的西南部,吹西南风;广州受高压外围气流影响,等压线稀疏,多晴朗天气。
选C。
5.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A 乙丙两地地处低压中心,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
甲、丁两地地处高压中心,但相比丁地,甲地位于内陆,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弱,夜晚保温作用更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 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图中C)将部分热量还给 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4.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编辑ppt
一、知识判断 1.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于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相对 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云层吸收了大部分的 太阳辐射。(×)
编辑ppt
4.春末秋初,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5.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 夜0时。(×)
编辑ppt
二、规范用语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
答案: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水平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编辑ppt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编辑ppt
讲基础·整合知识01 抓重点·掌握规律02 做考题·打造能 01
编辑ppt
编辑ppt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图中A)。 (2)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图中B)。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 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使大气增温。
编辑ppt
(3)分析太阳能的分布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 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编辑ppt
【典例1】 (2014·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 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 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3.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B 点与 C 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提取信息:B 点与 C 点处等压线疏密不同;B 点处等压线 密集;C 点处等压线稀疏。 思路整理:在同一张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分布密集处 风力大,稀疏处风力小。 答案:B
4.图 3-1-17 表示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图 3-1-20 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 hPa)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
图 3-1-20
5.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 D.丁
答案:A
6.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图 3-1-1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形式 特 点
具有选择性,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 吸收 红外辐射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⑤____________ 紫外辐射 ④____________ 反射 云层 和较大尘埃对太 无选择性,主要是大气中的⑥________ 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逆辐射 4.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的大部分以⑦____________ 地面 散 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⑧________ 失的热量,这种作用称大气的⑨____________ 保温作用 。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提取信息:①一天中最高气温夏季出现在谷地、冬季出现
在陡崖;②山顶在冬季其曲线比夏季平滑;③山谷冬、夏温度 变化曲线弯曲度变化不大。 思路整理:由①得出山顶冬季和夏季气温变化度最小;由 ②得出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2021年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与知识检测: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解读1.热力环流的成因及环流模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注意近地面与高空的区别。
知识清单1.热力环流2.大气的水平运动参考答案1.太阳辐射能 温度差异 冷热不均2.地面 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气压 热力环流 平行 斜交于要点精析要点一: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根本原因:______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由于地面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的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能量来源:________辐射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_差异 原因 最简单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大气水平运动 (风)受力 两力作用下风向 于等压线 三力作用下风向 ________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2.说明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而言的。
在理解热力环流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规律:①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②同一地点(垂直方向):近地面的气压总是比高空要高;如图所示,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相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但A'点的高压并不是说其气压值比A点大,而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来说气压值要高。
称为高压;同理,A点低压是指比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的气压要低。
准确地说,气压排列为B>A>A'>B'。
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压。
④水平方向: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如上图A'点等压面上凸,说明A'点区域为高压。
因为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则A'>a,B'<b,又因a=b(同一等压面上),所以A'>B',即A'点的气压大于B'、C'点的气压,即上凸为高压,同理,下凹为低压。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题。
(1)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km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A.8-9kmB.12-13kmC.17-18kmD.4-5km(3)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C.含有臭氧层D.含有电离层2.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
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A.00:00~04:00B.07:00~11:00C.12:00~18:00D.21:00~00:00(2)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变化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性质的改变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3.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巴黎。
如图示意气旋中心经过前后巴黎气压变化情况,在此期间巴黎仅在7日出现降水现象。
据此完成下题。
(1)受该气旋控制,巴黎4日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7日巴黎出现降水的原因是()A.温度较高B.湿度较大C.出现上升气流D.风力较大(3)下列日期,巴黎风力最大的是()A.4日B.6日C.7日D.9日4.下图是2020年国庆节前后110°E-120°E近地面天气状况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7.2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 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 山谷升温快,气流上 升,气压低,暖空气沿 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 山谷降温快,气流下 沉,气压高,冷空气沿 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 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 沉)→近地面和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 置的是( )
【解析】 第(1)题,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 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气流总是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M地气压 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 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选项A正确。第(2)题,图中显 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 高度,则选项A正确。
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郊区吹向城市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 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典例2】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 完成(1)~(2)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答案】 (1)A (2)A
【地理】2013届一轮复习课件: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解析】
第(1)题,结合实验过程,电 炉处形成一个低压,冰块处形成一高压, 实验验证的是热力环流原理。第(2)题, 结合高、低压位置,低处风由冰块吹向电 炉,故纸片B向左偏,高处正好相反。第 (3)题。纸片A、B的偏动体现的是空气的 流动,存在着高、低压中心。第(4)题, 结合气压分布状况进行绘图。 【答案下垫面。就
纬度而言,纬度越高的地方,获得太阳辐 射的量越小,所产生的地面辐射就越弱; 就下垫面而言,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它 们能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也不同, 因此导致在同纬度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 辐射能不同,从而产生地面辐射差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
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 程分析如下: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
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 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 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形成陆风,如下图所示: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 应”而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形成了高 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 区吹向城市的环流。如下图所示。
(1)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下列哪一项相
同( ) A.空气对流运动 C.山谷风
B.西南季风 D.西风带
(2)下列哪些现象是城市成为“热岛”的
3.“大气返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
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样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 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了保温作用。
分析这类问题,关键是弄清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6] 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6] 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3a1bc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f.png)
练案[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2022·河北衡水模拟)霜冻是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大小主要与霜冻出现的时间、强度、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苹果树遭受冻害程度与树冠高度也相关,遭受冻害的苹果树坐果少。
我国北方某苹果园内果树树冠高度在1米~4米之间(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A)A.1米B.2米C.3米D.4米2.下列可预防霜冻的措施有(B)①矮化栽培②燃烧柴草③提前灌水④增施无机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由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霜冻灾害来临时,距地面越近,降温越快,霜冻越重,随树冠部位的升高,冻害减轻,故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1米。
第2题,燃烧柴草可使近地面笼罩一层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对麦田、果树进行适时合理灌溉,可增大土壤比热容,使土壤和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降缓慢,达到减轻或防御霜冻的目的;矮化栽培的植物更易遭受冻害;能否减轻植物遭受冻害的程度与增施无机肥无关。
(2022·江苏无锡模拟)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
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
图1示意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图2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2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C)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图2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B) A.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B.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C.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D.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起飞场位于山脊上,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起飞场海拔约410米,山麓海拔在0~50米之间,两地落差约370米;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详解)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黑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A.①B.⑦C.③D.⑤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 ℃。
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
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
据此完成3~5题。
3.绿洲温度低是因为()A.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B.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C.林木削弱了太阳辐射D.地面反射和植物反射4.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5.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有()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7.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北风B.南风C.东风D.西风下图为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 ℃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点
考点二 热力环流
【考纲要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权威解读
1.识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水平运 动。 3.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思维导图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__地__面__冷__热__不__均__。 2.形成过程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热力环流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A_太__阳__辐__射__。 (2)直接来源:B__地__面__辐__射_。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典题感悟
深考化 点探 专究 练
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过程 1 2
3
具体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 太阳是地面的直
面吸收后增温
接热源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 地面是近地面大
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温馨提示】(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 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 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位于 南半球。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典题感悟
深考化 点探 专究 练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 ①高海拔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 气候较为干旱 → 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高__低__纬__度__间__的__温__度__差__异___。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温室气体 大量排放
⇨
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增多
⇨
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
⇨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 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 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高原地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大气密度及厚度不同,保温作用不 同,温差变化不同
阴天日温差小,多云雨气候区年 云雨天气及气候使增温降温幅度变
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 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 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 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典题感悟
深考化 点探 专究 练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_地__面__增__温___。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_大__气__增__温__。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 气 的 削 弱 作 用 : 大 气 层 中 水 汽 、 云 层 、 尘 埃 等 对 太 阳 辐 射 的 _吸__收__、_反__射__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C_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 起到保温作用。 【轻巧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 大气逆辐射。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典题感悟
深考化 点探 专究 练
(2013·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 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大气中( B)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典题感悟
深考化 点探 专究 练
【方法总结】温差大小的原因分析方法 温差大小的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 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温差大小的比较
原因分析
海洋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陆地小 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
【审题指导】 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大气成分的变化会影响大气受热 过程。
从图中获取信息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典题感悟
深考化 点探 专究 练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类型
高空风Leabharlann 近地面风图示( 北半 球)
受力 风向
F1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 和F2( 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__平__行__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 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_斜__交___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