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1
2022下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三)
![2022下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516324f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8.png)
2022下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三)试讲5:《俄国新生政权的巩固》1.题目:《俄国新生政权的巩固》2.内容:详见必修二教材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俄国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案】一、问题导入提问: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继续追问: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什么?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1.学生自读课文,依据材料中和课文,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又进行什么战争?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2.分析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背景。
3.提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提问: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哪些内容?学生分小组探究。
可以从农业、工业、分配等角度出发。
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提问:"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你如何理解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课堂练习,思维拓展教师提问:如何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角度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呢?教师提示学生思考问题,要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出发,增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1.既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途径,那么俄国还进行了哪些探索呢?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⒉课余时间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节课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略试讲6:《君主立宪制》1.题目:《君主立宪制》2.内容:详见必修一教材。
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2)教学过程要完整;(3)讲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4)适当进行板书。
高中历史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高中历史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https://img.taocdn.com/s3/m/ed7d6a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b.png)
英国君主立宪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代议制呈现不同的特征,也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一、从创新角度认识近代英国的变革(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
(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议会制度,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渐进的民主改革1.17世纪——法律基础(《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2.18世纪--基本形成(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3.19世纪——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三、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2)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权力日益增强. (3)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
如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
2.趋势(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一般公民。
四、英国责任制内阁的涵义、基本原则及特点1.涵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ppt23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ppt23](https://img.taocdn.com/s3/m/016ed0e00508763230121202.png)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曲 线 图
过 程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开 始
处建 死立 国共 王和 国 1649年
就克 任伦 护威 国尔 主
光 荣 革 命
1688年
1653年 1640年
时间
查理二世复辟
1660年
威 廉 和 玛 丽 的 加 冕 典 礼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 1689年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①内阁的形成 ②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2、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新华网伦敦01年6月8日电
根据英国官方8日公布的消息:本次大选共 有3294名候选人参加英国议会下院659个议席的角 逐。在目前已公布的640个选区中,工党获413个 议席,保守党获165个议席,自由党获52个议席。 工党已获得胜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在大 选之后正式授权获胜的工党领袖布莱尔组建新一 届内阁。
布莱尔上台组阁一定要具备什么条件?
首先,工党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 最后,由国王授权。
左起为:自民党领袖肯尼迪,工党领袖前任 首相布莱尔,保守党领袖霍华德。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2、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议会制度的改革 1832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 的议席 1969 18岁的公民获得普选权
高一年级 历史
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首相 戈登· 布朗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1、历史传统的影响
①《大宪章》的签订
思考:《大宪章》的签订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1、历史传统的影响
①《大宪章》的签订 ②议会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25674358fafab069dc026d.png)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关系特点:1 .在内阁制政体下,议会不仅是国家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国家权力中心。
2 .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内阁由占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有最高行政权,首相提名内阁成员,与之共进退。
3 .国家元首是世袭并终身任职,只是最高权力象征,“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1 .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2 .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 . 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人议会。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4 .政党制度的形成。
作用及影响1 .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 .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稳定社会秩序;(各派可通过议会竞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3 .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4 .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种政体模式。
(六)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女1 .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
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 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 .创新性。
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横向拓展:理解18 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的区别。
〔l )性质不同:明朝是封建王朝,其“内阁”是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是封建性的;而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28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282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48f9bfc5da50e2524d7fc5.png)
(3)从唯物史观角度命题。1787 年宪法推动了美国社 会的进步与稳定,却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要点
突破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三个转移”
1、表现: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力法案》(1689年);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 中叶); (3)民主权力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 民:1832年议会改革 2、影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 了政治前提;最大程度稳定了社会秩序,避免了社会的分裂; 与启蒙运动互相促进,推动了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4.科技上: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 自然科学产生。
纵向通史
一、政治上: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途径
政体
特色
议会权力至上,
英
1689年《权 利法案》
君主立 宪制
国王“统而不 治”,责任内
阁制
美
1787年宪法
总统制 共和制
宪法至上,分 权制衡;总统 制、联邦制
国情
议会传统 、君主传
统
没有封建 传统;英 国殖民统
要点 突破
【课堂演练】 1、(2016·全国卷1·T33题)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 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 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 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 近代欧洲人文
表 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d2623522a6c30c2259019ea4.png)
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共和制)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与政治协商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总理) 国家主席 资产阶级专政 君主立宪制(君主制) 两党制(保守党,工党) 议会(上院,下院) 内阁(首相) 国王(虚君)
(1215年《大宪章》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 是立宪政治的基础,是英国宪政史上永远的里程碑。)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对英国: 1、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产阶级各派的斗争只需通过议会斗争就 可实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对世界: 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新模式, 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采用
当今世界各国除英国外,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
宪制?(至少举出5个)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内阁的由来
(3) 1714年即位的乔治一世 出生于德国,不懂英语,对 英国的事务也不感兴趣,甚 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 们去料理国事。大臣们有事 就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 提交国王,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国王也就逐渐 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 职责。 1721年,罗伯特 ·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 第一任内阁首相。 (1)内阁的原意为 密室,早期是国王 与顾问和助手开会 的地方。(2)多数党 实际控制政权,后逐渐 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 政机关。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议会 下院
内阁 (政府)
联系现实讨论: 就政治体制而言, 现任首相卡梅伦(保守党)能够 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首先,保守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他本人必须是保守党领袖; 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33dc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5.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背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吗?这场革命对英国政治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桥梁。
3.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了解这一制度是如何在英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过程及其意义,把握《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3.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设计问题时,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撰写小论文:以“英国君主立宪制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800字。通过此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2.小组合作:分组研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每组选择一个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并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此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b379ded770bf78a6529542f.png)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在与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中,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为在政治上取得支配地位,西欧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建立。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本单元三课分别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概括总结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来说,英国由于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不仅对于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本质: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1、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
2、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把握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意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4、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认识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5、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民主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
6、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是当今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剖析,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1010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1010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d5a9ca7e21af45b207a830.png)
责任内阁制
【解析与探究】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 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中国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 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 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 称“首辅”。
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
明朝——皇帝的内侍机构。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英国——国家行政机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小结
从古代希腊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哲人一直 在探索:权力应当如何行使才能至善而合乎正义? 各国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以及当时建立制度的 特殊环境决定了各国人民的选择。继英国之后,美 国,法国等也建立起代议制。西方的代议制和我国 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能力提升】
1.(2010 山东卷)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
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
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A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2011年海南卷)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
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
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融君主制、贵族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主制于一体。
主要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影响:
①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使英国走上了资产 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 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有 序的方式实现,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英国 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③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 其他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e5f0e59701f69e31423294d8.png)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3)根本原因: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推翻了专制王权。
思考2:你能说说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吗?(自主学习)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权利法案》颁布于何时?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答案:1689年;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什么是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案: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本质特征: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有哪两点?结果和作用如何?答案:一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二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考3: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社会政治的变化?(补充材料)1689年: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某某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渐变N: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国家元首、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https://img.taocdn.com/s3/m/ce4d44e476a20029bc642d07.png)
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
在近代历史上,英国之所以能够长期领先世界,它在制度方面的创新是根本的因素。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的代表组成议会,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
英国的代议制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一、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有限君主制”。
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有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
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
君主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
如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明治维新后一段时间的日本。
在现代,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只有个别国家实行。
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则仍为现代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泰国、日本等。
是在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上随着近代政党的形成和议会作用的加强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在这种制度下,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君主的实际权力减弱,其职责大多是礼仪性的。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一)形成背景首先,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英国议会的前身,是起源于13世纪的“大会议”,它是按1215年的《大宪章》建立的。
《大宪章》的主导精神是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骑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由此产生了法的地位高于主权的概念。
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由僧俗大贵族参加的上院和由下级贵族与市民参加的下院。
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虽然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是种种事实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附练习题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附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dd80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c.png)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附练习题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1)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2)《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确立。
(3)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4)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
1.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以上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变革的什么特点?答案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2.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发展(1)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属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分权制衡;实行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2)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什么特点?答案联邦政府和各州实行分权。
3.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19世纪后期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①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斗争反反复复,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
②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①行政权归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议会。
高中历史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高中历史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aaf4dd19e8b8f67c1cb967.png)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第一课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一、“光荣革命”与英王的保留1、英国政体的显著特点:存在君主。
君主制成为英国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英王的权限:英国国王是一个“虚位元首”。
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权批准法律,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
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二、英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一)英王的现代职能1、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2、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
3、维持英联邦的团结。
4、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二)英国王室的危机1、危机的表现:一些人对王室的社会功能提出质疑,更多的人思考纳税人为王室每年提供巨额资金是否值得。
王室内部暴露的各种丑闻打破了王室充当道德典范的神话,加深王室的困境,引发了社会对君主立宪制本身的争论。
(归纳)A、财政危机;B、道德危机2、决定王室去留的因素决定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反复斗争和较量的结果,是英国特殊国情下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如何认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A、要看它的阶级性质。
它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方式。
B、要看它形成的历史过程。
是英国300多年来各阶级反复斗争、反复较量的产物。
C、要认识这一政体的结构和特点,分辨它与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不同之处。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1、结构: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c883a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a.png)
4.培养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和认同,认识到君主立宪制在政治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5.培养学生对民主、法治等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引入英国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和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和意义;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旨在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理解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掌握《大宪章》、《权利法案》等关键文献的作用和意义;
3.理解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其定义和特点;
2.以英国历史发展为线索,引导学生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高中政治素材: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高中政治素材: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https://img.taocdn.com/s3/m/710d33d04b35eefdc9d333d4.png)
高中政治素材: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重点问题】:1、英国实行怎样的政体?具有怎样的特点?其实质是什么?2.法国实行怎样的政体?具有怎样的特点?3.英法两国政体有何异同?相异的缘由有哪些?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①英国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礼仪性职能,仅具有象征性地位。
②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③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注意:(1)今日英国国王的主要作用:①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②是英国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和缓冲器;③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③成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2)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既有分权,也有制约。
2.君主立宪制的实质★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为资产阶级服务,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英王和王室世代承袭,拥有巨大的资产,已成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表。
(2)议会同样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
从执政理念和政策来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
1、法国政体的运行(1)法国国家机构由总统、政府和议会组成(2)①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总统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五年。
②内阁和政府由总统组织,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政府向议会负责。
③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各自行使不同的职权。
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
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
议会监督和制约政府。
2、法国政体的特点★①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法国第五共和国包含许多总统制因素,如总统有普选产生;总统掌管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等。
高中历史之英国君主立宪制
![高中历史之英国君主立宪制](https://img.taocdn.com/s3/m/02b0cf914693daef5ef73d79.png)
高中历史之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
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09028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3.png)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以英国制度创新为主线,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结合案例分析,对比英国制度创新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展示英国制度创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扮演英国政治家、议员等角色,体验英国制度创新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英国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英国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3.针对英国制度创新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过程,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对比,总结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一份不少于800字的报告。
5.围绕英国制度创新这一主题,选取一个历史事件或政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性论文。
2.新课内容呈现: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介绍《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关键法律文件,阐述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讲解首相、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分析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情况。
(3)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探讨上下两院的功能与地位,以及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
3.教学方法运用:
(1)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英国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英国制度创新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https://img.taocdn.com/s3/m/7279fa5db307e87101f69675.png)
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 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 考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大抗议书》与内战爆发
个人独裁 《大宪章》 《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君主专制 限制王权 立法权转到议会 行政权转到内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普选权 民主
渐进的制度创新
• • • •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背景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发展过程 三、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 (1)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6 分) • 工党必须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布 莱尔必须是工党领袖;必须通过英国女王的任命。 (6分) • (2)英国派兵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内阁成员大体 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3分) • ①赞同。(1分)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 首相共进退。 • (3)如果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首 相布莱尔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3分) • 不会。(1分)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只对议会负责, 不对国王负责。
英国议会的形成、发展 二、大会议
国会产生之前,英国王室 中已有一个由教俗大贵族组成 的‚大会议‛,负责向国王提 出建议,讨论税收等重大事宜。 1216年,英王亨利三世即位, 年仅9岁。大封建主便以‚大 会议‛的名义进行统治。
亨利三世
英国议会的形成、发展
三、大宪章
英国人于1215年6月用 武力迫使当时在位的国王 约翰签订了《大宪章》。 《大宪章》的主旨由于是 反王权争自由,所以又称 做《自由大宪章》。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 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 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高考知识点总结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d145e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1.png)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高考必考知识点一、争取民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原因(1)经济: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独裁,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4)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 过程(1)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1649-1660,共和国时期(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5)1688年光荣革命3. 意义(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确立民主:《权利法案》1. 目的:以法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2. 内容:(1)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2)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
3. 意义:(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体)(2)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三、发展民主:责任制内阁形成1. 形成:1721年,沃波尔是第一位首相2. 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 内阁:(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 首相:①议会多数党领袖;②被国王任命为首相;③首相组建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④集体负责和对议会负责;⑤首相掌握行政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从而掌握国家大权;⑥遭议会不信任案,要么垮台要么解散议会。
【探究】中国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中国内阁是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英国内阁则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中国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的限制作用,而英国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
中国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英国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
据此可知英国
1624—1641 1660—1685 1689—1713 1714—1760 1760—1800 年均召开天
42 43 122 100天以上100天以上数
年均通过法
5 15 67 77 209
令
A.议会主权得到凸显
B.国内矛盾日益激化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法律体系日臻完备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多元一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
[巧学巧记]
用“一、二、三”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条主线:议会权力的不断扩大(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二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英国这一惯例在近代
A.制约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力
B.意在为国王的过失进行开脱
C.对英格兰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D.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原则
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谈判,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但这么大的事情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和政府所知晓。
尽管议会表示不满,但威廉却行之泰然,认为这次行动并未明显超出他的特权范围。
威廉的这一做法实质上反映了
A.议会主权原则在英国尚未确立
B.王权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被削弱
C.国王议会共享权力有历史渊源
D.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形同虚设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来看,“国王不能为非”原则是对国王权力的制约,国王实际上不能作出任何决策,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原则,故答案为D项。
这一原则制约了国王的权力,排除A项;B项是对这一原则理解错误,排除;这一原则与英格兰政治传统无关,“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排除C项。
点睛: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临朝不理政”,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698年英王威廉三世背着议会和政府,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签署了反法联盟密约,尽管遭到议会的不满,但威廉却认为此行动并未超出其“特权范围”,可见英国国王仍掌握行政、外交等大权,表明英国王权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被削弱,故选B。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D两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及史实,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