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识形态现代思潮

合集下载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之关系辨析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之关系辨析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之关系辨析秦步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91] 摘 要: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一统天下,都存在多元社会思潮,问题的关键在于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多元社会思潮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想社会目标,基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遵循共识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那么,多元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是依附、完善、丰富、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会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不存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如果多元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在基本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那么,任其发展,就会出现颠覆性错误。

因此,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发挥其积极作用,有效抵制或化解其消极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

关键词:多元社会思潮;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9)09-0089-06一、改革开放后多元社会思潮的形成(一)改革开放前思想僵化局面的形成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一度形成思想僵化的局面,这同党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党的指导思想有着直接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正确地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无疑,这些方针对于繁荣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促进新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在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中一度出现了“左”的挫折与失误。

特别是195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内少数敌对分子利用党的整风运动对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攻击,再加上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敏锐地觉察到了国内国际所发生的变化,及时对极少数右派分子展开反攻,这是完全正确和绝对必要的。

我国目前的社会意识形态探析

我国目前的社会意识形态探析

我国目前的社会意识形态探析一、问题:我国目前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首先,我国目前是什么样的社会?其次,综述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几种观点:第一,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即官方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是受到官方认可并在法律上保障的意识形态,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追捧。

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官方是以实用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

我们所熟知的改革话语就是实用主义的表现,比如:“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和谐社会”等。

政府的实用主义意味着它会在民众与知识分子,乃至更多的意识形态之间左右逢源。

既强调民生,支持民族,又赞成自由和民主,却又都有所保留。

毫无疑问,无论民生、民族、民主、自由,都不是政府的价值追求,但它又不排斥在某个时候分别将它们拿来一用,一切以“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为前提和归宿。

第二,与官方意识形态相对应的是大众的意识形态。

具体表现就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的贫富分化越来越大,利益格局越来越固化;特殊利益集团左右改革路径,垄断利益分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社会底层的机会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趋于减少。

在现实中利益受损的中下层,普遍产生了被剥夺感和不公正感,产生对现行利益格局的敌视。

这种社会情绪,正是民粹主义的表现。

民族主义同样是近10年才获得强大声势的。

长达20年、30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对比于周遭而表现出的“一枝独秀”,不可能不令今天的中国民众为之自豪。

在这种普遍的自信心、自豪感下,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必然水涨船高。

今天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大多数国人心中,已成为坚强的价值观。

三,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自由与民主。

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感受不到要求更多自由民主权利的迫切性,因而也不认为这种价值有多重要。

主要现代政治意识形态

主要现代政治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的要素
1、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反映了一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种坚持人类个体具有至高无上价值的信念。 种坚持人类个体具有至高无上价值的信念。 自由: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 2、自由: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优先 于平等、正义和权威,但主张“法律之下的自由” 于平等、正义和权威,但主张“法律之下的自由”。 3、理性:自由主义者相信世界有一个理性的结构, 、理性:自由主义者相信世界有一个理性的结构, 可以经过人类理智的运用和严谨的探究获得解释。个人 可以经过人类理智的运用和严谨的探究获得解释。 有能力按自身利益做出明智判断, 有能力按自身利益做出明智判断,并在大多数情况下他 们自己就是自身利益最好的判定者. 们自己就是自身利益最好的判定者 4、平等:自由主义者重视个人权利和资格,特别 、平等:自由主义者重视个人权利和资格, 是法律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 是法律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 票票等值)。 票票等值)。 5、宽容:相信表现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性的 、宽容:相信表现为道德、 多元主义是积极有益的。 多元主义是积极有益的。
约翰· 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特征
尽管自由主义并没有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性质或本质, 尽管自由主义并没有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性质或本质, 但它却拥有一套独特的特征, 但它却拥有一套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显示了自由主义的 现代性, 现代性,同时也使自由主义与其它的现代智识传统以及与 之相关的政治运动区分开来。 之相关的政治运动区分开来。 1、个人主义的 、个人主义的——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 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 的道德优先性; 的道德优先性; 2、平等主义的 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平等主义的——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否 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认人们之间在道德价值上的差异与法律秩序或政治秩序的 相关性; 相关性; 3、普遍主义的 肯定人类种属的道德统一性, 、普遍主义的——肯定人类种属的道德统一性,而仅 肯定人类种属的道德统一性 仅给予特殊的历史联合体与文化形式以次要的意义; 仅给予特殊的历史联合体与文化形式以次要的意义; 4、社会向善论 认为所有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都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都 是可以纠正和改善的。 是可以纠正原则——自由主义的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多 、平衡原则 自由主义的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多 元社会, 元社会,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依赖于社会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平衡关系,权力、 间的平衡关系,权力、财富甚至意见的过分集中会构 成对社会平衡与进步的威胁。 成对社会平衡与进步的威胁。 2、自发原则 强调社会的自发秩序, 、自发原则——强调社会的自发秩序,强调自由 强调社会的自发秩序 个人的创造性,强调较少的社会控制。 个人的创造性,强调较少的社会控制。 3、统一性原则 主张实现某种普遍性的秩序, 、统一性原则——主张实现某种普遍性的秩序, 主张实现某种普遍性的秩序 人的本性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是相同的, 人的本性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是相同的,人们在 种族、国籍、宗教、性别、 种族、国籍、宗教、性别、阶级方面的差别并不会影 响人们的基本道德与知识特征, 响人们的基本道德与知识特征,并不能构成阻止某些 人享受自由或选择自己政府的权利的理由。 人享受自由或选择自己政府的权利的理由。

当前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当前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与侵蚀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防止敌对势力利用意识形态渗透、破坏和侵蚀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保障国 家政治稳定和政权安全。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抵御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和价值观念渗透,防范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 态侵蚀和颠覆。
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促进社会 团结、凝聚人心,为社会稳定和谐 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向。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现有研究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 对于如何应对和引导社会思潮,防止其可能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研究力度和实
际应用。 • 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进一步揭示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
反对现代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多元 化、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反对传统权 威和中心化结构。
01 05
02
民主社会主义
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反对 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强调社会公正和 平等,推崇福利国家的建设。
03
民族主义
强调民族认同和民族利益,主张民族 独立和国家统一,反对外来文化和移 民。
04
建立健全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明确社会成员在维护国家 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引导社会成员自觉维 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 识形态安全之间存 在密切关系。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对于维护国家政治 稳定和促进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思潮的演变和 多元化对国家意识 形态安全产生了重 大影响。
保守主义
主张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秩序,反对现 代主义和自由化,强调家庭、宗教和 社会保守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否认或歪曲历史
宣扬“告别革命”,颂扬改良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2.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极大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产生了极大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主张“以英美为师”,为外国 殖民者辩护。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六、普世价值思潮
(一)普世价值思潮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普世价值思潮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1. 普世价值的主要观点
在政治上,宣扬“民主普适论”、“人权高于主权论”
经济上宣扬自由、平等 文化上提倡“博爱”、“公平” 2.普世价值对当前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不断抨击、甚至妖魔化公有制
在政治方面,不断否定社会主义,大谈“历史终结论”
在意识形态方面,歪曲、否定集体主义,倡导个人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四、新儒学思潮
(一)新儒学思潮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新儒学思潮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1. 新儒学思潮的主要观点 宣扬中国文化本位论 主张“归一论”,提倡“道德决定论” 提倡“返本开新”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近现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现代思想变迁

(1)1840—1860:经世思潮和太平天国 农民革命思潮 (2)1860—1895:洋务思潮和早期维新 思潮 (3)1895—1903:戊戌维新思潮 (4)1903—1915:革命民主主义思潮 (5)1915—1919:新文化思潮
考点一
开眼看世界 ①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危机四伏,但依然做 着“天朝大国的迷梦”。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 经世思潮的影响: • 是西学传入中国的中介和桥梁。梁启超:“居今日 而言经世,与唐宋以来之言经世者又稍异。必深通 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 说,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 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 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 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 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 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第1册,第46-47页,中 华书局1982年版。)
• 兴起原因:内忧外患+学术流变( 汉学和宋学的弊端) •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阮元、林则徐(《四洲志》)、龚 自珍、魏源(《海国图志》)、徐 继畲(《瀛环志略》)、黄爵滋、 包世臣、姚莹(《康輶纪行》)等 。
• 近代经世思潮的主要内容
• 批判现实: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想对社 会现实的批判,在深度、广度和历史影响 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社会批 判思想,其代表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大 势、君主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学 术风气和对外政策等,都进行了冷静的审 视和深刻的批判。 • 改革弊政:四大政:漕运、盐法、河工、 兵饷
• 3、社会思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时代不同 ,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以及社会思潮载体( 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兴衰起伏,其运 行过程都不是永恒不变和常盛不衰的。在特 定时空条件下运行的各种社会思潮,有它的 勃兴、高涨,也有它的低潮和衰熄,因而呈 现出历史的阶段性和时代特征。 • 如早期维新派到康梁维新派。 • 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浅析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

浅析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

·总第437期·2010第4期□尹刚浅析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特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产物,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其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客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某种程度的冲击。

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与引领形态各异的社会思潮,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能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始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近几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传入我国,特别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强调民主法制、社会保障的时候,这种思潮蔓延很快。

它不仅极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而且反对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也就是他们通常宣扬的“第三条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者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反对社会主义,号称社会主义应该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然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中亚的颜色革命均是由于推行民主社会主义,导致了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的沉重灾难。

这种思潮严重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把民主和社会主义简单相加,不仅与科学理论相悖,而且与我国具体国情不符。

2.新自由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以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为其主要观点。

具体来看,在经济理论上,主张“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上,全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它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

在我国,新自由主义者崇拜西方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推崇个人权利,限制公共权力,贬低和否定集体主义,这与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提倡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背道而驰的。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管理2012/8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

但是,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纯粹的形式。

这是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性质也不同。

然而,任何国家或社会,其内部总是或有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或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外部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

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尽管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

这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它引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其利益的意识形态。

因此,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在当代中国,事实上存在着处于非主导地位的多种社会意识形态。

当前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当前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党建 、思 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9— 9 0 2 1 )9— 0 1— 4 10 4 7 (0 1 0 0 0 0


我 国 当前 的主 要社 会思 潮及 基本 特点
成不 同的价值取 向,因此 , 人们 的心 理需求 和价 值观 念也逐步呈现 出多样 化趋势 。一方 面 , 随着 我 国改革 开放 的深入 推进 和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事 业 的 巨大 发
阶级 、 阶层或社 会群体 的社 会理 想 、 值取 向和利 益 价
诉求 , 有 不 同 的 性 质 和 特 点 ,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和 社 具 对 会 生 活产 生 着不 可忽 视 的促 进 或 阻 碍破 坏 作用 。 改革 开放 以 来 ,社 会 思 潮 在 我 国 得 到 广 泛 传 播 ,
或错误思潮 ; 从其思 想属性来 看 ,可 以划 分为 马克思
主义 思 潮 、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潮 ; 其 思 想 内 容 来 看 , 非 从
可 以划 分 为 经 济 思 潮 、政 治 思 潮 、文 化 思 潮 等 ;从 其 在 意 识 形 态 中 的地 位 来 看 ,又 可 以划 分 为 主 流 社 会 思
关键 词 :社会 思 潮 ; 点 ;影 响 特 中图分类号 : 69 D 1 收 稿 日期 : 0 1 0 2 2 1 — 5— 5 基 金 项 目 :国 家社 科 基 金 项 目“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引领 和 整 合 社 会 思 潮研 究 ” 1 B S 5 ) 用 (0 K 0 9 ;河 南 省 社 科 规 划 项 目“ 社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引领 和 整 合 高校 社 会 思 潮 研 究 ” 20 B S0 ) 用 ( 09 K 06 作 者 简 介 :单 刚 ( 9 1 ,男 ,河 南信 阳人 ,信 阳 师 范学 院马 列 部 副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主要 从 事 党 史 16 一)

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

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

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许纪霖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个人的兴起与个人主义的出现。

改革开放30年来,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毛泽东时代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社会全面解体,自我意识、个人权利的观念空前高涨,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已经来临。

不过,在当代中国的个人主义之中,占主流的似乎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具有道德自主性的、权利与责任平衡的individualism,而是一种中国传统意义上杨朱式的唯我主义(Egoism)。

这种唯我式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以物欲为目标,放弃公共责任,是一种自利性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

关于这种唯我式的个人主义,阎云翔在他的研究著作《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之中有非常精彩的分析。

他通过对黑龙江一个村庄的人类学研究,将世俗社会中涌现出来的个人,称之为“自我中心的无公德的个人”。

1 我在《世俗时代的中国人精神生活》一文之中,也对这种唯我式的个人主义,特别是与近30年来社会世俗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讨论。

2作为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这种唯我式的个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

而是通过思想史的途径,探讨这种唯我式的个人主义如何从中国思想史中演变而来?古代中国留下了什么样的思想传统?在晚清和五四近代的个人主义如何发酵,并为唯我式个人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契机?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中国,都有一种小我与大我的二元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中,虽然大我的内涵多有变迁,但一直将小我(个人)的价值放在大我的意义框架之中加以理解。

不过,从近代到当代,随着大我的嬗变、异化和逐步解体,最终小我(个人)失去了大我的规约,变异为唯我式的个人主义。

一,古代中国有关个人的思想传统中国古代并非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而是儒家传统所主导的社群主义社会。

中国古代的社群主义,是一种伦理本位的关系主义。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中国文化既不是个人本位,也非群体本位,而是将重点放在人际关系上,以伦理或关系为本位。

我国当前几种主要社会思潮剖析

我国当前几种主要社会思潮剖析

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思 想、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 变化。正如我们在改革之初预期的那样,国民 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了。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第29届奥运会、神舟七号升空、应对金融危机 的有效实践等就是一个充分的显示。



总结三十多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特别是总结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和问题, 我国当前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和思想领域的问题,归 根结底是同全球化和在我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联系在一起,所以,总结实践经验至关重要,把以往 的经验与教训作为继续前进的基础,推动我们在各个 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的最 新理论成果,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达到振兴中华、跨入世界强国之林的目的。
要真正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坚 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还需作长期 而艰巨的工作。 正如邓小平所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贯穿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我所讲的这几 种错误思潮,实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 的范畴。 当前,对我国社会,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思 想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四种社会思潮和倾向:
民主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有
一定的历史联系; 但它绝不是马克思主义; 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继承 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中产生的一股改良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

民主社会主义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纪60-70年代开始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则,如在他们党的纲领中,主张通过 阶级斗争和革命取得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 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社会主义代 替资本主义为奋斗目标等,这个时期可称为 “马克思主义化”;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批判全球化 强调公平,主张平均主义 提倡“人民主权” 2. 新左派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六、普世价值思潮
(一)普世价值思潮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普世价值思潮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1. 普世价值的主要观点
在政治上,宣扬“民主普适论”、“人权高于主权论” 经济上宣扬自由、平等 文化上提倡“博爱”、“公平” 2.普世价值对当前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七、民族主义思潮
民族主义思潮 (一)民族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1. 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
理性民族主义 非理性的民族主义 2.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特点
历史性 区域性 群体性
功利性 变异性 症候性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类型
新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新儒学
新左派 普世价值 民族主义 后现代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2.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造成指导思想的混乱 经济上否定公有制 奋斗目标上抛弃共产主义,导致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1.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观点 否认或歪曲历史 宣扬“告别革命”,颂扬改良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和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和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拜金主义盛行、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等等问题,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科技信息化的发展,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蔓延,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一)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1、西方思想渗透带来的挑战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和平演变”的矛头直指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

作为和平演变的核心内容,思想渗透依然是他们采取的重要手段,他们不断对中国进行着“西化”和“分化”,依靠自己本身的强大实力,通过强大的舆论和媒体传播实力,大力宣传西方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摧毁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力求颠覆中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

正是在这种西方国家设置的意识形态陷阱的思想渗透下,中国很多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坚持,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2、西方强势经济实力带来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换言之,就是说经济实力决定着文化实力。

那么,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威胁。

江泽民同志在书中写到:“目前,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高的多。

这也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也不行。

”①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和认同,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并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动摇。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意识形态的变化是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观反映。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的形势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今社会思潮的主流形态,但是,随着我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发展,新旧矛盾交织,利益调整剧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动向、新趋势。

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态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就举世瞩目,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人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不断蔓延滋长,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甚嚣尘上,严重干扰和破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呈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新的社会阶层在政治、文化、思想上产生各种要求。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状况,就是这种社会变化和分化的一种客观反映。

第二,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愈演愈烈,他们凭借其在当代世界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在理论上鼓吹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通过思想意识领域向我国渗透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以达到消解我国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

中国现代史重大思潮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史重大思潮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史重大思潮知识点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思潮运动,这些思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中国现代史中的一些重大思潮,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戊戌变法思潮戊戌变法思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思潮之一。

该思潮发生于1898年,其核心目标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倡导君主立宪制度,加强国家现代化建设。

但是,由于外力干涉和内部保守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思潮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中国后续的革命和变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2. 新文化运动思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思潮。

该思潮兴起于1919年,旨在推翻封建旧文化,倡导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主张进行思想解放,提倡个人主义思潮,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文化的束缚。

这一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3. 五四运动思潮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

该思潮始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运动,旨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抗议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对待和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成为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运动的重要起点。

该运动也加速了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思潮之一,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知识分子引入中国,并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领域。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发展和成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至今仍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 文化大革命思潮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混乱和动荡的历史时期。

该思潮发生于1966年,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运动和斗争。

文化大革命以推翻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权力体制为目标,但不幸的是,这场运动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极度混乱和暴力冲突。

中国的意识形态

中国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种特殊的有组织的理论信念体系,这种理论信念体系一逻辑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理论概念符号的特定结合,来论证某种政治体制与政治秩序的合法性,以及实现某种特定的理想政治目标的途径的合理性,意识形态规定了一个国家、民族及其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与政治行为规则,以此作为广大民众的政治共识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社会——世俗的儒家意识形态在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次一次的冲击下,儒家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各种政治思潮涌入中国。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1.表现:1)思想意识:以平均主义和共同富裕为特征的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在建国后成为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共同精神纽带和中国社会建构新体制的指导原则。

(表现)2)政治指导思想: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是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前,我国意识形态基本上属于一种革命型意识形态,其主要表现为: 明显的批判性和斗争性。

我国意识形态是从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在革命背景之下,共产党倡导批判和斗争精神,充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革命力量参加斗争,就成为时代和革命斗争实践的必然要求。

即使在建国后,意识形态的这种批判性和斗争性特点也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相当程度的延续,它依然强调对社会的批判,强调重建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

(表现)3)经济分配:大公无私的价值理想和相应的制度安排。

以土地问题为例:改革开放前,我国意识形态基本上属于一种革命型意识形态,其主要表现为: 明显的批判性和斗争性。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34卷第1期2021年1月Vol.34No.1Jan.2021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王翼(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71)[摘要]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时代,不同样态、内容各异的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吸引力造成一定挑战,认清西方社会思潮的时代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本质属性进行透析,对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安全;本质[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思想研究”(17BKS10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宪政民主思潮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6MLC00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层分化视域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2018SJA0413);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专题科研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挑战与应对”(2019ZBSJXM07)[作者简介]王翼(198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安全。

改革开放至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通过不同途径传入中国,不仅样态多样,且现实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艰巨。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用“纷纭激荡”一词形容多样化社会思潮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长期并存、相互激荡的趋势。

因此,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监测,并对一些错误思潮进行辨析、批判与匡正,就成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应有之义与必然之举。

一、社会思潮的结构透视对于“社会思潮”这一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定义,但多数学者都认为社会思潮是一种具有双重形态的思想潮流。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主要社会思潮辨析感想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主要社会思潮辨析感想

第一部分: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自身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社会思潮愈发凸显出来。

这些思潮的不断碰撞和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想启示和理论参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当前主要社会思潮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共享我的个人感想和观点。

第二部分:主题一:自由主义让我们来分析自由主义这一社会思潮。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在当今社会,自由主义思潮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促进个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自由主义也存在着个人主义过于突出、市场经济失控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寻求解决之道。

对于自由主义,我个人认为,尊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个体与集体、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平衡。

只有在平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第三部分:主题二:社会主义接下来,让我们关注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着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社会主义也面临着经济体制不够灵活、政府权力过度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对于社会主义,我认为,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激励机制的建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四部分:主题三:民族主义让我们来探讨民族主义这一社会思潮。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当今社会,民族主义对于维护国家利益、激发民族创造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民族主义也存在着排外主义、民族偏见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警惕和避免。

对于民族主义,我个人认为,保护民族文化和维护国家利益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注重国际合作和民族和谐。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

总结回顾: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主要社会思潮辨析感想通过对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三种主要社会思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社会思潮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今世中国社会思潮欧阳歌谷(2021.02.01)《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应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应。

以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庞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成长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合水平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年夜陈述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别、包涵多样,又有力抵抗各种毛病和陈旧迂腐思想的影响。

”才干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以后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今世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

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

它是21世纪初呈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办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变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

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成长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成长极不服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成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继续成长。

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克不及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合适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路途。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水平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秉承与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意识形态现代思潮概念的解析意识形态不仅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意识形态人类就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

我们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创造者,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创造物。

作为一个在某种特定利益驱动下形成的包含着欲望、情感、表象的知识系统,意识形态是由理论到实践、由观念到行动的“翻译器”和“催化剂”。

但我们总是把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一种是“意识形态”(Ideologie),一种是“意识形式”(Bewuβtseinsformen),二者在来源、内涵、性质等方面存有本质区别,一味在二者之间进行“心脏搭桥手术”,不仅难免郢书燕说以讹传讹,而且会过度强调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并极易造成乱贴“阶级”标签的粗暴学风。

西方学者把意识形态作为考察社会的一个视角,在他们眼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其说是两种制度的对峙,不如说是两大意识形态的对抗;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也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与融合。

20世纪6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成为社会科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范畴。

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形成与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大陆)的出现及其政治意识的觉醒,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的解体,都是培育“意识形态”研究的适宜气候与土壤。

这在一定水准上造成了“意识形态”一词的滥用,不过同时又强化了它的语义威力。

“意识形态”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内容最复杂、意义最含混、性质最诡异、使用最频繁的范畴之一,撒姆纳以前归纳、总结了10种意识形态定义,伊格尔顿归纳、总结了6种意识形态定义,其中都充满了对立、矛盾和歧异。

“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简单概念不同,它是一个动态复合概念,表达的是一个动态复合过程,既包括历史、社会和文化的深层互动关系,又包括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既包括主体的认知,又包括价值的评判;既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信仰的过程;既具有理论的性质,又具有实践的品格。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无法用其他内涵清晰、外延明确的概念取而代之,因为意识形态绝非一个可有可无的“标记性术语”,而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实体性术语”。

这个事实本身表明,“意识形态”这一术语的重要性是无可怀疑的,缺少了它,对学术研究来说,或者课题的性质有变,或者课题的范围受限。

在这种情况下,对“意识形态”的概念构成、诸种定义、历史背景、哲学框架进行考察,对“意识形态”各种意义、各种用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省思,对“意识形态”进行“知识考古”,无疑有益于澄清围绕“意识形态”问题引发的各种混乱。

意识形态是由“意识形态家”创造出来的,而“意识形态家”来自知识分子阶层。

知识分子不仅拥有“知识”,而且能在“知识”的基础上创造、传播、发展、阐释某个特定的价值体系——他掌握的是一个知识系统,但这个知识系统包含着人类的欲望、幻想、想象、情感、认知、理解、评价等诸种心理因素。

他们或者维持现状,或者批判现实;或者着重建设“古典世界的影象”,或者倾尽全力建构新世界的蓝图。

意识形态的分类有很多种,有人分为描述意义、贬义、褒义上的意识形态,有人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有人分为具体意识形态和整体意识形态,有人分为认识论意义、社会学意义、心理学意义、文化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无论哪种分类方法,它们都只能把握问题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向度。

概念的界定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而定义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体性定义,它着重认定事物静态的本质;一种是功能性定义,它着重描述事物动态的功用。

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实体”:18世纪末以前的意识形态通常以宗教信仰(巫术、宗教、神话、传说)为载体,19世纪初之后的意识形态通常以学术思想(思想、学说、理论、观念)为载体。

即是说,意识形态本质上是某种并不特定的事物(“体”)呈现出来的功能(“用”),能够发挥意识形态这种“用”的“体”在不同的时代是各不相同的——在古代是巫术、宗教、神话、传说,在现代则是思想、学说、理论、观念。

任何思想、观念、意识、理论、学说、见解……都既可以是纯粹的学理,也可以是地道的意识形态,只要它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功能。

意识形态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概而言之,它可以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反映现实,界定情境;第二,面对现状,指引方向;第三,社会动员,付诸行动。

意识形态,也只有意识形态才能发挥这样的功能:认识世界的面目,阐明现状的意义,指引前进的方向,提供解决危机的方案,强化民众的团结,进行必要的社会动员。

它既能综合性地满足人类认知、情感、想象、理解等方面的精神需要,又能高效率地控制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态度与行动,并为人类生活提供适当和适度的行为模式。

意识形态具有“反映现实,界定情境”、“面对现状,指引方向”、“社会动员,付诸行动”的社会功能;同样,举凡一切观念、信念、教条、理论、哲学、世界观、价值、意见、神话、乌托邦,只要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均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

2、历史的探源意识形态理论得以产生的基本动机是去除意识上的蒙蔽——“去蔽”,并确立科学的观念意识。

虽然如此,但仅仅到了近代,人类才真真切切感到了意识形态的存有。

从历史发展看,“意识形态”概念史可以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特拉西阶段、马克思阶段、曼海姆阶段、列宁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阶段。

特拉西的重要性在于他创造了“意识形态”一词并将其置于认识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重要性在于他把意识形态问题从认识论的基础上置于历史社会学的基础上,曼海姆的重要性在于他把意识形态问题从历史社会学的基础上置于知识社会学的基础上,列宁的重要性在于他清除了意识形态的贬义色彩(意识形态成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对抗的盛大典礼,成了每个阶级用以武装自己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他们从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是特拉西在18世纪末的首创,他用“意识形态”一词命名一个新学科——观念学。

马克思采用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分析19世纪德国哲学,使“意识形态”概念史发生了革命性转折,因为马克思内在地否定了意识形态在反映现实、揭示真理方面的“无能为力”或“倒行逆施”。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就是“虚假意识”或“错误观念”,它源于社会角色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人因为在经济生产中所处的位置和利益关切点不同,故而形成不同的“观念”——既包括真实观念又包括虚假观念,意识形态是特定的社会阶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扭曲真实的现实关系的结果,是“利令智昏”的真实写照。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的,还有两位欧洲早期的社会学家——默斯卡和帕莱托,他们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途径与马克思并不相同,却得出了和马克思极其相近的结论,并因此被人称为马克思的复仇女神。

曼海姆在两种意识形式之间作出区分:一种是没落阶级的思想偏见——“意识形态”;一种是新兴阶级的思想观念——“乌托邦”;同时他在两种意识形态之间作出区分:一种是具体意识形态,一种是整体意识形态。

具体意识形态是个别人的观念和表象,目的在于掩饰个人的私利;整体意识形态是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社会团体的意识形态,目的在于塑造特定的世界观,确定理论思维的总体构架和主体的认知态度。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意识形态,因为只有它才能揭示出一个时代或一定团体的思维结构、一个社会的主体的认识态度是怎样形成的。

曼海姆之后,盖格尔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以“理论”的形式掩饰着的原始情感、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这样,意识形态的精神分析便渐渐浮出水面,而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透视,使我们发现了另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

从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成为曼海姆之后意识形态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在弗洛伊德那里,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并不表现在它是某个特定阶级出于利益的考虑而对现实所作的扭曲,而是来自个体与团体无意识间的“自欺”,是人类为了抚慰心灵的伤痛而制造的“狗皮膏药”。

威廉·莱希在《法西斯主义的群体心理》中精彩分析法西斯主义的起源、结构与功能等问题,对精神压抑、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三者相互关系进行了透彻分析。

弗洛姆认为意识形态是“纯粹的幻想”,“意识形态批判”的使命就在于揭露掩藏在各种幻想下面的真实状态。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理论颇具特色。

资本主义的长盛不衰,迫使卢卡契、科尔施、葛兰西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现实,以便解开当代资本主义“垂而不死”、“崩而不溃”、“灭而不亡”的秘密。

他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几经波折大难不死,原因很简单: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还没有觉醒,因此他们无法肩负起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

只有重视意识形态问题,才能使无产阶级形成自觉的阶级意识,才能在革命斗争中获得胜利。

但随着20至30年代早期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卢卡契和科尔施直接激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努力宣告失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界再次明白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朴素道理,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开批判。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阿尔都塞、伊格尔顿和法兰克福学派。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人们需要意识形态,是因为它能为人类体验世界确立某种模式,没有这种模式人类就失去了认识世界和体验世界的可能性。

阿尔都塞还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这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密切相关。

伊格尔顿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传统,以“意识形态”一词对西方种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刻剖析。

最具有典范意义的还是“法兰克福学派”,他们认为只有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剔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神秘因素,才能复活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

马尔库塞认为,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达不仅没有使意识形态走向终结,反而使它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式得以强化,并以无形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

虽然法兰克福学派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恨之入骨,但在如何消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问题上,也是苦无良策。

在这方面,哈贝马斯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著称于世,因此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实质上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之处在于,他志在社会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的歧异之处在于,他虽然注重理论的实践性,但无力因而也无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仅仅试图建立一种超越性观念,以消除他所谓的“被制度扭曲了的交际”。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3、思潮的透视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在形式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但在内容和功能上又不乏交叉重合之处:经历了启蒙主义的精神洗礼之后,任何意识形态都可能以一定的学术思想为根基,任何学术思想都不能排除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可能性。

由学理到思想,由思想到价值,由价值到信仰,由信仰到行动……便是学术思想发挥意识形态功用的步骤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