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标准化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凭:
田文/许钦祥
工;
J V
下----y-y *^^/7 n - / 严飞一扌一:
,—r ,.
.- i' *•: - / —q
'•'标准视点 I Viewpoints
浅谈标准化思维
曾有一位同仁告诉我,标准化是…种方法论。

细细想来的确如此。

标准化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
更是一种科学方法,具有真理性和规律性,可谓亦道
亦术。

既然标准化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来认识,那么标
准化的思想方法是怎样的呢?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 妨分析解剖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化对象一一砖头。

可能有人会问,砖头还需要标准化吗?当然,凡 是重复的事物,都可以也都需要标准化。

砖头早就有
国家标准,GB/T 5101«烧结普通砖〉〉即是。

从标准序
列号可见,这还是个发布很早的国家标准。

我们常见 常用的廉价砖头,原来是标准化产品,尽管它不像精 密机械或者计算机等电子产品那么高端,但标准化要
素它基本不缺。

我们分析一下,从标准化的砖头上,体 现了哪些标准化思维。

第一,简化统一的思维。

砖头以一些简单的原料 辅料,制成为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以一个简单的规格
(240mm x 115mm X 53mm),应用于多种建筑工程。

一 物多用,一物通用。

不管谁生产、不管在哪儿生产、不
管什么时间生产的砖头,只要符合标准,建筑师拿来
就用,而且根据建筑物大小,很容易推算出来需要用
多少块砖。

够简化统一吧,这都是标准化带来的。

这里 特别揭秘一下,1立方米的砌块,恰好要用512块砖头。

512这个数字包含有诀窍吗?有!它是2的9次方,也就
是说它可以9次平分,还适用二进制算法。

砖头的几何
尺寸原来是这么确定的。

第二,协调优化的思维。

砖头还需要协调吗?
当然需要。

一面墙是由一块块砖头砌成的,不协调的
话,墙就难砌了。

砌墙时,砖头纵横交织,相互叠压咬
合,砖长刚好是两块砖宽加上灰缝,砖宽也恰好是两
个砖高加灰缝。

这可不是什么巧合,正是协调优化的
结果。

如果有人非要强调美观,将砖的宽度设计成砖
长的黄金分割0.618倍,这样的砖表面看上去比例最
美观,行不行呢?那你试一下,看看建筑工程师会不
会骂人。

所以必须讲究协调,让长方体的砖块,每个
立面都对外接口协调才行。

这是尺寸关系协调,至于
尺寸量值大小的优化,前面已经提及。

古代的大青砖
各立面也有尺寸关系,但彼时没有最优化算法,难以 精确优化到现在的尺寸,再说了,古时与现代的计量标
准也不同。

24 • 2020年第4期/总第564期
CHINA STANDARDIZATION
中国标准化
第三,模块化组合化的思维。

一块块标准化的砖头,可砌出形状各式各样不同的建筑,拆了这个建筑,砖头还可再利用,这就是模块化、组合化思维的结果。

一块砖是一个功能模块,N块砖按一定形式组合拼接,就构成为精美实用的建筑物。

反过来考虑,其实很多复杂的工作都可以用模块化思维来处理,将无处下手的整体分解成一项项功能独立的工作模块,让专业人士去干专业模块的工作,然后再有机组合起来,就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建设。

模块化思维是破解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关键是首先要运用标准化原理分解出类似砖头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

决不是说功能模块分得颗粒化越小越好,多数情况下,模块越大越经济适用。

汽车发动机可看作一个模块(它其实是个汽车整车的动力子系统),电脑主板也可作为一个模块,这样的大模块集成了很多小模块,与其它大大小小的模块组合起来,就做成了汽车或者电脑。

第四,功能性能优先的思维。

普通人看砖头,就是一块有颜色有棱角的长方体砖头,标准化工作者则把砖头看成一个功能元件。

它是一个有一定抗压和抗拉强度,几何尺寸符合最优化的建筑材料单元,或者说是一个符合特定功能性能要求的实物单元。

从性能指标上,抗压强度不能低于某个值,拉伸强度不能低于某个数值,耐风化耐腐蚀性要达到指标要求,几何尺寸误差限定在规定数值区间内,表面平面度也必须符合要求。

至于是烧坯砖还是机轧砖、是粘土砖还是水泥砖、是实心砖还是空心砖都不要紧,标准化思维首先看的是功能和性能,只要满足一定的功能性能要求,就算是块合格的砖。

功能性能优先的标准化思维其实也是创新性发散思维,譬如从功能性能出发看问题,墙体就未必用砖砌成,现在的合成墙体、装配式建筑都不用砖。

这其实是标准与技术互相促进的秘诀,说远了。

第五,层级递进的思维。

标准化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技术进步推动标准提升,标准提升改进产品质量,所以标准化模式呈递进发展态式。

递进发展就有个层级问题,需要用标准化方法来解决。

如何解决层级划分,需要综合考虑。

标准化强调三性: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

前面说到功能性,其实,安全性和经济性一样重要,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体,如果过分强调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就会降低。

譬如不同的建筑对砖块的质量要求不同,砌围墙与砌桥梁若用同一个标准的砖块,功能和安全没得说,可是这样一来砖块的功能、性能包括安全性冗余量太大了,好钢用在刀背上,岂不造成巨大的浪费。

用标准化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将砖块进行质量分类分级即可,标准化在分类和分级上最拿手了。

如将砖块按用途或强度分类,再按表面质量分出优等、一等、合格等品级,相应的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建筑设计师会对照标准,告诉你该选用哪种砖,让你既实用又节约,经济性有保障。

分类分级将产品系列化,同时明确了品质优劣的差别,让市场上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和对称。

高标准的奔驰宝马固然好,低标准的吉利长城也不可少,因为消费者的用途不一、消费能力不同。

高品质一般会带来高价值高效益,因此高标准是引领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一块砖头,就可观照出这么多的标准化思维,所以说标准凝结大智慧,标准化是现代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2020年第4期/总第564期•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