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

第2课时去括号【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过程与方法】经过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u-0.5)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km,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km,因此,这段铁路全长(单位:km)是100u+120(u-0.5)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u-120(u-0.5)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00u+120(u-0.5)=100u+120u+120×(-0.5)=220u-60;100u-120(u-0.5)=100u-120u-120×(-0.5)=-20u+60.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120(u-0.5)=+120u-60 ③-120(u-0.5)=-120u+60 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上一栏目中问题,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归纳结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每一项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化简下列各式:(教材第66页例4)(1)8a+2b+(5a-b);(2)(5a-3b)-3(a2-2b).【教学说明】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例2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km/h,水流速度是akm/h.(教材第67页例5)(1)2h后两船相距多远?(2)2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教学说明】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 )km/h ,乙船速度为(50-a )km/h ,2h 后,甲船行程为2(50+a )km ,乙船行程为2(50-a )km.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教材第67页练习.3.一本书第一天看了x 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看的页数的2倍少25页,第三天看的比第一天看的一半多42页,已知三天刚好看完这本书.(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这本书的页数;(2)当x=100,试计算这本书的页数.4.有这样一道计算题:计算(2x 3-3x 2y-2xy 2)-(x 3-2xy 2+y 3)+(-x 3+3x 2y-y 3)的值,其中x=2012,y=1.甲同学错把x=2012看成x=-2012,但计算结果仍正确,请你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教学说明】本课时的内容是有关于去括号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向学生强调去括号时应注意符号的变化.【答案】1.(1)12x-6 (2)-5+x (3)-5a+5 (4)5y+12.解:顺风飞行4小时的行程为4(a+20)千米;逆风飞行3小时的行程为3(a-20)千米;两个行程相差4(a+20)-3(a-20)=4a+80-3a+60=(a+140)千米.3.(1)x+(2x-25)+(21x+42)=27x+17; (2)将x=100代入原式得27×100+17=367.因为化简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所以x=2012与x=-2012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从而结果仍正确.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这个法则的不断强化,使学生牢牢记住变形时的符号变化.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去括号》是整式运算的一个基本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去括号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理解去括号在整式运算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提高整式运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式的加减法、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去括号运算时,容易出错,对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提高学生整式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去括号的方法。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PPT课件。

3.练习题。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整式运算中的去括号问题。

例如,计算“(3x+2)-(2x-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去掉括号。

2.呈现(10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①当括号前面是正号时,去掉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②当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掉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检查去括号的正确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运算中,如何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举例说明。

去括号-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去括号-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去括号-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括号的含义。

2.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去括号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一道题目来引入新知:3(x + 4) = ?提问:这道题中的括号有什么含义?回答:括号表示要将括号里面的内容先进行运算。

提问:如何计算这个式子?回答: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然后再将结果乘以括号外面的系数。

2. 引入去括号的方法接着教师会引入去括号的方法:当式子中出现以下表达式时:1.a(b+c)2.(a+b)c可以将括号里面的内容分别乘以外面的系数,然后再将结果相加或相乘。

3. 练习题以题目为核心,让学生做出如下练习:1.2(3x+5)2.5(x+2y)3.(2a−3b)c4.3(2x−4)−5(3x+5)5.2(4x−3)+3(2x+5)4. 巩固练习作完了练习后,教师会让学生请出他们的练习本,再让他们分析一下,哪些式子可以应用去括号的方法,哪些不可以。

5. 总结复习最后老师会请几个学生上来,完成一个去括号的练习题,并总体回顾这个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老师通过问题导入来引入了新知,然后介绍了去括号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反思:1.学生可能对去括号的意义理解不够,需要老师再多举一些例子来让学生理解。

2.练习时间太短,可能需要增加练习题或留给学生自己练习。

3.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所有学生理解到位。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
这是七年级去掉括号的教案,是一篇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和家长借鉴。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对数的运算法则教案
1.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
2.通过法则的探究与推导,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渗透化归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法则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和应用
难点是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对数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对数呢?通过下面的题目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看到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
由学生回答(1) (2) (3) (4) .
也就要求学生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对数与指数就是一码事,从运算上讲它们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运算,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已知的指数运算法则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
由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看:,,.
然后直接提出课题:若是否成立?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实例说明其不成立(如可以举而 ),教师在肯定结论的正确性的同时再提出
可提示学生利用刚才的反例,把 5改写成应为,而
32=2 ,还可以让学生再找几个例子,.之后让学生大胆说出发现有什么规律?
由学生回答应有成立.。

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人教版【教案】

去括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去括号的意义;
2.会去括号,并能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1.去括号的法则。

2.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有系数时,注意括号中各项都要与系数相乘。

教材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也是以后学习整式乘除、分式运算、一次方程和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体会去括号法则的合理性,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来发现并亲身体会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和数与式之间的关系,收到效果较好。

但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反思总结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充分注意变号法则的应用。

2.数学思考:利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发展学生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经历计算并视察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过程,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视察、分析、归纳能力。

4. 情感态度:通过共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计算,视察、分析和归纳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重点)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三、学法指点1.教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思路:设置新旧知识冲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技能3.学法:计算视察归纳——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引导学生由数到式,由特殊到一般,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创设情境引发冲突)用PPT 演示:1.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2.计算:3ab-a2-ab+2a2设计意图: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承上启下。

(二)探究新知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去掉吗?⎪⎭⎫ ⎝⎛+⨯326112 ⎪⎭⎫ ⎝⎛-⨯-314112 带号乘带号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请你类比上面的方法将下列各式的括号去掉:(1)2(x+8)=2x+16(2)-2(x+8)=-2x-16(3)2(x-8)=2x-16(4)-2(x-8)=-2x+16视察讨论:去括号前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归纳并板书去括号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相同;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相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视察四个式子的异同。

根据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视察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训练学生的视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实例讲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实例讲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实例讲解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去括号法则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去括号运用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实例说明去括号法则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快速回忆一下第一课的知识点,为本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2、讲解接下来,教师可以依次讲解以下实例:(1) a×(b+c) = a×b+a×c (分配律)例如:5×(2+3) = 5×2+5×3 = 10+15 = 25(2) (a+b)×c = a×c+b×c (分配律)例如:(2+3)×5 = 2×5+3×5 = 10+15 = 25(3) (a+b)² = a²+2ab+b² (平方公式)例如:(2+3)²=2²+2×2×3+3²=4+12+9=25(4) (a-b)² = a²-2ab+b² (平方公式)例如:(6-3)²=6²-2×6×3+3²=36-36+9=9(5) (a+b)³=a³+3a²b+3ab²+b³ (立方公式)例如:(1+2)³=1³+3×1²×2+3×1×2²+2³=1+6+12+8=27(6) a²-b²=(a+b)×(a-b) (差平方公式)例如:3²-2²=(3+2)×(3-2)=53、归纳整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本次讲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正确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概念和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正确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练习,理解去括号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教学: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去括号的例子和练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去括号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给出一个表达式:3 + (4 - 2),让学生尝试去掉括号,求出结果。

2.呈现(15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去括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讨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的适用范围,能否运用到其他数学运算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具体内容包括:
-去括号的基本原则:同号括号相乘得正,异号括号相乘得负。
-去括号的方法:将括号内的每一项分别乘以括号外的系数,并保留符号。
-去括号的应用:解决整式加减问题,简化计算过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习去括号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规则,提高他们在数学问题中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去括号法则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包括同号括号相乘得正,异号括号相乘得负的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整式的加减运算中。
举例:对于表达式3(x - 2y + z) - 2(x + y - z),学生需要能够去掉括号,得到3x - 6y + 3z - 2x - 2y + 2z。
-重点二:整式加减运算的顺序与法则。强调在进行整式加减时,先去括号,然后按照同类项合并的顺序进行运算。
举例:在解决2(x + 3) - 5 + x - (2x - 1)的问题时,学生应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得到2x + 6 - 5 + x - 2x + 1。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符号的运用。学生在去括号时,容易在正负符号上出错,特别是在多层括号或括号前有负号的情况下。
举例:对于表达式-2(-3x + 4y - z),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去掉括号后变为-6x + 8y - 2z,而正确的应该是6x - 8y + 2z。
-难点二:括号内项的分配律应用。学生需要理解并正确应用分配律,将括号外的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
举例:在处理5(2x - 3) + 4(3x + 1)的去括号过程中,学生应正确地将5乘以2x和-3,将4乘以3x和1,得到10x - 15 + 12x + 4。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去括号》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去括号》教案

《去括号》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3.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其化简代数式.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该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1.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思考怎么算比较简便?(1)-9+(26+9)(2)17-(17+68)2.找出下列各多项式的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1)3a-2b2-2a+b2(2)3a-2b2-(2a+b2)3.第2(2)小题能直接合并同类项吗?那怎么办?(引出课题:去括号)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问题一:周三下午,校图书馆内起初有a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请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用代数式表示图书馆内共有多少位同学.(2)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吗?(3)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均表示同一个量.)a+(b+c)=a+b+c①2.问题二: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1)试用两种方式写出图书馆内还剩下的同学数.(2)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关系?(这两个式子的值相等吗?为什么?)a-(b+c)=a-b-c②3.请学生思考,举出生活中与①和②相类似的问题.三、观察交流、发现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①、②两个等式,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围绕以下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回答、弄清.)(1)观察①、②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这两个等式,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括号(即括号去掉了))(2)去括号是否就是直接把括号去掉就可以?(3)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正负号有什么变化?(4)括号内各项的正负号发生改变取决于什么?(5)去括号的规律分几种情况归纳?(6)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归纳出来.2.多媒体演示,归纳法则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到去括号法则(板书):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四、理解应用、巩固新知1.去括号:(请同学们对照法则来完成)(1)a+(b-c);(2)a-(b-c);(3)a+(-b+c);(4)a-(-b-c);(5)a-(b-c-d);(6)a-3(b-c).2.让学生参与讨论a-3(b-c)的括号怎样去?(1)比较a-3(b-c)和a-(b-c)去括号的异同点.同:括号内各项相同,括号前有“-”号.异:a-3(b-c)括号前有数字“3”,a-(b-c)括号前应是数字“1”省略不写.(2)板演a-(b-c)a-3(b-c)=a-1×b-1×(-c)=a-3×b-3×(-c)=a-b+c.=a-3b+3c.(3)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题的去括号,实际上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乘法分配律)揭示本质: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理解去括号的法则.强调:“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过程中要注意积的符号的确定和积的系数最易出错.”3.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x-y-z)+(x-y+z)-(x-y-z)(2)(a²+2ab+b²)-(a²-2ab+b²)(3)2(x-2)+3(1-2x)(4)3(2x²-y²)-2(3y²-2x²)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师生共评,小结:若有括号时,要合并同类项,必须先要去括号.4.思维训练:根据去括号法则,在横线上添上“+”或“-”:(1)a(-b+c)=a-b+c;(2)a(b+c)=a-b-c;(3)(a-b)(-c-d)=-a+b+c+d.四、课堂小结、提升新知1.今天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法则?2.在去括号时你觉得应该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内化新知必做题:教材P107第1、3题.选做题:多项式a-[b-(c+d)]去括号有几种解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优质课教案_11

课题: 《去 括 号》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美育目标:通过去括号使代数式化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

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整式乘除、分式运算、解方程和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情境导入戴老师昨天抵达邵东买了邵东特产玉竹片a 克装的3袋,b 克装的5袋。

如果我将a 克装的送朋友2袋, b 克装的送朋友2袋,那我一共还剩下多少克呢?(请列出式子,可列出几种?)[设计意图]以邵东特产为对象,贴近学生生活。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环节二 合作探究,归纳规律观察交流,达成共识:去括号的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

[设计意图]从一般到特殊,从几个具体的实例得出a+(b+c)=a+b+c ;a-(b+c)=a-b-c ,让学生自己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得出去括号的法则,意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保持着自信的教态、洋溢着诚信、友善的笑容,体现了当代名师敬业爱生的精神与态度。

环节三 团队合作,积分游戏1分题:+(-x-y )=-x-y2分题:直接加分 3分题: 4分题:-3(x-y )=-3x+3y[设计意图]通过积分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法则。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以及同伴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一些实际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解答。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的实际价格,引出“去括号”的概念。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与去括号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中,我以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入去括号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够正确合并同类项。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过程中的易错点,提醒他们在解题时注意避免这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人性化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份教学案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例如,在讲解去括号法则时,我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思考、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能正确、熟练地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并能根据括号前的符号变化括号里各项的符号。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去括号时,可能会忽略括号前的符号对括号里各项符号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符号的变化,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

2.能正确、熟练地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

3.能根据括号前的符号变化括号里各项的符号。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

2.括号前符号对括号里各项符号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例去括号的过程,让学生跟着操作。

3.采用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去括号的方法和应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去括号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3.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4.练习本,学生用于练习去括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3 + (4 + 5),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括号。

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讲解过程中,注意强调括号前符号对括号里各项符号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如:3 × (4 + 5),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操作,体会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

2.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

难点: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去括号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那么大家知道如何去掉式子中的括号吗?2.探索我们来观察一个简单的例子:\(2\times(3+4)\)。

大家觉得去掉括号后,这个式子会变成什么?很好,去掉括号后,式子变成了\(2\times3+2\times4\)。

这就是去括号的法则,即乘法分配律。

3.练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去括号的法则。

题目1:\(5\times(2+3)\)题目2:\(4\times(62)\)题目3:\(3\times(24)\)经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去括号的法则。

记住,当我们遇到括号前面有乘号时,要将括号内的每一项分别乘以括号外的数。

第二课时:去分母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的法则,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去掉式子中的分母。

2.探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frac{2}{3}\times(4+5)\)。

去掉分母后,这个式子会变成什么?对,去掉分母后,式子变成了\(2\times4+2\times5\)。

这就是去分母的法则,即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3.练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去分母的法则。

题目1:\(\frac{3}{4}\times(52)\)题目2:\(\frac{5}{6}\times(7+3)\)题目3:\(\frac{2}{5}\times(94)\)经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去分母的法则。

记住,当我们遇到分母时,要将分子乘以分母的倒数,然后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混合运算1.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法则,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去括号后的最简形式。

2.能够正确去掉括号,并会应用分配律把式子拆开。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1.去括号法则的学习和运用。

2.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3.应用去括号和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分配律。

2.运用分配律拆开式子。

3.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入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分配律的思想。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共同研究一个问题,配合完成一个问题,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例如,一个表达式(a + b) × c,其中有括号,后面出现了× c的乘号。

我们想要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但这样要怎么操作呢?2. 理解加法分配律通过引入适当的例子,如3 × (4 + 2) = 3 × 4 + 3 × 2,让学生理解加法分配律。

3. 理解乘法分配律引入例子,如2 × (3 + 4) = 2 × 3 + 2 × 4,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4. 与学生一起应用分配律通过引入表达式(a + b) × c,与学生一起运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即(a+ b) × c = ac + bc。

5.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第二课时1. 教师应用例子引导针对去括号问题,引入问题2(x + 3) + y(x + 3),并以具体操作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发现结果为 3x+2y+6。

2. 提出类似例子如(a + b) × (c + d)或(a - b) × c + (a - b) × d,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让学生发现这些式子可以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去括号和分配律的应用。

3.5去括号-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5去括号-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5 去括号-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2.熟练掌握去括号的各种算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算法解决相关问题3.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增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去括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去括号的各种算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原则2.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算法解决相关问题3.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增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1. 去括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去括号的基本概念:去括号就是将一个带有括号的式子还原为没有括号的形式,即将括号内的式子全部展开,结合外边的系数和符号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去括号的原则: 1. 一对圆括号和一对方括号内各个项都要参加运算。

2. 如果括号前有减号,则括号内各项都要乘以-1。

2. 去括号的各种算法2.1 单项式和单项式的加减法如:2(x+3),即将括号内的式子展开,得到2x+6。

2.2 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乘法如:3(x+2y+z),即将括号内的式子分别乘以3,得到3x+6y+3z。

2.3 多项式和多项式的乘法如:(x+y)(x−y),按照乘法公式展开,得到x2−y2。

2.4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如:(x+3)2,按照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x2+6x+9。

2.5 其他算法多项式展开公式、分配律、结合律等。

3. 锻炼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多项式乘法和展开式子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原则,同时也可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各种去括号的算法。

2.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

3.听课笔记、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和授课效果的依据。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2.对于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应该加强练习,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

去括号【学习目标】1. 理解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通过观察、猜想、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去括号法则【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利用10分钟精读一遍教材P65下――P67上,用红色笔进行勾画重难点;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解答预习案中的问题;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栏内,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2.利用25分钟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点,保持卷面整洁,独立完成,不能讨论。

带★题目选作。

预习案【预习自学】1.你记得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2×(1∕6 + 2 ∕3)= ←(注意项数)-12×(1∕4 + 1∕3)=← (注意各项的符号)3.用类比方法计算下列各式:(1)2( X + 8 )=←(注意项数)(2)-3( 3X + 4 )=← (注意各项的符号)(3)-7(7Y-5)=← (注意各项的符号)4.通过上面的3个例子,你能够发现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吗?项数吗?你明白它们变化依据呢?5.去括号:(1)+ ( X + 3 )=(2)-( X - 3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点:整式化简例4 化简下列各式:(1)8a + 2b + ( 5a – b ) (2) ( 5a - 3b ) – 3 ( a² - 2b )小结:【例5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km∕h,水流速度是a km∕h,(1) 2 h 后两船相距多远?(2) 2 h 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小结:【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化简:(1)-5a + (3a – 2) – (3a –7) (2) 1∕3(9Y–3) + 2(Y+1)(2) (2X–3Y) + (5X +4Y) (4)(8a-7b)-(4a-5b)★ 3.能力提升(你能行)若当X=1时,多项式a³x+bx+1的值为5,则当x=-1时,多项式1∕2a³x+ 1∕2bx+1的值为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知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学思想方法:_______________。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去括号--教案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去括号--教案

4.2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去括号教师追问:通过这两个式子的计算,同学们对前两个含字母的式子的化简有没有什么思路呢?学生尝试解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结构相同,用字母b代表数字2,因此根据分配律(1) 92b+72(b-0.15)= 92b + 72b - 10.8= 164b - 10.8(2)92b-72(b-0.15)= 92b + (-72)·b - (-72)×0.15= 92b - 72b + 10.8= 20b + 10.8定义总结: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括号里的符号相同,为何去括号后符号会不一样?教师可提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适时更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填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讨论:比较+ (x - 3) 与- (x- 3) 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得出:+(x- 3) 与-(x- 3) 可以看作1 与-1 分别乘(x- 3).教师追问:同学们可以将这两个式子去括号吗?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与引导,得出结果:+ (x- 3) = x- 3;-(x- 3) = -x + 3.例题精析例1 化简下列各式.(1)8a + 2b + (5a-b);(2) (5a-b) - 3(a2- 2b).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板书,教师给予恰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出现的疑问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认知.练一练1.判断下面去括号的算式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并改正.- (a-b) = -a + b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1.数式类比,提升迁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去括号》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
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
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
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教学实施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洪流中,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合观察、探索、发现知识的情境,以知识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它们所掌握的知识在应用中得到融会贯通,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逻辑思维能力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设计理念
1、本节课借助多媒体及动画演示,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们动脑、动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也获取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讨的气氛,要为他们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科学精神。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的方法组织教学,以问题的设置为主要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积极观察,共同探讨等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进而体现“主动获取,落实双基,发展能力”的数学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