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说课稿(1)

合集下载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五个板块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是在学生对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学生日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中学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做支柱的心理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③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④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②通过读图简要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归纳分析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第1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板块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北三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于其他地形区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临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段的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学生对本节课有了一定基础,但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辅导为主,帮助学生实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上述学习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采用的主要有读图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等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掌握所学内容。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于本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教材选择黄土高原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

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

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分组讨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

人教版8下地理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说课 教案设计

人教版8下地理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说课 教案设计

《第六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课课标解读: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另外,本专题还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色”部分以下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二)本节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前半部分内容。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惟一一个地形区,从人地和谐、可持续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安排,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教材重组和资源整合,突出讲授“黄发展的角度讲,对学生的今后理论与实践活动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课土高原地域文化”,“位置、范围”,“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等。

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章节将做一专题放在下一节课学习。

二、说学生: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等中国区域地理专题。

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北方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黄土高原的学习打下较好地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另外由于本校的学生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候,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的“黄土风情”2、结合地形图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3、学会识别和描述“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黄土高原基本地貌,认识和了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

4、认识和了解黄土高原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收集整理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资料,”,以课件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内容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依次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景观、黄土的来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在课时安排上,本节课是此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内容上主要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他们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学生前面第一节、第二节已经学习过东北地区,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了解,但还不够系统,因此,还需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的第一章,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一个地形区,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进行编写。

二、说学情: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文明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四、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二)德育目标: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4.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大脚》的一段录像。

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学生:黄土高原。

教师:从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教师:我们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学生:指图7-1-1“黄土高原的范围”,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拓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深层次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的效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分析和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这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是本册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我国的一个地形区,非常具有典型性。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解决措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点。

二、说教法本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已有一定的储备,也掌握的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原因,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增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观展示法、归纳整理法、读图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读图分析水平和合作探究水平,还有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构成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这会给本节课的重、难点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图分析并创设了些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实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他们合作学习水平。

四、课后反思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为主体,教师持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自学、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教学准备比较充分,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但作为一名新老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备课不够扎实。

2.学生的的参与水准与广度不够,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明确突显。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说课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1)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说课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1)

5
()
A.安徽省
B.山东省
C.河北省
D.山西省
意图: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实现堂堂清的教学理念
(五)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生态问题
地表形态
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重新回顾本节课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课后作业
❖ 观察植被茂盛地区的地表与稀疏地区地表的 区别
“风成说”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生物措施 自然因素 千沟万壑
_______
_______
3
()
A.水土流失造成的破碎地形 B.降水集中在夏季
C.黄土高原土层深厚
D.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景观。8 _______等生
物措施与建梯田、_______
4 A.平整土地 C.深耕改土
B.修筑梯田 D.植树种草
放牧的牲畜数 量。
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地方减少
学法
合读 作图 探分 究析 法法
教 学 过 程
(一)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在导入新课时,用了《黄土高坡》的flash,在感受黄土地 粗狂的音乐的同时浏览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及风俗习惯, 这样的情景导入既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 状况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黄土高原》对黄土高原成因的介绍是通过一段动画来进 行的,通过看动画的方式解答问题,比老师直接的讲述来 的更直观,更有趣。在学生的兴趣中让学生思考黄土高原 这种形态特征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是什么,让学生在思考中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以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具有典型性。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 探究能力,求知欲和好胜心也更加突出,这些都构 成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而且她们在上册学习黄 河的时候,对黄河中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以及黄河 泥沙你的主要来源--黄土高原有了一定的认识,所 以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以联系以前所学对黄土高 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 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整理 更是他们的弱项,这会给本节课的重、难点处理带 来一定的难度。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漳州五中林加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

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给出的图片和材料辨别不同的黄土地貌类型,培养学生的读图、辨图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黄土高原这个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地理区域,理解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一个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

(二)教学难点1、辨认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

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展示法、绘图法、竞赛法等相结合。

【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相关视频、剪纸作品、黄土、小组竞赛用的彩色磁铁等。

【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风情”,知道了黄土高原的四种主要地貌类型,还研究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怎么来的这几个问题。

让我们对黄土高原这个地形区有了一个很深刻的认识,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积极,非常棒!下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黄土高原因为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在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

此外,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图表等教学素材。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PPT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独特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针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中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教学内容背景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的形成、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组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黄土高原的形成: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包括风力作用、水流作用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包括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等,帮助学生掌握其地貌特征的基础知识。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等,帮助学生了解其气候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帮助学生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介绍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耕文化、能源基地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初中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述等。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4 说重难点
信天游
窑洞
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文化。
黄土的成因。
难点
5 说教学法、学法
情景教学
教法 讲授法
资料分析
举例说明
分析 归纳
学法
合作 探究
争夺 强答
6 说教学过程
预学导学学科思政 预学导学
导课 互助探究 分层提高
板书总结归纳 巩固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
6 说教学过程
预学导学学科思政
寻找文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课本24页第二段段文字并结合 25页活动,合作交流回答下列 问题。请说一说为什么黄土高 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在黄 土高原上我们还能参观举世闻 名的古迹和名胜,说一说,你 知道哪些?因黄土文化是本节 的重点,所以这一环节通过播 放图片及视频帮助学生学习。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活动三:火眼金睛—聚焦地名
PPT展示黄土 高原地名,让学 生在这些地名中 寻找共同点,继而 得出黄土高原特 殊的地貌景观: 塬、梁、峁、川。 并图文结合感受 黄土高原的地貌 景观之间的差异。
从地名中引出地貌景观, 激发学生善于总结、善 于发现的学习习惯,体 现事物发展的联系性, 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要注 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 以然。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活动一:寻找感知 —文明的摇篮
活动二:探根寻源—风吹来的黄土
活动三:火眼金睛—聚焦地名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活动一:寻找感知 —文明的摇篮
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24页第一段文字并结合图6.25, 小组讨论,设计相关问题: 黄土高原在哪?其跨越哪些 省份?随后师生共同总结黄 土高原的位置:位于我国第 二阶梯,东起太行山,西至 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 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八下地理教案2021年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八下地理教案2021年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八下地理教案2021年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八下地理教案2021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八下地理教案2021年第一课时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一.)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特别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结合教材图6.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_,多_,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_保护;③夏季降水,且多。

(2)人为原因: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_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①土质:(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坡度:(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

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和,使得自然灾害加剧,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阅读教材29页图文资料,完成“活动3”。

(二.)水土保持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1)采取____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等。

2.合作探究: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读教材图6.37,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2)读教材图6.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板块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北三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于其他地形区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临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段的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学生对本节课有了一定基础,但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辅导为主,帮助学生实验,自主学习。

三、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上述学习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采用的主要有读图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等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掌握所学内容。

学法:为了好的指导学生学习,主要采用的有自主探究法、实验法、
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上课之前我会播放黄土高原泥塑和《黄土高坡》MV引入,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容易抓住学生思维,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讲授】
1.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引导学生读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简笔绘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说出自己了解“黄土风情”。

如:窑洞、信天游
2.风吹来的黄土
(1)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剖面,引起学生思考,黄土是怎么形成的?展示并讲解黄土“风成说”。

(2)图片展示黄土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3.严重的水土流失(重难点)
播放图片,请学生概况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讨论说明原因。

第一步: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实验目的: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得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要求:分六组,每两个小组分别负责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因素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木板、粘土、沙土、一些水草、可调节出水量的水管。

实验过程:实验1:
内容:相同坡度和降水量下,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2:
实验内容:相同坡度和降水量下,下垫面的性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3:
实验内容:相同坡度和下垫面形性质下,雨量的大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过程:分为六组每两个小组分别负责影水土流失的一个因素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实验1: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2:沙质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3:雨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评价:实验较简单,易操作,实验结论明显。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第二步: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展示黄土高原今昔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自由阐述
七、板书设计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风情”
3、黄土“风成说”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下面简单说一下我的板书,我的板书比较简洁,主要采取纲目式,然后我会找一位学生根据我的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