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地区学案(答案不全)(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地理:7.2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7.2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该地区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长江三角洲。

2.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主要位于________(河流)下游地区,濒临_____和_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我国___________的中枢。

3.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市、_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

4.地形、地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__,河网_________。

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产区、重要的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

5.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6.读下图,回答:(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以________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产区,这里河网___________,湖泊星罗,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一)(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①_____(河流)的下游地区,濒临②______和③______海,可见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找出南京、扬州、南通、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观察这些城市的位置特点,可见这里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3)这里依托___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__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___________的中枢,并通过______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新版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学习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难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作用。

自主学习1.人们常用、来赞美长江三角洲。

2.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主要位于________(河流)下游地区,濒临_______和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我国的中枢。

3.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市、_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

4.地形、地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__,河网_________。

是我国重要的产区、重要的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5.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是。

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51—52“活动”课堂检测1.下列城市既是我国著名的河港又是海港的是( )A.重庆B.上海C.松花江D.青岛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地表平坦开阔,一望无际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D.地势平坦,湖泊、河网稠密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C.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稀少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4.京沪铁路经过下列哪个城市( )A.武汉B.南通C.杭州D.上海5.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平原,平原有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位于(温度带)、(干湿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可以熟,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B2.D3.A4.D5.长江中下游北温带湿润区水田一。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课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及影响因素。

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本案例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图片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读图分析法,图文资料演示法,加强直观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夫子庙、杭州西湖和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谈从图文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过渡:是什么机遇,使这些城市在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今天我们走进为其提供发展机遇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来了解那里的经济状况——引出课题板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新课讲授:演示图片:“长江三角洲位置图”学生活动: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小结:传统的地理位置指长江与钱塘江在入海处沉积成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7、▲ (可选项)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源丰富
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C 、劳动力充足
D、科技
力量雄厚
★ ★登 顶: 8、▲ (可选项)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等级评定:(标准:课本笔记的勾画标记情况、工整、丰富、正确、拓展等方面。教师或小组长检查评定为 ABCD 四个等级) 本课反思 今日所得: 今日不足: 还有疑惑的地方:
两人对子学: (对学展示) ①对子间就随堂笔 记相互检查独学完
完成教材 P55 面活动题, 认识区域发展
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 2015 年 12 月 16 日到 18 日在某某乌镇举行;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 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已经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乌镇 互联网医院是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推出乌镇互联网 医院官网与乌镇医院 APP,为全国百姓提供以复诊为核心的在线诊疗
某某的、等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周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
水乡古镇,具有典型的“”的水乡风情,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10、传统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 、、、和等,满足了不同人群 的旅游需求。 展示主题一:完成教材 P55 面活动题,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 响。
展示主题二:▲(可选项)讨论家乡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要点点击 一、江海交汇之地 1、读图查找:在 50 页图中圈划出下列地理事物
讨论自学阶段未完 展示主题二: 成的问题以及新问 ▲讨论家乡 题,并相互讲解, 文化特色对当 达成共识,得出较 地旅游业的影
(1)省区:某某市、某某省、某某省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23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卤汀河对港口村发展影响的相关材料,搜集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搜集泰州“水乡”文化特色的例子。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材料摘选: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

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

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4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材料,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

讲授新课一、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在图中找出泰州、姜堰的位置,并描述与长江三角洲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长江三角洲的的位置和范围。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__游地区,濒临____海和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市、____省南部、____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
本区地势____,河网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地区;同时这里
又是我国_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结】
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练习设计】
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江苏省 B.上海市 C.安徽省 D.浙江省
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
A.水稻 B.棉花 C.淡水鱼 D .甜菜
3.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 .深圳
4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
A.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秦始皇兵马俑 D.布达拉宫
5. 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源丰富
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C 劳动力充足
D 科技力量雄厚。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学四导”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地理组时间: 2017 年上学期课型新授年级八年级课时第十三课时科目地理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教学难点: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图片导入]展示江南水乡图,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引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习。

自主预习单: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下游地区,地处___交汇之地,既能够联系广大的____地理,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____,地理位置优越。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其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____,著名的古都是_____,历史文化名城有____和扬州等。

2.长江三角洲地区借助发达的_______和高速公路,联系越来越频繁,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专业网站等,获取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资讯。
(5)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研究报告、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 判断题:判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特征。
3.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水稻种植、渔业等。
4.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特点,如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5.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与交通: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交通状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挑战与战略:掌握长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等,并了解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原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七章其次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堂导学学问点 1江海交汇之地1.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有名的"鱼米之乡"。

3.优越的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托长江干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宽敞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学问点 2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城市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

这里有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进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一一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上海的重要性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城市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沟通日益频繁。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

学问点3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水乡的文化特色(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2.发达的旅游业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典型示例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是由于这里盛产(C)A.海洋水产和小麦B.大米和面粉C.稻米和淡水鱼D.鱼和热带水果解析:甲表示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视频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展示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关注。

问:影片中所描述的区域在哪里?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发达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本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里来一个深度了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1、学生观察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⑴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⑵该地区的地势如何?(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⑶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2、结合图7.1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说说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

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大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3、结合图7.13读图找到“海”“江”,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结合图7.15,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播放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塔、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钱塘江大潮等特色景观,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些美景吗?它们都是位于我国哪个地区?你认识繁体字苏吗?你能分解它的结构吗?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学习历史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

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河段运输依然繁忙。

5.出示图片:稻米种植、长江三角洲的渔业养殖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鱼米之乡总结:给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影响物产的意识。

2.图示分解——动画展示3.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1)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3)我国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

(4)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破坏。

4.思考讨论2(1)结合图片和下面文字,试着分析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提出问题: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拓展:出示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都江堰在治理成都平原水患过程中的作用。

5.对比分析:合作探究: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1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域学习目标1.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域地理地点的优胜性。

2.认识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别地位。

学习要点长江三角洲地域地理地点的优胜性。

学习难点优胜的地理地点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作用。

自主学习1. 人们常用、来赞叹长江三角洲。

2.地理地点:长江三角洲主要位于________(河流)下游地域,濒临 _______和 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我国的中枢。

3.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域主要包含________市、 ________省南部和 ________省北部地域。

4.地形、地势: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地形以_______为主,地势 ________,河网 _________ 。

是我国重要的产区、重要的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有名的“”。

5.天气种类。

天气特色是。

合作研究达成教材 P51— 52“活动”讲堂检测1.以下城市既是我国有名的河港又是海港的是()A.重庆B. 上海C.松花江D.青岛2.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地形特色是()A.地表支离破裂,沟壑纵横B.地表平展宽阔,无边无际C.地形以丘陵为主,均匀海拔在50 米以下D.地势平展,湖泊、河网浓密3.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天气特色是()A.夏天酷热,冬天平和,降水丰沛B.夏天酷热,冬天严寒,降水较少C.夏天酷热,冬天平和,降水稀罕D.夏天酷热,冬天严寒,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4.京沪铁路经过以下哪个城市 ( )A. 武汉B.南通C.杭州D.上海5. 长江三角洲地域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平原,平原有益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位于(温度带)、(干湿地域),耕地种类以(水田、旱地 ) 为主,农作物一年能够熟,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居民的生活供给了保障。

讲堂检测参照答案1.B2.D3.A4.D5.长江中下游北温带润湿区水田一1。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及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2.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重点】1.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及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2.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出示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它们的名字吗?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1)目前,____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_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3)__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工业城市。

(4)上海不仅对_______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________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

借助发达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文化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________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________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________遗产。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简单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能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并能简单说出他们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

2.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3.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和,自古以来被为。

2.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和。

3.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该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4.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

5.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别具特色,、、、等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发散思维】
思考题1.结合P51活动1,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结合P55活动,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归纳总结】
一、江海交汇之地
地理位置:
范围: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班级:姓名:(组号)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课型新授主备审核学习目标:1.利用舆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畴,并剖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舆图和资料,剖析河流对地区成长的影响。

导学过程一、江海交汇之地1.在下图中找出长江、京杭运河、黄海、东海;由图可知,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游,濒临海和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找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由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包括市、省南部,省北部地区。

3.本区阵势,地形以为主,盛产(粮食作物),河网,湖泊星罗,也是我国重要的产区,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4.找出南京、扬州、南通、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可见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见关联宽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议决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5.要是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位置二、弓箭的作用阅读课本52页活动2资料,并连合图7.16和图7.17(小组交流)1.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成长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成长的作用。

3.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长江三角洲位于下游地区。

剖析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地区成长影响的差异。

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_____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漫衍最密集、经济成长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天津市普育学校当堂达标检测<<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姓名:(组号)班级:分数:一、选择题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性是()A、地表支离毁坏B、地形平展,一望无垠C、阵势平展,湖泊河网密集D、以丘陵为主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和丝茶之府 C、亚热发动植物王国 D、旅游胜地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A、防寒保温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C、防备冬天积雪过多D、透风防潮、便于排水4.下列城市既是我国著名的河港又是海港的是( )A.重庆B.上海C.松花江D.青岛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畴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6.作为我国南北海上运输航线的中枢,并扼长江入海的交通要地是()A 江汉平原 B长江三峡 C都江堰 D长江三角洲7.下列城市中,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上海B.南京C.杭州D.武汉8.下列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重产业城市 B.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C.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民工接受地 D.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9.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西安等②是我国城市漫衍最密集、经济成长水平最高的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案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课时)一、教学目标分解教学目标双向表说明:1.学习要求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价值观。

2.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主要方法包括:(1)教师提问(2)学生互相提问;书面检测的主要题型包括:A填空,B.选择、C判断.、D.读图、E分析、F探究。

二、教学设计建议(一)教学内容分析【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

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盛产淡水鱼和稻米,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位置的优越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便于对内联系;二是位于东部“黄金海岸”,便于对外联系。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上海和浦东新区。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窗口,近年来的发展举世瞩目。

3、“同城效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

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

2、水乡文化。

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学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2.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文化。

学习重点——1. 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2.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

学习难点——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1.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北部地区。

2.位置: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和。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

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成都平原被称为“”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6.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7.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作用。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8.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书中做标注)9.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

(在书中做标注)三、小结四、练习1.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是()A.长江生产黄金 B.上游叫金沙江C.有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D.经常运输黄金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若该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适合发展林果业B.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有旱涝、寒潮等气象灾害C.适宜种植油菜、柑橘等D.冬冷夏热,属温带季风气候3.长江沿岸地带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航道船只不断增加B.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长江沿岸的水电站建设D.长江沿岸的乱砍乱伐4.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C.电子工业基地 D.综合性工业基地5.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是()A.上游 B.中游C.中下游 D.上中游6.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A.毗邻港澳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C.矿产资源丰富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7.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不相关的因素是()A.平原广阔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8. 读图,回答问题(1)B城市是________的行政中心,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湖.(2)①_______(山脉)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
【自主学习】
一、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
“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下游地区,地处___交汇之地,既能够联系广大的____地理,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____,地理位置优越。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其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____,著名的古都是_____,历史文化名城有____和扬州等。

2.长江三角洲地区借助发达的_______和高速公路,联系越来越频繁,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丰富,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还有别具特色的水乡古镇,如江苏的_____、同里等。

2.长江三角洲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如___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___文化等。

【合作探究】
1.从生活、生产等方面分析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结合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征,分析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3.从交通运输的发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同城”生活的利与弊
【合作探究答案】
1.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生活水源,农业灌溉,交通运输,工业用水等强大的支持,有利的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2.上海市位于我国南北航运的中点和长江航运的终点,能够通过长江航运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南北航运及铁路线干线对南北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辐射的作用。

3.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之间联系越来越方便和快捷,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和交流,也增加了交通成本时间的浪费。

【拓展延伸】
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课堂演练】
1. 下列各项中,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平原是指(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三江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成都平原
2. 下列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台西平原
3. 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是由于盛产( )
A. 海洋水产和小麦
B. 大米和面粉
C. 稻米和淡水鱼
D. 鱼和热带水果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5.读我国南方地区局部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内填注图示地区所临海洋的名称。

(2)济南的小明准备在十一国庆期间乘火车先去参观上海世博会、后游览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请你依次写出小明所经过的铁路线名称:、。

(3)济南的小明在上海和在家的主食不一样,你认为他在家的主食是________,在上海的主食是_________。

(4)小明在浙江游西湖的途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A.金橘飘香
B.苹果挂枝头
C.淡水养鱼区
D.金黄的稻田
答案:【自主学习】
一、1.上海市江苏省鱼米之乡 2.长江江海内陆中点
二、1.上海南京苏州 2.高速铁路
三、1.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周庄
2.戏曲饮食
【拓展延伸】
长江三角洲地形低平,降水丰富,河湖密布,呈现典型的水乡风光,孕育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颇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水乡古镇,有利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课堂演练】
1.D
2.C
3.C
4.A
5.(1)北面是黄海,南面是东海(2)京沪线沪杭线(3)面食米食(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