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章第2节:彼得的《彼得原理》

第4章第2节:彼得的《彼得原理》

彼得的《彼得原理》一、生平与著述二、内容述要(一)彼得原理含义:在层级组织中,每个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而层级组织工作大多由尚未晋升到不能胜任职位的员工来完成。

(二)彼得原理成立的条件:1、有足够的职位供成员提升2、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提升。

(三)晋升的方法:1、“拉”:通过与在层级组织中的上层关系提拔2、“推”:通过自身培训和自我完善得到领导的赏识。

——当你能得到“拉”时就千万别“推”。

(四)与帕金森理论的区别:帕金森理论认为,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为此组织增加部署;而彼得原理认为,组织中等级层次的增加是因为组织对工作效率的追求。

成员被提升至无法胜任的职位后为了解决问题于是增加部署来完成任务提高效率。

(五)德莱尼关于不能胜任工作的人的特点1、总是说我太忙:把精力浪费在琐事上2、过分关心细枝末节:1的延续,专注表面形式(迅速、守时),导致干扰别人的工作3、不知道干什么:工作超出他的专业能力范围4、过于敏感和不安:怕自己的无能被人发现,于是对批评十分敏感5、工作津贴问题:过多申请工作经费,挪用公款用于交际6、逃避责任:出了事嫁祸于人推卸责任7、急躁和软弱:工作压力太大而变得焦躁易怒,遇事犹豫不决,甚至不会决策总结:这类人并不能胜任该职位,他们到处寻找借口以掩饰自己的无能三、简评(一)借鉴之处: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知人善任、适才适用,才以致用,因事用人。

(二)错误之处:1、否认人的潜能,强调每个人最终会江郎才尽走上无能之途;2、选才错误;3、把失败归结于人才能力,这是对其人格的不尊重,实际上犯错的是上级,是其运用部署的能力的问题,把人用错了地方没有“因事设职,因职谋人”。

经典管理学定律-彼得原理

经典管理学定律-彼得原理

04
团队协作:加强 团队协作,提高 员工之间的沟通 和协作能力,实 现团队整体能力 的提升。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设定明确的晋升标准:明确晋升的条件和标准, 让员工有明确的晋升目标。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 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能力。
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 系,让员工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彼得原理
目录
彼得原理概述 彼得原理的实例 彼得原理的应对策略
定义与提出者
01
定义:彼得原理是指在组织中, 员工往往会被晋升到他们无法 胜任的职位,从而导致工作效 率下降和组织效率降低。
02
提出者:彼得原理是由美国管 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提出的。
原理内容
彼得原理:在一个
组织中,员工往往
会被晋升到他们无
组织结构问题
01 02 03 04
01
彼得原理:员工晋升到其无法胜 任的职位
02
实例:某公司员工晋升到管理层后, 无法胜任工作,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03
问题:员工晋升后无法胜任工作, 导致组织效率降低
04
解决方案: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 确保员工晋升到合适的职位
员工激励与绩效
01 彼得原理:员工晋升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企业管理:评估员工晋 升和岗位调整
政府机构:评估公务员 的晋升和岗位调整
企业晋升现象
彼得原理:员工晋升到其不能胜任的职位
实例:某公司员工因业绩突出被晋升为部门经理, 但缺乏管理经验,导致部门业绩下滑
影响:员工晋升到不能胜任的职位,可能导致工作 效率降低,员工士气低落
解决方案:企业应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注重员工 的能力和潜力,避免盲目晋升。

《彼得原理》课件

《彼得原理》课件
案例三
某公司的技术专家在晋升为技术总监后,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最终选择离开公司。分析发现,该公司在晋升过程中没有为员工提供 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
03
如何避免彼得陷阱
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
明确晋升标准和流程
制定清晰的晋升标准和流程,确保员工了解晋升所需的条件和能 力,避免盲目追求晋升。
定期评估员工绩效
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自身能 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个 人应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 的建议和批评,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发
展路径。
此外,个人在选择职业时,还应考虑职 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发 展潜力的职业,有助于个人在未来的职
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启示
彼得原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启示是,教育机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 能力和综合素质,避免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定期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为晋升提供客观依据,确保晋升决策基 于员工实际表现。
建立多通道晋升体系
除了传统的晋升路径,建立多通道晋升体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晋 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强化员工培训和职业规划
1 2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为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员 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
过分关注短期业绩
组织过分关注短期业绩,导致员工在 晋升后无法适应新的职位,无法发挥 出自己的潜力。
彼得陷阱的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某公司的高管在晋升后表现平平,无法适应新的职位,最终离职。分析
发现,该公司在晋升过程中没有对候选人的能力和潜力进行充分评估。
02 03
案例二
某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晋升为部门经理后,无法有效地管理团队,导致项 目失败。分析发现,该公司在晋升后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支持,使员 工无法适应新的职位。

你看一眼就懂的彼得原理

你看一眼就懂的彼得原理

a
4
三、结论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
完成的。
a
2
彼得反转原理
具体内容
一个员工的胜任与否,是由层级组织中的上司判定,而不是
外界人士。如果上司已处于不胜任的阶层,他或许会以制度
的价值来评判部属。
例如,他会注重员工是否遵守规范、仪式、表格之类的事;
会发现他们已到达不胜任的阶层。而以顾客、客户或受害者
的观点来看,他们本来就是不胜任的。
a
3
彼得原理的社会评价
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一切层级制度组 织,如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 都受彼得原理控制。
最明显的莫过于我国政府现行的人事制度。我国有关干 部任用和政府现行公务员制度中明确指出,提升到某一级别 的职位必须在下一级(或半级)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 逐层向上提升,并将选拔范围放到最小的圈子,最后的结果 正如彼得原理所推导:大部分的领导职位是由不能胜任的人 所担任。
彼得原理
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
a
1
一、来源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 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二、具体内容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
任的地位”。解释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 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 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 的职位。
他将特别赞赏工作迅速、整洁有礼的员工。总之,类似上司
是以输入(input)评断部属。于是对于那些把手段和目的

管理方法系列--彼得原理

管理方法系列--彼得原理

管理方法系列--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那么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到达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

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帕金森地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他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现象。

他假设,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成心使组织效率降低,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这种现象即帕金森听说的爬升金字塔。

彼得认为这种理论设计是有缺陷的,他给出的解释员工累增现象的原因是层级组织的高级主管真诚追求效率。

正如彼得原理显示的,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

这些人无法改良现有的状况,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于是为了再增进效率,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

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国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无效率。

这要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

管理学家劳伦斯·J·彼得〔Laurence.J.Peter〕1917年生于加拿大,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人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帕金森〔C.N.Parkinon〕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他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现象。

管理学原理的彼得原理

管理学原理的彼得原理

管理学原理的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是由劳伦斯·J·彼得(Laurence J. Peter)在他的书籍《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中提出的一个管理学原理。

该原理认为,在组织中,员工升职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达到他们无法胜任的职位,即员工会被提升到他们的“能力极限”。

过去的出色表现并不保证他们在新职位上的成功,因为每个职位都有不同的技能和要求。

彼得原理认为,员工在履职期间取得出色成绩时,他们将被提升到更高级别的职位。

然而,当员工在新的职位上无法胜任时,他们将达到他们的能力极限。

这是因为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在不同职位之间并不一致,而组织往往忽视这点。

根据彼得原理,组织内的所有员工最终都会达到他们无法胜任的职位,因为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在不同职位之间并不保持一致。

这就导致了组织中出现了大量无能力的员工,从而影响了组织的效率和表现。

为了避免彼得原理的影响,彼得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如通过培训和发展来提高员工的能力,确保员工在新职位上能够胜任。

他还建议组织应该重视员工的潜力而不仅仅是他们过去的成绩,以便更好地预测员工在未来职位上的表现。

尽管彼得原理在管理学中广为人知,但它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员工在升职过程中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而不会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

此外,一些人
也批评彼得原理没有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来避免员工达到他们的能力极限。

彼得原理合集.合集.pptx

彼得原理合集.合集.pptx

位,因此永远都要生活在不满意中。其实,
上升到一个哪怕是不胜任的职位上的想法,
也是一种动力,激励着每一个人改变自己以
胜任当前的岗位。
精品文档
14
指导老师:陈芬 成员:池韵静、许雪玉
张良生、谢永兴、赖均尧 吴潇雨、潘逸凡、吴坤晔
精品文档
15
案例: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西村在2011年5月村委干部选 举中出现花钱买选票现象,西村村民李圣军为能获选,以50块 钱一票的价格买选票。同村张义录为他挨家挨户买票。李圣军 欠银行和理财公司外债一千多万,其获选目的是为了上台后开 发楼房挣钱还自己的私人债务。
考任制
《公务员录用规定》第二十条 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 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 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有时也因考核标准不明确、方法与技术不完善及配套制度不健 全等原因, 使考任流于形式, 甚至成为某些处心积虑向上“拉” 的合理外衣。
被领导无意晋升到不能胜任阶层。
精品文档
10
原因分析
一:官本位思想的遗留
以官为贵、以官为尊
二:专业人才的错位晋升
已晋升作为激励手段 的弊端
三:缺乏外部的有效监督
封闭的晋升过程,缺乏民主评议
四:庸人治理官僚制的逆向考核
帕金森定律开始出现了
五:考评手段滞后的颠倒式晋升
贡献考评与能力考评,能力9
四:横向晋升到不胜任阶级
一家建筑公司的吊车组有一个出色的司机,无论操作
吊车还是排除机械故障,他都让同事甘拜下风。在一定程 度上,也因为有了他,吊车组的工作在全公司中引人注目, 组长也因此被提拔,这位司机也就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组 长。
从此,这个只善于与机器打交道而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彼得原理 ppt课件

彼得原理 ppt课件

彼得原理的评价
政府为什么效率不高? 做领导的不做事,做具 体事情的不是领导
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 一切层级制度组织,如商业、工业、政治、 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都受彼得原 理控制。
最明显的莫过于我国政府现行的人事制度。我 国有关干部任用和政府现行公务员制度中明确指出, 提升到某一级别的职位必须在下一级(或半级)职 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逐层向上提升,并将选拔 范围放到最小的圈子,最后的结果正如彼得原理所 推导:大部分的领导职位是由不能胜任的人所担任。
彼得原理的发展
帕金森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 现象。他假设,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 故意使组织效率降低,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这种现象即帕
金森所说的“爬升金字塔”。
案 例:位子越高越好吗 ?
● 奥克曼是莱姆汽修公司的杰出技师,他对目前的职位相当满 意,因为不需要做太多方案工作。因此,当公司有意调升他做 行政工作时,他很想予以回绝。
由于企业实行的也是层级制度,也存在同样的 隐患。
第1类:能胜任,但基本已“定型”, 不具备自我提升的素质,永远只能做 好现职工作,再向上升一级就是错误;
第2类:不但能胜任,但具备自我学习、 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素质和能力, 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胜任所 有的职位。(发现并培养对象)

彼得原理在追问:既然大家的能力
10wwwthemegallerycom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晋升机制判定胜任奖励机制加薪休假选聘机制评价能力水平组织个人与其在一个无法胜任的岗位勉强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彼得原理》幻灯片

《彼得原理》幻灯片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 不停地升职,但是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 己唯一的动力
彼得原理
1、能胜任现在工作,但是基本已经 定型了,不具备自我提升的素质,永 远只能做好性质工作 2、不但能胜任现有的工作,也具备 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素 质和能力
发现并培养第二种人,必须充分认 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有效运 用发现并培养企业每一职位的接班 人,在人力资源上形成可持续发展 的潜力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
1
提升的标准更需要重视潜力,他不仅仅是
绩效,应当能否胜任未来的岗位为标准
2
能上能下,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彼得原理
1
提升的标准更需要重视潜力,他不仅仅是
绩效,应当能否胜任未来的岗位为标准
2
能上能下,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3
为了慎重考察一个人能否胜任更高职位, 最好采用临时性来考察他的能力和表现
彼得原理
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能胜任阶 层工作的员工完成的Fra bibliotek彼得原理
1、上面的拉动 2、自我的推动
彼得原理
每个层级系统都有不同的层级或 类别组成
彼得原理
不仅会打击同事的士气,而且严 重妨害整个组织的效益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评机 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 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 以胜任的岗位
《彼得原理》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 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
员工的增加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但是这些新 进的人员最后将因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 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再次 获得暂时的高效率,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无 效率

彼得原理(1)

彼得原理(1)

彼得原理(1)第一部彼德原理·事情为何总是弄砸了·陈美容译谨以此书献给在不胜任阶层工作、游戏、情爱、生活与死亡的芸芸众生。

同时提供资料,借以建构及发展有用的层级组织学。

第一章彼德原理我开始觉得可疑——M·塞万提斯当我还小时,大人们教导我:在上位的人往往具有自知的睿智。

他们说:“彼德,你懂得愈多,前途愈不可限量。

”于是我用功读书,直到大学毕业、踏入社会、进而取得教师资格时,我仍然紧紧抱持着上述的信念。

然而,在我教书的第一年里,我很失望地发现,许多教师、校长、督学和校务董事似乎都不自知他们的专职何在,因而也都不能尽到工作上的职责。

例如,本校校长关心的主要是:所有窗帘要高度一致,教室必须保持安静,以及禁止任何人践踏或靠近花圃。

另外,校务董事注意的是避免得罪任何少数团体(不论对方态度多恶劣),还有一切规定的表格要准时缴交。

至于学童的教育问题,这些主事者似乎根本不放在心上。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我任教学校的持有毛病,因此转向其他省份的学校申请教师资格。

我填妥特制表格、附上所需文件,并完成许多繁琐手续寄了出去。

结果,几星期后,我的申请书和所有文件全被退回!奇怪的是:我的证件完全没弄错,表格也已正确填妥,由上面的图章可以判知该校已收到信件了,为什么还会退回呢?对方附函解释道:“根据最新规定,教师的申请表必须挂号邮寄以确保投递安全,否则本校教务处将拒绝收件。

请你重寄一次给教务处,并请务必记得挂号。

”于是,我开始怀疑,不胜任并非部份学校单位的专利而已。

当我更增广见闻后,我发现每个组织总有许多人无法胜任他们的工作。

●一个普遍的现象工作上的不胜任随处可见,你注意到了吗?或许你我都注意到了。

我们可以看到优柔寡断的政客装腔作势,严然像是果决刚毅的政治家;自命消息可靠的权威人士,到头来将过错归咎于情况的难以掌握;懒散而做馒的公务员不计其数;军事将领以豪壮的措辞掩饰行为的怯懦;统治者天生驾性无法真正统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得原理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 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 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层级组织中的晋升看作是 “攀登成功之梯”或“爬 上权力之梯”
案例
▪ 小明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技术开发性质的工作。 由于他工作非常努力,深受上司赏识,于是,在 不久前被公司提拔为某一项目主管。小明非常感 谢上司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决心更好的工作来回 报上司。可上任不久,小明却发现自己困难重重, 一是自己在从事技术工作之余,得以更大的精力 来管理好这个项目小组,琐碎的事物让他忙的焦 头烂额,根本无暇太多顾及技术的事。二是小组 中资历比自己老的很多技术人员对自己不服,自 己又不好意思说什么。结果,工作进展的很不顺 利,项目计划一拖再拖,领导对此大为不满。为 此,小明自己也感到很委屈。
思考
▪ 小明工作明明很努力, 却遭到了这么大的委屈, 这是为什么呢?
▪ 小明的遭遇即是陷入了彼得原理的陷阱的 一个典型。小明本来就是技术出身,对于 管理、沟通之类的工作,他并不擅长,领 导偏要把他推向这个位置,结果只能说是 可想而知的。
案例
优秀的 质量监督员
称职的 部门经理
不Hale Waihona Puke 任的 总经理1、下属的支持 2、领导的威严 3、时间的积累
▪ 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 “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 组织学。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 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 键所在。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 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 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 控制。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 够长,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
彼得原理
▪ 彼得指出,在一个层级组织中,员工要想获得晋 升,最起码的条件是在现职位胜任或基本胜任。 不管是什么组织,不管晋升有多少标准和条件, 有一点是毫无例外的,就是必须在现职位上工作 称职。所以,只要称职,就具备了晋升的可能性。 然而,任何组织,都不会对不称职者继续晋升。 所以,组织中晋升的一般规律是:只要胜任,或 迟或早就会晋升;在上一层级依然胜任,那么还 会晋升;而一旦晋升到不胜任的岗位,这个晋升 过程就会终止。
▪ 在彼得的书中,“晋升” 和“提拔” 含义 不一样。晋升是按照组织的需要逐级向上 走,而提拔是人为加快晋升步伐。所以, 提拔要靠“贵人” 相助,在关键时刻推一
把。提拔的实质是揠苗助长,所起到的作 用,不过是大大缩短了到达不胜任位置的 时间。所以,彼得忠告说:“如果能坐, 绝不要站着;如果能开车,绝不要走路; 如果能找到贵人提拔,绝不要奋发进 取。”
作者:劳伦斯·彼得
Laurence.J.Peter
彼得原理 彼得处方 彼得计划
彼得金字塔
成书简介
▪ 彼得原理原稿于一九六五年春在雷蒙德.赫尔的支 持下完成,最后定稿被交付给几家大出版社的编 辑,十四封拒绝通知函接踵而来,两年后彼得开 始怀疑世人对他的发现是否已准备就绪了。赫尔 写了一篇文章刊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的“土绅” 杂志,之后彼得替西方杂志撰写有关彼德原理的 文章。读者对该篇文章的反应十分热烈,数月之 内彼得收到四百封以上的信件,邀请演讲和索讨 文章的人也蜂拥而至,彼得于是尽可能地满足他 们的要求。
原因
▪ 晋升之所以不胜任,是因为它需要被提升 者具备他以前所在职位所不需要的新能力 , 而被提升者又缺乏此能力
彼得反转原理
▪ 在对层级组织的研究中,彼得还分析归纳出彼德反转原理: 一个员工的胜任与否,是由层级组织中的上司判定,而不 是外界人士。如果上司已到达不胜任的阶层,他或许会以 制度的价值来评判部属。例如,他会注重员工是否遵守规 范、仪式、表格之类的事;他将特别赞赏工作迅速、整洁 有礼的员工。总之,类似上司是以输入(input)评断部 属。于是对于那些把手段和目的关系弄反了、方法重于目 标、文书作业重于预定的目的、缺乏独立判断的自主权、 只是服从而不作决定的职业性机械行为者而言,他们会被 组织认为是能胜任的工作者,因此有资格获得晋升,一直 升到必须作决策的职务时,组织才会发现他们已到达不胜 任的阶层。而以顾客、客户或受害者的观点来看,他们本 来就是不胜任的。
《彼得原理》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升到不胜任的位置
目录
▪ 彼得简介 ▪ 成书简介 ▪ 彼得原理 ▪ 彼得反转原理 ▪ 彼得原理与梯子 ▪ 彼得原理影响 ▪ 彼得原理理解 ▪ 彼得原理评价
彼得简介
▪ 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美国著 名的管理学家,现代层级组织学的奠基 人,教育哲学博士.劳伦斯·彼得1917年 生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 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 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 学多才,著述颇丰,凝聚彼得博士思想 的《梯子定律》一书一面世,便引起全 美轰动,并荣登畅销书非小说类排行榜 的第一名,持续榜首20周之久。劳伦 斯·彼得因此名噪天下,他的名字被收入 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 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至今,该书已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累 计销量上亿册。
▪ 一九六八年三月,威廉·莫洛出版社的总裁 询及彼德原理出书的可能性,彼得挥去原 稿上的一层灰尘,随即将它交给该社的编 辑。该书于一九六九年二月发行后,渐渐 登上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并 持续榜首二十个星期。该书还列名于畅销 书排行榜长达一年以上,至今为止(一九 七〇)已转译成十四种语言。尤有甚者, 本书成为许多大学的必读课程,并成为许 多研习会争相讨论的主题。
▪ 有些人得到晋升后依然称职,这只说明还 没有完成晋升过程(也就是说不称职的时 间未到);还有一些人已经升到组织最高 层依然称职,这只说明该组织的层级不够 多。这样,一个人在晋升的阶梯上最终停 顿下来的地方,肯定就是他不称职的地方。
▪ 任何组织,总会有工作要完成,总会有事 业要推进。既然每个人都最终会到达不称 职的位置,那么,组织中有价值的工作是 谁干的?彼得回答说,真正在组织中干活 的,是那些还没完成晋升过程的员工。这 样,根据晋升过程的进展情况,一个组织 中的人员,可以分为五类:过分不胜任者、 不胜任者、基本胜任者、胜任者、过分胜 任者。过分胜任者和过分不胜任者都会被 组织迅速淘汰,胜任者会获得常规晋升, 基本胜任者会放慢晋升速度,不胜任者会 停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胜任者会 越来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