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物品管理办法、发放明细及台账
捐赠管理办法
捐赠管理办法一、捐赠管理概述捐赠是社会公益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个人或机构向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提供资金、物品等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弱势群体福祉。
为了规范捐赠行为,确保捐赠的公正、透明、有效,制定本捐赠管理办法。
二、捐赠适用范围本捐赠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愿意参与公益捐赠的个人、企业、机构等捐赠主体。
三、捐赠流程1. 捐赠申请(1)捐赠主体向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提出捐赠申请,包括捐赠的资金数额、捐赠物品的名称和数量等相关信息。
(2)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接收捐赠申请,并核实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捐赠受理(1)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审核捐赠申请,确保捐赠符合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定。
(2)如捐赠涉及特定领域或项目,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审批。
3. 捐赠确认(1)捐赠主体与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达成捐赠意向后,双方签订捐赠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
(2)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将捐赠资金或物品用于公益事业,并及时向捐赠主体提供捐赠使用情况的反馈。
4. 捐赠资金监督与管理(1)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设立专项账户管理捐赠资金,确保透明度和资金安全。
(2)定期公布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估机构的审核。
5. 捐赠物品管理(1)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对捐赠物品进行登记、验收和目录管理,确保捐赠物品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2)捐赠物品存在需要分配或转售的情况时,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应依法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流程管理。
6. 捐赠纳税优惠和抵免(1)符合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规定的捐赠行为,捐赠主体可享受相应的纳税优惠和抵免。
(2)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应积极与税务机关配合,为捐赠主体提供必要的相关证明文件。
四、违规与处罚对于违反本捐赠管理办法的行为,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取消捐赠资格、限制捐赠主体的捐赠参与等。
五、附则本捐赠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公益组织或受捐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加强捐赠管理工作。
捐赠管理办法
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救灾募捐主体开展募捐活动,以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救灾募捐主体是指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接收机构;(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组织。
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五条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一)解决灾民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三)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四)捐赠人指定的与救灾直接相关的用途;(五)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直接用于救灾方面的必要开支。
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救灾捐赠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工作。
第七条对于在救灾捐赠中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予以表彰。
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二章组织捐赠与募捐第八条国务院民政部门可以根据灾情组织开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部署组织实施。
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活动,但不得跨区域开展。
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的救灾捐赠活动中,同级人民政府辖区内的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在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内组织实施。
第九条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报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对外捐赠管理办法对外捐赠管理办法第一节捐赠管理概述在组织开展对外捐赠活动过程中,为了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组织内对外捐赠活动。
第二节捐赠范围对外捐赠包括现金、物品、服务等形式。
捐赠内容应与组织宗旨相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违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约束组织活动的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第三节捐赠责任1. 申请捐赠:捐赠申请需经组织相关负责人审批,并按程序书面备案。
检验捐赠真实性、合法性和符合性,保证捐赠符合组织政策、准则。
2. 接收捐赠:根据实际需求接收捐赠物品,并书面确认。
3. 管理捐赠:做好捐赠物品的分类、登记、存放、使用等管理工作。
不得私自挪用、转让、倒卖捐赠物品,需保证捐赠物品使用合理、透明。
第四节捐赠审核对外捐赠项目需经组织相关部门审核:1. 财务审核:审核捐赠金额与资金来源真实合法。
2. 法律审核:确保捐赠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不会产生法律风险。
3. 事务审核:核实捐赠物品与组织实际需求相符,能够有效利用。
第五节捐赠记录对每笔捐赠应建立详细记录,包括捐赠来源、捐赠物品及数量、使用情况等。
第六节捐赠报告组织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捐赠报告,如捐赠情况总结、使用情况反馈等。
第七节捐赠监督建立捐赠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公众、媒体等监督。
第八节捐赠效果评估对捐赠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捐赠活动的长期有效性。
以上为对外捐赠管理办法相关内容,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遵守。
社会捐助款物管理和使用规范
社会捐助款物管理和使用规范社会捐助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确保捐款物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达到捐赠者和受助者的预期目标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管理和使用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社会捐助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探讨其中的规范要求以及监督机制。
一、管理规范1. 捐助物资登记记录为了确保捐助物资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可追溯,需要建立健全的登记记录制度。
捐赠部门和受助部门应共同编制捐赠物资清单,记录捐赠物资的名称、规格、数量、价值等相关信息,并在双方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2. 资金和物资专人管理捐款物资的管理应当由专人负责,确保捐赠款物得到妥善保管和使用。
捐赠款物管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遵循工作纪律和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和物资不被挪用或滥用。
3. 资金和物资分类管理根据捐赠款物的性质和用途,建立相应的分类管理制度。
分别设立不同款项和物资专项账户,确保捐赠款物的专款专用,不混淆和挪用资金。
同时,根据需求将物资进行分类存放,方便管理和分发。
4. 透明公开的财务管理捐助款物的财务管理应当遵循透明公开的原则。
定期编制和公开捐赠款项的收支情况、物资使用的账目清单,接受监督和审计。
相关资料应妥善保存,使其能够为捐助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
二、使用规范1. 用途与受益人明确在使用捐助款物前,需明确物资的使用用途,并确定受益人范围和条件。
这样既能确保款物的合理利用,又能确保受益人的真正需要得到满足。
同时,建立相关的审批制度,确保款物的使用符合规定并得到合理安排。
2. 公平公正的物资分配在物资分配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受益人都能够平等享受到捐助款物带来的福利。
不因个人好恶、关系和权力等因素而进行不公平的物资分配。
3. 资源优化与持续改进针对捐助款物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对捐赠款物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和使用规范。
捐款物资管理制度
捐款物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捐款物资的管理,发挥捐款物资最大效益,提高捐助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适用于接受各类捐款物资的组织和机构。
三、捐赠流程1. 捐款物资的种类及数量由捐助者和接受机构充分协商确定,并签署捐赠协议。
2. 所有捐赠物资必须经过接受机构的验收,确保其符合捐赠协议中的要求。
3. 接受机构应在收到捐赠物资后及时通知捐赠者,并对物资进行登记备案。
四、捐赠物资的存储和管理1. 接受机构应根据捐赠物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合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2. 捐赠物资的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存储条件,并确保物资安全。
3. 物资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物资应及时淘汰。
五、物资分配和利用1. 接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分配、利用捐赠物资。
2. 捐赠者有权了解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接受机构应及时向捐赠者反馈。
3. 物资分配应公开、公平、透明,确保捐赠物资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六、捐赠凭证和感谢1. 接受机构应向捐赠者提供相应的捐赠凭证,并妥善保存捐赠记录。
2. 接受机构应及时向捐赠者致以感谢,并做好捐赠者维护工作。
3. 捐赠者有权要求接受机构公开捐赠情况,接受机构应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七、监督与评估1. 接受机构应建立捐赠物资管理监督机制,接受内外部监督。
2. 定期对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挥捐赠物资最大效益。
3.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捐赠物资的合理利用。
八、违规处理1. 发现接受机构滥用捐赠物资、挪用捐赠物资或其他违规行为,应迅速处理并追究责任。
2. 对于涉嫌违规的接受机构,可暂停或终止与其的合作关系,确保捐赠物资的安全利用。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接受机构所有,如有修改,须经相关部门审批。
3. 接受机构应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让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并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
以上为捐款物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各接受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做好捐款物资的管理工作,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捐赠的物资管理制度范本
捐赠的物资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捐赠物资的管理,确保捐赠物资的合理、有效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捐赠人(包括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公益慈善组织捐赠物资的接收、管理、使用和处置等活动。
第三条捐赠物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开透明原则:捐赠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处置情况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二)合法合规原则:捐赠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捐赠物资的合法性。
(三)效益最大化原则:合理使用捐赠物资,充分发挥其效益,确保捐赠物资用于最需要的领域和对象。
(四)捐赠人意愿尊重原则: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物资。
第四条公益慈善组织应建立健全捐赠物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捐赠物资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二、捐赠物资的接收第五条公益慈善组织应设立捐赠物资接收部门,负责捐赠物资的接收工作。
第六条捐赠人可以通过邮寄、直接送达、在线捐赠等方式向公益慈善组织捐赠物资。
第七条捐赠物资接收部门收到捐赠物资后,应当对捐赠物资进行查验,确保捐赠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第八条捐赠物资接收部门应当向捐赠人出具捐赠接收凭证,内容包括捐赠人名称、捐赠物资的名称、数量、质量、价值等。
第九条捐赠物资接收部门应当及时将捐赠物资信息录入捐赠物资管理系统,便于管理和使用。
三、捐赠物资的管理第十条公益慈善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捐赠物资的管理制度,明确捐赠物资的存放、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捐赠物资应当存放在安全、适宜的场所,确保捐赠物资不受损失、损坏。
第十二条捐赠物资的使用应当符合捐赠人的意愿,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
第十三条捐赠物资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捐赠物资进行盘点,确保捐赠物资的数量和质量。
四、捐赠物资的处置第十四条捐赠物资的处置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合理的原则。
第十五条捐赠物资的处置方式包括出售、捐赠、赠送、报废等,处置结果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制度
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明确对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保证捐赠财产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分配,提高捐赠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制度适用于接受捐赠的单位,在接受、管理、使用捐赠财产活动中必须遵循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用心管理、规范使用、有效监督。
第四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定。
第五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应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切实保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工作的实施部门为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
第七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由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根据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章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第八条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是捐赠财产使用管理的实施机构,负责具体管理捐赠财产,行使相应职责。
第九条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以下人员组成:主任(一般由负责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一般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十条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通过会议形式讨论、决定捐赠财产使用的具体使用计划、管理方式和分配规则。
第十一条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应制定并实施捐赠财产使用管理细则,明确管理工作职责、流程和标准。
第十二条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三条对于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出现的重大问题,捐赠财产管理委员会应履行告知捐赠人的责任,并及时回应捐赠人的要求。
第三章捐赠财产使用管理第十四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为公开、公平、公正、诚信。
要坚持科学决策、依法用人,按照政策规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优先保障民生发展和公益事业。
第十五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应该以公益为目标,坚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核心,认真履行捐赠人交付的信任责任。
第十六条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应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捐赠财产使用管理模式。
规范捐赠管理制度
规范捐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捐赠活动的管理,规范捐赠行为,保障捐赠款物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接受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以及其他组织捐赠给本单位的各类款物及资金活动。
第三条本单位设立捐赠管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捐赠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使用和报告等事项。
第四条本单位接受捐赠应当遵循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保障捐赠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本单位在接受捐赠前,必须审查捐赠人的资格和捐赠物的合法性,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第六条本单位接受捐赠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回报行为,确保捐赠人的善意和诚意。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捐赠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文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提高捐赠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八条本制度由本单位的相关领导审定,财务部门、捐赠管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
第二章捐赠款物接收管理第九条捐赠款物接收应当建立专门的接收点,接待捐赠人,登记捐赠物的种类、数量、品质和来源等信息。
第十条捐赠款物接收应当对捐赠物进行实物清点、鉴定和验收,确保款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捐赠款物的接收应当开立正规的收据或捐赠协议,经捐赠人签字确认,实现款物的权属变更。
第十二条捐赠款物的接收过程应当做好记录和备份,确保捐赠款物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第十三条捐赠款物的接收应当及时通报本单位的相关部门和领导,确保相关人员都了解捐赠情况。
第十四条捐赠款物的接收过程中应当认真负责,保障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捐赠人的纠纷和投诉。
第十五条捐赠款物接收过程中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保护捐赠人的隐私和权益,维护捐赠人的名誉和利益。
第十六条捐赠款物接收过程中应当做好款物的保管和管理工作,确保款物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十七条捐赠款物应当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和要求使用,不得私自挪作他用,保障款物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捐赠款物使用管理第十八条捐赠款物使用应当遵循规定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实现捐赠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捐赠款物管理规定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关于捐赠款、物刮泥工作的规定为了加强对社会捐赠款、物的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以下简称本基金会)实际,特作如下规定:一、组织领导第一条本基金会捐赠款、物的管理工作,由副理事长(理事会决定)、秘书处负责,秘书长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条本基金会设财务室,具体负责捐赠款、物的实际操作。
财务室设会计、出纳各一人;本基金会另设物资管理人员一至二人。
按照分工各自履行岗位责任。
第三条本基金会秘书长根据工作需要可指定办公室其他人员协助财务室工作。
二、帐目管理第四条社会捐款、捐物,分别建立帐目。
另设明细报表,按月填报,年度汇总。
捐物设物资台帐。
第五条本基金会各项慈善基金、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配合全国、全市开展阶段性重大募捐活动的捐款,按要求另开银行专户,设专帐管理。
第六条捐赠款、物的管理工作,要及时做好记帐、算帐、对帐、报帐工作,做到帐帐、帐表、帐实相符。
做好财务相关凭证、报表的档案保管。
三、捐赠款、物的接收第七条捐赠的每一笔款、物(包括汇寄、代转方式捐赠)均需由捐赠者或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在“捐款登记册”、“捐物登记册”上逐项进行登记。
捐赠的物品应折款计算价值。
第八条捐赠的每一笔款、物,经清点、核对后,向捐赠者出具《北京市公益事业捐赠统一收据》,并按捐赠数额,向捐赠者分别颁发《慈善之星》证书、《捐赠纪念》证书、《爱心卡》、《慈善纪念》贴标。
第九条捐赠的每一笔款、物,记入“登记册”时,均需填列捐赠“意向”,并同时在《北京市公益事业捐赠统一收据》上注明“意向”。
凡是万元以上有特定意向的捐赠、建立慈善基金、建立专项基金,均需由本基金会负责人与捐赠者签订捐赠意向书或协议书。
四、捐赠款、物的保管第十条接收的捐款,必须按时存入银行,按期对帐。
第十一条对捐赠物品,本基金会有条件保管的,由本基金会保管;没条件保管的,由捐赠者保管,都必须明确责任,完备手续,不得丢失、损坏。
五、捐赠款、物的发放第十二条捐赠款、物的发放,必须按照捐赠者的意向,由本基金会统一安排,并严格执行审批权限。
养老院捐赠物品管理制度
养老院捐赠物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养老院捐赠物品的接收、管理和使用,确保捐赠物品能够最大程度地惠及老人,特制定本制度。
二、接收原则1.接收捐赠物品需符合养老院的需求和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老人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药品、保健品、衣物、床上用品等。
2.不接收有损老人身体健康的物品,如高糖、高盐食品,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等。
3.接收捐赠物品需经过养老院管理机构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接收。
三、管理流程1.接收捐赠物品时,养老院管理机构应登记捐赠物品的数量、品名、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注明捐赠人和接收日期。
2.捐赠物品应由养老院设立专门的仓库进行存放,仓库应保证妥善保存物品,并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3.养老院管理机构应建立捐赠物品的登记台账,按照物品分类和捐赠人进行分类管理。
4.捐赠物品若有需要分发给老人使用的,应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确保分发的物品被合理使用。
四、使用原则1.捐赠物品的使用应优先满足老人的需求和权益,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2.养老院管理机构应确保捐赠物品的使用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得滥用或私自转让捐赠物品。
3.捐赠物品的使用需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发放的老人姓名、物品名称、数量等。
确保物品被合理的使用和管理。
五、报告和公示2.养老院应定期公示捐赠物品的使用情况,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六、处置原则1.捐赠物品的保质期到期前,养老院管理机构应及时消耗或分发物品,确保不浪费资源。
2.捐赠物品的过期或无法使用时,应及时通知捐赠人是否愿意更换其他物品或进行相应的处理。
3.不可使用或不符合养老院需求的捐赠物品,如有损坏或过期,养老院管理机构应及时处置,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七、违规处罚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养老院管理机构将依法进行处理,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捐赠资格等。
八、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养老院管理机构所有,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社会福利机构捐赠款物管理规范范本
社会福利机构捐赠款物管理规范范本社会福利机构捐赠款物管理规范为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充分保障捐赠款物的使用效益和公正分配原则,依法规范捐赠款物的收入、报告、核查和使用程序,现制定社会福利机构捐赠款物管理规范范本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福利机构对捐赠款物的收入、管理和使用,确保捐赠款物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适用本规范。
第二条社会福利机构捐赠款物按照公开、公平、透明、规范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捐赠款物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1. 法定原则:遵循法律法规,遵循捐赠人的意愿,保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2. 公正原则:公开公平地分配捐赠款物,确保受益人的合法权益;3. 效益原则:发挥捐赠款物的最大效益,提高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质量;4. 透明原则:公开捐赠款物的收入、管理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5. 责任原则:社会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保证捐赠款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章捐赠款物的收入和登记管理第四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就捐赠款物的种类、数量、金额等情况制定相应的登记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做好捐赠款物的登记工作。
第五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捐赠款物登记制度,及时准确地记录捐赠款物的来源、用途、存储、使用等情况,并在每年年底进行统计报告。
第三章捐赠款物的核验和验收管理第六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捐赠款物的核验制度,对捐赠款物进行实物核查和财务核对,确认捐赠款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七条社会福利机构在接收捐赠款物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第八条社会福利机构在验收捐赠款物时,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考虑:1. 捐赠款物的品质和适用性;2. 捐赠款物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效益;3. 捐赠款物的来源和法律合规性。
第四章捐赠款物的保管和使用管理第九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捐赠款物的保管制度,确保捐赠款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十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对捐赠款物进行分类、整理和标识,并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捐赠资金管理使用方案
捐赠资金管理使用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逐渐增多。
为有效管理和使用好这些善款,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捐赠资金管理使用方案。
方案内容一、捐赠资金管理1.建立专项基金账户,统一管理所有捐赠资金。
2.从捐赠申请到资金发放,实行分类管理,采用电子化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确保申请、审核、发放及使用环节的信息准确、完整、及时。
3.对接收的捐款,及时开具收据,保证资金流向透明。
4.对申请资助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适宜项目,以确保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5.定期公布基金会的捐助收支情况、项目执行情况以及资金利用情况等信息。
二、资金使用管理1.项目支出应全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明规范,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公开、透明、效益显著。
2.建立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明确经费上限、下限和审批流程,严格执行审批制度,避免违规使用资金。
3.建立监管和评估机制,可以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对项目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汇报,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和模式。
4.根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调整资金使用计划,以合理的方式分配各项支出,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内部管理1.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基金会工作人员中培养高度的透明、责任、合作和奉献的文化,加强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2.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标准化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等,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内部制度、强化管理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结论捐赠资金管理使用方案是确保慈善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
基于这一方案,我们将制定出一系列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从而达到慈善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捐赠物品管理办法、发放明细及台账
捐赠物品管理办法、发放明细及台账
捐赠物品发放管理办法
2018年5⽉23⽇,长春市⽇升印业有限公司向我县捐赠学⽣作业本120000万册。
为了使捐赠物品更好地发挥作⽤,现制定发放管理办法如下:
1、发放范围。
全县25所学校(包括中⼩学、⾼中和职教中⼼)。
2、学校发放对象。
这批捐助的作业本⽤来奖励在校品学兼优的学⽣和资助家庭困难的学⽣。
3、发放时间。
学校在收到作业本后,根据学校实际进⾏发放,当年发不完的可以在下年继续发放。
4、管理办法。
学校接受的捐赠资助物品应有专⼈保管,建⽴捐赠物品台账,及时登记捐赠物品的取得、分配、发放、领⽤等情况,做到账⽬清楚,及时准确,⼿续齐备,记录完整,账实相符。
任何个⼈不得私⾃占⽤捐赠的财物。
5、后勤管理中⼼不定时检查捐赠物品的发放和管理情况。
捐赠物品发放明细
()学校捐赠物品发放台账
()学校捐赠物品发放台账。
捐赠服务管理制度
捐赠服务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充分发挥捐赠款物在灾区和贫困地区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捐赠物品统一验收,集中管理,设立明细帐,并做到帐、卡统一,准确无误;对捐赠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户储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捐赠款物挪用、占用和提留。
二、收到市民捐赠物后,应当场记帐,填写《爱心捐赠卡》,并向捐赠人颁发。
接收捐款时,除颁发《爱心捐赠卡》外,还应为捐款者开具《专用收款收据》,做到帐、卡、收据一致。
三、全部捐赠物品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分类、整理后,方可进行入库储存,并建帐登记逐一审核、验收。
四、捐赠物品的储存、消毒要严格按照公安、消防及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执行。
社会救助须知
一、受理范围:
1、具有本地区常住户口,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其他生活来源的;
2、具有本地区常住户口,本人和家庭成员生活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其他民政部门确定的对象;
二、救助内容和标准
凡属于上述标准范围均按救助标准的规定实施临时或定期救助。
三、办理程序:
1、由本人向救助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填报个人和家庭个类收入以及按规定提供证明材料。
2、由救助中心或委托社区进行调查核实后报中心初审。
3、救助中心进行复审按规定报批。
4、向申请人通知审批结果。
捐赠管理办法(目录版)
捐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捐赠行为,加强捐赠资金和物品的管理,提高捐赠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进行的捐赠活动。
捐赠人、受赠人和捐赠受益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捐赠活动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公平、诚信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捐赠和摊派。
第四条捐赠资金和物品应当用于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确保捐赠目的的实现。
第二章捐赠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五条捐赠人有权了解受赠人的资质、捐赠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情况,以及捐赠受益人的受益情况。
第六条捐赠人有权要求受赠人提供捐赠资金和物品使用情况的报告,并对使用不当的行为提出质疑和投诉。
第七条捐赠人应当如实告知受赠人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来源、数量、质量等情况,确保捐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八条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的约定履行捐赠义务,不得擅自撤销捐赠。
第三章受赠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九条受赠人有权对捐赠资金和物品进行合理使用,确保捐赠目的的实现。
第十条受赠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捐赠资金和物品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捐赠资金和物品的安全、合规使用。
第十一条受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的约定,向捐赠人提供捐赠资金和物品使用情况的报告,接受捐赠人的监督。
第十二条受赠人不得将捐赠资金和物品用于非公益事业,不得挪用、私分捐赠资金和物品。
第四章捐赠资金和物品的管理第十三条受赠人应当设立专门账户,对捐赠资金进行专项管理,确保捐赠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
第十四条受赠人应当对捐赠物品进行分类、登记、保管,确保捐赠物品的安全、合规使用。
第十五条受赠人应当定期对捐赠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示审计结果。
第十六条捐赠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情况应当接受民政部门、审计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捐赠人、受赠人,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社区)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和监督办法精选文档可编辑
村(社区)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和监督办法精选文档可编辑xx 村(社区)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和监督办法村(社区)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和监督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捐赠资金物资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捐赠资金物资,是指由各村(社区)接收国内捐赠的资金物资。
第三条捐赠资金物资管理和监督的原则:捐赠自愿、无偿、合理、守法;捐赠者“意愿优先”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重点、有效使用,公开透明,同步监督”。
第四条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接收国内救灾捐赠,应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建立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指导协调机制。
在村(社区)资金物资监管领导小组下,设立由乡(镇)负责人为组长,村(社区)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村(社区)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指导协调组(以下简称“指导协调组”),统筹协调指导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第六条村(社区)接受的定向捐赠或非定向捐赠的资金都需先上缴财政相关账户,经乡(镇)报经县财政审核后拨回村(社区)账户。
第七条非定向捐赠资金优先用于民生项目,且不低于非定向捐赠资金总数的80%。
防止资金挪用、浪费。
第八条定向捐赠资金由接收捐赠村(社区)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使用。
重复集中于同一组或同一项目的定向捐赠资金,遵循先捐者优先的原则,由受援地村(居)委会与捐款管理单位共同提出调整意见,征得捐赠人书面同意后调剂使用;难以联系到捐赠人的,由受援地所在村(社区)提出调整方案报乡(镇)批准。
非定向捐赠资金在各级指导协调组指导下,按相关规定报批使用。
第九条捐赠资金捐建项目原则上不冠名,可采取立碑等方式留名纪念。
捐赠人单独或主要出资的捐建项目,如捐建人提出冠名要求,应征得受益人同意,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报批。
第十条捐赠物资接收单位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工作程序,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款物相符,并按规定向捐赠人出具统一票据。
XXXX慈善基金会捐赠物资管理办法
XXXX慈善基金会捐赠物资管理办法(XXXX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xxxx年x月xx日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捐赠物资的管理,确保捐赠人和受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基金会管理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财政部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和本基金会章程、《财务管理办法》、《会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捐赠物资是本基金会募集的非货币性捐赠财产,包括教学用品、图书、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粮食、食品、帐篷、棉被、衣物、玩具等物资。
第三条捐赠物资的使用范围:(一)为贫困患者提供治疗需要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二)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提供教学用品、图书、粮食、食品、帐篷、棉被、衣物、玩具等物资支持;(三)根据捐赠人的意愿,进行其他资助活动。
第二章接受捐赠第四条愿意捐赠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本基金会捐赠其有权处理的合法物资。
本基金会不接受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生产经营需用的主要固定资产、持有的债权、国家特准储备物资、国家财政拨款、受托代管财产、已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权属关系不清的财产,或者变质、残损、过期报废的商品物资。
本基金会接收捐赠时,应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合同》(下载),写明捐赠物资种类、质量、数量、金额和交付时间等。
第五条本基金会在接收捐赠物资时应当场验收,物资数量须经捐赠人、基金会二人以上清点核实无误后入库。
第六条捐赠人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等)的,本基金会应当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作为入帐价值。
如果凭据上表明的金额与捐赠物资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捐赠物资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其实际成本。
捐赠人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捐赠物资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入帐价值。
第七条本办法中所称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物资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的确定顺序如下:(一)如果同类或类似物资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物资的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二)如果同类或类似物资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无法找到同类或类似物资的,应当采用合理的计价方法确定物资的公允价值。
社会捐赠物资管理制度
社会捐赠物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医院社会捐赠物资的管理,确保捐赠物资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提高医院物资管理水平,订立本社会捐赠物资管理制度。
第二章捐赠物资的接受、登记与鉴定第一节接受与登记1.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物资,应视其是否符合医院需求和接受本领进行评估。
2.为确保捐赠物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医院应向捐赠方索取相关证明文件,并对其进行审核。
3.医院设立特地的捐赠物资登记册,对每一笔捐赠物资进行认真登记,包含物资名称、数量、规格、公司或个人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节物资鉴定与分类1.捐赠物资应由相关部门对其质量、功能、适用范围进行鉴定和分类。
2.对于需要特殊条件下使用的捐赠物资,医院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场合,并确保使用合规与安全。
第三章捐赠物资的存储与保管第一节存储场合1.医院应设立特地的捐赠物资存储场合,确保物资的安全、乾净、无尘、无潮、无害、无毒。
2.不同类型的物资应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第二节管理人员1.捐赠物资存储场合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并定期接受培训。
2.管理人员要熟识捐赠物资的种类、数量和使用范围,能够对物资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
第三节物资保管1.捐赠物资应进行分类整理,并标明名称、数量、规格、有效期等信息。
2.对于易变质或过期的物资,应及时处理,不得连续使用。
3.物资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性和可用性。
第四章捐赠物资的调配与使用第一节调配原则1.捐赠物资的调配应遵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调配过程中,应依据医院的实际需求和捐赠物资的特点,合理布置使用计划。
第二节调配程序1.在确定需求后,医院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物资调配申请。
2.物资调配应经过严格审核,并由管理人员进行统一调配。
3.调配结果应及时通知使用部门,并在记录册上进行相应登记。
第三节物资使用1.物资使用应符合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2.使用人员应依照物资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
捐赠款物管理制度
捐赠款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对捐赠款物的管理,确保捐赠款物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要求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捐赠款物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包含接受、管理和利用捐赠款物的全过程。
第三条定义1.捐赠款物:指个人、单位或组织无偿供应给医院的现金、物品、设备、设施、知识产权等资产。
2.捐赠方:指供应捐赠款物的个人、单位或组织。
第四条原则1.合法性原则:全部捐赠款物必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带有任何非法性质。
2.公平性原则:对于捐赠方供应的款物,医院应当以公平、公正、透亮的原则进行管理和利用。
3.资源最大化原则:对捐赠款物的利用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际应用价值,减少挥霍。
第二章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第五条捐赠款物的接收1.医院设立特地的捐赠管理部门,负责接收捐赠款物。
2.捐赠方应当向医院提交书面申请,并供应相关资料,包含捐赠款物的名称、数量、规格、质量、价值等信息。
3.接收捐赠款物前,捐赠管理部门应对捐赠方进行审查并记录,确保捐赠方具备合法资格,捐赠款物不存在纠纷或法律风险。
第六条捐赠款物的登记1.捐赠管理部门应对捐赠款物进行登记,并依照统一规范分类记录捐赠款物的基本信息。
2.登记内容包含:捐赠方名称、捐赠款物名称、数量、规格、质量、价值、到货日期等信息。
3.登记后,应及时向捐赠方开具感谢信,并将复印件存档。
第七条捐赠款物的验收1.捐赠款物的验收由捐赠管理部门负责,并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
2.验收应当过程化、规范化,验收人员应依照规定填写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含捐赠款物的实际情况和验收结果。
3.验收结果应及时向捐赠方反馈,并确认捐赠款物的正式接收。
第三章捐赠款物的管理和利用第八条捐赠款物的保管1.捐赠款物应当由特地部门进行保管,确保其安全和完好。
2.捐赠款物应依照不同性质、特点和用途进行分类存放,保持整齐、清洁、干燥,并采取防潮、防火、防盗等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捐赠物品发放管理办法
2018年5月23日,长春市日升印业有限公司向我县捐赠学生作业本120000万册。
为了使捐赠物品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制定发放管理办法如下:
1、发放范围。
全县25所学校(包括中小学、高中和职教中心)。
2、学校发放对象。
这批捐助的作业本用来奖励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3、发放时间。
学校在收到作业本后,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发放,当年发不完的可以在下年继续发放。
4、管理办法。
学校接受的捐赠资助物品应有专人保管,建立捐赠物品台账,及时登记捐赠物品的取得、分配、发放、领用等情况,做到账目清楚,及时准确,手续齐备,记录完整,账实相符。
任何个人不得私自占用捐赠的财物。
5、后勤管理中心不定时检查捐赠物品的发放和管理情况。
附件1:
捐赠物品发放明细
附件2:
()学校捐赠物品发放台账
附件2:
()学校捐赠物品发放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