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短诗三首《繁星》

合集下载

短诗三首 繁星(一三一)(课件)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短诗三首  繁星(一三一)(课件)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表达的情感
同音成韵,
都有“ɑnɡ”
的韵脚。
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对大海的喜法?
哪一颗星没有光?
排比 反问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 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背诵指导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
哪(一朵花)没有 ( 香)?
哪( 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 波涛的清响 )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
排比句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构成。 好处是句子读起来更流利,节奏感鲜明,更有气势。
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表面看来是疑问句但表 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好处是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朗读指导
让我们齐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出对大海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
建长乐人,诗人,儿童文学作 家、翻译家。笔名取自“一片 冰心在玉壶”。
代表作:散文集《寄小读 者》,诗集《春水》《繁星》 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哺育了 几代青少年。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繁 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9.繁星(一三一)

短诗三首繁星原文

短诗三首繁星原文

短诗三首繁星原文一、原文:《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二、衍生注释:1. “漫灭”:在这里指磨灭,模糊不清。

在《繁星(七一)》中“永不漫灭的回忆”,是强调这些回忆深刻不会被忘掉。

2. “思潮”:在《繁星(一三一)》中指作者头脑里涌现的思想感情的潮涌。

诗人把对大海的回忆与感受融入自己的思潮当中。

三、赏析:- 主题和情感- 《繁星(七一)》主题围绕着对童年温馨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那月明的园子里,藤萝叶下,母亲膝上的画面,充满了宁静、温暖与幸福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家的港湾般的力量。

- 《繁星(一三一)》抒发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

诗人通过连续的反问,把群星的光芒、花朵的香气和大海波涛的清响放在一起对比,凸显出大海对于诗人思潮的巨大影响力。

- 《繁星(一五九)》主题是母爱的伟大,在风雨来临的时候,鸟儿会躲进巢穴,而诗人心中遇到风雨时,母亲的怀抱就是温暖的避风港,把母爱比作避风港是很贴切又动人的情感表达。

- 表现手法- 《繁星(七一)》简单而质朴的词语罗列像一幅幅画面,用组合画面的方式来营造氛围,触动读者的回忆神经。

- 《繁星(一三一)》使用反问句,增强语气。

每一个反问都是对事物共性的一种追问,从星有光、花有香类比到大海的涛声在自己思潮里的重要性。

-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的手法,将鸟儿在自然风雨时躲进巢穴类比自己在内心风雨时躲进母亲怀抱。

四、作者介绍这些短诗的作者是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冰心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童真、母爱和自然的歌颂。

她在创作这些《繁星》诗集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的向往与向往纯净的世界的心,而且她的诗歌风格清新秀丽,委婉典雅,短小精悍,充满哲理。

《9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9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9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繁星》(一五九),使学生能够理解短诗的意义,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爱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学习《繁星》(一五九)短诗,理解短诗的意义。

2. 分析短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短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繁星》(一五九)短诗的意义,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分析短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提问:你们对母爱有什么看法?2. 学习短诗2.1 展示《繁星》(一五九)短诗,让学生自读。

2.2 讲解短诗的意义,解释生僻词汇。

2.3 分析短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诗中的母爱主题。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4.1 引导学生想象和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课堂小结5.2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繁星》(一五九)2. 母爱主题3. 诗歌艺术特色作业设计:1. 背诵《繁星》(一五九)。

2.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繁星》(一五九)短诗的意义,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同时,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表达了对母爱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课文原文】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三、反义词漫灭——长存【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九课短诗三首《繁星》知识要点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九课短诗三首《繁星》知识要点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九课短诗三首《繁星》知识要点第九课短诗三首冰心课前预习——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mdn)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永不漫灭”,指难以忘记,铭刻在心。

诗的开篇与后面是总分关系,先总述,再具体说“这些事”所指的内容。

具体写“这些事”:一是“月明的园中”,指自然之趣;二是“藤萝的叶下”,指童心、童趣;三是“母亲的膝上”,指母爱和亲情。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月明的园中”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段天真快活的时光让我至今难忘。

“藤萝的叶下”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许多趣事。

我们在树下找寻蚂蚁,用树叶作画,特别有趣。

“母亲的膝上”让我想起了妈妈温暖的怀抱。

我常坐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故事、读儿歌,那种感觉温馨又甜蜜。

3、《繁星》(七一),诗人通过对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些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母亲的依恋及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4、仿写一首小诗(选一背)(一)这些事——是永不漫(mdn)灭的回忆夕照的田野清冽的河水,母亲的怀中(二)这些景——是永不漫灭的思念:晴朗的湖边,冷冰的石头,微凉的风中。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繁星》(一三一),诗人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通过描写面朝大海时心中的感受和慨叹,赞美了大海的广阔与博大,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2、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

(选二背)欢欢: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光辉,每一朵花都散发着香气,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着大海的清响。

《9短诗三首——繁星》课文原文

《9短诗三首——繁星》课文原文

《9短诗三首——繁星》课文原文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课文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三、反义词漫灭——长存四、母亲节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如果让你选择一首小诗为母亲诵读,你又会选择哪一首?快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我想说:“母亲,您辛苦了,我爱您!”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参考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躲避膝盖繁华消灭藤萝波涛童真浪漫二、比一比,再组词。

筹(筹备) 漆(油漆) 罗(罗列) 躲(躲避) 慢(缓慢) 涛(波涛) 膝(膝盖) 萝(萝卜) 躯(身躯) 漫(浪漫)三、多音字组词。

cánɡ躲藏shènɡ盛开zànɡ西藏chénɡ盛饭四、近义词。

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漫灭—(磨灭)五、反义词。

漫灭—(长存)躲避—(面对)消失—(存在)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短诗三首《繁星》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短诗三首《繁星》 教学设计

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1.出示冰心的《纸船》。

2.介绍冰心和《繁星》:(1)《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短诗三首第一课时《繁星》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课件出示】《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

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诗集介绍:【课件出示】《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9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9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9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九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

这首诗是冰心的作品,通过描绘夜晚繁星点点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悟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感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同时,通过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独立欣赏和评价诗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繁星(一五九)》,让学生了解冰心的文学地位和诗歌创作背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力。

三、学情分析在开始对四年级下册的第九短诗《繁星(一五九)》进行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学生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诗歌。

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诗歌的美。

然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读。

其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想象能力。

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关于母亲的繁星短诗

关于母亲的繁星短诗

关于母亲的繁星短诗
1、《繁星》三三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2、《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繁星》七一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4、《繁星》七二
西山呵!别了!我不忍离开你,但我苦忆我的母亲。

5、《春水》一零五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吧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6、《春水》一零八
母亲呵!乳娘不应诓弄脆弱的我,谁最初的开了,我心宫里悲哀之门呢?——你拭干我现在的,微笑中的泪珠罢了——楼外丐妇求乞的悲声,将我的心从睡梦中,重重的敲碎了!她将我的母亲带去了,母亲不在摇篮边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出,世界的虚空呵!
1。

9、短诗三首 - 繁星71 131 159

9、短诗三首 - 繁星71 131 159

分行排列 格式自由
句式相仿 没有韵脚
9 短诗三首
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读出反问语气。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韵脚:ang
同音 成韵
读出强弱对比。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同字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成韵
代表作:散文集《寄小读 者》,诗集《繁星》《春水》 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哺育了 几代青少年。
语9 文短诗四三年首级 下册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朗9 短读诗三课首 文,扫清障碍
我会读
“啊”的变音
大 海 啊 海 hai+a — ia 呀 母 亲 啊 亲 qin+a —na 哪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作者在和母亲一起数星星、在 听母亲讲故事、听母亲唱歌……
9 短诗三首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 永不漫灭 )的( 回忆 ): (月明 )的(园中 ), ( 藤萝 )的( 叶下 ), ( 母亲 )的( 膝上 )。
母亲啊!
自然界的风雨
天上的/风雨/来了,
生活中 遇到的 困难 挫折
痛苦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资9 短料诗三补首 充
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就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她就会想起——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 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繁:繁星繁密繁多繁杂删繁就简漫:漫谈漫长漫道漫不经心漫山遍野灭:消灭灭亡磨灭熄灭自生自灭藤:紫藤白藤葡萄藤顺藤摸瓜萝:藤萝绿萝女萝萝卜菠萝膝:膝盖护膝盘膝卑躬屈膝促膝长谈涛:波涛浪涛林涛惊涛骇浪波涛汹涌躲:躲闪躲让躲避躲藏东躲西藏形近字:漫(漫长)慢(慢慢)灭(熄灭)火(火柴)藤(藤蔓)腾(奔腾)萝(萝卜)箩(箩筐)膝(膝盖)漆(漆黑)涛(波涛)铸(铸造)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回想理解词语:【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

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课文主题:《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设计

9.短诗三首《繁星》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1.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课件出示】《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

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短诗三首《繁星》(七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繁星》(七一),使学生能够理解短诗的主题和意境,掌握短诗中的重点词语,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短诗,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繁星》(七一)是一首描绘夜晚星空的短诗,诗人通过对繁星、明月、夜空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短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短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夜晚的星空为话题,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美丽的星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让学生自由朗读短诗,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讲解分析:教师对短诗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短诗。

4.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对短诗的理解和感悟。

5.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繁星》(七一)繁星明月夜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短诗,注意字迹工整,词句准确。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自己对夜晚星空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夜晚星空的描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但在词语的理解方面,部分学生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二、朗读感悟朗读感悟是理解短诗内容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在本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短诗,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繁星》优秀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繁星》优秀课件

增强语气
9 短诗三首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重点强调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
9 短诗三首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赞美
关键词体现赞美
9 短诗三首
读一读补充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情不自禁 地想到大海?
2.学习《繁星》(一三一),通过反复朗读体 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
3.理解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 的情感。
9 短诗三首
朗读这首诗,体会诗 歌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 流。(课后第3题)
9 短诗三首
繁星(一三一)
ya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识字方法
慢 换偏旁
tāo
涛 联系生活经验
-忄 +氵 波涛
màn

9 短诗三首
词语解释 读完生字后,我们一起来交流难理解 词语的意思吧!
磨灭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园中、叶下、膝上
联系上下文
这些地方发生的这些事,是永远不
会被磨灭的回忆。
9 短诗三首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三首诗,感受 它们与古诗的不同,体会诗 歌的韵味。(课后第1题)
冰心的父亲是海军军官,她经常到父亲 的军舰上参观,她向大海倾诉心事与烦忧, 她与大海分享快乐与忧愁。她曾说“那时, 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 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9 短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9 短诗三首《繁星》

9 短诗三首《繁星》
23
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 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 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 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24
板书设计
繁星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风雨: 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25
课堂练习
一、形近字组词 漫(漫步) 藤(藤萝) 萝(萝卜) 膝(膝盖) 慢(慢慢) 腾(腾飞) 箩(箩筐) 漆(漆黑) 二、阅读《繁星》(一五九),回答问题。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9、短诗三首
第一课时
1
课文导入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 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 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 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 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 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 这首诗中, 母亲啊……
20
新知讲解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 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 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2)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 起的就是海。”--《往事》
2
繁星
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 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知识链接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 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 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 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 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 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 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 考和感悟。

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短诗三首繁星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短诗三首繁星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短诗三首繁星笔记如下:
短诗一:繁星亮晶晶,布满天空明,它们像钻石,闪烁夜空荣。

短诗二:繁星点点满夜空,黄月照耀地上人。

星星点点连成线,画出美丽夜空图。

短诗三:天上繁星点点满,美丽夜空绚烂多彩。

它们有如钻石般,璀璨夺目闪闪发光。

笔记:繁星是夜空中的亮点,它们像点点钻石,布满整个天空。

在月光的照耀下,繁星显得更加明亮,连成了美丽的线条。

夜空中的繁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沉醉其中。

繁星的光芒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程,让我们不再孤单。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9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繁星》是诗集,由164首组成,作者是冰心。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繁星》(七一)写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慈祥的,让作者留下了永不漫灭的记忆。

《繁星》(一三一)通过描写面朝大海时心中的感受和慨叹,赞美了大海的广阔与博大。

《繁星》(一五九)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情。

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

充分利用学习诗歌“读”这个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感悟,吸引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诗歌所描绘的世界和作者的心灵,真正领会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今天,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朝阳含笑微风轻盈花儿自在争芳蜜蜂快乐耕耘其实,他们在倾诉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可引导学生说说“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2.学生点评。

3.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

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

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观察习作中试着通过景物体会氛围,联想画面,为深入赏析《繁星》三首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了解作者。

将课前对“冰心”的资料收集做汇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2.介绍冰心创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

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热爱大海赞颂母爱
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