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人民版必修1)
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 人民版必修
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 人民版必修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对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 ,加深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 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问题探究综合比较归纳概括释疑阐释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东方巨龙的腾飞、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不结盟运动重点难点重点:欧洲共同体;东方巨龙的腾飞;不结盟运动;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教学方法对于本课学习的方法可采用谈话法,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丰富的录像资料,用事实说话,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资料补充,运用典型史料对于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解读史料能力,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欧洲联盟的旗帜)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年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精品教学设计(9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一、总体设计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根据课文标题“新兴力量的崛起”把本课分为三个部分:“一、探寻崛起之路;二、感受崛起;三、感悟崛起”||,试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知识框架||。
另外||,由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贯穿整个基础知识学习过程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引||,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达到自主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然后||,在分析和利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深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通过阅读图片、表格||,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图片、历史表格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析和理解所搜集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分析总结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多重原因||。
2、运用课本资源引导分析日本崛起的因素||。
3、结合历史史实||,统观历史||,总结出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形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依据:(1)根据课程标准;(2)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带来极大的挑战||,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新兴力量的兴起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复兴以及不缔盟运动的盛行,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向在波折中发展。
教课目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感情态度价内容识记理解运用与方法值观简述欧洲共同经过本课学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体的形成、日本习认识人类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经过学习和对社会发展的大国和中国的这一期间中国问题研究一致性和多复兴以及不结与西方发达国样性,理解和日本迅速兴起的原盟运动的盛行,家的比较 , 加深综合比较尊敬世界各认识世界多极学生对我国国地域、各国、快速盛行的日本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化趋向在波折情的认识 , 培育各民族的文国归纳归纳中发展。
进一步学生系统掌握化传统,吸取认识历史发展历史知识和掌释疑阐释人类创建的进度中的重要握历史规律的优异文明成东方巨龙的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问题历史能力 .果,进一步形飞、不缔盟运动波折与发展;不缔盟发展的基本脉成开放的世的盛行运动络。
界意识。
要点难点要点:欧洲共同体;东方巨龙的腾跃;不缔盟运动;难点:认识多种力量的兴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教课方法关于本课学习的方法可采纳讲话法,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丰富的录像资料,用事实说话,增强了教课的针对性,还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资料增补,运用典型史料关于要点问题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解读史料能力,切合新课改的精神。
同时配合发问、史料阅读、讲堂议论等方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归纳和阐释,培育学生思虑、剖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想能力。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记吗?(欧洲缔盟的旌旗)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以前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全部的欧洲国家,不必扔掉你们各自的特色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牢牢地交融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修建欧洲的友善关系┅┅”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领袖会议经过《欧洲缔盟合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合约》(简称《马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完成本课学案【巩固练习】部分||。预习并完成下一课学案【自主学习提纲】部分||。
学生根据学案的【自主学习提纲】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理清本课基本线索||。
教师点拨引领||,对本节课整体知识框架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点拨||。
【合作探究】
答:欧洲共同体成立||,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日本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与欧洲共同体、美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结盟运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总之||,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家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重点
欧洲共同体德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思考:为什么中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相继受挫呢?
(1)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影响它进程有国内外诸多因素||。但是||,最主要是由于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
(2)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党的基本路线||,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确立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与原则||,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说课稿(11页)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新兴力量的崛起过程、影响与启示。板书风格将简洁明了,以关键词和线条为主,辅以图表和时间轴,以直观展现知识结构。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改革开放时期的不同角色,如农民、企业家、政府官员等,模拟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3.课后调研:布置学生课后对家庭或社区进行调研,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撰写调研报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方便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解答疑惑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澄清认识。
3.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巩固练习成果,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兴力量崛起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9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 含解析 精品
9.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影响,日本崛起的因素,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宗旨及作用。
难点:新兴力量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材整理1“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2)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一体化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③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内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深度点拨]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即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协同利益,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也才能够扭转与经济、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
教材整理2迅速兴起的日本1.背景(1)经济上: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教育、科技上: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
2.进程(1)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兴力量崛起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3.提醒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培养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兴力量崛起的相关知识。
2.利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素养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新兴力量的崛起背景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及其意义。
3.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4.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塑造。
2.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在讲解重点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提升能力: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万隆会议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新兴力量的定义及其崛起的原因和影响;•掌握新兴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新兴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新兴力量的概念和特点;•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和影响;•新兴力量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新兴力量的概念;•如何客观分析新兴力量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新兴力量的概念和特点•定义:“新兴力量”是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多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和提升的国家和地区。
•特点:–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防实力的强化和现代化;–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增加。
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展战略和政策环境;–国际体系的变革和调整。
•影响:–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对国际安全和战略格局的影响;–对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影响;–对全球治理和体系的挑战。
新兴力量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国际地位:–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最具潜力和最有机会的全球性力量之一。
•国际作用:–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地位;–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授课法:通过教师的讲授,传授新兴力量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和评价标准。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新兴力量的探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新兴力量的影响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理论考核:通过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新兴力量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和评价标准。
•实践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新兴力量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材: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参考书:李从军、薛涌主编的《新兴大国联盟》、汪道涵、谌利军主编的《全球引力:中国与全球性力量》等;•教具:PPT、视频等。
七、教学建议•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我国作为新兴大国的角色、发展和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教学内容可以放在前几次课程中,以期引起学生关注和反思。
高中历史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人民版 必修1
高中历史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人民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1、欧洲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
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新兴力量的崛起》优质教案(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新兴力量的兴起》优良教课设计(6 页)冷静讲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并不是有时,它是经过多种世界政治力量的长久累积、消长而渐渐出现的,在两极格局的形势下,世界已经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向。
本课教材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向的出现,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向出现的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走向联合的欧洲,在教材的课前导入框中给出了欧共体的旌旗,并附有文字说明,正文部分介绍了欧共体的形成、扩大及影响。
二是快速兴起的经济大国日本,教材从日本经济快速兴起的原由进行了剖析,并概括了兴起后的日本的政治偏向。
三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盛行,以及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不行忽略的重要力量。
本课内容构造有条有理,与本课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紧扣。
在教课时,注意充足指引学生用有关的史料、图片来研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向的出现的脉络,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正确和完好掌握。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欧洲一体化进度,理解欧洲的走向联合是世界多极化趋向的重要表现。
2.掌握日本经济快速兴起的过程,理解日本经济快速兴起的原由。
3.认识不缔盟运动和中国复兴的基本史实,研究中国与不缔盟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过剖析图表、历史资料,增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经过小组争辩,指引学生研究历史的实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课,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
中国要想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益地位,就一定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鼎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
教课要点世界多极化趋向出现的表现。
教课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向出现的原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共同体的旌旗)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欧洲共同体的旌旗上共有多少颗星?它们象征着什么?生 1:共有 12 颗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 12 个成员国。
师:12 颗星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寓意?生 1:12 颗星围成一个圆形,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一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结合时事政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国际政治的关注度;
3.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特点,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4.适时提供史料、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5.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理解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和贡献。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9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和发展过程;
2.理解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包括民族解放运动、殖民体系的瓦解、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等;
5.设计课后作业、研究性学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树立平等、开放的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培养学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3.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新兴力量崛起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兴力量的崛起
教学: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1、欧共体的建立;
1)背景:
①两极格局,美苏争锋;②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发展;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
A、时间:1951年4月;
3、从____________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____________,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_______________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4、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暴涨,日本迎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代。
3、影响:
1)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2)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使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___________”。
③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_________”成立,由选民__________产生。
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________进一步加强,共同体_______也加快了步伐。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重点难点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过程及影响;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1、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2、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B、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C、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原子能联营);
时间:1958年;
③欧洲共同体;
A、时间:1967年;
③总额不断增加;
④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⑤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2)影响:
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中国始终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条件:
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B、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欧共体的发展;(欧共体政治联合的加强)
1)原因: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2)表现:
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奉行的外交政策,以___________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到1986年,成员国发展到12个,除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外,还包括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6国。
2)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主要内容:
始终奉行_____的宗旨和原则,支持_____;坚持_____;主张_____。
4、影响:
1)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改变了中国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91年欧共体12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条约生效,欧盟正式成立。
1999年1月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启用。
思考: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注意点: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地价与股价的暴涨,日本迎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代。
1、原因:
(书本知识)
1)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2)以日美关系为基本;
3)重视教育,发Hale Waihona Puke 高科技产业;(教师补充说明)
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
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
3)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结:
欧洲共同体
日本
新兴力量中国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题
新兴力量的崛起
时间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2.叙述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4.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
1、建国初期(1949~1956):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2)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2、表现:
1)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2)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4)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
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
4、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兴起;
【课前预习】
1、196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3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2、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体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2)至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遇到过一定的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发展。
3、“文革”时期(1966~1976):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失。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1)表现:
①农村经济得到,粮棉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②和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