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已知△ABC中,AB=AC=20cm,BC=16cm,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6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1)①△BPD≌△CQP,理由见解析;②V7.5
Q
(厘米/秒);(2)点P、Q
在AB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
3
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边上相遇.
【解析】
【分析】
(1)①先求出t=1时BP=BQ=6,再求出PC=10=BD,再根据∠B=∠C证得
△BPD≌△CQP;
②根据V P≠V Q,使△BPD与△CQP全等,所以CQ=BD=10,再利用点P的时间即可得到点Q的运动速度;
(2)根据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运动x
秒,即可列出方程15
6220
2
x x,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1)①因为t=1(秒),
所以BP=CQ=6(厘米)
∵AB=20,D为AB中点,
∴BD=10(厘米)
又∵PC=BC﹣BP=16﹣6=10(厘米)∴PC=BD
∵AB=AC,
∴∠B=∠C,
在△BPD与△CQP中,
BP CQ B C PC BD =⎧⎪
∠=∠⎨⎪=⎩
, ∴△BPD ≌△CQP (SAS ),
②因为V P ≠V Q ,
所以BP ≠CQ ,
又因为∠B =∠C ,
要使△BPD 与△CQP 全等,只能BP =CP =8,即△BPD ≌△CPQ ,
故CQ =BD =10.
所以点P 、Q 的运动时间84663
BP
t (秒), 此时107.54
3Q CQ V t (厘米/秒).
(2)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Q 追上点P ,即点Q 比点P 多走AB +AC 的路程
设经过x 秒后P 与Q 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
1562202x x , 解得x=803
(秒) 此时P 运动了8061603
(厘米) 又因为△ABC 的周长为56厘米,160=56×2+48, 所以点P 、Q 在AB 边上相遇,即经过了
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 边上相遇.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三角形与动点相结合的解题方法,再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注意顶点的对应关系是证明的关键.
2.已知,如图A 在x 轴负半轴上,B (0,-4),点E (-6,4)在射线BA 上,
(1) 求证:点A 为BE 的中点
(2) 在y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F, 使 ∠FEA=45°,求点F 的坐标.
(3) 如图,点M、N分别在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上,MN=NB=MA,点I为△MON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I、BI分别交y轴正半轴、x轴正半轴于P、Q两点, IH⊥ON于H, 记△POQ 的周长为C△POQ.求证:C△POQ=2 HI.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22
(0,)
7
F;(3)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过E点作EG⊥x轴于G,根据B、E点的坐标,可证明△AEG≌△ABO,从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证;
(2)过A作AD⊥AE交EF延长线于D,过D作DK⊥x轴于K,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到△AEG≌△DAK,进而求出D点的坐标,然后设F坐标为(0,y),根据S梯形EGKD=S梯形EGOF
+S
梯形FOKD
可求出F的坐标;
(3)连接MI、NI,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证得△MIN≌△MIA,从而得到
∠MIN=∠MIA和∠MIN=∠NIB,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AIB=135°×3-360°=45°再连接OI,作I S⊥OM于S, 再次证明△HIP≌△SIC和△QIP≌△QIC,得到C△POQ周长.
试题解析:(1)过E点作EG⊥x轴于G,
∵B(0,-4),E(-6,4),∴OB=EG=4,
在△AEG和△ABO中,
∵
90
EGA BOA
EAG BAO
EG BO
∠=∠=︒
⎧
⎪
∠=∠
⎨
⎪=
⎩
∴△AEG≌△ABO(AAS),∴AE=AB
∴A为BE中点
(2)过A 作AD⊥AE 交EF 延长线于D ,
过D 作DK⊥x 轴于K ,
∵∠FEA=45°,∴AE=AD ,
∴可证△AEG≌△DAK,∴D(1,3),
设F (0,y ),
∵S 梯形EGKD =S 梯形EGOF +S 梯形FOKD ,
∴()()()111347463222
y y +⨯=+⨯++ ∴227
y = ∴220,7F ⎛
⎫ ⎪⎝
⎭
(3)连接MI 、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