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哲学
人性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导语:人性化管理,是通过建立一种机制,使人性中的优点得到最大发挥,使人性中的弱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制约,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方向,使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以合法的途径也实现了个人的人生目标,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员工个人的需要满足及一生幸福得到最佳结合。
人性化管理的内涵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它反映了现代管理的新趋向、显示了企业管理文化发展的新态势,揭开了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纪元。
1、人性化管理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和核心因素。
人性化管理的着眼点是人,它将资源中的人回归到了真正的“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思想的生物有机体,而不单纯是劳作的机器、盈利的工具。
彼得德鲁克通过分析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作与劳动力本身发生的极大变化后指出,必须把“对人的管理”从一种“成本中心”变为对人的正确领导。
引用人际关系的一句老话“你雇佣的不是一个人的“人’,而是整个人’。
”人性化管理见人又见物,以人为中心;而其它类型的管理方式是以物为中心,见物少见人,甚至是见物不见人。
2、人性化管理确定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企业是人的集合,不是物的堆积,是由人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要通过对人的管理发挥其积极性,进而优化物质资源的配置才能达到。
企业管理必须调动“企业人”在物质资源的配置和赢利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
3、人性化管理体现了员工是企业管理主客体的统一。
员工既是被管理的客体,也是应当受尊敬的主体。
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既是企业的也是员工个人的目标。
企业文化的优与劣
企业文化的优与劣【摘要】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那么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评判企业文化优劣有其重要的准则。
【关键词】: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特点劣企业文化的影响思考(一)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
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
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2.如何理认知企业文化首先,从企业文化的现实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企业文化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依据实践经验,从感认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
其次,要通过实践把所认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及一般的特征去伪存真,从而确定企业文化的本质。
第三,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找出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及其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四,要看到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展中形成,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丰富和变化。
3.企业文化的涵义企业文化的内涵具体包括如下一些因素: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是企业为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观念的总和。
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中的软要素,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1优秀企业文化标准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基于个性、基于战略、基于最根本的商业准则、基于人性。
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只不过这种认识和理论假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不同,这说明了在整个管理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职能和方法、管理环境等构成。
管理主体是管理活动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一切管理职能都要通过管理主体去发挥作用,而作为管理主体的单个管理者或群体管理机构都只能由人来承担,而且这些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从管理客体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物质资源、科学技术、信息、时间、空间、观念等诸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唯一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没有人的使用和管理再先进的物要素也只是一堆废物,离开了人的实践和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
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突破时间及信息的限制,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
就管理目的而言,现代管理从获得最大效益、最高效率为目的逐步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转变。
尤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能的全面发挥,作为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即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
另外管理的职能和方法及管理环境等,同样必须由人制定创造并控制或实施。
这充分说明人在管理实践中的决定作用。
我们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受历史和社会制约的,具体的人,因此,以人为本决非宣扬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而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以来,对各国的管理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管理的人本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的人本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的人本原理是由中国著名管理学家江南池提出的,它是指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性和价值,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重,将人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者注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尊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管理者要以服务为宗旨,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和成长,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人本原理,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管理者要有高度的人文关怀和感召力,能够集合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管理者要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与员工沟通和协调。
还要具备有效的组织资源调配能力,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并给予员工及时的反馈和支持。
最后,实现管理的人本原理需要企业矢志不渝地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和价值感受,打造一个人尽其才的员工团队,才能最终达成企业的目标。
企业以人为本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不断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让员工能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提高劳动的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那么如何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呢?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
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自身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
它源自文艺复兴时期,从人本身出发去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的哲学理论。
但是,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未真正自觉地运用于西方企业管理之中,更未成为其管理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
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许多流派,都强调了以人为中心,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潮。
在这一思潮的影响和作用之下,西方管理思想向人本主义倾斜。
真正将人本主义思想自觉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成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理念,被誉为“人本管理",乃是现代的事情。
它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革命。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所谓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
它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和经营实践活动,旨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企业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应当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1。
企业中的人是首要因素,企业是以人为主体而组成的。
人本管理强调企业依靠人而存在,由人进行管理,即一切管理活动由人决定,策划,操纵,运作,人始终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主体或主导要素。
这就是“人即企业,企业即人”的道理。
2。
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
人的需要有:第一,社会的人的需要,企业不断创造顾客,满足社会消费需求。
这是企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第二,企业投资都的需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概念: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出处: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前725年前后前645年)。
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
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
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在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最有名的则是刘备。
当年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襄阳地区有很多的人跟着刘备逃跑,大概难民有十几万,辎重有数千辆,日行十几里,走得非常地慢。
曹操派出轻骑,日行一两百里,在后面疯狂追赶。
眼看曹军就要追上,手下很多人都劝刘备丢弃百姓先行逃难。
刘备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当时感动得很多人热泪盈眶。
企业以什么人为本?一是企业以员工为本、二是企业以客户为本、三是一切与企业有接触的人为本。
企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能否适应包括内部员工和外界顾客在内的所有与企业发生各类关系人群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问题,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地建立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是指将员工与顾客置于企业经营的核心地位,注重关注员工及顾客需求的一种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企业不再将员工看作是资产和资源的一部分,而是把员工看作是公司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是一种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它源于人的本质,服务于人,满足人的需要,这种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注重。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了员工企业就失去了生命。
因为只有员工的认真才能做好产品,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员工也是营销工具,他们的服务态度会极大的影响客户对企业的印象,这会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就是在员工和顾客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员工拥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在满足员工需求的过程中,使员工更加成功地完成工作,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建立员工与企业相互信任的基础。
企业应该有良好的用人标准,优秀的人才应该得到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尽展所长,同时也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促使员工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企业也应该激励员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认可,这样就能减少员工的流动率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企业的经营决策、员工的工作安排和顾客的需求都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和顾客的利益,重视人性因素,优先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这将有助于企业获得业内的信赖和支持,并增进客户的满意度。
同时,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也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得以取得更多业务机会和更好的业绩。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着社会责任,顾客、员工和社会的利益也应该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该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要在建立企业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追求成功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企业运营中,始终把顾客和员工放在企业的中心地位,注重服务顾客和员工的需求,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31781
浅谈我国企业文化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忽视自身特色,过于追求外在形式,脱离实际管理等问题,必须从加强人本管理,塑造个性,提升竞争力等途径有效应对,才能最终建设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问题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创新、企业形象、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活动等。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企业员工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家族企业文化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
”因此,任何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都是建立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上,都打上了历史文化的烙印。
“家族企业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中国人十分注重“家”,把“家”看作是生活的中心和堡垒,自然也注重“家族”之中的亲情,追求“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境界,强调“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作风。
随着“家族企业文化”的发展,加上我国企业改革开放后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从而更大程度上促长了“家族文化"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民营型企业90%为家族企业。
这样,企业在无形中就形成了“创业依靠家人、成功依靠亲戚、子承父业、外人不可靠”的观念,进而形成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进而逐步演变成企业的“家族文化”。
以人为本,以管理为本的意思
以人为本,以管理为本的意思"以人为本"和"以管理为本"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强调将员工置于组织管理的核心位置。
这个理念认为,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发展和幸福感。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组织会倾听员工的声音,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创新,同时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通过关注员工的需要和激励,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旨在建立一个积极、健康和高效的工作团队。
相反,"以管理为本"则着重于组织的管理和控制。
这个理念认为,组织的目标和利益是最重要的,员工的角色是执行和达成这些目标的工具。
在以管理为本的观念下,组织会更注重规章制度、层级体系和过程流程的完善,以确保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目标的实现。
虽然这种管理理念强调组织的稳定性和效能,但却可能忽视了员工的情感和发展需求,导致员工缺乏归属感和动力。
综合而言,"以人为本"和"以管理为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思维方式。
前者注重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强调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参与度;后者则更关注组织的目标和效率。
在实际管理中,很多组织会结合两种理念,寻求平衡,以实现高效的组织运作同时满足员工的需要和发展。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根本理念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根本理念企业管理归根到底要服务于人的发展,并以人为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早已被淘汰,以关心人、尊重人,并促使人得以全面发展与成长为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得到空前发展。
一、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把维护人的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它要求一切以人的需要出发,一切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制定都要围绕人的实际需要来实施,企业管理也不例外。
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是针对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以资为本、以物为本管理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与以物(资)为本的管理不同,它要求企业以人为根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人作为管理的最高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把人和企业融合在一起,真正成为共同体。
其主要内容是:在管理中依靠人、关心人、尊重人,并以人得以全面发展与成长作为目的,以员工为中心,根据员工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
二、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一)实现以人为本管理必须以尊重人为前提。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必须以尊重员工为前提,包括尊重员工的人格、情感、工作、权利、隐私等。
首先,人格尊重。
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其人格都是平等的。
每个员工都有做人的尊严,都应该受到尊重。
企业管理者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忽略、甚至侵犯员工的尊严。
管理者不尊重员工的人格只会人心向背,最终玷污自己的人格。
其次,情感尊重。
就是对员工的管理要入情入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违背民意,为员工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再次,工作尊重。
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劳动权、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成果。
应该尽量做到让每个员工都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做到人才不浪费。
对暂时不能胜任的不该小瞧,而应该对其进行培训,使其去能发挥潜能的岗位,做到用人上的公平、公正。
《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记录
《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读书随笔目录一、前言 (1)二、京瓷哲学概述 (1)1. 京瓷的定义及创始人 (3)2. 京瓷哲学的核心理念 (4)三、人生的原点 (5)1. 正确的做人准则 (6)2. 成功的核心价值观 (8)3.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9)四、经营的原点 (10)1. 做企业的基本原则 (11)2. 创新与精益求精 (12)3. 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 (14)五、京瓷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15)1. 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 (16)2. 企业管理与领导力提升 (18)3.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19)六、结语 (20)一、前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困扰,感到迷茫和焦虑。
我们是否曾经停下来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是否曾经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让我们内心得到平静和满足的生活方式?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和管理方法。
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以及以利他之心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他也强调了经营企业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应该以顾客为中心,以创造价值为目标,而不是仅仅追求利润。
本书通过深入剖析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和实践,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京瓷哲学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机遇。
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人生哲学。
《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正是这样一本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让它成为我们人生和经营的原点。
二、京瓷哲学概述京瓷哲学是稻盛和夫先生在经营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独特的管理理念,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我超越。
京瓷哲学的核心观念包括:以人为本、追求真理、持续创新、自燃式经营等。
这些观念为京瓷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众多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以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研究
以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研究企业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导向的活动。
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将人放在组织的核心位置,并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重点,旨在优化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
企业应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以下是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需要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提供适合员工发展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职业素质。
通过给予员工成长的机会,企业可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其次,参与式管理。
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需要给予员工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员工感觉自己的意见和创意被重视。
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决策的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第三,激励和奖励。
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努力工作,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和奖励机制。
这包括提供公平的薪酬制度、完善的晋升机制和奖励制度,以及其他激励措施,如员工旅游或员工关怀计划等。
通过激励和奖励,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
第四,关怀员工的福利。
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需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安全。
企业应提供健康的劳动环境,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企业还可以提供员工福利计划,如健康保险、休假和弹性工作时间等,以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第五,团队建设。
团队合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
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注重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通过团队合作,员工可以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并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通过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的人才,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人性化管理主张以人为中心
企业人性化管理主张以人为中心,充分重视人性,通过满足人的物质、友情、尊重、归属和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员工干劲、开发员工潜能,使员工奉献忠诚、履行责任、开拓创新,并通过企业文化和精神的建设,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增强企业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形成企业凝聚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什么是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
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管理风格。
人性化管理是一门管理的艺术。
企业的生命在于人力,企业的最大资产是人才。
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要准则。
秉承这一理念,众多企业建立了自己杰出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亲和力的大小,是判断其领导力的重要指标。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在于其自己有多大能力,而在于其确定的方向是否正确,能否号召大家一起努力。
一个企业如何用好人,决非小事,它直接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效益的增减。
人是企业的灵魂,是活的资本。
离开人,企业只能唱“空城计”。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人性化管理的精妙就在于“内方外圆”:“方”在“圆”中,“圆”融于“方”;“方”是原则,“圆”为通达。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人性化管理》培训讲座从“靠领导的魅力影响人,靠双赢的理念吸引人,靠忠诚的法则留住人,靠和谐的管理感化人,靠卓越的文化激励人,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六个方面记述了人性化管理的精髓部分,给所有想做强做大的企业管理者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可以称之为“管理之魂”。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式团队”企业管理模式引起全球企业关注,其特点是让职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并效忠于这个家,鼓励成员参与“家庭”事务,同时服从家长,必要时为“家庭”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当然不是被逼的。
企业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中心
企业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中心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管理科学是对象物,而管理哲学则是关于人的学问,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和目的的理论。
它在芸芸众生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管理理论世界,勇敢地吹响了企业管理的人的主旋律。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人的因素管理就是决策。
现代管理科学在管理决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决策理论和模型。
但是,在决策理论和方法的迅速发展中,这些数学模式和方法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发展,或者说没有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中。
为什么它们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呢?人们曾试图仅仅用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人员缺乏、决策模型和决策方法不完善为理由解释和回答这一问题,并试图通过广泛培训管理干部和加强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来克服这些所谓的困难。
实际上,这些困难的症结是,在被称之为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数学决策理论和决策前提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是公认的现实。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应用方法无力或者不完善,而是作为应用方法基础的总方法论受到了原来前提的限制。
正是由于原来的前提不包括有关的具体人员和具体组织等基本前提,正是由于它的这些不完备性才使得管理人员在决策时不能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方面的因素,以致不能使合理的数学方法与管理人员的现实职能和活动相结合,从而导致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相脱节。
顾客不是数据管理哲学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应是为顾客服务。
然而,在管理科学中,顾客被市场代替了,被一堆干巴巴的数据,如市场占有率、满意率等抽象的数字替代了,因而顾客被变成了市场学中的百分点。
对企业来说,产品质量下降1个或0.1个百分点可说算不了什么,但对顾客来说,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顾客花钱买了不合格的产品。
顾客不等于市场,因而,当顾客被抽象成数字和百分点时,当人们只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字而不注重活生生的人——顾客时,人们就会容易忘记企业的经营使命,走上理性管理的歧途。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试谈旅游饭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
作为以人为中心的旅游饭店,要想创造第一流的服务水平和理想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充分、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
旅游饭店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关键是要注重人的塑造、人的组织和人的激励,以有效地提高人的素质,并使其得到最优的结合和积极性的最大发挥。
一、人的塑造旅游饭店人的塑造,就是根据旅游饭店的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造就称职的员工队伍。
而“定标”、“选苗”、“育才”则是旅游饭店人的塑造的三部曲。
1.确定标准。
人的塑造,首先必须有塑造的标准,以便“选苗”有准则,“育才”有方向。
任何行业都有其特定的业务内容,因而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
旅游饭店人的塑造的目的是要使员工具有适合本行业特定劳动内容和劳动对象的自身素质,所以,旅游饭店员工的塑造标准,必须根据旅游饭店的行业性质、业务特点和各种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来加以确定。
2.选好“苗子”。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
要想造就一支称职的员工队伍,就必须严格把好招工关,选好“苗子”,预防“先天不足”。
旅游饭店招收员工应坚持“公开招考、自愿报名、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同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招工时机,即使饭店有广阔的择员范围,又能满足饭店业务经营的需要,从而,保证招收人员的思想素质、心理品质、知识水平和身体条件等方面符合旅游饭店岗位规范的要求。
3.注重培养。
人的塑造,关键在于培育。
旅游饭店必须舍得花钱,重视智力投资,切实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旅游饭店员工的培训,应坚持全员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做到短期性的补充教育、应变性的弹性教育和长期性的整体教育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饭店培训与部门培训、自学相结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读完经营十二条心得体会总结
读完经营十二条心得体会总结细细品尝一本名著后,坚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须要谨慎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下面就是我带来的读完经营十二条心得体会总结,盼望能协助大家!读完经营十二条心得体会总结1读《经营十二条》犹如读慧律禅师语录,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虽不能全部理解稻盛和夫的意思,但对自己心态的调整是有协助的,现仅对自己领悟到的写下来,以此鞭策自己,并请领导指正;一、《经营十二条》侧重于对人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挖掘团队潜力,树立光明正大、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事业目的,这应当是企业的愿景,其实质是让员工明白为什么工作或者为谁工作,工作的意义何在?不只局限于为了工作而工作;宇通班车上写道:造福社会,兴隆企业,富有员工;这不是宇通的愿景,但却表达了宇通公司的利益价值;表达了宇通员工工作的价值;每位员工都应当为实现企业的愿景目标而努力,当然企业的愿景目标是公司内部形成共识的,这个愿景目标是长远的,是终极目标;09年负责粉米品保工作的时候,有幸成为王树长总裁的部下,他就要求我们把年度的策略打算层层培训,层层分解,在团队内部充分共识,并要求我们把部门的月度工作打算写出来,让每个人都看到,都知道,一切行动聚焦目标;20 年接近年尾,反思年初制定的策略目标达成效果却不尽人意;我常鞭策自己,每周要做两件有意义的、能拿到桌面上共享的事情;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未能如期完成,责任在自己,对自己心理素养的掌控还不够,这使我相识到,工作也是一种修行,是对自己心态和特性的历练;我是在为自己工作,发觉走偏要立刻订正;二、《经营十二条》侧重于方法确实定和执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胸中怀有剧烈的愿望,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定价即经营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方法,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我坚信,大家都曾经有过用跑百米冲刺的速度来跑马拉松,都曾经在某些条件下干出过成果,此时此刻没有看到成果,有自己缘由,可能还有团队、环境的因素;团队的组建有个磨合期,须要充分的沟通,共识;看法不统一或专制得不到志向的结果,融入一个团队,须要从生疏人到熟人再到自己人转变这个过程;团队建好了,犹如用棉纱拧成了一根绳,坚决的团队才是实施方法的根底读完经营十二条心得体会总结2学习之路,既是管理我的学习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管理科学是对象物,而管理哲学则是关于人的学问,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和目的的理论。
它在芸芸众生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管理理论世界,勇敢地吹响了企业管理的人的主旋律。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哲学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企业管理哲学
人的因素
管理就是决策。
现代管理科学在管理决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决策理论和模型。
但是,在决策理论和方法的迅速发展中,这些数学模式和方法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发展,或者说没有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中。
为什么它们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呢?人们曾试图仅仅用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人员缺乏、决策模型和决策方法不完善为理由解释和回答这一问题,并试图通过广泛培训管理干部和加强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来克服这些所谓的困难。
实际上,这些困难的症结是,在被称之为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数学决策理论和决策前提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是公认的现实。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应用方法无力或者不完善,而是作为应用方法基础的总方法论受到了原来前提的限制。
正是由于原来的前提不包括有关的具体人员和具体组织等基本前提,正是由于它的这些不完备性才使得管理人员在决策时不能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方面的因素,以致不能使合理的数学方法与管理人员的现实职能和活动相结合,
从而导致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相脱节。
顾客不是数据
管理哲学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应是为顾客服务。
然而,在管理科学中,顾客被市场代替了,被一堆干巴巴的数据,如市场占有率、满意率等抽象的数字替代了,因而顾客被变成了市场学中的百分点。
对企业来说,产品质量下降1个或0.1个百分点可说算不了什么,但对顾客来说,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顾客花钱买了不合格的产品。
顾客不等于市场,因而,当顾客被抽象成数字和百分点时,当人们只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字而不注重活生生的人——顾客时,人们就会容易忘记企业的经营使命,走上理性管理的歧途。
管理哲学强调对企业目标的认识,强调企业应以顾客的需要为立足点,即以人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
企业员工不是工具
管理哲学的第二个内容是对个人目标的认识。
管理科学也关心个人工作动机问题。
但是,他们研究人,只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人,把人当成一种工具,去实现管理科学的方法。
在管理中,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对人在企业中工作动机的认识固然是很重要的。
但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关于人的知识。
在漫长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中,这些知识被误用了。
人们研究人的工作动机,只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人,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例如,“自我实现人”的发现,本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出贡献。
但是,管理学者却在冥思苦想,原来人还有这样的欲望,我该如何利用人的这种美好愿望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呢?而管理人员想的是:你们不是要自我实现吗?现在我给你们一
个参与管理的机会,你要好好地给我干。
所以,“参与”只
是让工人们感到有一定的权力,尝尝做主人的味道。
但这仅仅是“感到’’和“尝尝”而己。
甚至在一本八十年代中期出版,颇受好评的美国管理学书籍中,还有这样的话:“对于为别人工作的人说来,成为自
己的主人这一想法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雇员的最理想的处境就是使他感到他仿佛真正全部拥有这一企业,感到他也一样是主人,也一样主办全部企业”。
事实上,管理者仍然支配着工人,“参与”不过是他们的施舍,工人必须感激他,因而要为他卖命。
这是管理手段与目的的倒置,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人的价值、尊严被抹杀了,人已被沦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
而管理哲学则强调人的价值。
日本、美国那些成功企业的经验,给企业世界和管理界的人士上了深深的一课。
在这些优秀的企业里,几乎没有比尊重个人这个主题更为深入人心了。
这个基本的信念是无所不在的,这些企业让人们去掌握他们自己的命运。
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赋予丰富的意义,它们把普通的人变成胜利者,它们让人们,甚至坚持要人们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