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备色谱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制备色谱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制备色谱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制备色谱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色谱分离技术已成为最主要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色谱技术在理论上已从线性色谱发展到非线性色谱,在实践中则从分析规模发展到制备生产规模。

制备色谱并非分析色谱的简单放大,两者有许多不同:分析色谱需要全面地反映样品组成的信息,而不必收集特定组分,洗脱液通常废弃;而制备色谱主要的考虑因素是目标产物的纯度、产量、生产周期、运行成本等。近几十年来,制备色谱已成为当今高效分离和纯化技术研究的重点和前沿技术。

1、制备色谱色谱柱:柱结构与填料

1)柱结构:

色谱柱为工业化制备色谱的核心,目前主要有空管和压缩型两大类。空管柱用匀浆填充技术填装多孔固定相,随着空管柱直径的增大,用匀浆法填充高效色谱柱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压缩柱可分为径向、轴向及环形膨胀三大类,其中轴向压缩柱又分为静态和动态。20世纪90年代初COLIN等开发了动态轴向压缩柱(dynamic axial compression,简称DAC),采用活塞装柱(匀浆填充),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柱床压缩状态以确保其稳定性。动态轴向压缩柱在使用过程中,活塞始终产生一定的压力压缩填料,随时消除产生的死空间。活塞与顶端法兰均配有多孑L不锈钢滤板及能使样品及洗脱液在柱截面上均匀分布的分散器。液流分散器保证了大量样品尽可能地瞬时分散在柱截面上,进而快速均匀进入柱床,克服了柱中心样品局部过浓的现象,保证了色谱柱的高效。

2002年4月法国NovaSep公司成功地安装了目前工业生产中最大的制备色谱柱,内径已达到1 600 mm,柱长4 m,其中填料用量4 000 kg,流动相用量6 000 L,整个柱的体质量为36 000kg。DAC法填装的色谱柱柱床均匀、性能稳定、密度高、柱效高。目前采用DAC 工艺装填的色谱柱已经开始商品化。

2)填料:

填料是工业制备色谱的血脉,填料的选择和利用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应用到IPC中。填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决定了色谱的分离性能和动力学性能。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制备色谱中的填料具有如下特殊的要求。

(1)机械强度高:填料需要承受很大的机械压力,因为填料在IPC使用中,需要经常装卸,机械性能差的填料经受不住反复填充,它们易破碎,产生细颗粒,降低柱渗透性,甚至堵塞滤片,造成流速分布不均匀,影响分离产物的纯度,最终在系统中产生极高的柱压而无法继续使用引。

(2)负载量大:在IPC中,填料的负载量越大,则单位体质量填料可处理的原料量就

可增加,因而提高了产率。选择合适孔径及孔径分布的填料是获得高负载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3)可大量供应,批间的重现性好:制备色谱工艺过程要扩大,必须有可靠的供货源提供大量填料,否则无法实现工业化。填料各批量之间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孔结构及可重复的比表面积等必须具有高度的重现性,否则难以保证长期、持续、稳定的分离与纯化生产工艺。

(4)合适的颗粒大小和窄的粒度分布范围:细颗粒可增加塔板数及分辨率,但同时引起装柱困难,需要更高的操作压力。目前工业规模制备分离多采用l0~20 Ixm颗粒,它在大直径柱内既有较高的柱效,又有较低的柱压降。粒径分布窄的填料不但容易装填结实,而且柱压比粒径分布宽的要低,因此易得到高效的制备柱 J。

目前硅胶及其键合固定相(如C)、离子交换树脂、聚酰胺、氧化铝、凝胶等都可以作为工业柱的填料。对填料进行一些处理,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如对硅胶进行的硝酸银(或缓冲液)处理。c 键合硅胶固定相目前使用得最多而且应用最广,但硅胶基质本身的缺陷却难彻底改变,特别是碱性条件下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它在中药提取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2、制备色谱的应用

1)动态轴向压缩柱色谱及其应用

动态轴向压缩柱的原理是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来装柱、维持柱压和卸柱,活塞周边配备了特殊设计的密封圈能容许活塞上下自由滑动,同时又能保持高的密封压。活塞运动和压力维持靠的是液压或是气压,压动力比轴向压缩柱的弹簧动力更稳定,更均匀。动态轴向压缩柱应用范围广,如用于天然植物提取、合成药物、蛋白质和多肽的分离制备,更是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制备的必备手段。SAKUMA等利用大规模的反向动态轴向压缩柱对三形科植物红柴胡中的3种皂甙成分进行分离,收率大于90%,各种单体皂甙中的杂质含量小于1%_6 J。MEDINA在250 mm×22 mm i.D.的DAC柱上对一种多苯环药物进行制备规模的纯化,纯度高于99.5%,回收率为92%。

2)模拟移动床色谱及其应用

(1)模拟移动床色谱

模拟移动床色谱(simulated moving bedchromatography,简称SMB)是连续色谱技术中的最适于工业化大规模连续生产的一类。SMB的操作单元是色谱层析,色谱对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主要是利用各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迁移速率不同来完成的。SMB具有分离效率高、连续操作、填料和洗脱剂消耗少、以及可实现调节和控制自动化等诸多优点,在工业制备色谱中被人们广泛关注。

SMB是提纯化合物的一个强大且极具吸引力的分离手段。由于SMB技术减少了为达到特定分离所需的固定相及流动相的体积,成本的节约使色谱分离更加经济可行,但应用于制药

及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分离却一直发展缓慢,这主要是由于缺少工艺模拟的模型、有效数值方法和计算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关SMB理论框架的形成和模拟程序的出现加上PHPLC 在硬件方面的最新进展,才使SMB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SMB根据其结构特点常可分为3带、4带和5带系统。最常见的是4带SMB,其原理如下图所示,它实现了溶剂的循环和组分的回流,分离效率高。

(2)在中药分离制备中的应用

SMB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很广泛,日本的NAGAMATSU、等从1989年开始研究SM-BC 技术在手性药物中的应用,于1991年成功地分离了R和S苯乙醇。1996年新加坡的CHING 等利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对外消旋手性驱虫药物吡酮进行了分离。1997年比利时的CAVOY 等用自行设计的一套12柱模拟移动床色谱四带系统,对镇痛药曲马朵进行了分离,得到了纯度很高的两种异构体。1998年,RICHEA等用UOP公司生产的制备型模拟移动床色谱四带系统对镇咳药创甘油醚进行了分离,已经研制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级、kg级和100 kg 级模拟移动床设备各一套,应用这些设备已开发出十几种中药有效部位及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工艺技术,成分包括:抗菌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内酯类等。前列腺素甲酯(s)(97%)、替考拉宁(97%)、紫杉醇(95%)、银杏黄酮(94%)、银杏内酯(95%)、槲皮素(99%)、异鼠李素(70%)、银杏内酯B(90%)等中药的有效成分都已找到了合适的制备工艺路线一11],比利时药品公司UCB Phar-ma已经利用10 t级的SMB来分离旋光异构体。李勃等则在高分子树脂柱和SMB系统上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紫杉醇。PAlS 12]报道了以交联在硅胶上的3,5一-M基邻苯甲酰苯基甘氨酸为固定相以庚烷异丙醇混合溶剂为流动相在模拟移动床中分离联萘酚对映体。

(3)超临界流体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简称SFC)是指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以固体吸咐剂或键合到载体上的高聚物为固定相的色谱。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发成功了空心毛细管柱式SFC,应用于分析领域。后来出现了填充柱式SFC,应用于分析某些热敏性、低挥发性、极性化合物。后来发展成了制备型SFC。SFC的流动相有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氮及氯氟烃类等物质,但应用最广泛的流动相还是超临界CO 。这是因为CO 临界温度(31.08oC)接近室温,临界压力(7.38 MPa)不太高,可使色谱系统在接近室温和不太高的压力条件下进行操作。另外,CO 无毒,不燃,无化学腐蚀性,因此,以它作为SFC的首选流动相,在中药分析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增加其溶剂化能力,往往需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极性改性剂。常用的改性剂有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乙腈等,使用最多的是甲醇。

在填充柱式SFC中使用最广泛的固定相是硅胶基质的键合填料。由于氢键、离子、偶极作用,不经过改性失活的硅胶适应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析,对于极性物质不太适用。而将一些极性稍弱的基团键合到硅胶上,形成硅胶基质的键合填料则大大增加了填料的适用范围。在硅胶的表面键合上基团,像一OH、一CN -NH 一CH 、烷基及聚合物等,形成了一类固定相。

制备型SFC现已广泛应用于中药的提取分离领域。赵锁奇等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制备型超临界流体色谱,并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制备,实验表明,超临界色谱可以分离弱极性化合物,也可以分离制备强极性化合物及生物碱等难洗脱的溶质。MA等¨ 介绍了制备型SFC的原理、构造及应用。通过对流体动力学和吸附、脱附的分析,认为制备型SFC在中药大规模分离方面有很好的前途。VERA_l 分离制备了热敏性药物,克服了在制备型HPLC中出现的药物热降解问题。近来,模拟移动床式制备型SFC的出现拓宽了SFC的适用范围和生产规模。

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从新兴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推进层次来看,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转变生产方式的强力引擎,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及服务器,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备受关注。 工信部有关人士指出,国家之所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了产业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业内专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热点主要呈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云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 专门从事管理咨询的埃森哲公司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和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等的发展只是开端,未来5年信息技术将呈现出六大

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企业应大力提升将新技术趋势转化为优势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份名为《埃森哲2012年技术展望》的年度报告,旨在揭示最为重要的新兴技术趋势,分析这些技术将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报告认为,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基于情境的服务。这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与数据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随着情境信息来源的日益集中并且更加易于获取,企业可以把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快速整合,促使企业发现新的营收增长点。 趋势之二是融合型数据架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都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宝贵的资产,数据架构需要实现新老数据库以及不同数据系统之间的转化和衔接,有效处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从而使其创造最大价值。今后的趋势将是企业重新平衡调整数据库架构,实行新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方式。 趋势之三是产业化数据服务。与数据架构趋势相关,数据的真正价值(包括企业内外部数据)将通过自由共享得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_孔彬

52?2013年7/8月号 总第102/103期? 显示技术是人机联系和信息展示的窗口,广泛应用于工业、娱乐、通讯、教育、交通、医疗、军事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显示产业也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性支 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2012年8月21日,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倡导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 1.概况 100余年来,世界显示技术日益呈现出技术融合化、种类多元化、应用综合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图1): 一是传统的显示技术阶段,主要以物理光学显示为主,包括镜片投影显示。二是现代显像管显示技术阶段,以1897年发明CRT 技术为标志。三是现代平板显示技术阶段,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了全球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四是当代新型显示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显示产业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显示技术迅速取代CRT 等传统显示技术,出现了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品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如图1所示。 目前,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 金阶段。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 孔彬 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其中,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 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产业发展迅速。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自主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 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 多种显示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集成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期。 激光显示和3D 显示技术已经被人们熟知并处于大规模应用阶段,下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等三种新型显示技术。 2.有机发光显示 有机发光显示,又称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显示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 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 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 (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OLED 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 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 图1 显示技术发展总体历程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液晶显示器及其军事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概述 作为人机交互过程中最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显示器是信息装备的重要器件。在战场、海陆空三军的作战指挥、武器控制及信息处理系统中,无论是大型固定设施、运动机械还是便携式仪器,都必须配置显示器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例如,在飞行器座舱中,飞行员通过显示器获得关于超视距战术势态、本机状况、火控状态、导航等诸多信息。因此,显示器是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通过改变电场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来调制来自背光灯的光强,从而达到显示信息的目的,通过在像素上加滤色片即可实现彩色显示。它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低电压 (3~5V)、微功耗(工作电流仅为μA/cm2量级); (2)易于彩色化,在色谱上可准确复现,彩色失真极小; (3)工作时电磁辐射极微弱; (4)体积小、厚度薄,显示画面为纯粹的平面; (5)重量轻,相对于阴极射线管(CRT)而言具有突出的优势。 当然,液晶显示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包括: (1)被动型显示,本身不发光,在黑暗环境下必须配外光源或背景光源;(2)视角较小; (3)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较差; (4)多数产品工作温度范围不够宽(-30℃~+85℃)。 正因为液晶显示器独特的优点,从其问世之时起就引起了军方的关注,最早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是美国的海军航空飞行器。美国1983年就投资研制用于美国海军的轻型模块显示系统,并装备于F/A-18、F-14D战机,开创了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进入军用显示器件行列的先河。 不过,尽管AMLCD在平面度、重量、体积、构型等方面较之CRT具有优良的性能,但AMLCD尚不能广泛地应用,单从技术的角度看,还是因为AMLCD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尚未克服。为了使普通工业级甚至商用级的液晶显示器能够达到军用级要求。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军方,目前多采取对普通的十分成熟的商用AMLCD (多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进行加固,有针对性地对其性能加以改善,使其满足军方对显示器的性能提出的具体要求。 不同的军种以及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液晶显示器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具体的应用场合,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包括成本等在内的非技术因素,制定适宜的技术指标。 二、军事液晶显示器应用现状 按照有效显示尺寸划分,液晶显示器可分为微型液晶显示器(Micro LCD)和平板液晶显示器(Panel LCD),本文关注的是平板液晶显示器。 平板液晶显示器有效显示画面尺寸一般为5.2~19.6英寸,目前的军事显示器主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全球最具权威的it 研究与顾问谘询公司gartner 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列出了未来信息化技术变化方向的四个核心信息。对此,企业该如何进行决策?八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呈现出以下八个发展趋势。一是创新性设计、新材料的使用依然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10 年创新将依然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来自实验室的新兴产物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比如机器人技术、社会分析学、虚拟世界经济等。二是通信与交流的自由度的增加加快了业务的相互渗透和技术的相互吸收。信息技术促进了多媒体、通信与电脑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和新业务。随着互联网在语音和娱乐方面据主导地位,公共交换电话网正在被弃一边。一个大规模联接的世界将会创建大量新机会,且规模不再重要。三是社会化的交互将会重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将会对全球社会与经济结构方面产生比对汽车或大规模运输方面更大的影响。四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信息及关等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运营优势将比以前更强,信息化管理将需要持续不断地对人员、熟练技能、关键点及战略等进行更新。五是各行业的革命型的改变。新的业务推动因素、技术创新、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变迁等,都会加快根本性的和持续性的变化,成功将需要革命性的行为和结构。六是对技术部门进行商品化。信息化产业目前处于混乱当中,永久性的摩尔定律需要不断增长的规模经济,如何去驾驭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和不断下降的价格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七是供需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继续,各公司将处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中断问题。企业联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竞争前的联合开发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多样性和新技术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单一企业独立构造和推广新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前的联合成为信息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的基本方式。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企业的通常做法。八是企业的虚拟化管理。企业内的硬体与软体将被转变成虚拟壁上插口,将具有以下特点:可靠的、可缩放的、灵活的、自己管理的、面向服务的,可以通过多种管道进行交互。以上八种主要发展趋势,一些是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另一些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和行业发展为重点的趋势。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将对传统的文化信念提出挑战;企业外部的主要趋势,将会改变企业和行业方面的规则,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业与市场舞台上,且会影响到供应商市场。四大核心信息这八项趋势涵盖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领域。gartner 对这些趋势进一步提炼,从而归纳出四种明确的核心信息。虚拟化:硬体、软体和商业运作的虚拟化上述的技术发展将带来的主要商业及社会后果是虚拟化的:通过性能和硬体间更高的抽象来实现用户性能要求。虚拟化也将变得无所不在:虚拟动态提供硬体要求;以服务方式存在的软体——伴随多态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这一趋势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动态提供或是外包商业运作——网路及协作技术的进步使这一切变得可行;建立虚拟化交互平台——直接让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以及会谈。虚拟化将导致所有层面的信息技术产业化。由于硬体可以与虚拟无关,所以相同的硬体可以重组,这样就能消除专门化,带来规模效益。地理位置将变得透明,因为硬体、软体或商业运作的供应商以及用户都不关心对方的具体位置。随着通讯及信息日益数位化,人们工作的方式也将改变。外包及外购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企业将可以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和全天候地完成工作。网上虚拟交互平台将拓宽业务,甚至会消除各公司的传统界限,而且它也对现有的安全机制理念提出挑战。诸如wikipedia(维琪百科,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发明了人们如何共用信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互相学习的方式;诸如linden labs 之类的公司,通过其second life(中文译名:幸福人生)发明了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与会谈的方式。以此揭示最难处理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征求客户群的观点、回馈和新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信息化的时代及未来发展趋势讲课讲稿

信息化的时代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的每一次言行,都会接触到信息。从早起和熟人打招呼,学习时听老师的讲授,上学时和同学们沟通,回家后和亲人们的互动,甚至在睡觉时,我们也在贡献着一个普通人的睡眠记录。 正因为信息时刻都包围着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在消费信息,同时也在生产信息。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为这个信息之海增添了数据。同时,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有信息的数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信息增长的速率还将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能随时随地消费和生产信息。生有涯,信息无涯。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 互联网时代,让信息更加流通,人们可以分散在家办公,大商圈将不复存在,直销将取代分销,人们可以将优势发挥到极致互相合作,大数据将更好的洞察消费者,消费者也将更便捷的了解产品。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

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从实体店转为网络化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演化为一场作用广泛、影响深远的颠覆性革命,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纸媒、零售、电信、金融等行业先后受到冲击。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新业务形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兴起,信息系统也将快速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思维,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速度,实现业务创新和移动互联网转型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移动信息化进行业务或商业模式跨界创新,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在未来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将与云计算融合,市场中将会出现大量面向行业应用的大数据云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面向海量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服务,将使政府和企业拥有更多可获资源和数据服务,进而提升其信息利用和决策能力,真正使这一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物联网及智能管控技术诞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未来几年,基于传感技术的“物物互联”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人互联”以及它们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发展导弹与精确制导技术的思考 摘要:未来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资源的信息化战争,针对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结合高新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应用,分析了精确制导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发展方向。精确制导武器在走向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隐形化的同时,也正朝着综合化、多用途方向发展,注重效费比的提高,将逐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火力。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的变革;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场上已广泛使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比例已占到68%。近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在精确制导武器研发和采购上的投入,精确制导武器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原有装备经过改进和改装后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升,新型精确制导武器不断涌现,使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了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新时期新阶段,探讨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对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对抗模式和 1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单元、制导系统与作战信息平台相融合,提高整体作战效率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战争形态,都要求能快速准确发现目标、及时决策和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不仅是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而且是武器系统的信息化。精确制导武器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不能只限于自身的探测器,还应当充分利用战场中的多种信息资源。对现有精确制导武器发射单元进行信息化改进,使其充分支持C4I、C4ISR、C4KISR等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使发射单元不但具备自身火力分布数据,还能共享上级的综合情报数据以共享敌方前沿阵地地形、布设、武器装备等情况,这些都对参战人员掌握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时机或者自动修正发射之前的参数提供必要的支持。目前,精确制导武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程度不高,弹上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近,易受干扰,而且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弹上传感器的探测性能无法与其它探测平台的传感器相比。如果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加装数据链,则精确制导武器之间、精确制导武器与其它信息平台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能迅速察觉目标的机动和环境的变化,在飞行中进行数据交换,实时地对弹上数据进行修正,将极大地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还可以识别特定目标和对目标毁伤评价,如果原定目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09-06-30T13:10:04.483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郎保才崔继友鲁磊[导读]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郎保才崔继友鲁磊 (黄淮学院信息工程系电信0701班,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6-068-01 摘要: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 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关键词: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下面我主要简单介绍一下未来信息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将步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于1954年进入吉规模(G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集成系统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微电子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OC)。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集成系统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21世纪将是其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微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将会产生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经济增长点,除了系统级芯片外,量子器件、生物芯片、真空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等都将成为21世纪的新型技术。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音视频和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音视频技术是当前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领域。近年来,虽然模拟音频产品在市场上仍占主流,但数字化潮流正在迅猛冲击和变昔模拟领域,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业务上相互渗透、汇合,在音频产品和技术方面,音频广播仍以模拟技术为主,但各国正在积极开展数字音频广播的研究和实施。组合音响也在向小型和微型的数字化和组合、多声道环绕声方向发展。视频产品和技术方面,家用电视机有逐渐朝向大屏幕发展的趋势。人们正迎来数字电视时代。对于电缆电视而言,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即网络化和数字化,总的趋势是向综合信息业务网方向发展通信传输在向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发展,光纤传输速率越来越高,波长从1.3μm发展到1.55μm并已大量采用。一个波长段上用多个信道的波分复用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光放大器代替光电转换中继器已经实用;相干光通信,光弧子通信已取得重大进展。这将使无中继距离延长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随着光纤技术的逐渐成熟,光纤技术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通信技术的带宽正在一点一点的变大,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计本世纪通信技术将向带宽化迈进。术上相互吸收、移植的现象,发展了一大批集合性产品和业务,即所谓的"家电产品信息化"。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紧密集合,我们可以预知:遥感技术将会在农田水利、地质勘探、气象预报、海洋开发、环境监测、地图测绘、土地利用调查、灾害性天气预报、森林防火,尤其在地质找矿、森林和土地利用调查、气象预报、地下水和地热调查、地震研究、水利建设、铁路选线、工程地质及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总结: 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总之,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参考文献: [1]张玉兵.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08.7 [2]纵冉.江苏省徐州市.《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探讨》.200.10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全息显示技术突破了传统声、光、电局限,将美轮美奂的画面带到观众面前,给人一种虚拟与现实并存的双重世界感觉。本文将从全息显示的理论基础、现代显示技术的全息应用以及全息显示的发展潜力与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全息显示。未来全息显示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将是无可估量的。 关键词:全息技术3D投影全息照相全息印刷 Holographic T 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splay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bstract:Holographic display technology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limitations of sound, light, electricity,and will bring magnificent picture to the audience, give us a kind of virtual reality coexist with the double world feel. This text will discuss holographic display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the holographic display theory basis, modern display technology of holographic application and holographic display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trend in this show.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future holographic technology market will be invaluable. Keywords:Holographic 3D projection hologram Holographic Printing 引言: 全息技术其实就是实现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记录的难题早在1947 年就被攻克。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丹尼斯?伽伯博士发明了全息立体摄像,并因此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般的三维图只是在二维的平面上通过构图及色彩明暗变化实现人眼的三维感觉,而全息立体摄影产生的全息图则包含了被记录物体的尺寸、形状、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能提供“视差”。观察者可以通过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来观察图像的不同形象——如同有个真实的物体在那里一样。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全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目前,计算全息的主要应用范围是:二维和三维物体像的显示;此外,在安全方面也有独特的优点。随着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的不断出现,以及激光扫描器、电子束、粒子束等成像技术的发展,计算全息必将显示更大的优越性,展宽更多的应用领域。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而且这种新技术正以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科技人员致力研究, 其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发布时间:xx-10-29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人才培训、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应用能力建设与投资效益提高、缩小数字鸿沟、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正面临的挑战。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期,将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我国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重要举措。“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等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各类重大战略方针的指导原则。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如果说“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等只是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方面的起始工作,那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具体措施的出台,则是国家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不同类型教育信息化成功案例的逐步丰富,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已经有了众多经验。对于教育信息化必要性与需求的理解也日益深人人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

信息时代更高的教育目标,形成信息时代学与教的新方式,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是来自教育系统内部最强大的需求。而政府组织、学术团体与工商业三种强大的外部推动力,也造就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难得的机遇。 尽管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人们的预期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持续提升应用能力与效益的挑战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其直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来自各方对“高投入、低产出”教育信息化的质疑与不满。 经过几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我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很多学校设备采购速度大大超过实际应用需求;高性能计算机只被用于简单办公需求,更多时间则是被用于娱乐;价值昂贵的服务器资源仅用于支持极少的访问量,而且管理极为不完善;先进的网络交换机每日流量很低,并经常处于故障状态;学校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与合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安全、病毒管理没有有效方案,严重困扰应用;计算机教室每周使用时间不超过几课时,形成大量闲置等。这些存在于教育信息化中的浪费行为,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相比快速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则要落后得多。一方面,广大教师、

信息技术论文:思考信息技术发展未来

思考信息技术未来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的发展而空前壮大,人类传递信息的空间得到了扩展、方式更加灵活、速度更快,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突破技术难题有重要作用。 一、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信技术的网络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当前在各个领域中,计算机成为办公、生活的重要通信工具,因此通信技术也从低效的交流方式逐渐转换为高效、便捷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强化通信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种贴合人们需求的通信方式,在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信技术的网络化也必将带动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通信技术的数字化是另一发展趋势,数字化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象征,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是指把有效信息转变为可以衡量的数字,然后把这些数据信息录入到数字模型中,从而通过二进制代码的方式输入到计算机中,完整数据的录入、存储、分析和修改工作,计算机的发展为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极大提高了对数字的处理能力。宽带实现了通信的高速化和高效化,极大提高了通信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快速传输。宽带化通信要求传输光纤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长的传播波长,同时在同一个波段上应用多个信道,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当前光放大器在通信技术中应用广泛,逐步取代了中继器的应用,光纤技术也日臻

成熟,这都为通信技术宽带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可以预见通信技术将向着宽带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计算机刚问世之处,其计算量小、体积巨大、成本较高,无法进行普及化应用,但是随着二极管技术的突飞猛进,运行高速、体积较小、成本较低的计算机逐渐成为主流。当前计算机技术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了激烈的竞争态势,谁能占据着处理功能强大、反应速度更快、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技术,就能成为计算机市场的主导。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运行速度,计算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实现了数据处理的快速化和自动化,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从最初的5000次每秒突飞猛进到300万亿次每秒的运算神速,但是人们追求更加高速计算机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运行高速依然是评估计算机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未来的发展时间内,计算机将向着千万亿次每秒的运行速度发展;计算机的体积,最初的计算机其占地体积巨大,重量高达30吨,体型相当于10间普通的房屋大小,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台式计算机问世,极大缩小了计算机的占地面积,当前各种微型计算机、掌上电脑不断发明,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类社会致力于开发更微小的计算机,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完成了电脑集成电路的压缩实验,整个电路压缩到纽扣小的芯片上,为更加微型计算机的发明提供了技术平台;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化计算机可以在其固定设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人脑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华版)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 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 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 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 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 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 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