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程颢》阅读答案
秋月这首诗的意思解释
秋月这首诗的意思解释
《秋月》这首诗的意思是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的白云、山中的红叶都悠闲自在,这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诗的头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自我心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
程颢《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月
程颢
青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2)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画中有山有水,月色照到水中,溪水映照着天空,天空倒映入溪水,境界十分开阔。
后两句借景写情,流露出作者向往过那超尘绝俗、清静悠闲生活的遐想。
(意思符合即可)。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一、问答题1 ①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②《论语》是儒家学派和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说。
他提倡周礼,极力维持西周的奴隶制度及与此相关的行为规范,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表现了其政治上保守的一面;但他又提倡以“仁”为核心的新思想,反对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力主节用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宣扬仁德,力主加强人们的伦理道德修养。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总结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等许多至理名言,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①孔子具有大教育家的风范:他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教风民主,评点精当,倾听大于施教。
他有智者的风度,仁者的宽容,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人生之路,对不同的看法并不横加指责,只是报以微笑,对稍加踌躇的人予以鼓励。
这种尊重个性与思想自由的现象, 体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精神。
文章还通过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表现了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 自信轻率的子路,谦虚有礼的冉有,谦恭善言的公西华,潇洒恬淡的曾皙,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
②本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处世态度,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是积极入世,以礼治国,所以他支持弟子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一是如果道不行于世,则安贫自守,闲适自处。
所以他也欣赏曾皙的打算。
二、作文题(略)随堂练习1. 经最具代表性的章法结构是()A.重章叠句,一唱三叹B.层层递进C.首尾呼应D.赋、比、兴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周平王东迁后,一位大夫回到西周故都,只见黍苗遍野,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不禁悲从中来,对天呼号。
这种对《黍离》背景的解说()A.论语B.孟子 C.毛诗序 D.诗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3. 《蒹葭》三章开头都写到“蒹葭、白露”,用清秋景象引出诗人后面的抒情。
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翻译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注释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创作背景据《朱文公集》,这首诗为朱熹所作。
《千家诗》将作者误题为程颢,当改正。
根据题意,当知此诗作于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
赏析“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2020届5月省市名校好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
2020届5月省市名校好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考向一文言文阅读一、(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四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范拱,字清叔,济南人。
九岁能属文,深于《易.》学。
宋末登进士第,调广济军曹,权邦彦辟为书记,摄学事。
刘豫镇东平,拱撰谒庙..文,豫奇之,深加赏识。
齐国建,累擢中书舍人。
豫以什一税民,名为古法,其实裒敛,而刑法严急,吏夤缘为暴。
民久罹兵革,益穷困,陷罪者众,境内苦之。
右丞相张孝纯及拱兄侍郎巽,极言其弊,请仍因履亩之法,豫不从。
巽坐贬官,自是无复敢言者。
拱曰:“吾言之则为党兄,不言则百姓困弊。
吾执政也,宁为百姓言之。
”乃上疏,其大略以为围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
拱令刑部条上诸路.以税抵罪者凡千余人,豫见其多,乃更为五等税法,民犹以为重也。
齐废,梁王宗弼领行台省事,拱为官属。
宗弼访求百姓利病拱以减税为请,宗弻丛之,减旧三分之一,民始苏息。
拱慎许可,而推穀士,李南、张辅、刘长言皆拱荐也。
长言自汝州郏城酒监擢省郎,人不知其所以进,拱亦不自言也。
以久病乞近郡,除淄州刺史。
皇统四年,以疾求退,以通议大夫致仕,斋居读书。
世宗在济南闻其名。
大定初,拱上封事。
七年,召赴阙,除太常卿。
议郊祀。
或有言前代都长安及汴、洛,以太、华等山列为五岳..,今既都燕,当别议五岳名。
拱以为非是,议略曰:“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坂,在华山之北。
以此言之,未尝据所都而改岳祀也。
”后遂不改。
拱尝言:“礼官当守礼,法官当守法,若汉张释之可谓能守法矣。
”九年,复致仕,卒于家,年七十四。
(选自《金史·列传四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B.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C.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D.其大略以为/国家惩亡宋重敛弊/什一税民/本务优恤官吏/奉行太急/驱民犯禁/非长久计也/豫像虽未即/从而亦不加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2020-2021【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注释】①晁衡,日本人。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如何。
(1)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2)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
【答案】(1)①虚实不同。
“鳌”句是虚景,《渭》诗是实景;②景色特点不同。
“鳌”句光怪陆离,《渭》诗清新明朗;③“鳌”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归途安危的忧虑,《渭》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①路途遥远;②航程艰险;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
【解析】【分析】(1)本诗“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诗人是在送别友人时,虚写想象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事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渲染出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意境。
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渭》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清新明朗特点的春景给人美好感受。
但是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故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考生据此容易准确作答。
(2)司空图的话“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说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
本题要去考生回答本诗都隐约写了哪些“难”,来突出作者对朋友的担心和挂念之情。
前四句“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古诗)
3
句子1 结合
分析2
句子
6
分析 证明
概括特点1
3
句子
分析2
分析
具体情况 有特点,结合诗句,有分析 有特点,结合诗句,没分析 结合句子分析,但特点概括不够准确 有特点,不分析
分数 3分 2分 1-2分 1分
1.思想家形象:对自己学说的自信 (具体诗句可结合第一首诗颔联、 颈联分析),为往圣续绝学的使命 感与担当(具体诗句结合第二首颔 联分析) 2.师者形象:善于鼓励学生,亲切, 对学生饱含殷切希望。具体诗句可 结合第二首诗颔联分析。其它分析 合理也可以) 3.诗人形象:狂放、疏狂(具体结 合两首诗的尾联、第二首诗的颈联 分析);或坚守人格操守(具体结 合第一首诗颈联颔联)
16题评标
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随风(“君”亦可)直到夜郎西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 ⑤绕船月明江水寒 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⑦传其道解其惑者 (2)《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 是“ ⑥ ”,“人师”是“ ⑦ ”,王阳明当属后者。 原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这两首哲理诗作于嘉靖三年,作者五十三岁时。这时他已平定宁王叛乱,却受排挤回乡赋 闲。 〔2〕良知:王学的核心概念,简言之就是人人内心本来具有的天理良心。 〔3〕撄(yīng):触犯、干扰。 〔4〕“化作”句:钧天,这里指天上的音乐。 太清,即太空,古人认为天由清气构成。 这句说 我的歌声化作天上的音乐充满太空。 〔5〕群英:指在座的众学生,英才。 〔6〕“须怜”二句:怜,爱惜。 绝学,最高的、难以为继的学说、学问,这里指孔子的真儒学。 〔7〕“影响”二句:影响,这里是蒙胧、捕风捉影的意思。 〔8〕点也:典出《论语》“侍坐”章,孔子问几个学生的志向。
《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秋月李商隐楼上与池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妲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14、以下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首联通过写月的光照之地——楼上与池边,表达出诗人对月色的难忘与怜爱之情。
B、诗的第三句中“最明”一词,既表现了月光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也说明了这是一轮圆月。
C、诗的第四句写“簟卷”生凉,说明秋季到了,与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的第七句中“姮娥”即“嫦娥”,写嫦娥不施粉黛,直接表现出秋月超凡脱俗的天然之美。
E、本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月亮及月色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借月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凄苦之情雕饰。
15、本诗颈联是写景的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4、DE15、①以动写静。
上句“流”字写出月光如水;“水花急”,如何“急”,不仅看,更是听,以声写静。
②比较手法,情趣横生。
下句一个“吐”字,写出了月破云出的惊艳,朵朵云彩更加鲜丽,让人惊羡。
③强化了作者对月亮的难忘、怜爱之情。
14、分析:此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D“直接表现”错,应是含蓄而生动地表现月亮的天然之美。
E“又借月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凄苦之情”表述不当,主要是表达对月及月色的怜爱,对秋月皎洁的欣赏、陶醉之情。
点睛: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相对与诗歌的简答题要简单一些,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构造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展分析。
15、试题分析:此题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本诗颈联“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上句“流”字写出月光如水;“水花急”,如何“急”,不仅看,更是听,以声写静。
下句一个“吐”字,写出了月破云出的惊艳,朵朵云彩更加鲜丽,运用了比较手法。
颈联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难忘、怜爱之情。
秋月 程颢 赏析
秋月程颢赏析秋月如镜,清澈透明;程颢笔下的秋月,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佳作,《秋月》一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淡远的秋夜月色画卷,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程颢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
词的上片描绘了秋夜月色的美好:“皎皎月色,桂香一片,清露湿衣。
”作者以精湛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月色皎洁、宁静致远的秋夜。
月光如水,清澈透明,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清露沾湿了衣袂,意境悠远。
下片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年携手处,风景依然,人事如梦。
”这里,程颢以自己的人生态度,感慨时光荏苒,人事如梦。
当年的携手之地,风景依然如画,但人事已非。
这种感慨中,透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整首词以秋月为背景,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
程颢在词中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生活的美好和人世的沧桑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品味词句之间,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在赏析《秋月》一词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程颢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还能领略到他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
这种人生境界,是他在漫长岁月中修炼、体悟的结果,也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岁月悠悠,人生如梦。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拥抱生活,以诗意的心态,去品味这个世界的美好。
正如程颢在《秋月》一词中所表达的,当我们悠然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回首往事,才能不为往事忧,只道是岁月静好。
总之,《秋月》一词是程颢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的写照。
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能领略到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
让我们在词句之间,共同品味那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珍惜每一个美好时光。
秋月阅读答案
秋月阅读答案
秋月阅读答案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
(4分)
答:
(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4分)答:
阅读答案:
14.(1)【答案与提示】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1分)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1分);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1分),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1分)。
(2)【答案与提示】同意。
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色(1分),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
(1分)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
(1分)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
(1分)。
桂林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桂林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诗人程颢的作品有哪些
诗人程颢的作品有哪些程颢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
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下面是诗人程颢的作品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1、《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3、《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4、《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6、《春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7、《夏》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
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8、《秋》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蘋洲渚生。
附:程颢简介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初,任御史。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
《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
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
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
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
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
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
秋月程颢译文
秋月程颢译文秋月如钩,清泠动人。
英明之诗人,程颢,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聆听着古人的心灵呼唤。
程颢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之作。
让我们跟随着他的笔触,体味古人对于秋夜的深情厚意。
程颢具有卓越的才华和思想境界,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诗作以清新、深沉、含蓄而著称,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人文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他于北宋建炎三年(1129年)所作,表达了他对秋天深深的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这首诗以四句的五言绝句形式描写了一个秋夜清晨的场景,传递出一种深邃、寂静的思绪。
诗中的"秋"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秋"字是垂直排列的,仿佛一道楼梯让人向上攀登,其中每个字都有其特殊含义和象征意义。
程颢通过使用这个特殊的排列方式,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诗的开头以"秋月如钩"为引子,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秋夜的月色上。
"秋月如钩"一词犹如一条银钩悬挂在空中,引导着读者进入诗人描绘的秋夜世界。
接下来的一句"清泠动人"便揭示了诗人对于秋夜的感受。
"清泠"一词形象地描述了秋夜的清新和凉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接着,诗人说"夜色开无主",这是诗人在夜色中独自徜徉,没有人与他分享这美丽的时刻。
在这个句子中,夜色被婉转地表达出来,描绘出广袤、无垠的夜空。
读者通过这样一个句子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之后的一句"守寒窑"则表达了诗人在枯寂的室内思索的形象,这更加凸显出秋夜的寂静。
"寒窑"一词让人联想到清贫、朴素的生活,反映出了诗人艰苦的修行环境。
最后一句"向暖花开"是诗人对于寒冷环境中屹立不倒的生命力的赞美。
秋月的古诗
秋月的古诗
一、以“秋月”为题的古诗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二、包含“秋月”的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5.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唐·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6.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7.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唐·李白《相和歌辞豫章行》8.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唐·李白《琴曲歌辞渌水曲》9.每忆邯郸城,深宫梦秋月。
——唐·李白《杂曲歌辞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10.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唐·李白《古风三十八》11.每忆邯郸城,深宫梦秋月。
——唐·李白《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12.三杯拂劒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唐·李白《玉壶吟》13.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唐·李白《劳劳亭歌》14.白云暎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15.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唐·李白《僧伽歌》。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答谢中书书》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
《第六单元22.答谢中书书》讲解与例题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①,空水澄鲜②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①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②澄(chénɡ)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赏析: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对秋月下的小溪的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净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学习目标1.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作家作品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好读书,喜道术。
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
梁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 夕日欲颓.(tuí) 沉鳞.(lín) 竞跃.(yuè) 与.其奇者(yù) ★形似字辨析⎩⎪⎨⎪⎧ 壁bì墙壁璧bì璧玉⎩⎪⎨⎪⎧ 鳞lín 鳞片嶙lín 嶙峋粼lín 粼粼★古今异义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一词多义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答谢中书书 [1]文章开头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总领全文。
关于月亮的诗句——《秋月》
关于月亮的诗句——《秋月》《秋月》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秋月》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秋月》原文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注释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ɡ)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dènɡ)清。
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这句与上句在一起,是说溪流隔开人间真是遥远,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悠闲自在!《秋月》译文清澈的小溪绕着碧绿的青山,在明净的夜空里,缓缓流淌,波动着皎洁的月光,涌动着融融的秋色。
这秋色,仿佛隔绝于遥远的红尘之外,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的悠闲自在,俨然被这幽幽的秋夜陶醉了!《秋月》赏析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呢?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一下,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1.古诗文名句填空。
(9分)(1)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2)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4)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5)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6)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7)__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8)古诗词中,戍边作战是一道悲壮的风景线。
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豪情壮志,也可以体会到范仲淹“__________,”(《渔家傲》)的思乡之情和为国建功之志。
(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四个字成了后来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追求,蕴含此追求的两句诗:__________,。
1.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贫困不是理由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
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
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
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
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
”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
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
”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
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
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
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
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
”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
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
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 __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小题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8字)【小题2】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小题3】本文通过对女孩的描写和描写,赞扬了女孩的高贵品质.【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小题5】文章末段的“一句话”指的是:【小题6】(3分)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1.阅读《农夫耕田》选段,回答小题。
(共8分)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
行者②见而哂③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④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⑤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⑥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⑦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注] ①息:呼吸。
②行者:过路人。
③哂(shěn):讥笑。
④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⑤所以:用什么方法。
⑥术:方法。
⑦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
【小题1】请用“|”为下句话断句。
(2分)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小题2】选文中“甚矣,农之惰也!”是个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
下列句式与此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孔子云:“何陋之有?”B.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之”有时相当于①“他(她、它)”“这(那)”,②有时相当于“的”,③有时却只有表语气或在结构上起一定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第③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能察觉到。
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句属于这种用法。
(2分)A.行者见而哂之B.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C.人之处事亦然D.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2.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小题。
(共9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2分)俨然:()垂髫:()【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细读选段,请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语言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3分)①②③1.阅读诗歌。
丹阳送韦参军①严维丹阳郭里②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释]①参军,官名。
②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小题1】读诗歌一二两句,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和送别的季节“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寒鸦飞尽水悠悠”一句,并说说这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古诗。
(甲)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乙)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
②霜影:月影。
③羁人:旅人,旅客。
④隅,角落。
【小题1】甲诗题目中“十五夜”是指中秋之夜,前两句诗中的“地白”、“”、“”等词语都暗示了这一时间。
【小题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落”字的妙处。
【小题3】甲乙两诗中三、四句的抒情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十五夜望月【唐】王建秋月【宋】程颢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隔断红尘①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②。
【注】①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②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小题1】下列与以上两首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C.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韩愈)D.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卢梅坡)【小题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秋月》中一、二两句的画面。
【小题3】两首诗都写到“秋月”,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1.《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要求:(1)文体:记叙文(2)文中若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假名代替。
(3)字数600字以上。
1.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小题1】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小题2】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小题3】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小题4】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小题5】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小题6】《陈涉世家》中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小题7】“面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 __农民的耕作形象,在《观刈麦》一诗中就有意境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填空(8分)【小题1】四季如诗,“,”(刘方平《月夜》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小题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炎炎夏日,白居易看到了丁壮妇孺们在耕作劳动。
【小题3】“,”,秋日的落叶撒满山路,枳子花明灭驿站外,寂静的环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梦。
【小题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在风雪弥漫的北国冬季,毛泽东登高望远,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
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②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
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③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④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
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
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