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平台滑模施工技术在选煤厂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科技
3.5 滑模组装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过程中,外模锥度控制在0.1%,要控制模板带有下口大、上口小的锥度,采用模板上口下2/3的模板高度的净间距设置为结构截面宽度,受到胀模的影响,模板组装对比的结构横断面减少5mm,且要控制滑模机具组装允许偏差达到规范的规定,全部连接位置的焊接点与螺栓,在调整完成后,要全部焊牢与拧紧。
3.6 塔吊附着
塔吊采用QTZ80型,臂长60m,最大起重6t,根据工程需要最终安装63m高。
滑模过程中分别在标高22.5m、40.5m处设置2次附着。
附着采用Φ219×12mm无缝钢管,单仓加固,每层4根。
因仓顶最高点标高为56.8m,保证上部自由高度不超过20m。
3.7 上人斜道
在筒仓东侧位置组装4m×6m独立上人斜道,每6m高度设置拉墙杆1组,每组3杆。
随滑模随组装,操作人员应有专业上岗证。
4 滑模过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开始滑升之前应做好垂直观测点,水平标高控制点,十字线轴线和进行千斤顶及油路的编号登记,检查与校正仪器等工作。
滑升分为初滑、正常滑升和停滑三个阶段。
4.1 初滑
初滑时要把砼分层成圈浇筑到高800mm处,等第一次砼强度在0.2-0.4MPa或砼贯入阻力值在0.3-1.05KN/cm2,提升1-2个千斤顶行程,然后全面检查砼凝结状态与滑模装置情况,一切正常后在正常滑升。
把滑膜提升200mm,对系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围圈有无变形、开字架有无变形、液压系统状态、操作平台受力情况、支承杆有无变形、垂直水平运输设备状态、供水、供电情况、焊接是否牢固、是否存在部件卡涩影响滑升。
出模的砼不坍落且不黏结,用手指压砼表面,砂浆不黏手且能压出指印,才可开展正常滑升,模板初次滑升时,砼浇灌高度约800mm。
4.2 滑升准备
滑升进行前,对砼的凝固情况观察,然后开展试滑升操作,需要把所有千斤顶提升到一个行程,然后对砼的出模强度检查,若指压砼的表面,产生轻微手印,同时表面砂浆不黏手,或试划升时,存在“ 沙沙”的声音,可进行初次滑升,把模板提高到200mm,然后对各系统的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才可进行正常滑升。
4.3 正常滑升
正常滑升可以连续提升一个浇筑层高度200mm,待混凝土浇筑至模板顶部后再提升一个浇筑层。
应尽量保持连续作业。
正常滑升后,每次浇混凝土200mm,滑升200mm。
滑升过程中,要注意千斤顶的同步,尽量减少升差。
给油回油时间暂定为:给油40s,回油70-100s,必须保证给油排油充分。
每次提升模板前和提升时,安装工、钢筋工和木工分段看护模板,爬杆不能有提升障碍。
注意检查支承杆和操作平台系统,如发生弯曲或异常,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黏在模板上的灰浆,应及时清理干净,特别是角模加强清理。
漏油的千斤顶要及时更换,被污染的钢筋必须用棉纱清除干净。
模板的滑升速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劳动力的配备、垂直运输的能力、浇筑速度以及气温等因素,每12h滑升速度控制在1.50m-2m 左右。
正常滑升时,两次滑升之间每30min顶升一个行程,以免黏模。
4.4 停滑
施工完毕时须停滑,当模板上口滑升至距停滑标高1m左右时开始放慢滑升速度,进行准确抄平找正工作。
在滑升至距离标高250mm 以前做好抄平工作,以便最后混凝土能均匀地交圈,保证停滑标高准确。
停止浇灌混凝土后,仍应每隔0.5-1h内顶升一次,如此连续进行4h以上,直至最上层的混凝土已经凝固,而且与模板不会黏结为止。
滑模至漏斗梁底停滑,空滑过漏斗,必须对支承杆进行加固。
加固方法:对所有支承杆从滑空开始位置向上200,用3道圆弧钢管水平方向扣件连接,步距600,然后每隔3-4m设置一道剪刀撑。
同时,将支承杆与水平筋用2根Φ25短钢筋交叉焊接,竖向间距为300左右。
加固钢管也可以用直径25-28的钢筋代替,连接点采用焊接。
5 滑模施工纠扭措施
筒壁中心偏差及筒仓扭转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在筒壁四边模板围圈上设八个观测点,每班测量四次,必要时增加测量次数。
当垂直偏差超过5mm,扭转超过10mm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如下纠正方法:
5.1 爬杆导向调整法
当筒仓滑模出现扭转时,主要采用“爬杆导向调整法”进行治理。
其纠偏原理是对千斤顶的支承杆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千斤顶支承杆产生与平台偏移方向相反的转角,利用支承杆对模板与滑升结构之间依存导向关系,使操作平台沿支承杆转角方向进行纠扭滑升,以达到导向纠扭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在滑升筒壁沿圆周等距布置4-8对双千斤顶,作为产生导向转角的预防性措施。
需要纠扭时,关闭双千斤顶中一侧的油路,使千斤顶产生导向转角,进行纠扭操作。
另一种方法是在滑升千斤顶底座下,在扭转反方向一侧垫楔形铁片,使千斤顶与支承杆同时产生导向转角,达到纠扭的目的。
5.2 平台倾斜法
当出现中心偏移时,将一侧千斤顶升高,使操作平台倾斜(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
每次抬高不超过两个行程,抬高后滑升1-2个浇筑层,然后观测平台回复情况,如此反复直到恢复正确位置。
5.3 外力调整法
利用导链来纠正扭转。
当产生扭转时,在筒壁上等距布置2-4个导链,使千斤顶与支承杆同时产生导向转角,随着模板的滑升,达到纠扭的目的。
6 滑模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6.1 垂直度预控措施
设垂直观测点四个点,均匀设在筒壁四周,并将观测点用墨线引至墙壁上,利用经纬仪进行观测,每昼夜测量四次,必要时增加测量次数。
6.2 滑模平台水平预控措施
将水平控制标高线直接引测在每根支承杆上,随操作平台上升,每个工作班或滑升3m用水平仪抄平一次,做好记录。
由专人沿支承杆安装千斤顶限位器,每250mm向上移位安装。
6.3 预防支承杆失稳措施
保证操作平台施工荷载控制在100kg/m2以内,平台上的支承杆和钢筋应随用随放,不得超载;材料堆放要均匀,不得集中堆载;每次提升200mm左右,严禁超高提升;支承杆连接采用对接焊接,接口处如有疤,要用手提砂轮机处理平整,使其能通过千斤顶后,用帮条焊加固接口;凡过洞口的支承杆,高度不小于2.5m时,支承杆之间用Ф48×3.2钢管连接成“格构柱”;预防仓壁混凝土拉裂措施;模扳安装应上口小,下口大,斜度宜为模板高度的0.1%-0.3%;滑模提升过程应控制好操作平台水平。
6.4 混凝土浇筑控制
混凝土浇筑速度应满足滑模工艺要求,严格按滑模施工技术要求提升模板,即每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5h,在气温较高时还必须增加1-2次中间提升。
每提升一个浇筑层高度,应全面检查出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严格振捣,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分析处理。
7 结语
随着我国煤炭需求量的增加,煤炭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增大,环保型、超大型的储煤仓被广泛应用于选煤厂中,通过在大直径筒仓的漏斗以上至仓顶采用刚性平台滑模,在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操作难度、在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刚性平台的周转次数也较多,但一次性投资较大。
通过刚性平台的使用,既提高了滑膜过程的安全,又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减少了脚手架的搭设,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秋琦.大直径筒仓刚性滑模平台优化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
2014.
[2] 彭文俊.大直径简仓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监测[D].河北工程
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杨兵(1985.01-),男,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