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散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散的功效与作用说起干姜散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干姜散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处方】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13克款冬花15克细辛0.9克白术0.9克甘草0.9克(炙微赤,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0.9克木香0.9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寒邪伤肺,气嗽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膈气,食后呕逆,心胸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术1两,艾叶1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缩砂半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
【功能主治】产后脓血痢,腹中痛,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上为细散。
每服3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处方】干姜1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半两(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处方】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有积,霍乱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饭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处方】干姜1两,槲白皮(姜汁炙5度)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赤白痢,久不愈。
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整理
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整理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现代中药制剂形式,它是将中药煎剂经过浓缩、干燥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的颗粒状药物。
中药配方颗粒整理与传统中药煎剂相比,更方便携带和服用,操作简单,且不易受季节和环境影响,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人参党参颗粒人参党参颗粒是由人参、党参等药物组成的,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功效。
适用于气虚血瘀、肺燥咳嗽等症状。
2.黄连解毒颗粒黄连解毒颗粒是由黄连、草决明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疏散肝胆湿热的作用。
适用于湿热黄疸、痈肿疮疡等症状。
3.当归四逆汤颗粒当归四逆汤颗粒是由当归、附子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活血祛寒、温经散瘀的功效。
适用于寒凝血瘀、腰腿冷痛等症状。
4.羚羊感冒颗粒羚羊感冒颗粒是由冬凌草、草果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热的作用。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5.干姜附子汤颗粒干姜附子汤颗粒是由干姜、大黄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温中散寒、通便的功效。
适用于寒凝脘腹痛、便秘等症状。
6.当归血府逐瘀颗粒当归血府逐瘀颗粒是由当归、桃仁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适用于气滞血瘀、经脉不畅等症状。
7.五味子养液颗粒五味子养液颗粒是由五味子等药物组成的,具有补肾益精、镇定安神的功效。
适用于肾精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等症状。
8.补中益气汤颗粒补中益气汤颗粒是由黄芪、白术等药物组成的,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适用于中气不足、食欲不振等症状。
9.六味地黄丸颗粒六味地黄丸颗粒是由山药、熟地黄等药物组成的,具有益肾填精、滋阴补血的功效。
适用于肾阴不足、精血亏损等症状。
10.麦冬糯米粥颗粒麦冬糯米粥颗粒是由麦冬、糯米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润肺生津、止渴除热的作用。
适用于肺燥咳嗽、口干舌燥等症状。
以上整理的中药配方颗粒只是常见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药配方颗粒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在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十大古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
中医十大古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问,凭借千百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医药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古方。
这些古方经过无数次的实践验证,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济了无数患者。
下面将介绍中医学中的十大古方,每一个古方都无数次地拯救了患者。
1. 大黄饮:大黄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通便作用。
大黄饮通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治疗便秘具有显著疗效。
2.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对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3.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状,具有调经活血的功能。
4. 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由黄芩、黄连、连翘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该方剂常用于治疗热毒性感染、咽喉肿痛等症状,对患者起到了非常好的救治作用。
5. 四逆汤:四逆汤方剂主要由干姜、吴茱萸、附子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中散寒、驱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胃痛、腹痛等寒凝症状。
6. 平胃散:平胃散是一味常用的胃痛方剂,由生姜、干姜、白术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中散寒、止呕降逆的作用,对胃痛、胃寒等症状有显著缓解效果。
7.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解表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疏肝解郁、解表发散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8. 地黄炙甘草汤:地黄炙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滋阴方剂,由炙甘草、生地黄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滋阴养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对虚劳久病、口干咽燥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9.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一种温里解寒方剂,由桂枝、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痛经、手足冰冷等症状。
10.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味常用的肾虚方剂,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组成。
地龙散的功效与作用
地龙散的功效与作用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地龙散,那么地龙散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地龙30克(微炒)蜴蜥30克(微炙)芎藭30克桂心30克干姜15克(炮裂,锉)苏枋木30克(锉)木香22.5克蒲黄22.5克赤芍药22.5克牡丹皮22.5克水蛭22.5克(微炒)桃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黄)【制法】上十二味,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妇人气血不调,腹中积聚,瘀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以温酒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处方】肉桂地龙各1.2克黄柏甘草各3克羌活6克苏木1.8克麻黄1.5克桃仁6个当归梢0.3克独活3克【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瘀血停聚,腰、脊、胫、媏、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2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处方】地龙(洗去土,焙)穿山甲(以皂角灰炒黄)各15克朱砂6克(研细)【制法】先将前二味研为细末,入朱砂,再研和匀。
【功能主治】主小儿风热瘾疹,发热恶寒,耳尖及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紫草煎汤调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处方】地龙(去土,炒)7.5克猪牙皂角1挺【制法】上药煅存性,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鼻息肉。
【用法用量】先将鼻腔洗净,以蜜涂之,然后敷少许药末于蜂蜜表面。
【备注】据原书记载,使用本方后,鼻腔会流出清水,这是药物取效的反应。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八【处方】地龙3钱(去土),谷精草2钱,乳香(锉)1钱。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眼眉骨及头脑俱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于烧香饼子上取烟,用纸筒子罩熏鼻中,偏痛随左右用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处方】地龙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毒箭所伤。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熟水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处方】地龙3条,盐半两(炒)。
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地黄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地黄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地黄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生地黄汁200毫升川升麻白蔹栀子仁黄连黄柏当归赤芍射干大黄甘草(生用)各10克【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发背成疮溃烂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内,蘸药拓于肿处,一日数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处方】生地黄(切,焙)60克黄芩(去黑心)15克当归(切,焙)地榆(锉)柏叶(炙)艾叶(炒)各45克伏龙肝蒲黄各60克【制法】上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妇人血分有热,月经不断,绵绵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处方】生地黄(洗)1两,赤茯苓(去皮)1两,玄参(洗)1两,石菖蒲1两,人参(去芦)1两,黄耆(去芦)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肾劳实热,腹胀耳聋,常梦见大水。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袖珍》卷三引《济生》【处方】生地黄(细切)2两半,竹茹1两,玄参1两,鸡苏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上除地黄外,为粗末,入地黄拌匀。
【功能主治】咽喉中生疮,唾血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如不能多服,细细含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处方】生干地黄(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羚羊角(镑)1两,槟榔(锉)1两,牛膝(切,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丹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脏实热,心胸烦闷,腹胁胀急,腰重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干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干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
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
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
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
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干地黄汤的制作方法。
【别名】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酒洗,切,焙)2两半,续断1两半,桔梗(炒)1两半,五味子1两半,紫菀(去苗上)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羚羊角(镑)半两,犀角(镑)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赤小豆1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伏连传尸,骨蒸。
【用法用量】地黄汤(《普济方》卷二三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别名】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炒)2两,芒消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石膏3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2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壅热,喘息短气,唾脓血。
【用法用量】地黄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熟干地黄、人参、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生活常识分享。
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地黄散这种中药方剂。
【别名】生地黄饮(《普济方》卷一八九)。
【处方】生地黄240克蒲黄180克地骨皮150克黄芩(去黑心)芍药生竹茹各150克【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血热妄行,口鼻出血,心中烦热,胸闷气急,及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15克,水煎,分三次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九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大黄各22.5克谷精草白蒺藜木通黄连防风生犀角木贼玄参沙苑蒺藜羌活蝉蜕粉草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心肝壅热,致生混睛障。
目赤肿痛,赤筋,白膜遮睛,渐致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食后用猪肝或羊肝煎汤调服,每日四次。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处方】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制法】上药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主血分虚火,鼻中衄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6克,蜂蜜调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别名】内消散(《重楼玉钥》卷上)。
【处方】小生地6克京赤芍2.4克苏薄荷1.8克牡丹皮2.4克桔梗2.4克生甘草1.8克净茜草3克【功能主治】主喉风初起,风热壅肺,咽喉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20根、红内消(即茜草茎,五月五日采取,阴干)3克,与紫正散合用,开水泡药蒸服。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处方】干地黄(捣末)。
【功能主治】漏胞,妊娠血下不止。
【用法用量】以3指撮,酒送下,不过3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处方】生地黄30斤。
【制法】上切细晒干,又取生者30斤,捣取汁渍之,令相得,出晒干,九复如是,为末。
【功能主治】益气调中,补绝,令人嗜食,除热。
主【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勿令绝。
“四大怀药”说地黄
31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本草养生老百姓对地黄并不陌生,很多人因风靡大江南北的六味地黄丸而对地黄所熟知。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八月采根。
”因其药用地下根块,色泽鲜黄而得名。
地黄在河南孟州一带已有一千多年的药食两用历史,明朝名医刘文太及李时珍都认为地黄惟以怀庆者为上,因孟州地区原属明朝怀庆府管辖,因此,地黄与原产于怀庆一带的牛膝、山药和菊花统称为“四大怀药”。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就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的地黄在当地都被当作名贵礼品馈赠,被海外人士珍誉为“华药”。
地黄分类与功效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产于河南、河北等地,以河南出产的品质最佳,秋季采收其块根。
千百年来,地黄不仅浸透着醇厚的中医药文化,更具价值的是它治病养生、防病保健的作用。
常用地黄有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为新鲜采摘之品,干地黄(生地黄)是经晒干或烘干后切片而成。
鲜地黄和干地黄(生地黄)性甘、味微苦,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多用于血分有热引起的吐血、鼻血、尿血、月经崩漏下血等出血症,或阴虚内热烦渴、热病后期的阴虚发热和阴虚肠燥引起的便秘等。
但鲜地黄偏于清热凉血,干地黄偏于滋阴凉血。
生地黄加黄酒拌匀后润透(或不加酒),置于密闭罐内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药物呈乌黑色、有光泽时取出,晒干切片炮制,即成熟地黄。
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肾经。
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
常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及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等症,还可治疗精血亏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昏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本草纲目》记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
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如何鉴别鲜、生地黄的质地优劣呢?古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水浸法。
据《证类本草》记载:“日干者平,火干者温,功用同前。
补气散结药材配方大全
补气散结药材配方大全在中医理论中,补气散结是指通过补充人体气血,以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消散体内结块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气散结药材配方,供参考:1. 四君子汤: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散结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气短乏力等症状。
2. 八珍汤: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具有补血和血、益气散结的作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
3. 六君子汤: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陈皮、半夏,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散结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不和,痰湿内阻,胸闷咳嗽等症状。
4.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散结的作用。
适用于气虚下陷,内脏下垂,久泻久痢等症状。
5. 归脾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适用于脾虚食少,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6.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散风散结的作用。
适用于体虚易感,自汗恶风,表虚不固等症状。
7.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散寒散结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8. 养荣丸: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养血调经、益气散结的功效。
适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症状。
9. 逍遥散: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和血散结的作用。
适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情绪抑郁等症状。
10.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散寒散结的功效。
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
每种药材配方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作用机理,在使用时应当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遵循医嘱进行选择和服用。
同时,中药的疗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体现,患者应有耐心,并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姜的功效与作⽤性热;味⾟;归⼼、脾、胃、肾、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功效禁忌阴虚内热、⾎热妄⾏者禁服禁忌⼲姜,⼜名⽼姜⽚等,系⽣姜的宿根挖出后洗净杂质切⽚晒⼲或微⽕烘⼲⽽成。
被中医称为“温中回阳第⼀要药”。
性味⾟,热。
⼊⼼、肺、脾、胃经,善除⾥寒以温脾胃之阳,为温暖中焦之要药,凡阴寒内盛、阳衰欲脱或脾胃虚寒、吐利冷痛之症都可⽤它,因其有温脾阳化寒饮作⽤,⼜可治寒饮犯肺之喘咳、痰多清稀、形寒背冷之症。
⼲姜性热,⾟烈之性较强,长于温脾胃之阳,兼能温肺化痰,临床上常⽤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病。
⾦代名医张元素对⼲姜是这样评价的: “⼲姜⽓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热,阳中之阳,其⽤有四,通⼼助阳,⼀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也;发诸经之寒⽓,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这是对⼲姜的临床应⽤⾔简意赅的总结。
⼲姜的功效【⼲姜的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温中,⽌⾎,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
⽣者尤良。
《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肤间结⽓,⽌唾⾎。
《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破⾎,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便。
治嗽,主温中,霍乱不⽌,腹痛,消胀满冷痢,治⾎闭。
病⼈虚⽽冷,宜加⽤之。
《唐本草》:治风,下⽓,⽌⾎,宣诸络脉,微汗。
《⽇华⼦本草》:消痰下⽓,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呕,瘀⾎,扑损,⽌⿐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治感寒腹痛。
王好古:主⼼下寒痞,⽬睛久亦。
经炮则温脾燥胃。
《医学⼊门》:炮姜,温脾胃,治⾥寒⽔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腹冷痛胀满,⽌⿐衄,唾⾎,⾎痢,崩漏。
干姜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
很多人都知道干姜地黄散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干姜地黄散。
【处方】
熟干地黄1两,柴胡1两,黄耆1两,苍术1两,牛膝(去苗)1两,鳖甲(醋炙黄)2两,白芍药7钱半,当归7钱半,姜黄
7钱半,琥珀7钱半,厚朴(去皮,姜汁涂炙)7钱半,川芎7
钱半,陈橘皮(去白)7钱半,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劳,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食减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生姜半分,煎6分,热服。
【摘录】
《准绳·女科》卷二引《神巧万全方》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干姜地黄散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
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干姜地黄散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干姜丸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丸的功效与作用干姜丸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干姜丸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干姜丸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曲末6两,干姜6两,当归末3钱,厚朴2两,人参2两,阿胶2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痢。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为丸,如小豆大,晒干。
每服60-70丸,微以水湿,以干面拌丸,令着面上厚薄匀调,先煮1升汤令极沸,下药,即将匙抄取,及暖吞之,日3夜1。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菖蒲3分,桂心3分,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柴胡3分(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黄连3分(去须),赤茯苓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处方】干姜(炮)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35枚,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绕脐痛,手足烦热,两脚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
未知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处方】干姜1两半,芎䓖2两,芍药2两,前胡(熬)1两,干地黄(熬)1两,桃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两,茯苓1两,人参3两,当归3两,杏仁(熬,去皮尖两仁者)1合,朴消1合,蜀椒(汗)1合,蛴螬(熬)1合,(庶虫)虫(熬)1合,虻虫(去翅足,熬)1合,水蛭1合(熬)。
建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建中散的功效与作用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建中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
陈皮(去白.八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500克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处方】黄耆5钱,肉桂5钱,甘草5钱,白芍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经来血内有白也,形如鸡肠,满肚疼痛。
【用法用量】白酒调下。
先用迫虫丸通其虫于大便而出,后用本方补之。
【摘录】《女科秘要》卷三【别名】大建中散【处方】黄耆(锉)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当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香3分,熟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益气,补不足。
主虚劳。
【用法用量】大建中散(《普济方》卷二一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处方】青州枣1斤,厚朴(姜汁制)1斤,干姜(炮)5两,半夏(汤洗去滑)5两,甘草5两,陈皮(去白)8两(上6味,用水3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藿香1两,诃子(炮,取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胆 囊 炎 是 因 细 菌 性 感 染
或 化 学性 刺 激 , 使 胆 汁成 分 改
变而 引起 的 胆 囊 炎性病 变 , 为
玉米须粥治胆囊炎症
◎王 俊 仁
须汁, 改用 小 火熬 煮成 粥。 早 晚各服 用一次 , 每 日一剂 。
做 胃镜 等检 查 , 明确 自己 胃痛
的病 因和 分型 , 不 可擅 自调理
每 隔一 个 多小 时 就要 上 厕 所 。 医生 开 了氧 弗沙 星 和 六
摘 自《 男人不衰老的老偏 方》
黑 龙江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用药, 以 免贻误 病 情
摘 自《 生 命时 报 》 图 / 何 影
上 上 三 四 次厕 所 ,烦 呀 。今 雄 鸡 肝 3个 , 用 火 炖烂 。 连 汤 年 从 2月 开 始 我 又 尿 频 了 , 喝, 连喝三次。
该方剂具有解郁散寒、 和 胃止 痛的功效 , 最好在饭前以温开 水送 下 , 较适 用 于寒凝 气滞 引
起 的肝 气犯 胃型 疼 痛 。 当然 , 胃脘痛 的病 人 , 首先要 到 医院
厌 油腻 食 物 、上腹 部 闷胀 、 嗳 大 火煮沸 后 , 加入 过 滤 的 玉 米
摘自 《 姥姥留下来 的食疗偏 方》
中 华工 商联 合 出 版社
干姜 粉 能散 寒 止咳
◎邓 女士
风 寒 感 冒咳嗽 。可 以用 热 . 不仅 能化 痰 止 咳 . 还 可 干 姜 粉 6克 , 加 开水 适 量 , 温 以 止 腹 痛 。 如 果 受 寒 肚 子
又能 温 中止 呕 、 解毒 , 临床 物 。 干 姜 粉 一 般 超 市 就 有 上 常 用 于 治 疗 外 感 风 寒 及 卖 , 冲 服 一 次就 可 以 了。 摘自《 家庭医药 陕乐养生) 2 O l 7 年第 2期 i 胃寒 等 病 症 。 干 姜 味 辛 , 性
黄仕沛老师运用地黄剂经验的体会
学习黄仕沛老师运用地黄剂经验的体会——地黄非重用不足以为功《神农本草经》谓干地黄“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脉,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除痹。
”《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地黄的方剂有10首,分别是:胶艾汤、当归建中汤、黄土汤、炙甘草汤、薯蓣丸、三物黄芩汤、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肾气丸、大黄庶虫丸。
10首方中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生地黄二斤,其次是炙甘草汤用生地黄一斤。
百合地黄汤则用生地黄汁一升。
大黄庶虫丸用干地黄十两,肾气丸用干地黄八两,当归建中汤的加减法中,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胶艾汤、三物黄芩汤用干地黄四两,黄土汤用地黄三两,薯蓣丸用干地黄十分,用量皆相当大。
地黄在配伍上有广泛的亲和力,如与养血、活血、益气、温阳、清热、养阴、利水均可配伍。
从地黄的使用指征来看,地黄用于皮肤干燥枯槁,大便干结,口干舌干,唇干裂,舌瘦苔少,或唇红舌红,脉细数、结代。
后世温病验齿,叶天士“看舌之后,亦须验齿”,所以地黄的药证当是唇舌干燥,牙齿枯槁。
但无论用于何证,配伍何药,地黄都必须重用,非重用不足以为功。
黄师用地黄常用30-90克,最大用至180克。
黄仕沛老师临床上善用地黄,他认为,综合来看,地黄之用在于滋阴养血,具体效能主要包括:1.润燥,2.制燥,3.定躁,4.安神、5.定悸。
除此之外,地黄还可以止血、清热,本文不一一尽述。
一、地黄剂的主要功效1 润燥1.1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伤寒论》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此乃阳明久虚,津液不足,汗源不充,故法多汗反无汗,而皮肤干燥瘙痒。
如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特别是老年性皮肤干燥症,考虑为阳明久虚,津液不足,潮红,脱屑比较明显者,黄师常用大剂量生地,最大用至90g。
黄师曾治一过敏性皮炎患者,全身片状皮疹,干红,瘙痒明显,以甘草泻心汤加麻黄、生地、石膏治疗,处方:麻黄十二克(先)川连六克黄芩十五克法夏二十四克干姜六克大枣十五克甘草三十克党参三十克石膏九十克生地三十克十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干姜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
干姜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1. 干姜的作用与功能干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作用与功能:•发散寒邪:干姜具有温阳的药性,可用于发散体内的寒邪,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身,适用于寒性病症。
•暖胃止呕:干姜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胃寒引起的呕吐、恶心等症状,对于胃寒型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的疗效。
•助消化:干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
•活血化瘀:干姜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适用于痛经、淤血性皮肤病等症状。
•提神醒脑:干姜可通过刺激神经中枢和提高血液供应,使人精神振奋,提升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2. 干姜的主治疾病干姜作为一种中药材,有多种主治疾病的功效。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疾病:•感冒:干姜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鼻塞等症状。
•胃痛:干姜有温中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状。
•呕吐:干姜有暖胃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呕吐、恶心等症状。
•消化不良:干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痛经:干姜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经、经期不调等症状。
3. 干姜的用量在使用干姜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疾病来确定用量。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参考用量进行使用:•煎汤用法:每次取干姜3-10克,加水煎服。
•泡水用法:将干姜切片,加入开水中泡服,每次3-10克。
•辅助食用:可以将干姜切片或切丝,加入烹饪中,增加食物的味道同时起到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干姜时应遵循适量适度的原则,不可过量使用。
如果对干姜过敏或有肠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4.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以及体弱多汗、血热偏盛患者应慎用干姜。
•干姜不宜与洋地黄类药物、阿司匹林、安定等药物同用。
•使用干姜时,应遵医嘱,不可过量使用。
•如出现过敏症状或不适应症状,应及时停用干姜并就医。
2012年初级中药士辅导:干姜的药理作用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干姜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烯。
干姜味辛,性热。
归脾、胃、心、肺经。
药理作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之功效。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干姜对应激性溃疡、吲哚美辛加乙醇性、盐酸性和结扎幽门性胃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干姜含芳香性挥发油,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强,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机能。
给犬灌服生姜煎剂能使胃液分泌和游离酸分泌增加,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加强。
干姜还能增强唾液分泌,加强对淀粉的消化力。
干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的催吐作用,但对家鸽由洋地黄,犬由阿扑吗啡诱发的呕吐无抑制作用,提示干姜镇吐作用是末梢性的。
姜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是镇吐的有效成分。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干姜可使离体豚鼠心房自主运动增强,其强心成分为姜酚和姜烯酮。
含干姜大鼠血清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姜烯酚静脉注射,可使大鼠血压呈三相性变化。
生姜挥发油、姜酚及姜烯酚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姜烯酚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A)对肠系膜静脉的收缩作用。
3.抗炎干姜的水、醚提取物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均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以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姜稀酮能明显抑制组胺和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肉芽增生。
干姜水提物、干姜挥发油或干姜酚酸性部位,抗炎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说明干姜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产生的。
4.镇痛干姜醚提物、水提物都有镇痛作用,能减少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且呈量效关系。
同时还能延长小鼠热刺激反应潜伏期。
5.抗血栓干姜水提物对ADP、胶原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延迟实验性血栓形成,姜烯酮还对家兔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和TXA2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干姜挥发油亦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能明显延长白陶土凝血活酶时间。
附子理中地黄汤临床应用
附子理中地黄汤临床应用附子理中地黄汤临床应用:附子理中地黄汤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附子、人参、干姜、大枣和生地组成。
这个汤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一些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就附子理中地黄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介绍。
一、附子理中地黄汤的基本作用附子理中地黄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筋骨痛冷等症状。
其基本作用是补虚温阳,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筋骨疼痛。
在临床上,常见于治疗寒性疼痛、四肢冷感、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病症。
二、附子理中地黄汤的临床应用1.治疗脾胃虚寒症: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食欲不振、腹痛泄泻等症状,附子理中地黄汤有着显著的疗效。
药方中的附子和人参具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干姜和大枣有助于理中健脾,生地具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合用起来可以有效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改善脾胃虚寒症状。
2.治疗气血不足症:在临床上,附子理中地黄汤也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眼花、乏力疲倦等症状。
药方中的人参具有补气益气的作用,生地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配合起来可以提高机体的气血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症状。
3.治疗筋骨痛冷症:附子理中地黄汤也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筋骨痛冷症状。
药方中的附子和干姜具有祛寒散寒的作用,大枣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生地具有滋养筋骨的作用,合用可以舒筋活血,温经散寒,从而减轻筋骨痛冷症状。
总的来说,附子理中地黄汤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对于一些寒性虚症、气血不足症、筋骨痛冷症等有着良好的疗效,但使用过程中应遵医嘱用药,并注意避免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
《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范铁兵;杨志旭【摘要】目的观察《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3个方面论述角药特点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独立成方之干姜角药5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角药7对,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妙,临床针对性强.结论《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hizoma zingiberis as angle medicines in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withdrawal.Methods:The 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hizoma zingiberis as angle medicines in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ngle we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independent prescription,the main part of the prescription and the joint application.Results:In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there are 5 pairs in the independent prescription,7 pairs in the main part of the prescription of rhizoma zingiberis as angle medicin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ngle medicines,compatibility exquisite,clinically targeted.Conclusion: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ontains rich knowledge of compatibility of rhizoma zingiberis as angle medicines,and 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3页(P165-167)【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干姜;角药;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作者】范铁兵;杨志旭【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角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性味归经为原则,将3味中药有机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方式[1-4]。
治疗沉脉的药方
治疗沉脉的药方一、概述沉脉是中医脉象的一种表现,通常与内伤、慢性疾病有关。
沉脉表示病邪深入脏腑,病情较重。
针对沉脉的治疗,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篇将介绍治疗沉脉的药方,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药、祛寒温里药、利水渗湿药以及其他药物。
二、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具有疏通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脉瘀阻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方:1.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2.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三、行气止痛药行气止痛药具有疏通气机、消除疼痛的作用,适用于气滞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行气止痛药方:1.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芍药、枳壳、甘草、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2. 逍遥散:由柴胡、芍药、茯苓、白术、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
四、祛寒温里药祛寒温里药具有温中散寒、消除寒邪的作用,适用于寒邪内侵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祛寒温里药方:1.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等药物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胃止泻的功效。
2. 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功效。
五、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具有利尿排湿、消除水邪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方:1.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等药物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
2. 防己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除湿、益气固表的功效。
六、其他药物除以上四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可用于治疗沉脉,如化痰止咳药、清热解毒药等。
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药和配伍。
总之,针对沉脉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选用中药方剂。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作息,加强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姜地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
很多人都知道干姜地黄散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干姜地黄散。
【处方】
熟干地黄1两,柴胡1两,黄耆1两,苍术1两,牛膝(去苗)1两,鳖甲(醋炙黄)2两,白芍药7钱半,当归7钱半,姜黄
7钱半,琥珀7钱半,厚朴(去皮,姜汁涂炙)7钱半,川芎7
钱半,陈橘皮(去白)7钱半,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劳,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食减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生姜半分,煎6分,热服。
【摘录】
《准绳·女科》卷二引《神巧万全方》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干姜地黄散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
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干姜地黄散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