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合集下载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版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版

古诗鉴赏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三、古诗鉴赏(8分) 2008年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09年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10年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11年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2004-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4-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 答: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 答: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 答: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 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 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 (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送魏二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 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 答: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 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 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 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 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 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 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 含蓄。

2004-2015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汇总情况

2004-2015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汇总情况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汇总(2015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

(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014年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2013高考】【诗歌原作】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诗意解说】山谷静得仿佛没有人烟的远古,每一天都漫长得如同一年光阴。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何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阐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旳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讲解】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每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坟场,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详细阐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旳气氛?体现了作者什么样旳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旳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珠(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但愿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气氛: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诗意讲解】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期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仿佛真旳是故人来了。

微风擦过竹丛,枝叶上旳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旳石阶下蔓生旳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旳尘埃呢?【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子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试题】⑴词旳前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旳思想感情?第二句中旳“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体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应试能力,为帮助考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供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石头城宋刘翰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7.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18.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17.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18.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一)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

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9、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

(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

(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2分)9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

(2分)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

(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

(2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二)乱后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诗,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的解说。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5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

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

“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

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9.(6分)【参考答案】①喜: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悲: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鸟雀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愤: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

2004-2019江苏高考诗歌真题总汇编

2004-2019江苏高考诗歌真题总汇编

2004-2019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年江苏卷】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②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这是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次句“朝朝马策与刀环”,这是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这是怨气候酷寒;第四句“万里黄河绕黑山”则是怨景色单调。

【2005年江苏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⑵清冷、幽静孤单、寂寞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为拂绿琴埃”。

【2006年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分)。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1分)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

[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分)9.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8.(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

(2)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水上,同船的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平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

(3)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

(3个要点中,答对1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9.这首诗主要抒写思归、伤老、厌战之情。

⑴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

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⑵“三湘”“万里”,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⑶尾联把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

(答对1 点给2分,3点共6分)子夜歌·三更月① [宋]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①本调又名《忆秦娥》。

相传创始于李白。

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

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

②何许,为何这样。

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一)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2.“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句中,“松排山面千重翠”是写 (时间)的山上景物,“月点波心一颗珠”则是写晚上的 (处所)景物。

(2分)2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22.白天水中23.① 比喻。

如: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面水平如镜。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

刻画出西湖的美。

② 情景交融。

描绘出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处处流露出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③ 白描。

以“湖”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亦以“湖”字为中心,画出湖上春景图,层次分明。

④ 铺陈。

写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

(答到任意两种手法即可。

手法一点给1分,分析一点1分。

语句流畅1分)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二)瑞鹧鸪辛弃疾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

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

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

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5分)9、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

(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落寞、无聊。

(3分)9、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精品文档)_共9页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精品文档)_共9页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4高考】 【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2005高考】 【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氛围: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 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 【诗意解说】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突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故人来了。

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的石阶下蔓生的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2006高考】 【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2013—2019年江苏高考诗词鉴赏归总

2013—2019年江苏高考诗词鉴赏归总

13—19年高考诗词鉴赏归总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诗的尾联意思是,这幅画作可以激发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文,甚至吟诵出的诗文远远超出画作本身。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画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能激发出诗人浓浓的诗情。

【解析】诗句的含义和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首先对于诗句的理解要紧密结合全诗的内容。

“此中有佳句”,“此”代指许道宁的画作及画作中的山水等景物,“有佳句“则是对画作的整体艺术造诣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吟断:吟尽。

断,尽、住。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山水本来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物,山水寄寓着极为丰富的意蕴,这和观画者的夸赞没有多大的关系。

所以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极高。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都是说山水自然均是客观的,但作者的浓郁的主观情感赋予自然的山水、画作以浓浓的诗意,这已经与山水几乎没什么关联了。

借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富有诗性之美,便自觉不自举把一己的喜怒哀乐形之于物,寓之于景了。

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从颈联所写的场景,在句意上,可以到诗人孤高的情怀,并且也能够让读者了解到诗人的心志,即诗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凭借真才实学入仕,而不是投机取巧选择其他办法。

在结构上,为诗歌营造了舒缓的节奏。

考生从这两方面入手答题即可。

2019全国卷Ⅲ《插田歌》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是江苏高考语文备考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同学们在复习阶段重视诗歌鉴赏能力的练习,下面为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一野色[宋]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行色[宋]司马池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①幂幂:浓密状。

②山公:指晋朝的山简。

他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

③行色:指旅客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

④陂水:芍陂的水。

⑤陌:田间小路。

8、范诗颔联的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6分答:9、范诗写野色,司马写行色,虽对象不同,但这两首诗都体现了梅尧臣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6分答: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解析8“点”“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

1分“点”这里是冲的意思,似轻纱又像薄幕、即将慢慢合拢的暝色,被鸟儿忽然翻飞而上的羽翼点破,极富动感。

“开”这里有剖开之意,夕阳像一把把金色的剑劈开帘幕,此时白色与金色互相映衬,色泽明丽,极富感染力。

2分“点”和“开”两个动词赋予了野色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

2分回答“破”和“开”字,若分析合理,可给4分。

9这两首诗都把虚无的、难以名状的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

范诗写野色,选定春季作为背景,然后从春天不可捉摸的氛围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景象来作暗点陪衬,让读者感觉到野色的存在,体会到野色的美好。

3分司马诗写行色,没有细致地描摹客旅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而是通过比喻和对比从侧面着笔,写渡口来往的人表情比芍陂的水还冷,比秋天的景象还凄凉。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行人旅途奔波的辛苦、孤寂和不知归宿何处的茫然。

3分。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二鹧鸪天周紫芝一点残红①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什么说这就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与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2005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就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就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氛围: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 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诗意解说】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突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她,于就是诗人临窗冥想,盼望故人来到。

她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就是故人来了。

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的石阶下蔓生的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2006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精品)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精品)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

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004——2015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讲评

2004——2015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讲评

2006-2015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评讲【2006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意解说】去年的今天自己还曾回到家里, 共庆妻子的生日,今年的今天却在天涯与之相望。

整个春天思乡之情萦绕在心头,一天都没有断过,两颊衰鬓已经有些花白。

山水相连 ,无边无际,水里倒影着晚霞,残阳映照着树林,乌鸦纷纷归巢。

什么时候啊可以回家耕作田园,完工后晚上与儿女团聚,一起细细品茶。

【试题答案】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007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词意解说】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眼泪还流过不止,功名只是小事,姑且把酒言欢。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生之路却是更艰难。

【试题答案】(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答案】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分) (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 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9 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案及详解一、江苏2004(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

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江苏2005(8分)(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为拂绿琴埃"析:明确知音的典故,一个弹琴,一个听琴,可以确定具体的句子。

三、江苏2006【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解析】太太生日,相望天涯的先生送上的是什么礼物?一首词,一首情真意切的家常小词。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明白晓畅的小令。

总体而言,命题点角度不大,具体实在。

【考点】这道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易错点】不能结合原诗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备考指导】该题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借助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

特别注意: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四、江苏2007(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解说: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

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五、江苏2008【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六、江苏2009【答案和解析】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江苏卷诗歌鉴赏题探微江苏自主命题已经历了6个年头,从2004年-2009年的诗歌鉴赏题分别是:2004年考的是唐代柳中庸诗《征人怨》,题目分别是:(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05年考的是唐代李益诗《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题目分别是: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2006年考的是元代魏初词《鹧鸪天?室人降日》,题目分别是: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7年考的是宋代辛弃疾词《鹧鸪天?送人》,题目分别是:(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008年考的是唐代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题目分别是:(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9年考的是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设置的三个问题是:(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由此,可看出下列不争的事实:古代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必考内容,选材相对稳定,一般以唐宋诗词为主,偶尔也选择其他时代、题材的作品,诗体主要有三类:绝句、律诗、词中的小令、中调。

从作品定位看,一般是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或一流作家的二流作品。

从考点上看,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鉴赏,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具体指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二是评价,即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